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酸菜魚真下飯

字數:6231   加入書籤

A+A-


    葛明有些心不甘情不願,但是無可奈何,放掉鯉魚之後又揪點麵團掛鉤,輕輕拋到水中繼續等著魚咬鉤,希望不要再是鯉魚了,簡直是白費力氣。
    “小子,老道也略懂釣魚,你這用的什麽餌料?”
    “雞蛋加麥粉而已。”
    “哎呀,你小子怎麽這麽浪費糧食和雞蛋。”
    “小子聽聞人為財死,魚為食亡;想要魚上岸,要拿糧食換;餌料不對口,進窩也遊走;餌料對了口,大魚跟著走;春釣灘、夏釣深、秋釣淵、冬釣陽。”後世的釣魚諺語,葛明張口就來,聽得袁老道目瞪口呆。
    “小子,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袁道長,魚跟鳥有什麽區別,都是為了口吃的而已。小子用雞蛋做餌料,已經下夠了本錢。這雞蛋和半碗麥粉,起碼換半筐魚回來,咱一點也虧。”
    正在說著話,又見鴨毛斜著入水,葛明提竿發現又是一條大魚,還是在袁老道的幫助下才把大魚拖上岸,總算不是鯉魚了,是一條六七斤的草魚,酸菜魚有了,雖然沒辣椒,酸菜可是有的。
    不過半個時辰又收獲了幾條大草魚,足足有五條。看的袁老道新奇的不得了,總是東問西問。後世有說法,釣魚怕參觀,要是岸邊太吵的話魚會被驚走。袁老道不像小猴子和丁香那麽安靜,搞得葛明有些不耐煩,但是又不好明說。
    “袁先生,小子突發靈感,給您作首詩如何?”
    今天在木匠坊門口葛明的一首“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已經把袁老道鎮住了,聽到葛明又要作詩,哪裏有不願意聽的道理。
    袁老道示意葛明趕緊作詩。
    “葛家小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袁老道聽得入迷,閉眼搖頭想象詩裏的意境。初夏鬱鬱蔥蔥,樹蔭下橋邊上葛家小子在釣魚,有點意思,這兩句寫的是靜。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這是有人問路,葛家小子怕說話嚇到魚,就不說話光招手,這句就是寫的鬧了。
    袁老道越想越是不對,哎呀可恨,這小子是在嫌老道囉嗦,影響他釣魚了。袁老道麵色一會紅一會黑,手抬起幾次想要抽葛明腦袋,最後還是放下了,因為這首詩確實是好詩。
    葛明偷偷看袁老道的反應,要是袁老道想動手準備撒腿就跑,這家夥可是個高手。看著袁老道幾次舉起的手又放下了,葛明心裏也覺得好笑,心裏嘀咕:長輩都喜歡有才華的孩子,哪怕把被氣個半死。
    不過一個時辰,又陸陸續續釣了幾條鯉魚、鯽魚、鯿魚。葛明後世喜歡釣魚,尤其是野釣,但是從來都沒釣過這麽多,所以說不管技術和裝備,資源才是第一位的。葛明好想的就是拍照發個朋友圈,文字都不願意寫一個,就是魚獲。
    相信片刻功夫,就會一群“狗腿”釣友詢問:明哥、明總、明大爺,這是在哪兒?地方分享下啊,葛明都不帶搭理的,有資源就是這麽任性。
    鯉魚還是放掉好了,後世的北方人還是比較喜歡吃鯉魚的,紅燒的話比較勁道,奈何吃魚居然犯法。也因為勁道,所以南方人不喜歡吃,說是跟嚼木頭差不多。鯽魚個頭真不小,每條都有巴掌大。
    “袁先生,小子幾人年幼體弱,這麽多魚根本就拿不動,還是請道長代勞吧。”
    袁老道嘴巴哼了幾聲,眼睛不停往上瞟,給葛明看白眼珠。剛才以才華挖苦本老道,現在又求著老道做事,沒有你這樣的。
    “先生,中午咱們吃魚,小子可知道一個做魚的菜譜,保證道長喜歡。加上莊子上春來大哥的手藝,小子都替先生開心,真真吃上了好東西。”
    袁老道一聽有好吃的,自然不跟葛明一般見識。烈酒、肉包子都是袁老道現在的心頭好,對於葛明說的魚菜自然十分期待。再說也沒指望幾個孩子能把這麽多魚弄回去。
    袁老道提著兩個桑條筐子輕若無物,葛明幾個跟在後麵,一行人說說笑笑回到了莊子上。
    舒舒服服釣了一個多時辰的魚,葛明心裏逐漸舒服了很多,死胖子喉嚨被割開的事早就忘記了。自己心理建設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這個時代就是如此。
    一行人剛進了葛家老宅,就見張春來已經在院子裏摘菜了,上次葛明來的時候在院子裏看到了豇豆、黃瓜。話說豇豆和黃瓜都是西漢的時候張騫帶回來的,是此時非常重要的蔬菜,黃瓜怎麽吃都好吃,不過這豇豆東西不如四季豆好吃,但是想要吃上四季豆需要等到北宋。
    中間過道兩側還是那兩口大鍋,一口已經開始冒熱氣了,應該是蒸的小米飯。葛明趕緊上去跟張春來打招呼:“春來大哥,中午打算做什麽好吃的?我今天釣了不少魚,咱們吃魚吧。”
    正在豇豆架子旁邊,貓著腰摘菜的張春來看到葛明,趕緊站起來施禮。
    “見過小郎君,中午就吃個豇豆燉紫瓜吧。”紫瓜也叫昆侖紫瓜,就是後世的茄子,據說隋煬帝很喜歡吃。就是豆角燉茄子嘛,這東西後世的北方都經常吃,而且已經吃傷了。葛明心想還沒教這道菜呢,你們怎麽就會了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開始張春來覺得葛明一個小娃子,釣魚估計也就是幾條小魚,結果看到筐子裏的幾條大草魚還有巴掌大的鯽魚,心裏暗暗佩服。都知道莊子北邊的河裏有魚,但是大家都不會釣。
    有魚不會釣,看似不可能,其實很正常。釣魚也算是一門技術,隻要是技術,古人都有敝帚自珍的毛病,生怕別人學會。這麽說吧,一直到後世互聯網極為普及以後,葛明才知道原來釣魚的方法有這麽多。
    北方人以前不知道有七星漂、翻板釣、盒飯釣。老一輩釣魚人不知道路亞、台釣。至於窩料、餌料的配方,釣魚老手更是不會輕易告訴別人。
    看到草魚個頭這麽大,張春來也覺得手裏癢癢,喜歡做菜的人最見不得好的食材,提議吃魚生,就讓葛明接受不了了。淡水魚寄生蟲太多,生食也是唐宋年間比較流行的吃魚方法,所謂膾炙人口中的膾指的就是生魚片。
    吃魚生直接就被葛明否決了,燉湯嗎?清湯寡水的。紅燒?醬油都沒有,估計莊子上也沒菜油,話說城裏的家裏都沒看到廚房有多少菜油。這年頭,菜油是點燈用的,根本就舍不得吃。
    張春來敢提議吃魚生,那必定有不錯的刀工,那就吃酸菜魚好了,雖然沒有什麽調料,但是酸菜絕對有,雖然不是後世的酸菜,但是去腥效果應該差不多。可惜的是沒有辣椒,不知道食茱萸、黃芥末有沒有。
    葛明找出兩條最大的鯽魚,讓丁香拎著送到張春來的家裏,因為張富貴貢獻出了雞蛋和麵粉,這是應有的回報。莊子上的生活比城裏更苦,這個雞蛋可是金貴的很,不知道小福貴下了多大決心才給丁香的。
    袁老道看到這裏在後麵頻頻點頭,心裏嘀咕這小子越來越有意思了。
    酸菜這年頭誰家都有,尤其是醋芹非常流行,製作的方法跟酸菜是完全一樣的。最後找到了醋芹、酸蘿卜、酸豇豆,這就足夠了。
    大草魚清洗幹淨,去骨取肉,魚頭要切兩半,魚骨也能留著熬湯。魚肉在張春來的手上片刻功夫就薄如蟬翼,六條大草魚,足足有一大木盆的魚片。
    魚肉要稍微醃製下,準備大蔥切段、生薑切片,跟魚肉一起攪拌均勻,不過沒有料酒,去腥效果怕是不好。好在葛明帶了了一些高度白酒,本就是給袁老道和福伯準備的,葛明覺得祿伯這種殺才應該也喜歡。
    端出來一小壇子烈酒,張春來打開之後酒香四溢。
    “小郎君,這是什麽酒?味道濃烈,清澈如水。”
    “這是我自己瞎搗鼓的烈酒,袁先生和福伯都喜歡喝,這次來就帶了一點過來。酒能去腥,加上一點就行。”讓張春來再加上一點白酒,再次攪拌均勻。
    做酸菜魚要先熬湯,想要熬湯就需要把魚頭、魚骨用油煎一下,去腥而且熬出的湯因為有油脂的加入會變成乳白色,想要魚片滑嫩還需要有蛋清,看來還是需要用上珍貴菜油和雞蛋才行。
    “春來大哥,可有菜油、豆油、麻油之類的素油?”葛明感覺問了可能也是白問。
    就在這時候福伯和祿伯兩人剛好返回,聽到葛明問素油的事,福伯便答到:“小郎君,我們帶來了一點菜油,是給你晚上點燈用的。”菜油也就是菜籽油,這東西齊民要術裏就有記載,隻是從南方運過來比較精貴。
    此時葛明突然想明白一件事,後世看電視、電影上常說一些善男信女去廟上燒香,總是會給捐點香油錢。葛明一直以為這錢是給寺廟買香油的,就是買芝麻油的。原來香油錢的意思是香和油,是燒的香和點燈的油。
    菜油先貢獻出來一點,總不能一點油水都沒有不是,至於燈油的事以後再說,年紀小要保護好眼睛,晚上葛明本就不打算看書,這年頭又沒有近視鏡,還是吃比較要緊。讓福伯取出了菜油,果然隻有很小的一壇子,怕是隻有後世的一斤。
    正在這個時候,丁香也回來了,後麵還跟著上次見過的張富貴,也就是張春來家的兒子。見到他們回來葛明便讓他們把鯽魚帶上,去看看誰家有雞蛋,一條魚換一個雞蛋。
    等雞蛋換了回來,東西也就齊整了,一群人看著葛明瞎指揮張春來。要說以前可能會懷疑,但是自從吃過了包子和烈酒之後,福伯和袁道長對葛明懂美食已經沒了懷疑,所有由著葛明折騰。
    祿伯東看看細西看看,抽抽鼻子聞到了酒香,看到地上一個小壇子,捧起來聞了聞,一股濃烈的酒香直衝鼻腔。葛明估計的沒錯,祿伯也是個好酒的。
    祿伯捧起壇子就咕咚咕咚幾口,福伯和袁道長都知道這種有多烈,根本沒來得及阻止。隻見祿伯麵色通紅,額頭上青筋直冒,好長一會功夫才大喊一聲:“好烈的酒,爽快。”
    看得福伯和袁道長哈哈大笑,想到當時第一次喝烈酒的情形好像也是如此。三人湊在一起,聊著喝酒之道。
    此時大鍋燒熱,加上一點菜油,這鍋真的是又大又厚,半天才燒熱,看來除了整煮之外是不能炒菜的。把魚頭和魚骨放進去,稍稍煎一下,加水燒開把魚頭煮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醃好的魚片取出來,加點鹽和雞蛋,本來打算隻用蛋清,又怕後麵這群長輩說自己是敗家子。隻好把整個雞蛋打散,讓張春來攪拌均勻之後備用。
    酸菜也應該炒一下的,考慮到麻油不多也就湊合了。等水燒開,加入各種酸菜再煮一段時間,最後把魚片放進去,這時候不能胡亂攪拌了,稍稍煮一會就抽出木柴,來個釜底抽薪,撒上一點香蔥、香菜末、大蒜末也就成了。
    最後應該把油燒熱,澆在蔥花和蒜末上的,一大鍋不辣的酸菜魚就算做好了,菜油不多還是省著點用的好。
    至於豇豆燉茄子,還是算了吧,後世的葛明每年到了暑假時,吃的最多的就是各種燉豇豆,真的是吃傷了。
    兩口大鍋,一口蒸了小米飯,一口燉的酸菜魚。大家都忙碌了一個上午,此時都已經前胸貼著後背。葛明讓張春來給大家每人分了兩個大碗,一個裝菜、一個裝飯,都算是自己家,也就不用客氣了。
    眾人開始呼嚕嚕的吃飯,連丁香、小猴子、張富貴也跟大家湊在一起。
    張春來吃了一口魚片,說到:“小郎君,這魚片非常滑嫩,而且還沒有腥味。”
    “春來大哥,酸菜可以去腥和異味,本就是搭配魚的絕佳食材。想要魚片滑嫩,煮的時候要鎖住水分,雞蛋的效果就是這個。”
    “其實隻用蛋清最好,我怕有人說我敗家子。可惜沒有辣椒,酸辣的才下飯呢。不知道有沒有黃芥末,下次可以加上一點試試。”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大唐釣魚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