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扶桑民眾的反應
字數:4555 加入書籤
奈良寺的晨鍾剛過卯時,智海和尚擦拭經卷的布巾突然頓住。那卷從長安帶回的《禮記》抄本上,“和為貴”三個字的金芒正順著紙縫滲進案幾。
在檀木桌麵上暈出一片漣漪——這是光紋共振的跡象,可共振的源頭卻帶著一絲尖銳的震顫,像是被什麽東西強行擰著。
他推開禪房窗,正看見寺外的市集裏,幾個扶桑農戶正圍著大周商人的茶攤爭執。
農戶手裏的稻穗纏著“豐”字光紋,本與茶攤上“醇”字光紋相契,此刻卻被幾個佩刀武士用“查”字令牌隔開。
“這些新米明明能換三斤好茶,”穿藍布衫的農戶急得跺腳,草鞋上的泥點濺在武士盔甲上,“你們說要‘尊王攘夷’,可去年的茶稅還是靠長安的銅錢繳的!”
武士的甲胄“拓”字暗紅突然暴漲,將農戶的稻穗光紋壓得蜷縮起來。
“國王有令,凡與唐人交易,須經‘拓海司’核驗。這茶裏藏著應天府的光網,會蝕了我們的根!”
智海和尚輕叩念珠,簷角的銅鈴突然發出清響。市集上空,那些被武士驅散的“和”字光紋像受驚的鳥雀,紛紛撲向奈良寺的方向。
他認出其中有織工阿雪的“織”字光紋——那姑娘去年還托大周商人帶過蜀錦紋樣,說要織一幅“日月同輝”的屏風。
正思忖間,禪房的門被撞開。阿雪的父親捧著半截斷梭闖進來,梭子上的“織”字光紋已黯淡如死灰。
“和尚,您看!拓海司的人把工坊裏的唐錦紋樣全燒了,說這是‘崇洋媚外’,還把阿雪抓去修戰船的帆了!”
智海望著斷梭上殘留的蜀錦線頭,突然想起三日前國王派來的敕使。那人站在寺門的“禮”字碑前,靴底故意碾過碑上的“友”字,說要將奈良寺的唐經全搬到京都“校正”。
“如今聖意要揚‘大扶桑魂’,這些長安來的光紋,留著隻會亂了民心。”
他當時隻以“經卷有靈”婉拒,卻沒料到武士竟會對百姓動手。
念珠突然發出灼熱的燙感,智海抬頭望向京都方向——國王禦所的“皇”字光紋正像團燃燒的野火,將周圍的“農”“商”“織”等光紋都逼得節節後退。
“去備車,”智海抓起案上的《禮記》,經卷的金芒在他掌心凝成一枚“諫”字印記,“我們去京都。”
禦所的紫宸殿裏,孝德國王的手指在紫檀木案上敲出雜亂的節奏。
案上並排放著兩樣東西左邊是昨夜從奈良寺強行取來的唐鏡,鏡麵蒙著層灰霧,映不出人影;右邊是豐臣秀吉當年用過的軍扇,扇骨上的“征”字暗紅如血。
“應天府那邊有動靜了?”
他頭也不抬,看著殿外飄飛的櫻花被“拓”字光紋燒成灰燼。
大納言板垣雙手按地,甲胄上的“忠”字光紋與軍扇共振。
“鎮字營隻是加固了結界,並未增兵。朱五六的竹笛音波在釜山港形成了‘商’字光帶,看來他們果然隻想穩住通商。”
“一群隻知算茶稅的庸才。”國王猛地將唐鏡掃到地上,鏡麵裂開的刹那,無數細碎的“和”字光紋從裂縫中湧出,卻被殿角武士的“鎮”字令牌壓得粉碎。
“當年太閣大人若不是被朝鮮的濕地拖垮,此刻‘大東亞’的光網早該以京都為中心!”
板垣從袖中取出一幅羊皮卷,展開時發出皮革撕裂的脆響。
卷上的扶桑列島被塗成赤紅,邊緣用狼毫蘸朱砂畫著觸須般的線條,一直延伸到中原腹地。
“臣已按‘八紘一宇’的古訓,重新校準了光網節點。隻要在釜山投下‘破’字符,就能讓大周的‘守’字光紋產生裂隙。”
他指向卷上的一處海灣。
“這裏是對馬島,新造的百艘戰船已裝上‘風’字帆,隻要國王一聲令下,三日就能抵達登州。那些唐人漁民的‘漁’字光紋,到時都會變成我們的囊中之物。”
國王的指尖剛要觸到羊皮卷,殿外突然傳來騷動。
侍衛長連滾帶爬地闖進來,甲胄上的“衛”字光紋竟被什麽東西啃出了缺口。
“陛下!奈良寺的和尚帶著數百百姓跪在宮門外,說要……要‘清君側’!”
“反了!”
國王抓起軍扇拍向案幾,扇尖的“征”字光紋射向殿門,卻在觸及門檻時撞上一團柔和的金光。
那是智海和尚捧在胸前的《禮記》,經卷的金芒在宮門前鋪開,將百姓們的“農”“織”“漁”等光紋連成一片。
“陛下可知,昨日大阪港的米商集體罷市了?”
智海的聲音透過光紋傳進來,清晰得像在耳畔。
“他們說若斷了與長安的糧貿,今年的貢米隻會有三成。”
國王衝到殿外,看見宮牆下密密麻麻的人影。織工阿雪舉著半截燒焦的蜀錦,布帛上的“錦”字光紋雖弱,卻與周圍農戶的“稻”字光紋緊緊相扣。
“我們要織唐錦,要種能換茶磚的稻子,不要什麽‘八紘一宇’!”
板垣突然拔刀,刀身的“斬”字光紋劈向人群,卻被智海用《禮記》擋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經卷的金芒與刀光相撞,激起的氣浪掀飛了武士們的頭盔,露出底下藏著的“拓”字頭帶。
那是用大周產的生絲織的,此刻正被光紋反噬,纏得他們脖頸發紅。
“你們連頭帶都要用唐貨,還好意思談‘攘夷’?”
阿雪突然笑起來,笑聲讓周圍的“織”字光紋都亮了幾分。
“我娘說過,好的光紋就像好的絲線,要能互相纏繞才結實,不是把別人的線全剪斷!”
國王看著那些交織的光紋,突然發現宮牆的磚石正在滲汗——那是禦所地基下的“水”字光紋在躁動。
這些光紋本與長安的“河”字光紋相通,供給著京都的飲水,此刻卻被“征”字軍扇逼得快要斷絕。
“夠了!”他猛地扔掉軍扇,扇骨落地時,“征”字暗紅迅速褪去,露出底下被覆蓋的“和”字淺痕——那是當年遣唐使刻的,一直藏在扇骨內側。
宮門外的光紋突然柔和下來。智海將《禮記》舉過頭頂,經卷的金芒化作一道光橋,連接著奈良寺的方向。
阿雪摸出藏在懷裏的蜀錦線頭,輕輕一拉,線頭竟順著光橋飛出去,在遠處的工坊方向亮起一點微光——那是其他織工在回應。
板垣的刀“哐當”落地。
他看著自己甲胄上的“忠”字光紋正與農戶的“豐”字光紋相融,突然想起幼年時,父親曾用大周的算盤教他算過稻子的收成。
“備船,”國王轉身回殿,聲音裏帶著疲憊。
“去應天府,說我想借《九章算術》抄本看看。還有,把阿雪的織梭修好,用最好的紫檀木。”
三日後,大阪港的茶攤上,大周商人正用新換來的扶桑算盤算賬。
算珠碰撞的脆響裏,“公平”二字的光紋與旁邊酒肆的“醇”字光紋纏在一起,像兩條嬉戲的魚。
智海和尚坐在茶攤角落,看著海麵上的“同量”碑金光。
碑的兩側,大周漁民與扶桑漁民正合力拉起一張大網,網眼上的“漁”與“捕”字光紋交織,兜住了滿網銀閃閃的魚,也兜住了剛升起的朝陽。
他翻開《禮記》,發現昨夜裂開的唐鏡碎片不知何時被人拚好,鏡麵映出的不再是禦所的宮牆,而是市集上攢動的人頭。
那些不同發色的麵孔湊在一起,指著同一張商船清單,指尖的光紋像彩虹般彎成一座橋。
遠處的戰船已改作商船,甲板上堆著剛裝的生絲,其中有幾匹織著小小的“和”字,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
喜歡大明朱重八的六歲小皇叔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朱重八的六歲小皇叔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