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築夢搖籃裏的薪火相傳
字數:1707 加入書籤
2014年6月17日,京城夏日的陽光透過梧桐葉灑在星寧科技商務區內,蟬鳴陣陣,卻掩蓋不住工人們返鄉前的歡聲笑語。工地上,智能塔吊緩緩收起機械臂,完成最後一批構件吊裝。曾在這裏揮灑汗水的普工老王數著銀行卡裏的數字,眼眶泛紅:“整整68萬!俺這輩子頭回攢下這麽多錢,回去就能給兒子蓋新房娶媳婦了!”高級工程師張明遠合上筆記本電腦,屏幕上還留著未完成的智能建造算法,他的賬戶裏已躺進180萬,足夠支撐他在家鄉建立小型研發工作室。
與此同時,在五環內園區旁新落成的星寧建築學院門前,電子招聘屏閃爍著奪目的光芒:“教師崗位月薪3萬起,享豐厚年終獎,單人間公寓拎包入住……工作滿一年參與90 280平公寓抽簽!”這份堪稱“天價”的招聘信息,吸引了無數建築領域的精英。剛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建築博士林夏,在看到“年假50天”和“終身培訓體係”時,果斷投遞了簡曆:“這裏不僅是工作,更是實現教育理想的沃土。”
學院內部,沈知意正主持教師培訓體係搭建會議。全息投影中,智能建造流程的3d模型徐徐展開,她指著模型說道:“我們要培養的不僅是會教書的老師,更是能將星寧的智能建造技術、綠色建築理念傳遞出去的引路人。”她調出課程表,除了傳統建築學理論,還新增了“ai建築大腦應用”“模塊化智能施工”等前沿課程,“學生和工人培訓班要同步進行,讓技術下沉到一線。”
一周後,建築學院迎來首批教師。沈知意親自帶領他們參觀學院設施:配備量子計算機的實驗室、可模擬極端天氣的建築測試艙、能實現全球遠程協作的全息教室。當走進教師公寓區時,單人間內智能家居一應俱全,雙人間的共享書房配備著價值百萬的專業藏書。“這是我們的誠意。”沈知意按下牆上的按鈕,陽台外的自動花架緩緩升起,綻放出嬌豔的玫瑰,“工作滿一年,你們就有機會擁有屬於自己的家園。”
抽簽儀式定在教師節當天。90平的溫馨兩居室、180平的豪華複式、280平的頂層帶花園戶型,在大屏幕上滾動展示。新晉教師李岩緊握抽獎箱裏的號碼牌,手心沁出汗珠。當主持人念出“17號,180平b座!”時,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捧著公寓鑰匙,他激動地說:“這不僅是一套房子,更是對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尊重與認可。”
而在工人培訓班的教室裏,曾在工地上擔任質檢員的趙芳,如今坐在第一排認真聽講。黑板上,老師用ar技術演示智能檢測設備的操作原理,她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筆記。“以前在工地靠經驗,現在有了這些理論,以後幹活更有底氣!”下課後,她掏出手機,將課堂內容錄製成視頻發給家鄉的工友,“等我學完回去,帶著大夥一起幹智能建造!”
隨著建築學院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周邊的餐飲、零售等行業也迎來爆發式增長。學院門口的咖啡店老板笑著說:“以前一天賣不出十杯,現在老師們和學員天天來,營業額翻了五倍!”更令人驚喜的是,不少從工地返鄉的工人,帶著在星寧學到的技術,在家鄉成立了小型建築隊,將智能建造的理念傳播到全國各地。
2014年深秋,沈知意站在學院的觀景台上,看著遠處正在施工的智能住宅區。建築工人們操作著機械臂,配合著無人機運輸材料,一切井然有序。手機突然震動,彈出一條消息:“星寧建築學院首批學員就業率達100,其中30選擇回到家鄉參與建設。”她望著夕陽下的園區,心中湧起一股暖流——這片曾經的荒地,如今不僅是商業奇跡的誕生地,更成為了培育未來建設者的搖籃,讓科技與希望的火種,在無數人的手中傳遞、延續。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