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災民向炎國
字數:7848 加入書籤
李世民的指節因為用力而泛白,他緊緊攥著手中的信紙,仿佛要將那輕薄的紙張捏成齏粉。
信上那句“炎國境內,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實乃人間樂土”如同尖刀一般,狠狠刺痛了他的心。
他李世民,自詡為天可汗,開創貞觀盛世,卻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子民,向往著他國的土地!
這是何等的諷刺,何等的失敗!
一股強烈的羞愧感如同潮水般湧上心頭,幾乎要將他淹沒。
殿內靜得可怕,隻有李世民粗重的呼吸聲在回蕩。
他感到胸腔中燃燒著一團火焰,那是憤怒,是不甘,更是深深的無奈。
這時,一陣輕柔的腳步聲打破了沉寂。
長孫皇後端著一碗蓮子羹走了進來,她身穿一襲淡紫色宮裝,臉上帶著溫婉的笑容,想要緩和一下這壓抑的氣氛,“陛下,批閱奏折也該歇一歇了,喝碗蓮子羹,清熱靜心。”
然而,當她看到李世民陰沉的臉色時,笑容瞬間凝固了。
她小心翼翼地放下蓮子羹,輕聲問道:“陛下,發生了什麽事?看您臉色如此難看。”
李世民沒有說話,隻是將手中的信紙遞給了她。
長孫皇後接過信紙,細細地閱讀起來。
她的臉色,也隨著閱讀的深入,變得越來越凝重。
當她看到信末那句話時,手中的信紙微微顫抖了一下。
她抬起頭,看著李世民布滿血絲的雙眼,心中充滿了擔憂。
她了解自己的丈夫,他是一個驕傲的人,他無法容忍自己的失敗。
“陛下……”長孫皇後輕聲喚道,想要說些什麽安慰他。
“你看看,你看看!”
李世民猛然打斷了她的話,他指著信紙,聲音嘶啞地說道:“朕嘔心瀝血,勵精圖治,為的就是讓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可如今呢?他們竟然覺得炎國才是人間樂土!朕……朕究竟做錯了什麽?”
長孫皇後看著他痛苦的模樣,心中一陣刺痛。
她知道,這件事對他的打擊太大了。
她想要安慰他,想要告訴他,他已經做得足夠好了。
但她還沒來得及開口,李世民突然轉過身,看向窗外那片依舊繁華的皇宮,
“觀音婢,你說……朕是不是真的錯了?”
“陛下,您沒有錯。”
長孫皇後走到李世民身邊,輕輕握住他顫抖的手,語氣堅定,“您為大唐殫精竭慮,百姓們都看在眼裏。這封信,或許隻是個別現象,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想法。”
她頓了頓,繼續說道:“陛下,長樂……長樂她吉人自有天相,一定會在炎國平安無事的,她皇兄也不可能為難她的。您要相信她,也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把她救回來,對不對?”
李世民緩緩轉過頭,看著長孫皇後溫柔而堅定的目光,心中那團亂麻似乎稍稍鬆動了一些。
他深吸一口氣,壓抑住內心的煩躁,低聲問道:“觀音婢,你說……朕還有機會,將長樂帶回來嗎?”
長孫皇後用力地點了點頭,握緊了他的手,用充滿希望的語氣說道:“當然!陛下您是天可汗,是這天下的主宰,隻要您想,就沒有什麽做不到的!長樂是您的女兒,您一定會把她帶回來的!”
李世民的眼中,重新燃起了一絲光亮。
他看著長孫皇後,仿佛在她的眼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力量。
是啊,他是李世民,是這大唐的皇帝,他不能倒下,他要振作起來!
他將長孫皇後輕輕攬入懷中,在她耳邊低語:“你說得對,朕不能放棄。朕要救回長樂,也要讓那些背井離鄉的百姓,重新回到大唐的懷抱!”
長孫皇後依偎在他的懷中,感受著他逐漸平穩的心跳,心中稍稍鬆了一口氣。
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已經從低穀中走了出來,他正在重新找回那個雄才大略的自己。
李世民輕輕拍了拍長孫皇後的背,語氣中帶著一絲期待:“等程咬金那老匹夫回來,朕要好好問問他,這炎國,究竟有什麽魔力,竟能讓朕的子民如此向往!”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兩人之間的寧靜。
“陛下,陛下!”一個尖細的聲音由遠及近,帶著一絲慌亂,“開封城……開封城來信了!”
探子一路小跑,顧不得擦拭額頭上的汗珠,跌跌撞撞地衝入殿內,跪倒在地,雙手高舉一封密信,語帶顫音:“陛下,開封急報,十萬火急!”
李世民眉頭緊鎖,接過長孫皇後遞來的手帕擦拭著手掌,仿佛觸碰了什麽汙穢之物。
他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不悅,沉聲道:“呈上來。”
貼身太監小心翼翼地接過密信,快步走到禦案前,呈給李世民。
李世民展開信紙,目光快速掃過。
起初,他的臉色還算平靜,但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臉色越來越陰沉,雙拳也漸漸攥緊。
信中詳細記錄了開封鄭家與江東逆賊暗中勾結,走私軍械,囤積居奇,甚至還私自開礦鑄造兵器的罪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些世家大族,表麵上臣服於朝廷,背地裏卻幹著禍國殃民的勾當!
“砰!”
李世民猛然將手中的信紙摔在禦案上,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
他怒火中燒,胸膛劇烈起伏,仿佛一頭被激怒的雄獅。
“好!好一個鄭家!好一個世家大族!朕待他們不薄,他們竟敢如此背叛朕!”
長孫皇後被這突如其來的怒火嚇了一跳,連忙上前輕輕撫摸著他的後背,柔聲勸慰:“陛下息怒,龍體要緊。”
李世民深吸幾口氣,努力平複著內心的怒火。
他知道,現在不是發怒的時候,他必須冷靜下來,想出應對之策。
“傳朕旨意!”李世民的聲音冰冷而威嚴,每一個字都帶著令人膽寒的殺意,“著令驍騎衛,即刻前往開封,查封鄭家所有產業,捉拿所有涉案人員,膽敢反抗者,格殺勿論!”
“陛下,眼下北方蝗災肆虐,是否暫緩……”郭朝小心翼翼的提醒道。
“朕意已決!”李世民斷然拒絕,語氣不容置疑,“蝗災之事,朕自有安排。傳令下去,調集軍隊,護送賑災糧前往北方各州,嚴禁任何世家大族從中克扣盤剝,一經發現,嚴懲不貸!”
他眼神銳利如鷹隼,掃視著空蕩蕩的大殿,仿佛能穿透層層宮牆,看到那些暗中覬覦的目光。
“朕要讓那些世家大族知道,這大唐,是朕的大唐,不是他們可以為所欲為的地方!”
安排好一切後,李世民疲憊地靠在龍椅上,心中卻始終無法平靜。
炎國的威脅,世家的叛亂,蝗災的侵襲,仿佛一座座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陛下,您已經一夜未眠,還是先休息一下吧。”長孫皇後心疼地看著他,柔聲勸道。
李世民搖了搖頭,朕要看著這大唐,在朕的手中,變得更加強大!”
他站起身,走到殿門口,仰望著蔚藍的天空,心中默默祈禱。
“但願,朕的決定,不會錯吧。”
此時,有太監來報:“陛下,程將軍求見,說是有要事稟報。”
李世民聽聞,嘴角微微上揚:“哦?這老匹夫,終於回來了,宣!”
程咬金風塵仆仆地站在太極殿外,往日裏如銅鍾般洪亮的聲音此刻也帶著一絲沙啞。
他摘下頭盔,露出沾滿塵土的臉龐,盔甲上還殘留著幾道未幹的血跡,顯然是一路快馬加鞭趕回長安。
“宣程咬金覲見!”
太監尖細的聲音劃破長空,程咬金不敢怠慢,連忙整理了一下衣甲,大步走進大殿。
“末將程咬金,參見陛下!”
程咬金虎軀一震,朝著龍椅上的李世民單膝跪地,聲音依舊中氣十足。
李世民看著這個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猛將,心中湧起一股暖意。
他擺了擺手,示意程咬金起身,“老匹夫,朕還以為你樂不思蜀,不願回來了呢。”
程咬金咧嘴一笑,露出滿口黃牙,“陛下說笑了,末將這條命都是陛下的,就算炎國再好,也比不上長安的繁華。”
李世民聞言,臉色稍緩,他迫不及待地問道:“說說吧,這炎國究竟是何情況?為何朕的子民寧願背井離鄉,也要投奔那裏?”
程咬金神色一凜,將自己在炎國的所見所聞,一五一十地稟告給李世民。
從炎國的官吏清廉,到百姓的安居樂業,再到田地的豐收,程咬金沒有絲毫隱瞞,全部如實相告。
李世民聽得臉色越來越凝重,他沒想到,在遙遠的東方,竟然還存在著這樣一個國度。
而此時,長安城內的百官,也紛紛接到了進宮的旨意。
他們放下手中的公務,懷著忐忑的心情,朝著皇宮趕來。
“不知陛下如此著急召集我們入宮,究竟發生了何事?”
“聽說是程咬金將軍回來了,莫非是與炎國有關?”
百官議論紛紛,心中充滿了疑惑。
與此同時,在接近炎國邊境的官道上,都督柴紹和戶部侍郎郭朝正率領著一隊驍騎衛喬裝打扮成商人,緩緩前行。
沿途的景象,卻讓柴紹的心情愈發沉重。
道路兩旁,隨處可見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流民。
他們扶老攜幼,步履蹣跚,
柴紹勒住馬韁,走到一個老者麵前,關切地問道:“老人家,你們這是要去哪裏?”
老者抬起頭,渾濁的目光中閃過一絲希冀,他顫巍巍地說道:“我們是去炎國,聽說那裏有吃的,不會餓死人。”
柴紹心中一震。
“朝廷不是已經下撥了賑災糧嗎?你們為何還會如此饑餓?”柴紹疑惑地問道。
老者聞言,臉上露出一絲苦澀,“官爺有所不知,那些賑災糧,都被當地的世家大族給克扣了,我們這些小老百姓,根本分不到多少。”
柴紹聽得怒火中燒,他沒想到,這些世家大族竟然如此膽大妄為,敢於克扣朝廷的賑災糧!
他回頭看向身後的驍騎衛,沉聲說道:“傳令下去,查明真相,如有世家大族克扣賑災糧,一律嚴懲不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驍騎衛領命而去,柴紹看著那些麵帶菜色的流民,心中充滿了無奈。
他知道,即便查明真相,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他們的困境。
“都督大人,接下來我們該怎麽辦?”郭朝憂心忡忡地問道。
柴紹望著炎國的方向,那裏炊煙嫋嫋,隱約可以聽到孩童的歡笑聲。
回頭望向身後眾多衣不蔽體的流民,他緊鎖眉頭,沉聲道:“我們必須盡快將此事稟報陛下,讓陛下定奪!”
“可是,即便稟報了陛下,又能如何呢?”郭朝歎了口氣,語氣中充滿了悲觀。
柴紹沒有說話即便李世民知道了此事,也未必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
畢竟,世家大族的勢力根深蒂固,想要動他們,談何容易?
他攥緊了拳頭,望向長安的方向。
現在,他要立刻回去將這裏的情況稟告給陛下,但百姓該如何解決?
“唉......”柴紹麵對眾多流民歎氣,繼續策馬前行
馬蹄踏碎了殘陽的餘暉,柴紹一路北行,心卻越發沉重。
逃荒的流民如枯葉般飄零,衣衫襤褸,麵黃肌瘦,步履蹣跚地朝著北方緩慢移動。
奇怪的是,他們並非朝著長安的方向逃去,而是向著炎國的邊境靠近。
“都督,這災民越往北走越多,卻都不往長安去,反而朝著炎國去了,這其中怕是另有隱情啊。”副將郭朝策馬跟上,語氣凝重。
柴紹眉頭緊鎖,順著郭朝的目光望去,果然,逃荒的人流朝著北方蜿蜒而去,像一條黑色的長龍,在荒涼的大地上蜿蜒爬行,最終消失在遠方。
“去前麵那個莊子看看。” 柴紹一夾馬腹,戰馬嘶鳴一聲,朝著前方不遠處的村莊奔去。
殘破的土牆,歪斜的茅屋,空氣中彌漫著令人作嘔的腐臭味。
柴紹和郭朝進入村莊,挨家挨戶地敲門,卻無人應答。
寂靜的村莊如同鬼蜮一般,隻有風吹過殘垣斷壁的呼嘯聲。
柴紹正欲再次敲響一戶人家的木門,身後傳來一聲蒼老的呼喊:“這位軍爺,別敲了,人都走光了……”
柴紹回頭,隻見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丈拄著拐杖,顫巍巍地走了過來,臉上溝壑縱橫,如同幹涸的河床。
喜歡大唐:渭水之盟後我決定自立為王請大家收藏:()大唐:渭水之盟後我決定自立為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