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南孔聖地的財富蝶變

字數:1605   加入書籤

A+A-


    2000年3月19日,衢州的煙雨朦朧中,林薇站在自家別墅的露台上,指尖輕撫過陽台雕花欄杆。遠處烏溪江波光粼粼,對岸“星寧科技衢州分公司”的霓虹招牌在水霧中暈染成絢麗的光斑。26歲的她身著剪裁合體的藏青色西裝,腕間的翡翠鐲子與身後陳列的黃花梨木家具相映成趣,誰能想到,這個被當地人稱為“商界木蘭”的女富豪,五年前還在衢州老城區的逼仄巷弄裏,守著一間十平米的星寧工作室分公司。
    “林總,杭州總部發來賀電,”助理捧著香檳快步走來,“您主導研發的‘衢州有禮’數字文旅平台,用戶突破三百萬了!”林薇接過酒杯,目光落在茶幾上的舊照片——那是1995年的深秋,她蜷縮在工作室角落,用二手電腦調試湘城災區援助係統的畫麵。當時的她怎麽也不會想到,這個源自公益初心的技術積累,會成為撬動財富的支點。
    時間撥回五年前。1995年的衢州,互聯網概念還如霧裏看花。林薇不顧家人反對,抵押祖宅換來啟動資金,在水亭街租下一間門麵。“當時每天啃著燒餅寫代碼,”她常對創業者笑談,“客戶以為我是修電腦的,直到幫衢州孔廟做了數字化導覽。”這個項目用3d建模技術還原了南孔聖地的千年古韻,意外獲得省文旅廳的青睞,訂單如雪片般飛來。
    2000年的衢州,林薇的辦公室裏掛著一幅《爛柯山圖》,筆墨間暗藏玄機——整幅畫竟是由她開發的ai繪畫係統生成。“傳統文化是衢州的根,科技是翅膀。”她在接受采訪時指著牆上的字畫,“我們把廿八都古鎮的方言、邵永豐麻餅的製作工藝都做成了數字藏品,上線即售罄。”星寧衢州分公司的業務版圖不斷擴張,從智慧城市建設到農業物聯網,每一個項目都帶著濃厚的地方特色。
    財富的積累並未讓林薇迷失。她將部分資產注入“南孔教育基金”,在衢州山區建起十五所“星寧希望小學”。某天視察學校時,她遇見了正在教孩子們編程的宿華團隊成員——當年那個從湘西走出來的少年,如今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反哺鄉村。“林姐,您看這個!”誌願者興奮地展示平板電腦,屏幕上,孩子們用短視頻記錄著製作衢州三頭一掌的過程,“我們用您開發的剪輯模板,把地方美食變成了網絡爆款!”
    當夜幕降臨,林薇的邁巴赫緩緩駛入衢州西區的別墅區。車庫裏,嶄新的寶馬7係是給父母買的代步車,後備箱還放著準備捐贈給福利院的電腦。她推開家門,滿室檀香縈繞,父親正在用她公司開發的智能茶具泡茶,母親戴著老花鏡研究數字書法軟件。“薇薇,”父親放下茶杯,“隔壁老王想讓你教教他孫子編程。”
    林薇笑著應下,打開筆記本電腦查看工作郵件。屏幕藍光中,跳出一條來自沈知意的消息:“衢州模式已被列為星寧全國複製樣板,下個月來杭城分享經驗。”她快速回複,窗外春雨沙沙,遠處星寧分公司的大樓依然燈火通明。五年前那個在風雨中咬牙堅持的女孩,此刻終於明白,真正的財富不僅是銀行賬戶裏的數字,更是用科技讓一座城市煥發新生的成就感。
    2000年的衢州,林薇的故事像信安湖的漣漪般擴散。街頭巷尾的年輕人開始談論“跟著林薇學創業”,咖啡館裏時常能看到創業者圍坐討論星寧園區的入駐政策。而她本人,依然保持著每天提前半小時到公司的習慣,在晨會上對團隊說:“衢州是南孔聖地,也是數字熱土。我們要讓‘有禮’的智慧,乘著互聯網的東風,吹向全世界。”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