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科技浪潮下的城市革新宏圖

字數:1817   加入書籤

A+A-


    2027年8月5日上午,京城市委會議室內氣氛熱烈。全息投影將星寧地產各項目的實時數據投射在會議桌上,不斷跳動的稅收增長曲線、能源輸出數值與產業帶動規模,讓在座的領導們頻頻點頭。沈知意的堂哥——市委書記林清遠站在投影前,指著阿深市郊區的星寧社區模型:“各位,這個項目用一年時間實現的經濟帶動效應,相當於傳統地產開發十年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它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市發改委主任推了推眼鏡,看著手中的報告:“林書記,星寧社區的超導體光伏板年發電量達到了驚人的2.3億度,不僅滿足了自身需求,還向城市電網輸送了1.5億度清潔電力。這種綠色能源的大規模應用,對我們實現碳中和目標意義重大。”
    “不僅如此。”市規劃局局長調出衛星地圖,“星寧在山城的項目帶動了周邊三個貧困縣的經濟發展。他們通過無土栽培技術培訓當地農民,建立了農產品直供鏈,幫助兩千多戶家庭脫貧。這已經不是單純的地產開發,而是一場惠及民生的科技革命。”
    會議室內議論聲此起彼伏,直到林清遠抬起手示意安靜:“沈知意的星寧地產,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城市建設不應局限於鋼筋水泥,更要成為科技創新與民生發展的載體。我提議,將星寧模式納入京城未來五年的城市規劃,在六環外打造一座‘未來科技城’。”
    與此同時,沈知意站在京城六環外的待開發區域。腳下的土地空曠荒蕪,遠處卻已能看到量子建造設備正在運輸進場。她戴著智能眼鏡,眼前浮現出第三代、第四代建築的全息藍圖——那些建築不再是單一的居住空間,而是集能源生產、生態循環、智能辦公於一體的超級綜合體。
    “沈總,第三代建築的設計方案已經完成。”技術總監的全息影像出現在她麵前,手中托著一個旋轉的建築模型,“這棟樓將采用‘量子蜂巢’結構,不僅抗震性能提升300,還能根據日照角度自動調整光伏板方向。更重要的是,它內置了垂直農業生態係統,整棟樓的蔬菜產量能滿足三千人的日常需求。”
    沈知意點頭,目光轉向更遠處:“第四代建築的生態循環係統測試得如何?我們要讓每棟樓都成為自給自足的小生態。”
    “正在進行最後調試。”技術總監調出數據麵板,“雨水收集、汙水處理、廚餘垃圾轉化為肥料,整個過程零排放。而且我們還加入了腦機接口控製,住戶可以用意念操作家中的智能設備。”
    消息不脛而走,網絡上關於“京城未來科技城”的討論熱度迅速攀升。建築論壇上,網友們紛紛猜測第三代、第四代建築的模樣;科技愛好者則在社交平台發起投票,選出他們最期待的黑科技應用。“要是能住在這樣的房子裏,簡直就是活在科幻電影裏!”一位網友的評論獲得了20多萬點讚。
    而在貧困地區,星寧地產的扶貧項目也在加速推進。在貴州山區,智能建造機器人正在搭建新型抗震住宅,這些房子同樣配備了小型光伏係統和無土栽培設備;在甘肅荒漠,星寧與科研機構合作,利用太陽能和風能,在戈壁上建起了生態農業基地。
    傍晚,沈知意收到堂哥的消息:“市委會議通過了未來科技城的規劃,你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了嗎?”她望著遠處漸暗的天空,量子建造設備的藍光已開始在夜幕中閃爍,回複道:“準備好了。這一次,我們要讓科技真正改變城市的未來。”
    此時,京城的夜幕已經降臨。沈知意站在這片即將崛起的土地上,想象著不久的將來,這裏將矗立起一座座閃耀著科技光芒的建築,它們不僅是居住的場所,更是能源的生產者、生態的守護者、民生的保障者。而這場由星寧地產掀起的建築革命,正向著更廣闊的天地,繼續奔湧前行。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