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錐心痛悔
字數:3747 加入書籤
烈武三年,夷曆一六七零年二月,朱慈炯領著好大兒朱和塳,千裏迢迢的返回了京師北京,一件極其棘手的難事等待處置。
他們返回之前,南洋諸事大局已定,後續便須花費水磨工夫,逐漸建立起大明的統治和長久的影響力。
英吉利國通過數次大戰,算是徹底認清了東方古老帝國的強悍實力,開始一心一意的扮演大明的親密盟友。
他們已經成為了大明和西方各國貿易最重要中間商,並因此賺了個盆滿缽滿,實力日複一日的增長。
他們還全力支持沙遜家族,把大明的“福壽”係列產品,在歐洲各國逐漸鋪開,逐漸成為了貴族和平民共同喜好。
這幫家夥最令大明滿意的,卻是他們把“倭奴”生意給弄得風生水起,倭國本州和四國島上的倭人,被他們販賣走兩成還多。
島上的華夏遺民或者懂些漢語的倭人,自然被送到了九州島,認祖歸宗後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哪怕就是最純粹的倭國人,若有漢人鄰居作保,再緊急學幾個漢字為證明,也都混上了奔向希望的生路。
按照楊三水的奏報,他打算繼續硬著心腸在煎熬半年,那時候大明軍隊在帶著足夠的糧食登陸,想來倭人都很願意認同“華夏”身份。
朱慈炯又拿起另外一份奏報,這個是關於葡萄牙的,他們老老實實的退還了非法占據的蠔鏡,在大明同意下在爪哇島開始建立統治。
他們又在大明有意無意的縱容下,招攬了大部分西班牙和荷蘭的殘留勢力,在南洋有了和英國抗衡的實力。
大明的資助當然遠不止於此,還在東西方貿易上給予葡萄牙人不少照顧,以逐漸增加他們的實力,權當為將來埋的一著暗棋。
朱慈炯閉目思索片刻,琢磨著近些年還需選拔一批年輕人,令他們親身前往歐洲各國,密切關注他們的動態。
他對於一些曆史事件的記憶,早已模糊不清,隻能依仗大明的實力,在利用沙遜家族和英、葡兩國的關係,逐步滲透進歐洲各國。
良久之後,他再度翻閱桌案上的國安局密報,暹羅這個信仰佛教為主的國家,在剿滅兩個蘇丹國過程中尤為賣力。
他們似乎對蘇丹國的信仰深惡痛絕,真的能一邊念叨著阿彌陀佛,同時又將整個村鎮的蘇丹土人給剿滅一空。
國安局的密報中,也表明暹羅國對於大明不僅敬畏,還因為佛教和文化的關係,情感上也頗為親近,是個很好的夥伴。
“嗯,挺好的!”朱慈炯暗暗讚歎了一句,決意在南洋一帶大力扶持暹羅國,他們能夠遏製西洋宗教或其他宗教的無序蔓延。
“北越國已基本歸心,無論是上層還是百姓,對身為宗主國的大明恭順且親近!”朱慈炯看著國安局的奏報,心中頗為滿意。
這也是朝廷上下的共識,北越畢竟深受華夏文化上千年的熏陶,其血脈上也和華夏頗近,親近大明是應有之義。
不過朱慈炯可沒被眼前的盛景衝昏頭腦,大明自身的強盛才是根本,一旦衰落下去,這些小國便會表演何為忘恩負義和反戈一擊。
“南越國的這幫商人,竟不滿於和大明海貿的分成,私下裏抱怨不小!”朱慈炯盯著這條消息,不由冷然一笑。
他想了一想,心中便定下決策,要給北越更多的扶持,便由他們給逐漸成為“世仇”南越一點小震撼吧。
朱慈炯處理好這件小事後,便端起茶碗抿了幾口茶水,又起身在禦書房內踱步幾圈,活動活動有些僵硬的身體。
盞茶時間之後,朱慈炯便長歎一口氣,不得不拿起那份他已翻看了數遍,乃至與不願麵對的奏報:
“自臣奉詔提兵十萬西征以來,轉戰河西走廊月餘,初時連克諸城,兵鋒直抵天山南麓。”
“然天險橫亙,地勢高絕,中原將士驟臨雪域,竟如置身絕地,怪病肆虐,非戰之傷亡日增,西征岌岌可危,臣不敢稍有隱瞞,謹將詳情奏聞。”
“臣軍進入天山腹地後,地勢攀升至萬仞,空氣稀薄如紙,舉步即感胸膈憋悶,喘息難續。初時,士卒多覺頭痛欲裂,似有千鈞之石壓頂,目眩耳鳴,站立不穩,甚者當場暈厥,半日方醒。”
“繼而心悸如鼓,手足浮腫,唇色青紫,每遇急行,便覺氣血上湧,口鼻溢血。更有甚者,夜間突發咳喘,喉間痰鳴如鋸,麵色青白,肢體厥冷,軍醫號脈,謂 “心肺受困,氣血逆亂。”
“西域高原,氣候酷烈異常:白日赤陽炙烤,沙礫蒸騰熱浪,士卒汗出如漿,卻滴水難咽,多有煩渴致暈者。”
“入夜則霜風刺骨,帳外積雪盈尺,將士雖裹三重裘衣,仍凍餒難耐,傷寒症趁虛而入,高熱、嘔逆、泄瀉交作,中原之卒往往一病不起。”
“更兼大漠之上,飛沙走石常蔽日月,口鼻耳目皆為所塞,許多士卒出現目赤腫痛、鼻塞聲重,甚至呼吸困難、神識昏蒙。”
“據軍醫司最新統計,自進入高原月餘,染病者已達四萬之眾,其中因頭痛、心悸、咳喘而死者逾四千四百,另有兩萬餘重傷者難以成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臣曾親巡病帳,見士卒或抱頭蜷縮,呻吟不止;或倚壁喘息,形容枯槁;更有水腫至不能履地者,需人抬行。”
隨軍攜帶之各類藥石,全然無效,反見病情加劇。醫官皆稱:“此非中原常病,乃高原氣薄所致,一時間皆無計可施。”
“臣深知陛下收複西域之誌,然天時地利所限,非人力可強爭。今有三事懇請聖裁:
“速遣專精高原病症之醫官,兼程西進,務必月內抵達哈密大營,以期早日尋出診治怪病之法。”
“征調蒙古、四川等地邊軍換防,他們久居高原,或可略適應西域氣候,懇請陛下暫調五萬邊軍前來,替換病重之卒,以保持軍隊戰力。”
“暫緩進軍,休養士卒:臣擬將大軍後撤至敦煌、玉門一帶,一麵屯田積糧,一麵讓士卒逐步適應高原氣候,待戰力恢複,再圖進取。”
“此次西征受挫,實乃臣對高原險阻預估不足,誤判天時地利。臣願免冠卸甲,聽候陛下責罰,然十萬將士多為忠勇之輩,非戰而亡實乃可惜。伏乞陛下開恩,賜下撫恤銀兩,厚葬死者,優恤其家屬,以安軍心、慰忠魂。”
“西域雖險,終為漢唐故地,臣雖萬死,必不負陛下重托。唯願天佑大明,早降甘霖,解將士之厄,複祖宗之疆!臣李定國惶恐再拜,伏乞聖裁。”
朱慈炯再度感到錐心之痛,心中滿是悔恨,自己的一時疏忽,竟導致了大軍損傷慘重如此,甚至會導致西征大業前功盡棄。
“唉,我踏馬的真是腦殘!”他終究是忍不住狠狠抽了自己幾巴掌,“高原病這個大敵,我怎麽就給遺忘了呢?!”
喜歡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請大家收藏:()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