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百年不妨,千年亦可
字數:3392 加入書籤
朱慈炯的厲聲怒喝如同黃鍾大呂,震得殿中眾人心神動搖,一個個咬牙切齒青筋暴突,無邊戾氣在殿中蔓延。
大殿內檀香嫋嫋,怒喝餘音仍在梁柱間震顫,楊三水齜著牙咧著嘴,皮笑肉不笑的向朱慈炯請命:
"如此蛇蠍島國,比之建奴更陰毒酷烈數倍,累累血仇不可不報,千年宿敵的隱患不可不除!"
“末將對這些畜生就有個字:殺!”
“那麽,攻略倭島的陸軍主將,末將便恬顏認為當仁不讓了!想來大家夥都知道,某家對於炮製畜生,經驗相當豐富。”
楊三水的話語如此有道理,他的炮製建奴的“業績”實在是精彩萬分,所以眾將隻能無言以對,沒法出言競爭了。
明安達禮目光一轉,心思電轉之下也朗聲請命道:“太子殿下,蒙人自本朝太祖、成祖始,既是大明忠誠的藩籬。”
“末將隱約記得,前元世祖立大元朝之後,曾兩次征伐倭國,隻可惜均遭遇風暴天氣,最終功敗垂成,令人遺憾萬分。”
“本次征伐倭人,末將願領大明蒙古軍團楊將軍尾翼,為報華夏過往之血仇,為鏟除華夏將來之隱患出一份力氣。”
眾人聞言紛紛頷首,對明安達禮愈發接納,朱慈炯心中亦是欣慰無比,因而特地溫言出聲:
“將軍此言,令孤王萬分欣慰!蒙古源自室韋,如今更是華夏一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當齊心協力鏟除大敵。”
“遙想前元世祖忽必烈陛下,亦是了不得絕世英雄,領漢軍侯擊敗阿裏不哥,在和林建立宣慰司都元帥府,以漢法治理天下,亦是華夏王朝了。”
“及至今日,漢人為華夏主幹,各族為華夏枝葉,終為一體了!各族齊心,為華夏征戰四方,鏟除累世大患,正當其時。”
“好,很好,非常好!此番大戰,陸軍便以楊三水為主將,明安達禮和王輔臣兩位將軍為輔;海軍自然由閩王為帥,甘輝、萬禮兩位將軍為輔。”
“孤王令你們在一個月內,製定出征伐倭島的作戰方略,必須為大明為華夏,徹底消除這個千年大敵。”
“孤王隻要功成,你們盡管全力施為,無需顧慮手段,一切罪孽盡歸孤王,青史美名盡歸諸位。”
楊三水、鄭成功領著幾人慨然領命,他們從朱慈炯話語之中,深刻感受到了百世不易的決心,以及殺意。
楊三水領命之後,想了一想,再度開口請示:“殿下容稟,不知此次大戰期限如何?對戰一國,恐短期不能成事。”
朱慈炯毫不猶疑,當即慨然說道:“與倭國鏖戰,孤王不欲設定期限,隻設定最終的目標:徹底鏟除威脅。”
“至於期限麽,百年亦是無妨,千年亦無不可;我們這代人如果不能成功,那便由下一代人,下下一代人去完成,直至大功告成之日。”
“諸公務必謹記,這是一場不死不休的鏖戰,自開戰之日起,必須有一方徹底倒下乃至消失。”
朱慈炯說的決絕,眾人凜然聽命,楊三水仰頭沉思片刻,臉上有笑容浮現,隻是那笑容有些陰森。
宋應星老院長已是須發皆白,不過精神十分矍鑠,他朗聲說道:“太子殿下,科學院呐 ,這兩年弄出不少好東西,定能助攻伐大計早日功成。”
“老臣以為,大明火器已冠絕天下,不是小小倭寇能夠匹敵的。我等已經仿製出了大型火箭彈,一些彈頭中以猛火油和白磷調和,遇水愈燃。"
“海戰之中,隻需數枚彈頭擊中敵艦,便會令其失去戰力乃至沉沒,加上我軍艦隊火炮已經都換裝了開花彈,必令倭寇聞風喪膽。”
“老臣從史料和近兩年的情報中,還得知倭島上以木質建築為主,大明火炮和這種燃燒火箭彈,必能攻城略地戰無不勝。”
“海軍的那艘以蒸汽為動力的鐵甲艦,也已數日前試航成功,雖然速度隻有其他戰艦八成,但戰力卻遠遠超出。”
“此殿下令科學院研究的熱氣球,也在近日試飛成功了,在風向和風力合適的時候,定能給敵人一波驚喜。”
“當然了,滅國大戰不能依賴一兩件神兵利器,大明兵工廠的實力也今非昔比了,絕對能夠滿足海陸大軍所需。”
“我們每年能為大明建造二、三級戰列艦二三十艘,建造各類輔助船隻二百餘艘,製造各類火炮三四百門,各類火銃二十萬支以上......”
“老夫還要告訴這位,以上這些都是常規生產時的產量,如果大明需要,產能還能大幅提升。”
老人家一臉傲嬌,眾人心悅誠服,朱慈炯欣慰萬分,大明有如此恐怖的軍備能力,豈是小小倭國能夠抵擋的。
張煌言喜悅之餘,臉上又浮出憂慮之色,連年大戰之下,固然連戰連捷光複了天下,但大明財政狀況卻是負擔沉重。
百戰之後,正是百廢待興之時,華夏大地從南到北何止萬裏,曆經戰亂後凋敝不已,中原之地更甚,都需海量財富物資投入其中方可。
新疆、青海以及西藏等地尚未光複,自然需要大軍征伐,銀兩物資又要水般潑灑出去,想一想就頭痛欲裂。
不僅如此,如今各路大軍光複了大明,光複了天下,百戰餘生的將士們和文臣武將們,也都眼巴巴等著封侯拜相和豐厚賞賜呢。
他原本以為,天下平定之日,當是大明休養生息之時,安心於內發展積累一些年,國力自然會蒸蒸日上,方能再提對外征伐之事。
張煌言越想越是憂慮,臉色愈發糾結和晦暗,但又不能出言反對太子殿下的抉擇,便想著朝議後再尋機進諫。
在張煌言心中百轉千回之際,李定國、沐天波、薑光軍、兀爾特和金俊等將領們也早已按捺不住,絕不願意放棄征伐倭國的機會。
無論如何想,這都是滅國之戰,一旦功成,那可是青史留名族譜單開一頁的無上榮光,華夏男兒豈可落後於人。
朱慈炯目光環視,將張煌言的憂慮收入眼底,對眾將的蠢蠢欲動也是了然於心,一切都在掌握中,他早有定計自能令眾人盡皆憂慮全消。
喜歡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請大家收藏:()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