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風沙太大

字數:3632   加入書籤

A+A-


    武英殿內銅鶴吐香,朱慈炯並未先去安撫張煌言,那將是另外一個大計劃,並能令他憂慮盡去,自不用急躁。
    他的手指在輿圖上遊走,在西北廣袤的疆域上劃出一道弧線,自顧自朗聲說道:
    "自嘉峪關至昆侖,自哈密至烏斯藏,都是漢人的應許之地,天予弗取必受其咎呐。”
    “這個三個地方呐,自今日始,孤王便將之稱之為青海、西藏和新疆,都是華夏自古以來之地。”
    “關於自古以來之說,煩請張總理在朝議之後,安排史官翻一翻史料,依據須做實了。”
    憂愁之中的張煌言,溫言微微頷首,大國行事須師出有名,這種事情文官們操辦起來駕輕就熟,小事爾!
    朱慈炯邁動腳步,鎏金甲葉隨著轉身發出清越聲響,目光掃過滿殿朱袍,然後定在兩個人身上:
    "李愛卿、沐愛卿,你們一位鏖戰大西北十數年,一位為大明鎮守彩雲之南兩百餘年,皆功勳卓著,此次又須勞動二位了。"
    李定國甲胄鏗鏘,目光銳利堅定,這位絕世名將鬢角已染霜色,自大明到大順再至大明光複,他何曾敢想今日之盛景。
    白發蒼蒼的沐天波,忽然間便想起數十前父親沐啟元鎮守雲南時,書房裏也掛著一幅斑駁的西域圖,是他幼時最喜盤桓之處。
    那時沐王府的影響力和眼光,隻能局限在雲貴之地,而今太子的手指已經點在蔥嶺以西,以及更西之地。
    兩人齊聲領命,語氣堅定鏗鏘:“微臣領命,榮幸之至,我等定不令殿下失望,必保大明邊疆穩若磐石。”
    朱慈烺又轉向輿圖,目光久久盤桓新疆之地,又緩緩移往青藏高原,臉上浮現憂慮之色。
    他對於後世的一些曆史事件的記憶,近年愈發模糊不清了,但仍隱約記得此時準噶爾汗國應當已經興起了。
    隻是不知道,那個一代雄主噶爾丹是否已經上位,那可是折磨滿清大幾十年的任務,康雍乾血戰三代,方才最終將之趕盡殺絕。
    噶爾丹汗國呐,可不是小國,也是東起青海,西至塔拉斯今哈薩克斯坦境內)草原,北過阿爾泰山以北,南至帕米爾高原的龐大汗國。
    他們的勢力,應當也是深入到西藏了,各種勢力盤根錯節相互支援,對付起來可沒那麽容易。
    朱慈炯還有一個巨大的憂慮,那便是高原作戰,哪怕強盛到兵鋒天下無敵的大唐,都遲遲難以平滅吐蕃。
    大明軍隊戰力戰意自是不弱,火器和武備也是領先不少,但千裏迢迢殺去高原和準噶爾鏖戰,當真能取得勝利嗎?
    華夏之人信仰人定勝天,可有時在大自然的天威麵前,人類屬實是有些渺小的,這也是朱慈炯憂慮甚至恐懼的來源。
    他在沉吟之中,以寶劍劍鞘不停敲打著輿圖上華夏西北的高原,以及那些連綿不斷的山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殿下、殿下!”,張煌言擔憂的聲音隱隱傳來,終於將朱慈炯你從負麵情緒中驚醒過來,不由的自嘲一笑。
    建奴都深知噶爾丹對華夏的危害,都不惜八旗家家戴孝的與之血戰數十年,最終以車輪放平的手段,將噶爾丹變成了純粹的地理名詞。
    自那位最喜吟唱滿江紅的兆惠將軍,倒是“真正踐行”了嶽武穆詩中所說的“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物理意義上的。
    隻是不知道兆惠將軍得勝回朝後,當著乾隆和文武重臣的麵,醉意醺然興致勃勃的高聲吟出滿江紅之際,那所謂的十全老人是何表情?
    朱慈炯猛然搖了搖腦袋,驚覺自己今日胡思亂想太多,不知不覺思維竟發散到一些莫名其妙之事上。
    他清了清嗓子,沉聲對著李定國、沐天波說道:
    "你們領十五萬兵馬,從各軍各地抽調善高原作戰之士善加訓練,以五年為期,收複西域故道。"
    "天山南北、蔥嶺兩側的商隊需要大明旌旗指引,絲綢之路不可堵塞,西方各國對於大明的期盼,當如旱苗急需甘霖。"
    "晉王、黔國公,西域收複後,當仿效漢唐屯田舊製,組建建設兵團,每屯置軍器局、勸農所、蒙學堂,要讓西域兒女生來便知日月旗。"
    白文選站在人群之中,正撫著腰間苗刀,忽然發現太子在朝鮮半島點了點,眼神看向了自己:
    "鞏國公,你領五萬漢緬聯軍駐守朝鮮,務必令小國時刻照耀在日月龍旗下,時刻謹記對大明的忠謹。"
    "駐紮地麽,不要在都城了,便定在釜山、大田和木浦吧,鎖死倭國可能得瘋狂。”
    “閩王、甘輝將軍、萬禮將軍,海軍也不能閑著,當在釜山港和濟州島建立海軍的基地,這是送給倭國的第一道鎖鏈。"
    “哦,張總理你也安排使臣前去朝鮮通知一下,濟州島乃是華夏自古以來之地,艦隊基地建立後,他們須積極供應所需物資,不可遷延。”
    眾人自然領命,都覺此事甚為容易,倒也無須過多關注,隻是白文選似有沮喪,頗為遺憾未獲得“大活”。
    朱慈炯思維愈發清晰,目光又看向了薑光軍與兀爾特:
    “蒙古的大草場上,絕不該有羅刹人的馬蹄印;外東北的山川河流處,決不允許出現羅刹人的身影。"
    "這個重任,便由二位承擔起來吧,你們領兵十五萬,為大明鎮住大草原和遼東之地,須勇於往外延伸。”
    “在孤王心目中,華夏是中央之國,我們並無國界!你們的兵鋒所至,漢人隨之所居之處,皆為華夏故土。”
    “當然了,除了軍旗所指,其他手段也不可或缺,在斡難河畔設榷場,用茶葉換情報,用絲綢買人心。"
    張煌言聽到此處,手指不由在笏板上掐出了白印,他看著太子的劍鞘指向華夏北方,指向輿圖上一處處標記的紅色旗幟時。
    他的思緒不由得回到了二十年前,代表滿清的黑色旗幟,如洪流般從華夏北方而來橫掃天下,代表大明的紅色旗幟節節敗退,幾乎消失。
    想著想著,突感眼睛一片潮濕溫熱,視物便模糊起來,他趕緊偷偷用大袖掩麵,用手擦去熱淚。
    誰知卻是越擦越多,直至打濕了衣袖,便令他焦急和尷尬了起來,卻不經意間發現宋應星、李永華亦是如此。
    宋應星老院長見他看過來,難得的尷尬起來,一句話竟未經思考脫口而出:“風沙太大,老夫眼中進沙子了。”
    喜歡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請大家收藏:()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