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智多星毛遂自薦,張叔夜頓開茅塞
字數:6416 加入書籤
這邊“智多星”吳用隻聽得那上頭樓板剛剛“噗通,噗通”了兩聲,隨即就是那床腿,“嘎吱嘎吱,嘎吱嘎吱,嘎吱,嘎吱,嘎吱嘎吱吱……”連綿不斷的直接響了起來……
隨即,就是更加劇烈……
“哎呦,這,這這這,這沒眼看啊,沒眼看,真是英雄難過美人關啊……”
那“智多星”吳用聽到這動靜一下子就明白了,氣得把扇子都扔了指著上麵正在摩擦發出聲響的樓板,都不知道說什麽了。
之前那閻婆惜罵他的那句話,吳用可是聽見了,本想著女流之輩他就不與之一般計較了,沒想到這麽會兒功夫,這娘們又耽誤事了!
“這個淫婦,我看早晚便是一股禍水,遲早要害了公明哥哥,我得想想辦法,早晚給她除之才是!”
吳用這邊暗下決心,而宋江那邊,雖然有心要“盡股肱之力”,但是奈何昨天晚上運動的太厲害,透支嚴重,今天是“有心無力”,此時已經是有些難以為繼……
“呼呼,真,真是又累,又快活……”
宋江摟住那閻婆惜,呼哧帶喘。
“無妨,我來吧……!”
宋江剛想開口說什麽,那閻婆惜已經從旁邊盒子裏取出一顆紅丸,塞進宋江嘴裏……
“嘿!這……這這這,這是把我當做什麽了這是……”
那“智多星”吳用聽得樓上居然“濤聲依舊”,氣急敗壞,這也太不給他麵子了,幹脆,不找宋江了,他自己去濟州府毛遂自薦去!
“智多星”吳用這邊自己便到了濟州府,直接就到了那府衙外麵,向那裏衙役行禮道,“二位,請報給知府老爺,有人應了求賢榜,前來求見,這點銀子,二位買些茶喝!切莫嫌少啊!”
那“智多星”吳用非常清楚,閻王好鬥,小鬼難纏,尤其是這種看門的小鬼,你要不把他們喂飽了,你進門都進不去,所以他也遞給了門口兩個家夥一人一錢銀子。
“好好好,請跟我來!”
這個時代的門子,大多數還比較是人,拿錢還知道辦事,當即就把那“智多星”吳用給領到了張叔夜那邊去。
“稟報大老爺,有人應征招賢榜來了!”
張叔夜原本還在看地圖研究水泊梁山的情況,但是他確實是第一次來這裏,對於水泊梁山的整體情況,不是特別的了解,僅僅隻在這地圖上看一看,還是不能特別清楚各中的要害關節。
就在這時,那門子便來稟報了,張叔夜自然是立刻叫其快請進來。
張叔夜是頗有求賢之心的,他是非常清楚,要做實事,那是單絲不成線,獨木難成林,沒有人幫襯,想打掉水泊梁山根本不現實。
而“智多星”吳用進入了府衙,也是一副非常清高的樣子,把他的氣質變成了一個“高古之士”的狀態,還帶著一點兒小小的倨傲。
他這個樣子,自然就引起了張叔夜的好奇,張叔夜查人識人也是有一手段,想當年張叔夜出使遼國,在宴射中,張叔夜首先射中目標。
遼人驚歎詫異,想查看他所用的弓。張叔夜以無前例為由拒絕,出使歸來後,張叔夜畫出遼國的山川、城郭、服器、儀範共五篇資料,上呈宋徽宗,就是等於打探了一圈遼國境內的情報,而且這個家夥還能夠做得到全身而退。
沒有電點本事,張叔夜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當下他去看那“智多星”吳用,首先,這個吳用就比較引人注目,為什麽呢,因為他穿著打扮把自己給弄得好像一個“小諸葛亮”,這往那裏一站,再加上點那種清高的氣度,似乎真的有那麽一點兒“卓爾不群”的樣子。
張叔夜明白,這一般有本事的人,他們都是有些倨傲,脾氣裏麵帶著七八分傲氣的,因為本事大,有真才實學,恃才傲物。
而且 張叔夜和其他的文官不一樣,他是會武藝的,能夠弓馬騎射,上陣打仗,所以,他也發現,這個吳用雖然說看著像個文人,但是雙肩的寬度還夠厚,似乎也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清談家。
畢竟,人家“智多星”吳用還能使用兩條銅鏈隔開“赤發鬼”劉唐和“插翅虎”雷橫的樸刀呢,還是具備一些戰鬥力的。
“晚生吳用,見過大人。”
“智多星”吳用躬身行禮,那張叔夜說了句,“免禮,你應了求賢榜前來,不知道你學的是諸子百家哪一家,擅長些什麽?”
張叔夜這麽問,其實本無問題,就等於是讓那“智多星”吳用來做一個自我介紹嗎。
但是,那“智多星”吳用卻並沒有老老實實的回答,而是說道,“您想要什麽,我便可給您什麽。”
雖然說,這“智多星”吳用所說這句話的時候,麵部表情還是非常平靜的,但是張叔夜聽到了這句話之後,他可瞬間不淡定了。
為什麽?因為這吳用說的這句話太大了,太放肆了。
什麽叫張叔夜想要什麽,吳用就能給他什麽?
他吳用有那麽大的本事嗎?
這種抬高自身的方式,在張叔夜的眼裏,和那些春秋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騙術一樣,在那裏高談闊論,呈口舌之利,如古之蘇秦、張儀、公孫衍一般,巧舌如簧,但是於國於民,卻並沒有什麽真正的益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是,張叔夜畢竟也是一個有修養的官員,他不可能直接對著“智多星”吳用發火 而是冷笑著反問他“智多星”吳用道,“我是心思,現在隻想平定水泊梁山匪患,不知道先生能否助我平之?”
“晚生此來,正是為了此事,晚生先敢問大人一句,大人準備如何對付梁山泊?”
“智多星”吳用三言兩語之間,就把這個問題又給丟回了他張叔夜那裏去,張叔夜還不得不回答吳用。
“練兵馬,勸導百姓,剿滅賊寇。”
張叔夜也並沒有真的說出自己心中的真心話,而是隨口一說,拋磚引玉,他非常想看看吳用究竟打著什麽樣的算盤。
“如此隻怕不夠吧,大人可知曉水泊梁山之要害何在嗎?”
吳用胸有成竹的說道,他自信剛剛自己的這一番話,已經是足夠能讓張叔夜提起興趣的了。
“請明言!”
張叔夜也果真如他“智多星”吳用所想,起了興趣,而吳用則是用扇子比劃著說道,“水泊梁山方圓八百裏,全是水泊,易守難攻,官軍攻打,這便是天然的天塹在此,大人便是如何練兵,也是他們占便宜。”
“但是,這八百裏水泊能夠阻隔我們,也能阻隔他們自己,試想一下,哪家的匪徒能自己種地打糧?他們的吃穿用度,在這水泊裏麵,是沒有辦法解決的,所以隻能夠想辦法去外部劫掠。”
“他們附近的村鎮州府,便是其劫掠之目標,但是倘若我們能讓他們劫掠不到東西……”
“智多星”吳用說到這裏,張叔夜就聽懂了這“智多星”吳用的意思,吳用這是想要搞堅壁清野的那一套,讓水泊梁山坐吃山空。
“你是說,圍住水泊梁山,使得他們最終沒有糧草,餓死他們?這如何能做得到,方圓八百裏水泊,若是處處都守,隻怕是要十萬大軍不可!”
張叔夜隱約的覺得“智多星”吳用的這個計策其實是可行的,但是問題主要在於成本,就算是十萬大軍分布在八百裏方圓範圍內,有些地方都可能是十分薄弱的,人力是耗不起的。
“我們駐兵自然不可,但是我們可以遷走梁山泊附近的民眾,這樣這些賊寇下山,即便是想要去搶,東南西北他什麽都搶不到,大的城池堅固,他們必然是不敢來犯,這樣他們便隻得率軍去其他較遠的地方劫掠,便可以給我們準備的時間和機會,在其回程的路上,一舉截斷其退路!”
“智多星”吳用的這個想法,其實和清朝時期的“遷界禁海”思路很像。
遷界禁海是指在清朝初期,為了削弱鄭成功的海上勢力,政府下令沿海居民向內陸遷移數十裏,並禁止船隻出海的一項政策。
從清順治十二年,遷界禁海就開始在浙江沿海推行,到了康熙年間,遷界禁海推行到其它沿海省份。製造出了一條比長城還長的沿海真空地帶,這條真空地帶或是寬三十裏,或是寬五十裏,在浙閩兩省的寬度最大,達到了三百裏以上。
清廷遷界禁海的目的,都是為了切斷界內人員、貨物的流出,以阻絕接濟,達到坐困海上南明殘敵,使其不攻自破的目的,禁海與遷界兩項政策相互作用,形成了沿海一線的無人區,作為隔離地帶,共同發揮出“堅壁清野”的作用。
張叔夜聽了“智多星”吳用的說法,還是覺得有道理,隻是他還考慮到了另一層問題。
那就是這些老百姓不願意離開怎麽辦?這中華大地上的老百姓,最為留戀鄉土,鄉土情結非常嚴重,都講究一個“落葉歸根”。
你要讓他們強行搬走,且不說他們同不同意,光是實施起來,隻怕難度阻力就會極大,方圓八百裏範圍內的老百姓,數量也得有至少幾萬,要是都讓他們搬家,他們其中的絕大多數人是寧死不會願意搬家的,到時候怕不是要引發民變。
張叔夜的這個憂慮就正是清朝時期遷界禁海造成的反作用,為了嚴厲執行遷界政策,督遷官兵將沿海百姓最主要的生存資源全部毀壞,民房被焚毀,良田被拋荒,鹽場被廢棄,沿海港口,全部封港,船隻船塢全部被毀滅,簡直是慘絕人寰。
張叔夜可不想造成這種局麵,但是如果實行那“智多星”吳用的計策,這還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非得用不可。
你讓這些老百姓背井離鄉,那你就要想辦法進行安置,因為他們背井離鄉之後,那他們就沒了房屋土地和生活來源,他們怎麽活著?你官府不能讓他們都當流民吧?就得管他們的生計。
可是這麽多人,你管到什麽時候那才是個頭兒呢?打下水泊梁山非一日之功,光是把他們圍在水泊裏麵餓,估計就要餓個一年以上,這個周期非常漫長。
如果說,這個政策乃是朝廷大力支持,有政策進行支持的,還有朝廷在背後作為力量進行大力安置的話,在張叔夜看來沒準可行。
但是,如果單單是濟州府一處州府的力量,隻怕沒能力安置數萬數量被強行遷走的老百姓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如果安置不妥當,他們這些吃不飽飯的老百姓則是更有可能在當地成為一股流民力量,無法控製,甚至很有可能反而去投奔水泊梁山入夥去了!
“此法隻怕不妥,難度太大!”
張叔夜說道。
“大人,你可以仔細想想,其實這件事情本不難辦,其實這八百裏水泊附近,也不是所有地方都符合他們搶奪的標準,比如這西麵,北麵,都是土地荒蕪,人煙稀少的沼澤地,綿延近百裏,他們就是下山掠奪,也不太可能去這個方向,所以他們去搶奪糧草,大抵就是從東、南兩個方向下山進行。”
“智多星”吳用一邊說,一邊走上近前,在地圖上明明白白的給張叔夜在地圖上直接指了出來。
“而東、南兩地,其實在梁山泊湖泊附近的村落共有二十一個,小生已經計算過了,人口怕是不會超過兩萬人,隻要讓他們出了梁山六十裏內無處去尋糧食,他們要麽是去攻打縣城和州府,要麽就要舍近求遠,去附近州縣,勞師以遠。”
“智多星”吳用關於這個計策,早就已經想了很多天了,他知道,官軍要是想在短時間內形成那能夠超越水泊梁山戰鬥力的軍隊,還是有點不現實的。
所以,他希望想出一條計策,這個計策未必是用兵,但是要能夠從別的地方來掐住水泊梁山的喉嚨要害,於是他就想到了從糧食補給這一方麵下手,來個“釜底抽薪”。
喜歡水滸:灌口李二郎傳請大家收藏:()水滸:灌口李二郎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