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這都是本小郎君的收成

字數:6378   加入書籤

A+A-


    不管是李淵當皇帝還是李世民當皇帝,與自己何幹呢?再說李世民雄才大略,有後世史學家稱頌的貞觀之治,自己就想舒舒服服把這輩子過完,死了說不定還能回去。
    貞觀年間的大唐武功卓著,周圍國家臣服,在這樣一個時代裏自然可以過得舒舒服服,身為唐人高人一等,這才是葛明最喜歡。
    可是不管長安風雲如何變幻,暫時還影響不到河北之地。學習還要繼續,生活也要繼續,工坊不能停,酒樓的裝修不能停,賺點小錢讓自己生活的更好一些,如果還能順便讓身邊的人稍稍改善下生活,那就更加完美了。
    出將入相,壯誌淩雲?葛明隻是隨便想想而已,如果能有機會去長安見識見識就非常滿足了。李世民過於強大,強大到根本就不需要穿越者來幫忙。
    自從桌椅也出現在袁老道的房間之後,這些日子就不在院子樹下的矮幾讀書了,天氣也變得比較炎熱。葛明陪著劉氏用過早飯,來找袁老道讀書。
    等葛明推開袁老道的房門之後,就看到袁老道雙眼通紅,精神萎靡,好像是一夜未睡,桌子上的吃食未動分毫。
    “袁先生,不吃不喝為哪般呀?小子知道你心憂天下,如果身體垮了想為國民做點事都做不成了。”在葛明看來袁老道這是魔障了,看個紫微星、太白星還能把自己擔憂成這個樣子。
    袁老道擔憂的說到:“可惜臨渝距離長安太遠,消息有些閉塞,不知道長安此時到底什麽情況。”
    葛明看出來袁老道今天沒什麽心思教書,於是提議到:“袁先生,不如今天帶著小子出去走動走動,每天悶在府裏煩透了,還不如莊子上有趣。”
    袁老道確實沒什麽心思教書,也就同意了葛明的建議。不過葛明需要母親同意的,於是葛明讓丁香趕緊去請示下劉氏,自己就在袁老道房間等著。
    丁香出門,葛明又看了看桌子上的早飯。
    “袁道長,可還記得小子在莊子上吟的那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葛明倒不是想說袁老道浪費糧食,隻是單純的覺得要是袁老道不吃飽,那出去走走就餓了,那在外麵估計晃不了多久。
    這首詩袁老道自然是記得的,袁老道的文學修養極深,當時對葛明吟的這首詩評價極高,雖然字字簡單,但是道出了農戶的艱辛,也是從那時候開始袁老道看到了葛明善良、憐憫的一麵。聽到葛明說起這首詩,默不作聲的坐到椅子上,大口大口的把早飯吃完。
    葛明一直覺得武功高強的人,必定是個能吃的人。
    丁香小跑著回來了。
    “夫人同意了,不過夫人交代不能去太遠的地方,最好不要出城。”丁香才是最想出去轉轉的人,一個丫鬟自然不能隨便出去,除非葛明帶著。
    袁老道早飯此刻全部下肚,用手把嘴一抹就站起了身,簡單的說了“走”字,於是三個人就出了府門。
    葛家人都知道袁老道是個高手,自然不用派其他人。葛明提議到去酒樓看看裝修進度,以後這可是家裏重要的財源。袁老道本也不知道去哪裏轉轉,於是就同意了。
    三個人順著北大街往西走,到了西大街往南走,一會功夫就到了酒樓。葛明抬頭一看,原本斑斑駁駁的油漆已經粉刷一新,外麵看起來還算不錯,古人純木的建築隻要不著火,好像還挺結實的。
    大門現在是關著的,葛明帶著袁老道和丁香繞到了側門,剛到了側門就看到不少人進進出出,看到葛明後不少人都上前打招呼。雖然葛明不認識這些人,但是好像有些人比較眼熟,眼熟也就對了,都是莊子上來的人,自然都認識葛明。
    葛明慢悠悠的進了側門,發現院子裏忙的火熱朝天,敲敲打打好不熱鬧,大部分人都在打造桌椅。有人通知了老戴和張春來,兩人趕緊放下手中的活,跑過來給葛明和袁老道施禮。
    葛明笑嗬嗬的對老戴說到:“老戴啊,我看門麵已經弄好了,刷上新漆可是好看多了,酒樓裏麵弄的怎麽樣了?”
    老戴這些日子忙的昏天黑地,全身看起來也髒兮兮的,雙手在髒兮兮的衣服上擦了擦。
    “小郎君,裏麵還沒弄好呢,小人覺得最大的工作是在桌椅的打造,所以大部分人都在製作桌椅,剩下幾個人在忙酒樓裏麵。不過小人覺得應該最多再有一個半月就差不多,兩頭的工期應該差不多。”
    葛明對此表示非常滿意,然後背著手領導視察一般到處看看,張春來幾人自然跟在後麵,葛明腦袋裏還想著後世電視裏導視察是個什麽情形。
    葛明邊走邊跟忙碌的莊戶說:“辛苦了,辛苦了。”然後還轉回頭跟張春來說到:“張春來,以後你可是這個酒樓的大廚,這些日子的飯食可不能湊合,一定要頓頓都有肉吃。”
    莊上來的農戶一聽哄堂大笑,人人都說夥食好,張春來不敢對他們不好。其實想想也是,都是一個莊子上住了十幾年的,張春來也知道葛明的脾氣,絕對不摳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戴啊,千萬不能讓莊戶們太累了,該吃吃該睡睡,可不能為了早點把酒店裝修好就加班加點。”
    張春和老戴兩人一邊聽一邊點頭,袁老道直撇嘴。具體怎麽裝修,這種事葛明是不懂的,所以完全不參與,外行是不能去領導內行的。
    不少領導都是外行,領導的好像還不錯,第一要點是別瞎比比,第二要點是相信內行,給予足夠的支持,這樣事情就能辦成。
    等在院子轉了一圈,葛明發現了一點問題。其實桌椅的製作應該不難,有點木匠功底的人就沒問題,可是問題在於每個人都在製作桌椅,這個進度就會非常慢了。
    “老戴啊,本小郎君也不懂木匠活,不過有個提議。是不是安排一些人專門做桌麵,再安排一些人專門做桌椅的腿,這樣是不是會更快一些,隻要尺寸按照標準來應該就沒錯。”
    老戴想了想之後,拍了拍腦袋。
    “小郎君,這個法子應該可行。莊子上的人木匠活有好壞、快慢,擅長製作桌椅腿製作桌椅的腿,擅長做做桌椅麵的製作麵,然後再來組裝,應該可以快很多。小郎君,小的佩服得緊。”說完還不忘拱拱手施禮。
    葛明謙虛的說到:“哪裏哪裏,本小郎君不懂,瞎說的。要是行就行,不行的話就按照你們原來的做法。”
    然後葛明就去了廚房看了看,廚房就在院子的西邊,外麵看起來還算不錯,隻是葛明非常不滿意,因為廚房也是木頭的,裏麵又是火又是油,這要是著火可就損失慘重了。看來剛到大門前想到了著火,還是有道理的。
    “春來大哥,為何廚房是木頭的?”
    張春來一聽還沒反應過來,半晌過後才說到:“廚房都是木頭的,誰家都這樣。”
    “咱們酒樓主要做炒菜,這要是一個不小心不是全燒了嗎?”
    張春來說到:“小郎君,這個問題我不是沒考慮過,就算用磚頭壘起來,房頂還是要用木頭不是?”
    葛明聽後居然感覺張春來說的很有道理,因為古代皇宮都是木頭的。葛明撓撓頭說到:“那以後做菜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廚房周圍一定要放幾口水甕,什麽時候水都是滿的。”張春來點頭稱是。
    等進了廚房才發現,爐灶都在廚房的中間,兩邊是放菜、洗菜、切菜的地方。張春來怎麽說以前也算個鄉村廚師,這種布局應該是反複考慮過的,對此葛明更是不懂,隻能多叮囑要小心用火了。
    大致的布局有了,到處還是亂糟糟的,葛明感覺也沒什麽好看的了。於是提出要走,張春來和老戴把葛明幾人送到門口,葛明走後才繼續回去忙酒店的事。
    對縣城葛明是不熟的,於是對丁香問到:“丁香姐,哪裏還可以轉轉?”
    丁香哪裏知道什麽地方好玩,她幾乎就沒出過府,對於府外的事情,都是聽負責采買的人說的,於是丁香搖頭表示不知道。
    葛明轉頭看向袁老道,袁老道說到:“老道很少閑逛,不如在家看書。”難道說今天出來一趟就這麽回去?於是葛明試著問丁香。
    “丁香姐,要不咱們出城轉轉吧,出了東門就是濡水,聽說那裏有碼頭,人多熱鬧。”
    丁香趕緊回答到:“小郎君,夫人說不能出城,隻能在城裏轉轉。”
    “丁香姐,我可不是瞎逛。咱家的酒樓要是光城裏人來吃飯,那估計賺不到錢。有碼頭就會有不少客商,咱們先去看看,這要是以後酒樓賺了錢加你工錢。”
    劉氏的話對丁香來說如同聖旨一般,丁香自然還是不同意,在葛明軟磨硬泡之下總算勉強同意了。袁老道自然比較隨意,去哪裏都行,於是三個溜溜達達往東走。
    一路上左看右看,最開心的自然還是丁香,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葛明後世本來還算比較喜歡到處逛,可是這裏沒什麽東西可買,總算體會到了有錢沒地方花的煩惱。
    看著一路上比較破爛的小縣城,葛明對酒樓開始有些擔心,城裏人不多,而且比較窮,此時突然感覺還是當初弄個小吃店的想法是對的,讓張春來練練手比較合適,這次真的有點玩大了。
    溜溜達達的出了縣城東門,行人居然變多了起來,比城裏街上的人還要更多一些。有挑著擔子的,有背著褡褳的,更多的是搬搬抬抬賣苦力的。行人中步行的人居多,偶爾能碰上騎著毛驢的,還有趕著驢車、騾車拉人拉貨的。
    一直往東走就到了濡水邊上,葛明此時才知道原來這麽近,都不超過兩裏地。還好北方雨水天氣不多,這要是在南方,縣城距離河這麽近,遇上洪水可怎麽辦?
    到了河邊也就熱鬧了起來,遠遠看去就能看到河邊好像有兩個碼頭,還分了左右,難道一個出港一個進港?古代已經這麽先進了?
    再遠望濡水,從北往南流動,如同一條玉帶一般,河水居然比較平靜,看來葛明是瞎操心了,古人又不是傻子,在這裏建城肯定是有考慮過河的因素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等到了碼頭這裏就非常熱鬧了,叫賣聲、呼喊聲、打罵聲,葛明倍感有趣,這總算有點煙火氣了。
    濡水從北往南流,再往南就注入渤海了。臨渝的地理還是比較有優勢的,水路運輸非常便利,是河北東部從南到北的必經之路。濡水南通大海,北通草原,也算客商雲集之地。河東就是平洲府衙的所在地盧龍,這年頭又沒有大橋,隻能通坐船溝通東西兩岸。
    葛明猜得果然沒錯,確實是兩個相鄰的碼頭,不過並一進一出,南邊的碼頭都是客船,北邊的碼頭都是商船。商船要卸貨、上貨,占碼頭的時間長,所以更大一些,南邊的碼頭明顯就小了不少。
    叫賣的小販在南邊碼頭更多一些,但是賣苦力的都往北邊碼頭紮堆。正巧這時候有商船靠岸,一群青壯穿著短褲光著上身,一窩蜂的衝了過去,生怕搶不到活幹。
    “袁先生,沒想到碼頭這麽熱鬧,居然有這麽多商船和客船。”
    袁老道不屑的說到:“那是自然,臨渝的地理位置還算比較優越。前段時間你不是在莊子上拍胸脯,說今年每家都能分上一頭牛嗎?老道當時就幫你琢磨了,帶著烈酒、麥芽糖,從碼頭出發一直北上,很快就能進入草原,剛好是奚族的領地,到時候還真的能換不少牛馬回來。”
    “嘿嘿,小子你雖然聰慧,可惜見識實在不足。”看來出來走走還是有用的,袁老道心情好像好了不少。
    “袁先生見多識廣,哪裏是小子比得上的?不知道烈酒和糖準備的怎麽樣了,這要是換不回牛馬,你小子這人可是丟大發了。”袁老道聽後笑而不語。
    葛明接著說到:“這麽多客商,也不知道願不願意到城裏吃飯,光憑著城裏的人來吃飯,酒樓非要垮不可。”
    袁老道觀察了片刻,指了指兩邊的碼頭說到:“你看這裏有不少小販,也有不少賣吃食的,賣苦力的肯定不會去城裏吃,不過客商、客人還真有可能。”
    葛明看著這些客商和客人,心裏感歎著:這將來都是我的收成啊,可是如何讓他們能去自己酒樓吃飯呢?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大唐釣魚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