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主持夏收

字數:6052   加入書籤

A+A-


    隨著鍋蓋打開,一股濃香,隨著蒸汽鑽到葛明的鼻腔裏,也不知道為什麽,後世的時候一個月不吃肉也不會感覺饞,穿越之後天天饞肉,不但饞肉,也饞甜食。肉勉強能解決,甜食愣是沒看到過。
    葛明看著大包子很想先吃上兩個,但是不能這麽做。讓榮嬸找一個托盤,放上四個包子打算親自端給母親以表孝道,還不忘囑咐榮嬸派人給袁老道送幾個包子過去。
    端著包子的葛明別看腿短,但是小跑起來速度一點不慢,一會功夫就到了內宅。看來這些天的鍛煉是有用的,用在吃飯上最是合適。
    劉氏這些日子算是近十年來最輕鬆舒心的一段時間了,原本傻乎乎的兒子越來越懂事,心裏最大的包袱總算放下了。這些年來一直感覺對不起葛家的祖宗,現在葛家祖宗牌位前也能抬起頭了。
    葛明不但變得聰明懂事,讀書習字更是主動自覺。隻是想到小小年紀就能賺了十貫錢,也不知道是福是禍,官家子弟哪裏能做買賣的?這不是讓人笑話嗎?
    當初兒子傻,隻希望兒子變聰明就千好萬好了。等兒子變聰明了,又希望兒子努力刻苦。劉氏想到這裏也覺得有些貪心了,眼見這天氣逐漸變熱,打算給給葛明縫兩件衣裳,這年紀的孩子正是開始長個的時候,一件衣服穿不了多久就變小了。
    丁香剛拿過了針線笸籮,劉氏就見葛明端著一個木盤往這邊跑。
    “母親母親,孩兒給您帶來了好吃食。”葛明獻寶一般把托盤放到劉氏麵前,劉氏從來沒見過這等麵食,頂上的褶子甚是好看,熱氣騰騰的散發著濃濃的香味。
    “明兒,這是什麽吃食,為娘還是第一次見。”
    “母親,這個叫包子,是榮嬸做的,您趕緊嚐嚐。”說完葛明捧起一個包子遞給劉氏,奈何包子還是有些燙,燙的葛明把包子左右換右手,右手換左手,嘴巴還發出吸溜吸溜的聲音,看的劉氏捂著嘴笑。
    “這傻孩子,等放涼了再拿給為娘就是了。”
    “母親,這包子就要趁熱吃,冷了就不好吃了,您趕緊嚐嚐。”葛明細心的把包子吹了吹,然後再遞給劉氏。
    劉氏小心接過包子,輕輕咬了一小口,從沒吃過這麽鬆軟的麵食,熱熱的香氣充斥著口腔,不由自主的又咬了一大口。一口氣吃了大半個包子,此時劉氏才感覺有些不好意思,自己是大家閨秀出身,雖然沒有外人,但還是感覺有些失禮。
    “明兒,你可吃過了?”
    “孩兒先送給母親吃,等母親吃完孩兒再嚐嚐。”
    “這個叫包子的東西確實好吃,明兒也趕緊嚐嚐。”聽到這裏葛明自然不客氣了,捧起一個包子“嗷嗚”一口,油脂噴了一臉。拌肉餡的時候加了泡過生薑的水,再加上油脂融化後,包子居然變得如此鮮美多汁。雖然有點燙,但是管不了那麽多。
    誰能想到,為了吃個包子還需要下這麽大的功夫?葛明想哭,真慘啊,還是縣令家的小郎君,連個包子都吃不上。
    榮嬸做的包子個頭不小,兩個包子葛明感覺就吃撐了。母親也隻吃了一個而已,另外一個分給了丁香。丁香一個小丫鬟,更是沒吃過什麽好東西,看著夫人和小郎君吃的香甜,已經在口水滴答了,幾口下去差點把自己噎死。
    人越是年長,睡眠就越差。
    葛明這個年紀正是倒頭就睡的時候,每天都能睡到自然醒。下午吃了兩個大包子,葛明晚上都沒什麽胃口,隨便喝了點粥就早早睡下了。晚上不看書,這時代隻有油燈、蠟燭照明,都非常昏暗,葛明可不想把眼睛弄近視了。
    天剛蒙蒙亮,小猴子揉著眼睛服侍葛明洗臉穿衣。葛明會先慢跑上一段時間,然後沐浴之後陪著劉氏吃早飯。
    初夏的早上非常舒適,雖然整個宅子並沒有多少草木,但是空氣依舊十分清新,這是後世永遠比不上的。家裏仆人都起得更早,打水的、清掃的,路過廚房時見到水汽已經在蒸騰,不知道今天榮嬸會做什麽好吃食。
    慢跑過後沐浴更衣,隨後陪著母親吃早飯。今天的早飯依然比較簡單,一碗濃濃的小米粥,一小碟鹹菜,但今天的蒸餅明顯不同,麥香濃鬱、喧騰鬆軟,可不是前段時間吃的酸饅頭,看來榮嬸已經找到了發麵的訣竅。
    後世的很多人並不太喜歡吃酵母發酵的饅頭,原因反而就是過於鬆軟。尤其是年長的人更喜歡吃老麵、堿口的饅頭,有嚼勁也更加經餓。酵母其實更適合用來蒸包子,或者是烤麵包,尤其是各種水果做的鮮酵母,烤出來的麵包還會有一股果香,以後一定要試試,葛明一邊吃一邊胡思亂想。
    陪著母親用過了早飯,葛明回到自己的小跨院,稍稍活動活動消消食,想著袁老道應該也吃過了早飯,這才讓小猴子幫忙拿著筆墨紙硯,依舊雷打不動的找袁老道讀書識字。
    來到袁老道的小跨院門口,這次袁老道終於沒在蒲團上打坐,而是在打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葛明沒敢打擾,在門口看的津津有味。隻見袁老道一會動作好像頭豬,一會動作像隻雞,一會又像隻貓。葛明心裏嘀咕,難道這個是傳說中的五禽戲?五禽戲好像是五種動物,看來自己學識不足,隻看出來三種,要不就是袁老道打的不夠標準。
    五禽戲是“虎、鹿、熊、猿、鳥”,是古代經典養生之術,相傳是華佗在“二禽戲”的基礎上創建的,後來發展成了五種。
    葛明等了好一會,看到袁老道有個類似收式的動作,心想應該是練完了。
    “袁先生,貓拳、豬拳打的惟妙惟肖,雞拳小子看著不像呀。”
    袁老道早就見到葛明在院門外了,時間越久越是喜歡這個孩子。走南闖北多年,人見過無數,聰慧又自律人也見過不少,但是從沒見過一個十歲孩子就如此自律的。
    隻是一句貓拳、豬拳、雞拳讓老道有些抓狂。
    “小子,你不懂不要胡亂瞎說,此乃五禽戲,這個是虎戲。”說完黑著臉把虎戲的架勢擺了一遍。
    “小子無知,小子無知,先生見諒,為何今天不打坐了?”
    “今早的蒸餅格外鬆軟,不覺居然吃的多了些,有些積食。要是不動一動,怕是影響了修為。”說完盯著葛明,又接著問到:“聽你家下人說,昨天的包子和今天的蒸餅,都是你的手筆?”
    “小子胡搞瞎搞的,隻是想父母和先生能吃點好入口的吃食,算不得什麽大事。”
    袁老道又成了好奇寶寶,問到:“你是如何把蒸餅和這個包子做的如此鬆軟的?”
    “先生,此乃機密,將來小子落魄了就靠這個混飯吃了。”跟袁老道這號人解釋不清楚,而且袁老道總是喜歡刨根問底兒,自己這麽一說總不好意思再問了吧?
    “哈哈哈,你小子又搪塞老道,好吧,不問就不問了。先是烈酒,又是蒸餅,在吃喝一道上以後怕是前途無量啊。”葛明也不知道袁老道這話是不是挖苦,不過自己全當好話來聽。
    袁老道跪坐在了矮幾旁邊,葛明放下書剛打算開始學習,福伯就來了。
    “小郎君,夫人有請,讓您過去一趟。”
    “可知是何事?”自從葛明穿越以來,母親從未主動找過自己,難道說出了什麽大事?
    “莊子上的張祿剛剛到了府裏,說是麥子可以收割,估計是接小郎君去莊子上坐鎮,準備開始夏收的。”葛明聽說去莊子,內心已經心花怒放了。葛明不太願意待在府裏,不但要扮孩子還要裝乖巧。莊子上就完全不同了,因為大家都不熟,而且是跟所有人都不熟。
    心裏這麽想,但是嘴巴不能說,隻能裝出一副可憐相的說到:“聽母親說過,父親公務繁忙去不了,近些年都是福伯去,這次也是福伯你去就是了。我還要在家孝順父母,也要跟著袁先生讀書識字。”
    小孩子是不騙人的,福伯和袁道長聽了葛明這話都刮目相看。對於福伯來說主家後繼有人,自己以後日子就差不了。對袁老道來說,教這樣一個孩子心甘情願,多孝順、多刻苦的一個孩子呀,怎麽就不願意學道呢?
    “小子,夏收可是天大的事,耽誤不得。你家莊子上下可都等著你呢,等夏收完了回來再孝順父母也就是了。至於讀書習字的事,老道打算跟你去趟莊子,你看如何?”袁老道樂嗬嗬的看著葛明。
    葛明自然是千百個願意,這老道不但有學問而且見多識廣,就算不讀書寫字也能學到其他東西,畢竟葛明是個外來者,幾乎對當時的任何“規矩”都不熟悉。
    看葛明沒說話,袁老道就補充道:“烈酒、包子都是你的手筆,老道陪著你去沒問題,這幾樣吃喝可不能少了一丁半點。”
    “袁道長,這點吃食就滿足了?小子知道的可不隻有這幾種,您要是跟我去了莊子上,算是有口福了。莊子上有個春來大哥,做菜可是一把好手。到時候就怕你每天積食,天天耍五禽戲,沒了時間教小子讀書了。”
    福伯和袁老道聽後哈哈大笑,葛明這小子有點意思。
    葛明讓袁老道準備準備,然後跟著福伯帶著小猴子去了內宅見母親。對於當時的社會來說,春種、夏收、秋收都是大事,大到比任何事都大的事。連皇帝陛下都要去皇莊割麥子,雖然是作秀,但是也能看出來重視程度。
    葛明上次去過莊子,但造紙的事一點影子都沒有,劉氏大概以為就是胡搞而已,所以沒了結果。這次完全不同,母親擔心到了莊子沒人看著葛明,這孩子不好好讀書不說,還會東搞西搞,耳提麵命的嘮叨了半天,葛明小雞吃米一般點頭。
    不過當聽到袁老道也打算去的時候明顯放心了不少,畢竟袁老道也算葛明的半個師父,其他人管不了葛明,袁道長的話一定是有用的。這樣也好,讀書識字的事也耽誤不了。
    小猴子、丁香、福伯跟著葛明回到自己房間,幫忙收拾東西。其實也沒什麽好收拾的,莊子上很多東西都有,帶上幾件換洗的衣服也就是了,重要的是帶上筆墨紙硯和幾本書,文盲就要多讀書的道理葛明自然是懂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對葛明來說最重要的是帶著“漁具”,已經買了不少天了,至今還沒“開光”,想到能夠釣魚葛明就心裏癢癢。還有前幾天製作好的酒米也帶上,自然還有上次做的鮮酵母,上次榮嬸用了一小壇子,還剩下一小壇子,就算到了莊子上也堅決不吃酸饅頭。
    “小猴子,鐵環記得帶上,到時候跟張富貴他們一起玩。”小猴子聽後心裏暗暗高興,最近葛明都在老老實實讀書,自己每天都陪著,都沒時間玩耍。
    葛明考慮到袁老道要求每天有好酒,還需要帶上最近蒸的幾壇子酒,東西不多,一會功夫也就收拾妥當了。
    其他人帶著東西先去裝車,葛明親自去請袁老道,到了袁老道住的小跨院時發現人家已經準備妥當了,就一個長長的包袱斜斜的背著。葛明此時突然明白一個道理,想要行走江湖,裝備絕對不能多。
    葛明跟著袁老道到到了府門外時,東西已經全部裝好了,家裏本來有一輛馬車,祿伯還帶來了一輛,馬車周圍還跟著四個健碩的莊戶,這四個莊戶上次葛明也是見過的,就是陪著祿伯在村口迎接自己的四個。
    祿伯見到葛明後趕緊上前拜見小郎君,葛明趕緊扶住祿伯。
    “祿伯勤苦了,何必親自過來接呢?派人捎個信兒也就是了,福伯帶著我直接去就行。”
    祿伯表情嚴肅,說到:“那可不行,正是夏收的時候,怕路上不太平,還是老仆親自來放心一些。”葛明心裏倒是覺得好笑,什麽路上不太平,去趟莊子還能遇上劫道的?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大唐釣魚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