第94章 築夢熱土上的創世紀
字數:2091 加入書籤
2000年3月10日,杭城郊區的機械轟鳴聲與春日的鳥鳴交織。沈知意站在新落成的星寧園區寫字樓大廈前,80層的玻璃幕牆在陽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入口處的電子屏滾動播放著招聘信息:“算法工程師底薪1.2萬起”“金融分析師底薪8000元”,這樣的薪資水平在千禧年初的杭城堪稱驚人。
“沈總,首批入駐企業已經完成簽約!”助理舉著平板電腦小跑過來,屏幕上密密麻麻排列著初創公司的名單。沈知意點頭,目光掃過不遠處正在施工的商業銀行大樓——那是星寧金融與本地銀行聯手打造的“建築商業銀行”,專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靈活貸款。
園區內,兩座公寓樓拔地而起,外牆噴塗著醒目的“人才房”字樣。穿過下沉式廣場,食堂飄來飯菜的香氣,宿舍區的晾衣繩上隨風輕擺的衣物,讓這片充滿科技感的建築群多了幾分生活氣息。“姐,夢想基金的申請通道已經開放。”沈寧抱著一摞文件走來,21歲的她已能獨當一麵,“首批撥款名單裏,有三個大學生創業團隊。”
沈知意掏出手機,撥通宿華的號碼。電話響了兩聲便接通,聽筒裏傳來湘西特有的山歌小調:“沈總,寨子裏的短視頻帶貨又破紀錄了!”她笑著打斷:“想不想來杭城?我這裏有個免費創業的機會。”她詳細介紹著星寧園區的優惠政策——零租金入駐、配套人才公寓、最高50萬的夢想基金,“你不是一直想打造更大的內容生態嗎?這裏的資源,能讓你少走十年彎路。”
宿華沉默片刻,聲音帶著難以掩飾的激動:“沈總,我……我明天就動身!”
三天後,宿華背著簡單的行囊出現在星寧園區。沈知意親自帶他參觀:“這層是共享辦公區,打印機、會議室全免費;地下一層是設備共享庫,從專業攝像機到服務器都能按需取用。”她推開一間朝南的辦公室,陽光灑滿整麵落地窗,“這是給你預留的,隔壁就是星寧金融,貸款審批最快24小時到賬。”
宿華撫摸著嶄新的辦公桌,眼眶發熱:“沈總,為什麽對我這麽好?”沈知意望向窗外忙碌的人群,輕聲說:“因為我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她想起創業初期擠在狹小宿舍的日子,“在星寧園區,每個有夢想的人都不該被資源困住。”
當晚,園區的共享會議室裏燈火通明。宿華召集了首批團隊成員——既有從湘西帶來的骨幹,也有本地招募的技術精英。他在白板上畫出未來藍圖:“我們要做的,不僅是短視頻平台,而是讓普通人用手機創造價值的生態。”他轉頭看向沈知意,“就像您說的,讓互聯網的光芒照亮每一個角落。”
星寧園區的生活節奏緊湊而充滿希望。清晨,創業者們在食堂邊吃早餐邊討論項目;午後,共享辦公區的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深夜,加班的燈光與遠處的星空交相輝映。沈舒設計的“創意牆”成了園區地標,牆上貼滿創業者的夢想便簽:“做出中國最好的智能家居係統”“讓非遺手藝走向世界”。
2000年5月,星寧園區舉辦首場路演。宿華的團隊第一個上台,大屏幕上播放著湘西老人用短視頻賣苗繡的畫麵:“我們的平台叫‘火種’,寓意是點燃每個人的創作熱情。”台下,星寧夢想基金的評委們頻頻點頭,當他說出“申請用戶已突破50萬”時,掌聲雷動。
沈知意坐在觀眾席,看著宿華眼中閃爍的光芒,想起三個月前這裏還是一片荒地。如今,園區入駐率超過90,孵化出的企業涉及電商、人工智能、文創等多個領域。更讓她欣慰的是,夢想基金真正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那個用貸款開3d打印工作室的殘疾人,如今訂單已排到半年後;幾個大學生用資金研發的農業無人機,正在田間進行測試。
2000年的盛夏,杭城的蟬鳴格外熱烈。星寧園區的廣場上,宿華的團隊正在拍攝宣傳片。鏡頭裏,程序員們笑著調試代碼,創業者舉著產品歡呼,而遠處的寫字樓玻璃幕牆上,“星寧園區,成就夢想”的標語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沈知意站在人群邊緣,手機突然震動——是銀行發來的消息,建築商業銀行的貸款發放量突破10億元。
她望向天空,一架無人機拖著彩帶飛過,彩帶上印著“2000,夢想啟航”。在這個千禧年的春天,星寧園區不僅是鋼筋水泥的建築群,更是無數追夢者的熱土。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創業夢,正在這裏生根發芽,終將長成參天大樹,撐起中國互聯網商業的一片新天空。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