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赴宴少華途徑太華,登西嶽寨主攀親
字數:6148 加入書籤
這邊“鐵叫子”樂和自然是回去找李寒笑一行人報信,“拚命三郎”石秀護送關勝等人前往梁山,暫且不表。
單說李寒笑等人過了黃河,便從河東路往永興軍路而去,這就已經到達陝西地麵之上了,再過丹州,同州,華州,便可到達京兆府地麵上了。
然而,一旦涉足這片土地,這裏便成了西軍的大本營,自始至終都處於他們嚴密的掌控之下。在這裏行事,必須時刻保持警覺,謹小慎微,每一步、每一個舉動都容不得半點兒差錯或越界之舉。
正如那位出自西軍的前任軍官魯智深所言,盡管西軍在關中地區的勢力相對薄弱,其主力精銳部隊大多被部署於邊境抵禦外敵,但依然不容輕視。尤其是此次軍事調動後,連猛將王舜臣都被調遣至關中地區。雖說關中本地的兵馬或許實力並非頂尖,但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有如此悍勇之將領帶隊指揮,哪怕隻是一群綿羊般的士卒,也能迸發出超乎常人想象的戰鬥力,至少在關鍵時刻能夠抵擋住敵人的進攻,不至於一觸即潰。
鑒於此,李寒笑當機立斷,決定迅速趕赴少華山,途中不再節外生枝。他深知當前局勢緊迫,唯有盡快與“神機軍師”朱武等眾人會合,詳細了解如今京兆府內部的真實狀況以及王舜臣的具體部署安排,方可進一步商討後續的應對策略及行動計劃。
原本他們在到達華州之後,本應該很容易就到了少華山的,但是由於他們剛剛到了潼關,就發現當地軍隊在嚴密盤查過往客商,還要路引。
古人出門旅行需要攜帶“路引”,其中“過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證件。所謂“過所”就是憑證之意,特指“度關津的路證”。
到了五代時期,過所製度逐漸被公驗取代,宋代的公驗也稱為公憑、公據、公移等,除了保留通行證的作用外,公驗還能作為證明文書使用,適用的範圍更加廣泛。
宋代雖然名義上有公驗,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嚴格執行,宋朝的城市包括都城開封,開放程度都是很高的,商業屬性也很高,城市中的流動人口很多,三教九流都可以任意進出開封。
所以說你出門沒有這個東西可以,但是官府要是查你,你就倒了大黴了,不但過不去不說,而且還很容易把你給抓起來。
李寒笑他們這些梁山好漢就是想有路引他們也沒辦法去官府辦理,沒辦法,隻能從潼關繞路,走了兩天山路來到了西嶽華山之下。
這華山古稱“太華山”,而“九紋龍”史進他們占據的則是“少華山”,兩座山之間的距離已經不遠
華山地處秦、晉、豫黃河三角洲交匯處,扼守著西北出入中原的門戶,自古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畢竟“中華”“華夏”中的“華”字就源於華山,因此此地有著“華夏之根”之稱。
華山還是祭祀神山,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唐玄宗等帝王在此曾進行過大規模祭祀活動。
另外,華山是道教全真派的發祥地之一,華山的西玄洞為“第四洞天”,全山共擁有72個半懸空洞、20餘座道觀,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等道教高人,流傳著“劈山救母”“吹蕭引鳳”等道教神話傳說。
隻不過,現在全真教祖師爺王重陽真人現在估計剛生出來才沒兩歲,全真教在華山上的曆史還是沒有發生的。
不過,這華山上不代表著沒有其他真人啊,比如陳摶老祖,還有和李寒笑非常有關係的一個人,華山三聖母。
這陳摶老祖的道場便是西嶽華山,乃是宋朝的活神仙一個,相傳陳摶老祖118歲遁入華山隱居後,世人便很少見到他,但有天他觀天象得知一位貴人要來華山避禍,而這個所謂的貴人正是當時還岌岌無名的趙匡胤。
於是陳摶老祖幻化成一個賣桃的挑夫,帶著兩大筐桃子在華山等著他,當時的趙匡胤為了避禍四處東躲西藏現在是又渴又餓,身心俱疲。他遠遠看到有個老翁挑著兩大筐桃子,便想也沒想就衝上去拿起桃子就吃起來,沒多會桃子就被他吃的七七八八。
陳摶老祖看到趙匡胤如此饑渴,也沒有阻止他,而是在一旁笑意盈盈的看他吃桃。誰成想趙匡胤吃完桃子居然靠著籮筐倒頭大睡起來,直到日落西山他才悠悠轉醒。而他醒來後居然連一聲謝謝也不說,一分錢也沒有付就要離開。
陳摶老祖便攔住了他:“吃桃不付錢非君子所為,如今見你落魄便隻收你一文錢好了。”
誰知這趙匡胤是真落魄渾身上下連一文錢也拿不出來,正在尷尬之時陳摶老祖便提出要下棋,如果趙匡胤贏了就免了桃錢。
或許是趙匡胤運氣好,第一局棋真的讓他贏得輕輕鬆鬆,既然贏了第一局,趙匡胤便又提出要下第二局,這次他用隨身的盤龍棍做賭注,誰知這次他輸的很快。棋局結束陳摶老祖拿起盤龍棍就往山內走。
急的趙匡胤在後麵追,他不甘心還想再下一盤局,想要贏回自己的盤龍棍, 兩人就這樣一走一追,沒多久天色就暗淡下來。等那趙匡胤追上時,一個仙風道骨的老道長出現在他麵前,而周圍是月明星稀,山空穀靜仿佛神仙之境,山中一小亭早擺有棋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摶老祖此時悠悠開口:“你既然追來要賭這第三盤棋,不知用什麽做注?”趙匡胤本就身無分文,情急之下開口說:“那我就把這華山賭給你!”
此言正和陳摶老祖的心意,他讓趙匡胤立下文約後,就與他對弈,誰知沒走幾步趙匡胤就輸了。
“現在這華山就是我道家的了。”陳摶老祖說罷吹了一口氣文約就飛到了對麵三鳳山的石壁上去了。而陳摶老祖也十分大度的點化趙匡胤天下大事,並叮囑他開創基業後不要忘了今夜的華山賭約後就飄然而去。
可以說,陳摶老祖算是成就了大宋基業的當世奇人,所以終宋一代,宋朝對於華山道統的重視性也是非常之強的。
至於另一位華山三聖母,李寒笑估計自己按照輩份來講,還得叫一聲“姑姑”,寶蓮燈的故事他是知道的,自己師父二郎顯聖真君把妹妹壓在華山下麵,也是實屬無奈,不過那已經是漢代的事情了,到了宋朝,早就經曆了劉沉香劈山救母,現在三聖母仍然是西嶽華山的神明。
這都已經到了華山腳下了,李寒笑作為晚輩的,還是得去拜見一下,畢竟西嶽華山有三聖母的宮殿,起碼得去上一柱香,拜見一下。
於是乎,李寒笑便叫“白花蛇”楊春先行回少華山去報個平安,眾人在後麵慢行,躲避官府搜查,期間李寒笑提出想去華山看看。
那“花和尚”魯智深則是問道,這少華山近在咫尺,去華山上幹什麽。
李寒笑則是告訴他,自己師承灌江口二郎顯聖真君,這華山是他妹妹三聖母娘娘的宮觀所在地,所以自己於情於理都得去拜見一下。
眾人明白,方才不說話了,畢竟他們在太行山裏麵大開眼界,親眼目睹了二郎顯聖真君與那老九尾狐狸鬥法,還聽到了二郎神親口說李寒笑為其弟子。
其實他們心裏麵還挺震撼的,因為古代人信鬼神不假,但是大部分人一輩子基本上是見不到真的鬼神,他們可不一樣,這可是見到真的了。
像是那東京城裏麵的趙官家,那也是個癡迷道教的主兒,認為自己是什麽神仙轉世,把自己的名號氣得比那老太太的裹腳布還要長,什麽“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
這個道號是宋徽宗在公元1117年,被一群道士吹捧的迷迷糊糊的宋徽宗覺得自己簡直腳下踩雲頭頂冒煙,吹自己就是元始天尊下凡,於是給自己上了這個道號: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
其中,“玉清教主”就是指的元始天尊,因為元始天尊的全稱叫做“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無上帝”。
至於“微妙”,就是微妙,玄妙,老子《道德經》中有“微妙玄通,深不可識。”的句子。
也因為這個稱號,宋徽宗又有了一個戲稱:“道君皇帝”。
他那是假的神仙轉世,自家寨主才是真正的玉虛宮子弟,就這點也比他強!
不過,他這名號比起後世那個姓朱的“天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聖智昭靈統元證應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還是收斂的很多了……
李寒笑既然要去,眾人便說讓魯智深和楊誌帶著他們先往少華山去,李寒笑則是和許貫忠兩個人上一趟華山去,下山之後再跟上來,反正少華山和華山之間的距離很近。
李寒笑去華山是去拜見三聖母,而許貫忠則是主動提出要帶著他卻訪問一下陳摶老祖。
畢竟,許貫忠知道,這陳摶老祖原本是他一手促成了宋朝的,那麽李寒笑日後要做的事情,最好先征求一下他的態度才好……
到了西嶽華山腳下,二人先是和下麵的村民打聽了一下三聖母娘娘的宮觀在哪裏。
華山當地人對於三聖母那是相當的崇拜了,他們說華山上有一座雪映宮,雪映宮裏供奉著一位三聖母娘娘,三聖母娘娘有一件神奇的法寶寶蓮燈。
傳說中,他們華山腳下的百姓經常受瘴霧危害,每年都要死不少人和牲畜,自從三聖母娘娘來到華山,用她手中的寶蓮燈驅散瘴霧,人們才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而那雪映宮現在就在華山的半山腰,在後來被擴建為三聖母廟。
李寒笑和許貫忠便當即上山,並不太費力氣的就到了那三聖母廟。
二人走進大殿,李寒笑看到了正中供奉的三聖母神像,找了個蒲團跪下,就磕了三個頭。
“姑姑在上,受弟子李寒笑三拜 ,弟子是清源妙道真君門下新收的弟子,路過寶山,特來拜見姑姑。”
就在此時,李寒笑三個頭磕完了,自己的三尖兩刃刀居然散發出一股奇特的光彩。
隨即,那神像手中的蓮花彩燈也綻放出一股五彩光芒。
“寶蓮燈!”
李寒笑當然知道那蓮花狀的彩燈是什麽 那可是先天至寶寶蓮燈,又名女媧燈,是數萬年前由太昊伏羲所造,後由女媧娘娘贈予三聖母降妖除魔,有著照明、驅除邪魅之用。
相傳盤古開天辟地的時候,女媧娘娘用寶蓮燈照亮鴻蒙三千世界,鎮住洪荒之力,盤古大神才能順利的創造了天地。如果是這樣的說法,那麽女媧娘娘的寶蓮燈應該也是先天至寶,和盤古大神的開天神斧是同一個時期的神器,是最厲害的混沌至寶之一,就是太極圖,盤古幡恐怕也要矮其一頭。
"恭迎三聖母娘娘!"伴隨著這聲高呼,許貫忠猛地抬頭望向天空。隻見一道絢麗奪目的五彩光芒驟然亮起,如同一道璀璨的彩虹橫跨天際。那光芒正是來自於傳說中的寶蓮燈,它散發著令人目眩神迷的光輝。
許貫忠心中一驚,瞬間意識到這意味著什麽——三聖母娘娘大駕光臨了!
在此之前,盡管李寒笑跪地磕頭,但他卻並未屈膝。
然而,當目睹寶蓮燈綻放出如此耀眼的光芒時,一種無法抗拒的威嚴和神聖感撲麵而來。
許貫忠隻覺得雙腿一軟,不由自主地便跪了下去。此刻的他,再也不敢有絲毫怠慢之心,誠惶誠恐地低下頭顱,以示對三聖母娘娘的敬意與尊崇。
“你叫我姑姑,倒是符合輩分,你便是我二哥新收的弟子嗎?”
一個空靈的聲音傳來,李寒笑二人抬頭一看,但見香氣繚繞,一位雍容華貴的仙女便出現在了三聖母廟上空,腳踏祥雲,手持寶蓮燈,正是西嶽華山華山三聖母娘娘!
“小侄拜見姑姑!”
見三聖母沒有見怪,李寒笑想著自己這聲姑姑應該算是叫對了,三聖母比起輩分,更重親情!
喜歡水滸:灌口李二郎傳請大家收藏:()水滸:灌口李二郎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