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出使大炎

字數:7238   加入書籤

A+A-


    李世民龍行虎步,帶著房玄齡徑直來到禦書房。
    他揮退了所有宮人,隻留下房玄齡一人。
    “玄齡,朕意已決,科舉必須變革!”李世民的聲音擲地有聲,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房玄齡躬身應道:“陛下聖明!隻是這變革該如何進行?”
    李世民走到書案前,提筆寫下“七分實際,三分聖賢”八個大字,擲於房玄齡麵前。
    “朕意如此,即刻安排戶部,昭告天下!”
    房玄齡捧起禦筆題字,心中波濤洶湧。
    他知道,這八個字將徹底改變大唐科舉的走向,甚至影響整個大唐的未來!
    他不敢怠慢,立刻領命而去,安排戶部擬定詔書,準備張貼告示,告知天下讀書人明年科舉的變革。
    與此同時,弘文館甲子一號學堂內,正值課間休息。
    房遺愛偷偷摸摸地從袖中掏出一張紙條,遞給身旁的杜荷。
    杜荷看完,忍不住低聲輕笑一聲,將紙條遞給了杜鉤。
    紙條上,赫然是一篇從大炎流傳過來的策論文章,言辭犀利,觀點新穎,與大唐傳統的聖賢文章截然不同。
    四人正看得津津有味,卻沒注意到夫子孔穎達正站在門口,將他們的舉動盡收眼底。
    “爾等在作甚?”孔穎達一聲厲喝,嚇得四人渾身一顫。
    房遺愛連忙將紙條揉成一團,塞進口袋。
    可惜,這拙劣的動作如何瞞得過孔穎達的眼睛。
    他大步走到四人麵前,伸出手:“拿來!”
    房遺愛不敢違抗,隻得乖乖交出紙條。
    孔穎達展開一看,臉色頓時鐵青。
    紙上那與大唐截然不同的行文風格和觀點,讓他感到無比的憤怒。
    “大膽!竟敢私下傳閱大炎文章!爾等可知罪!”
    四人嚇得麵麵相覷,不敢言語。
    孔穎達怒斥道:“罰爾等站到後麵,抄寫《論語》十遍!沒有抄完,不準下學!”說完,他將紙條狠狠地拍在桌子上,轉身走向講台。
    房遺愛四人垂頭喪氣地走到教室後麵,開始抄寫《論語》。
    程處默小聲抱怨道:“這老夫子也太古板了,看看大炎的文章怎麽了?”
    杜荷附和道:“就是,人家大炎的文章寫得多好啊,比咱們的聖賢書有意思多了。”
    孔穎達坐在講台上,聽著他們小聲的議論,心中更加惱火。
    他拿起那張揉皺的紙條,本想將其撕碎,卻鬼使神差地再次看了起來。
    “這……”孔穎達的聲音戛然而止。
    虞世南踱步過來,看著麵色鐵青的孔穎達,輕聲勸慰:
    “穎達兄,何至於此?不過是些許文章,孩子們年少好奇,也是常情。”
    孔穎達拂袖,語氣中帶著一絲怒意,“虞兄有所不知,此乃大炎之論!歪理邪說,恐亂我大唐學子之心!”
    虞世南聞言,眉梢微挑,好奇道:
    “哦?大炎之論?拿來我看看。”
    孔穎達雖有不願,但礙於情麵,還是將那張揉皺的紙條遞了過去。
    虞世南接過,細細讀來,起初漫不經心,但隨著目光的深入,臉色逐漸凝重起來。
    那紙上的文字,字字珠璣,句句錐心,與大唐的四平八穩不同,帶著一股蓬勃的朝氣和銳利的鋒芒。
    “這……”虞世南驚歎一聲,抬頭看向孔穎達,眼中滿是不可思議。
    “穎達兄,此文確有過人之處,不可小覷!”
    兩人屏氣凝神,湊在一起,逐字逐句地研讀起來。
    文章中對時弊的辛辣諷刺,對民生的深刻關懷,對未來的大膽設想,都深深地震撼著他們。
    他們仿佛看到了一股新的思潮,正從遙遠的大炎席卷而來。
    良久,孔穎達長歎一聲,臉上怒色盡褪,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複雜的神情。
    “罷了,罷了,是老夫迂腐了。”
    他走到房遺愛四人麵前,語氣緩和了許多,“爾等雖有錯,但求知若渴,也值得嘉獎。今日之罰,免了。”
    此事一出,弘文館內一片嘩然。
    越來越多的夫子聞訊趕來,爭相傳閱那篇大炎文章。
    一時間,弘文館內,人人都在談論著大炎,談論著那股與大唐截然不同的思想。
    孔穎達憂心忡忡地找到虞世南,“虞兄,這文章流傳甚廣,恐會動搖我大唐學子的根基啊!”
    虞世南捋須一笑,“穎達兄多慮了。堵不如疏,與其禁錮他們的思想,不如讓他們開闊視野,兼收並蓄。再說了,這大炎的文章,又豈是禁得了的?”
    虞世南頓了頓,眼中閃過一道光芒,“我倒有個想法,不如我們主動出擊,將我大唐的儒學傳到大炎去,讓他們也感受一下我大唐文化的魅力!”
    孔穎達聞言,眼前一亮,“此計甚妙!我等願與虞兄一同前往!”
    消息傳開,長安城內頓時沸騰了。
    百姓們奔走相告,議論紛紛,對即將到來的出使大炎充滿了期待。
    “聽說弘文館的夫子們,都要跟著使團去大炎了!”
    “是啊,聽說他們要將咱們大唐的聖賢書,傳到大炎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知道那大炎,到底是個什麽樣子……”
    就在這熙熙攘攘的討論聲中,即將出使大炎的使團,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
    孔穎達深夜難眠,起身走到窗前,望著天空中閃爍的星辰,喃喃自語:“大炎……究竟會給我大唐帶來什麽呢?”
    他似乎預感到,這次出使,將會給大唐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是好是壞,卻無人可知。
    他從懷裏拿出一封信,上麵寫著“致長孫大人”,隨後小心翼翼地將信藏了起來……
    夜風微涼,吹動著孔穎達單薄的衣衫。
    他凝望著長安城上空稀疏的星辰,心中卻遠不如星空般平靜。
    一封寫給長孫無忌的密信,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他內心深處層層漣漪。
    “大炎……”孔穎達低聲重複著這個名字,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
    他並非不知長孫無忌在朝中的權勢,也明白這趟出使大炎,暗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洶湧暗流。
    他所能做的,隻是盡力為大唐,為他心中的那份儒學理想,博得一線生機。
    此刻的長安城,早已褪去了白日的喧囂,陷入一片沉寂。
    然而,在這片沉寂之下,卻湧動著一股難以抑製的暗流。
    百姓們或許不明白朝堂之上的權謀算計,但他們卻能真切地感受到大唐日漸衰落的頹勢。
    田地荒蕪,賦稅沉重,再加上天災人禍不斷,壓得他們喘不過氣。
    他們渴望改變,渴望一個能夠讓他們安居樂業的盛世。
    而這出使大炎,無疑給他們帶來了一絲希望的曙光。
    “或許……這真的是一個機會。”一個老農望著遠方,渾濁的眼中閃爍著希冀的光芒。
    “是啊,聽說那大炎富庶繁華,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些什麽。”身旁的人附和道。
    百姓們議論紛紛,渴望著,期盼著。
    他們並不知道,這所謂的“機會”,背後隱藏著多少風險與挑戰。
    他們隻知道,為了生存,為了未來,他們必須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大唐,真的需要改變了!
    這不僅僅是朝堂之上的共識,更是無數百姓發自內心的呐喊。
    長久的閉關鎖國,固步自封,已經讓這個曾經輝煌的帝國,變得暮氣沉沉,失去了活力。
    而與大炎的競爭,或許能給大唐帶來新的活力,打破世家門閥的封鎖,重新煥發生機。
    這是李世民的期望,也是杜如晦等有識之士的共同願望。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長安城,城門緩緩打開,一隊隊的士兵邁著整齊的步伐走了出來。
    他們身著嶄新的鎧甲,手持鋒利的武器,臉上寫滿了肅穆與莊嚴。
    “來了!來了!”人群中爆發出陣陣歡呼。
    晨曦穿透薄霧,為長安城鍍上一層金輝。
    城門洞開,仿佛巨獸張開的嘴,即將吞吐時代的洪流。
    “咚!咚!咚!”沉悶而莊嚴的鼓聲,從城牆上滾滾而來,震蕩著每一個人的心房。
    這鼓聲,不僅宣告著一支隊伍的出發,更象征著一個帝國試圖掙脫枷鎖的決心。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飄揚的“唐”字大旗,獵獵作響,仿佛在向天地宣告著大唐的威儀。
    緊隨其後的,是數百名身披明光鎧的騎兵,他們手持長槊,腰懸橫刀,目光堅毅,如同一道鋼鐵洪流,緩緩流出城門。
    陽光灑在他們的鎧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刺得人睜不開眼。
    騎兵之後,是數十輛裝飾華麗的馬車。
    車廂以錦緞包裹,車轅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大唐的富庶與氣派。
    馬車四周,是手持儀仗的侍衛,他們身著統一的服飾,神情肅穆,步伐整齊,顯示出良好的訓練素養。
    馬車中,坐著的便是此次出使大炎的使臣們。
    為首的,是當朝宰相杜如晦,他身著紫袍,頭戴進賢冠,麵容沉靜,目光深邃。
    他輕輕捋著胡須,望著窗外湧動的人群,心中思緒萬千。
    此次出使,肩負著陛下的重托,也承載著大唐的希望,他深感責任重大。
    秦瓊、魏征、程咬金等一眾朝廷重臣,也赫然在列。
    他們或身披戰甲,或身著官袍,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凝重與期待。
    此次出使,不僅關乎大唐的國運,也關乎他們個人的榮辱。
    儒學巨擘孔穎達、虞世南、蓋文達等,則身著儒衫,手持書卷,氣度儒雅,風度翩翩。
    他們是儒學的代表,也是大唐文化的象征。
    此次出使,他們不僅要展示大唐的禮儀風範,更要與大炎的學者進行交流,促進兩國文化的融合。
    隊伍緩緩前行,如同一條長龍,蜿蜒在長安城外的官道上。
    道路兩旁,早已擠滿了前來送行的百姓。
    他們揮舞著手中的旗幟,高聲歡呼著,為使臣們送行。
    “杜相公,一路順風!”
    “秦將軍,揚我大唐國威!”
    “諸位大人,早日凱旋!”
    百姓們的呼聲此起彼伏,匯聚成一股巨大的聲浪,直衝雲霄。
    李世民站在城樓之上,俯瞰著這浩浩蕩蕩的隊伍,以及夾道歡送的百姓,心中感慨萬千。
    他緊緊握著拳頭,指節因用力而發白。
    “陛下,”身旁一位官員小心翼翼地開口,語氣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激動,“這等盛況,多年未見了。”
    李世民沒有回答,隻是微微眯起眼睛,目光落在了杜如晦的背影上,眼神複雜難明。
    “但願……此次出使,真能如你所言……”
    他緩緩地說道,聲音低沉而充滿力量,話語突然停頓,似乎在思考什麽。
    喜歡大唐:渭水之盟後我決定自立為王請大家收藏:()大唐:渭水之盟後我決定自立為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