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沒被氣死的孫韜
字數:6419 加入書籤
好好讀書,好好讀書,全是要好好讀書,葛明都不記得多少人跟自己說過這話了。
難道自己還不夠刻苦嗎?
哎,奈何人小沒人權啊,葛明隻好笑著保證好好讀書,不東搞西搞。
葛明覺得自己要是再說舞女,父親應該會揍自己一頓,母親說不定開始給自己挑媳婦了。舞女而已,以前電視上天天看,有的場所還有玩鋼管的。
不過事情還是要做,不能因為有困難就不做了,葛明可不想冒著風險做善事。於是次日還是發揮輿論的力量,派人出城化妝成莊子上的農戶,聽說孫神仙的醫館缺少草藥,把家裏打算賣錢的草藥拿出來,無私奉獻給了醫館,算是盡一點綿薄之力。
這種事逐漸後來就變多了起來,每天都有人過來送點草藥,自然還是葛明派人化妝出城的人。
慢慢果然有了真正的農戶來捐草藥,人數也逐漸開始變多了起來。
城裏人看到連莊戶上的人都有這份心,逐漸就有人開始捐錢了。城裏人嘛,不能像農戶一樣農閑的時候跑山上采藥,你能出草藥,咱就能出銅錢啊。
當然最先捐錢的還是葛明安排的人,等到有真的善人開始捐點小錢,葛明導演的戲才算停止。話說人就是這樣,容易隨大流,容易受到輿論的影響。
等到捐錢的人也變多了,葛家這才趁機捐了不少錢。哎,捐錢而已,本小郎君真是煞費苦心。
。。。
時間一晃就進入了臘月,這算是河北最冷的一個月了,葛明這些日子下午都不願意去醫館晃悠了,每天待在房間裏不出去。
好在有丁香、小丫還有小猴子,倒也不覺得孤單,但是還是非常無聊。雖然可以打打麻將,但是沒彩頭的麻將確實打不起精神來。
偶爾還被表哥騷擾一番,要吃這要吃那的,小日子過得總體比較滋潤。
秦表哥其實從下第一場雪就開始不願意出門了,早上練武之後吃飯,飯後睡覺,然後就是在有火炕的房間吃吃睡睡了,恨不得粘在火炕上。都說胖子不怕冷,其實完全不是那麽一回事,胖子怕熱又怕冷,看來跟肥肉的比熱容有關。
進了臘月距離過年就不遠了,姑姑家派來了幾個下人,打算接表哥回去,畢竟沒有在舅舅家過年的道理。但是秦表哥死活不願意回去,雖然每天輪大戟比較辛苦,但是這裏吃的好、住的好,還有不少玩伴。
無奈幾個下人隻好求助葛三爺,葛三爺好說歹說秦軍才答應回去,臨走前還帶走了不少吃食。尤其是香腸被帶走了大半,看的葛明非常心疼。
香腸是表哥回去的條件,對付表哥幾乎隻能依靠吃食。自從香腸做好之後,就成了葛家無上的美食,因為做的不多,葛明都不怎麽舍得吃。孫神醫調理過的豬肉,這在酒樓是可以賣大錢的。
葛明覺得自己應該去趟莊子上,孫韜去了莊子不少日子了,居然一次都沒回來。都臘月了,後世應該放寒假了吧?
陪著孫思邈用過了中飯,孫思邈帶著若雲又去守著醫館了。葛明擔心孫思邈辛苦,結果想差了,自從開了醫館之後老頭子精神都變得更好了。看來人不能太閑,還是應該做點事,這事要是自己喜歡或者擅長的,那基本等於養生。
帶上跟班,打算讓福伯送自己去莊子上。自從葛家變得富裕起來之後,福伯每天變得忙碌了很多,居然抽不開身,母親又是派了劉藝陪著去莊子上。
一個大人帶著四個娃子,一行人輕車簡從,凍得硬邦邦的黃土路並不難走,半個時辰就到了莊子上。
到了村口就看到張二黑在村口守著,手上居然拿著一把短刀,身後幾人拿著木棍。
看到劉藝趕著牛車,也能猜到是小郎君到了。張二黑笑嗬嗬的上前跟劉藝說話,葛明掀開轎簾跳下牛車。
張二黑見狀趕緊給葛明施禮,葛明擺擺手問道:“張二黑,平常你們都守在村口嗎?”
“回小郎君,東南西北四個村口都有莊子上的人守著。”
“這是有什麽大事?”
張二黑笑嗬嗬的說到:“沒什麽大事,就是自從咱莊子上的豬肉賣出高價之後,又開始有人想往莊子裏跑。張叔擔心養豬的法子被人學了去,就派小人每天守著。”
這麽大陣仗,居然是為了豬。葛明覺得閹豬的法子早晚會傳出去,不過能晚傳出去莊子上就能多賺些錢,祿伯的做法完全沒問題。
葛明笑著點點頭,說道:“那你們守著吧。”說完一行人往莊子裏走。
到了葛家老宅,正好看到祿伯守在大門外。看到葛明祿伯趕緊起身跑了過來,莊子上人對葛明的疼愛簡直到了骨子裏,看到葛明就好像看到金元寶一般。
祿伯剛要施禮就被葛明製止了。
“祿伯,怎麽守在大門口?這天氣可不暖和。”
祿伯笑著說到:“孫先生正在上課,老仆這不是擔心有人走來走去影響到娃子讀書。”葛明無奈得搖搖頭。
進了院子先往上課的西廂房看看,葛明站在門外從門縫往裏看。這一看可不得了,就看到孫韜拿著一根棍子走來走去,娃子們都在寫字。孫韜低頭看看這個,再看看那個,一會眉毛緊鎖,一會眉頭舒展,如同一個精神病患者一般。
葛明趕緊悄悄的離開廂房,進了院子小聲問祿伯。
“祿伯,韜哥兒這是怎麽了?”
祿伯輕聲笑道:“莊子上的娃子太皮了,孫先生不讓老仆動手打,說是能夠教好這些孩子。現在怕是體會到娃子難對付了,所以也開始用上了棍子。”
葛明一聽差點笑出聲,當時孫韜幾乎拍著胸脯說要用“愛”感化這些娃子,不願意用武力,如今還是用上了棍子。打孩子,絕對是傳統教育的精髓所在,非常適合大唐人。
幾人輕手輕腳進了正房,葛明脫鞋、上炕無比嫻熟,丁香燒水泡茶,默契早就養出來了。葛明開始不適應別人服侍,到現在早就適應了。這讓葛明有種羞愧感,都是勞動人民,怎麽能如此呢?
話說使喚人絕對會上癮,比釣魚癮都大。
祿伯順便說起莊子上的幾個作坊,除了造紙作坊上凍不能開工,其他作坊生意都非常好,做工的人也越來越多。
不過因為莊子上作坊需要保密,養豬的法子需要保密,所以到莊子上進貨的隻能在村東頭守著,村子裏的人趕車進去,裝好了再拉出來。
葛明心想難怪莊子裏沒看到多少人,原來都被堵在村外了。
“祿伯,我看是不是在莊子外找塊荒地,把幾個作坊全都搬過去?要不然莊子裏頭永遠都是吵吵鬧鬧的。”作坊放在一起如同後世的工業區一般,方便統一管理,關鍵不影響莊子上的正常生活。
“小郎君說的是,老仆也有這個想法。不能因為作坊耽誤娃子們讀書,長學問才是大事。”在祿伯看來,雖然莊子上的人賺了不少錢,但是相對於讀書來說都是小事。
賺錢隻能不能隻看眼前,讀書的前途就無可限量了,古人對讀書的態度遠超後世人啊。
“祿伯,那開春了就把這事辦了。不過我建議放在村東南,以後窯口肯定要每天點火,不然莊子上每天都要吃煙。”
祿伯聽後不住點頭,笑著說到:“還是小郎君想得周全,冬天西北風大,夏天東南風小,確實應該放在東南。”
兩人又是閑聊了一會,一直到孫韜下課,劉義把孫韜請到了正房。
孫韜進了房間沒說話,拿起葛明的杯子咕咚咕咚將水灌了進去。抹抹嘴才說到:“明哥兒,你還知道來?把我留在莊子上不管不顧。”
葛明笑著說到:“小弟這不是來了嘛,不會離家多日想家了吧?那你以後還怎麽遊學?”
“不是這個問題,你莊子上的娃子太皮了,天天要被氣死。”
“那你讓祿伯幫你教訓教訓就是了。”
孫韜看了祿伯一眼,說到:“祿伯下手實在太狠了,可不能把孩子打壞了。”孫韜太善良了,或者是因為小時候念書被大嫂打多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居然不忍心下手。
葛明笑著說到:“那你用愛無法感化他們,又舍不得讓祿伯教訓,你想如何?也不對啊,剛才小弟看著你拿著棍子在廂房裏走來走去。”
孫韜無奈的說道:“嚇唬嚇唬而已。”
“韜哥兒,從上課開始到現在,中間休息了多少天?”
“休息?怎麽敢休息,有時間自然用來念書。”
葛明吧嗒著嘴,一個月不休息?這誰受得了?而且上午、下午都要上課,娃子們連玩的時間都沒有。
“韜哥兒,是不是太嚴格了些?寓教於樂才行,貪玩是娃子的天性,一味讀書根本就讀不進去,打都未必管用,小弟建議每隔幾天就休息一天。”
“寓教於樂?居然還有這種說法?這話說誰的?”葛明差點說是孔聖人說的,一想好像不是。
於是改口說到:“別管誰說的,你看小弟每天上午讀書,下午玩耍,功課不是好好的嘛。玩一玩,學一學,反而學的更快。”寓教於樂好像是羅馬人說的,這個時代叫大秦。
孫韜說到:“你以為誰都像你一樣聰慧早熟?”
葛明笑著說到:“弓弦拉的太緊遲早要斷,張弛有度才能長久。讀書本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講究活到老學到老,要是不寓教於樂,那任誰讀書都是痛苦的。”
“韜哥兒,你年幼時讀書痛苦不?”
孫韜撓撓頭,說到:“天天被揍,你說痛苦不痛苦?不過寓教於樂這個說法確實新穎,活到老學到老也很有道理,不知道明哥兒還有沒有其他手段?”
葛明笑著說到:“這個簡單啊,每天上午、下午都是兩節課,每節課半個時辰,課間休息一刻鍾。每六天休息一天,隨便娃子們自己玩耍。韜哥兒,連食為天都是每六天輪流休息一天呢。”
“另外玩歸玩,功課不能耽誤了,經常考考試鞭策下才行。考得好的有獎勵,差的祿伯親自出手,這樣下來應該能有改善了。”
孫韜說到:“每天就這麽一點讀書時間?這不是等於荒廢了嗎?父親常說讀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又不是考進士,能認字算賬就可以了。再說你也要有時間休息,自己的功課也不能落下不是?”
孫韜點點頭,接著問道:“那獎勵什麽呢?”
葛明撓撓下巴,想了一會說到:“獎勵就不能虛頭巴腦的,每半月考試一次,第一名獎勵十個銅錢,最後一名十棍子。”
“明哥兒,你就知道錢,就不能獎勵點別的?”葛明心說,還有比錢更好的獎勵嗎?
葛明摸著光滑的下巴,想了想說到:“難不成弄個獎狀什麽的?寫上讀書好、半月考第一名,掛到家裏顯擺?”
祿伯插嘴到:“對對對,小郎君,還是這個好,就弄這個獎狀。”
孫韜也說:“確實弄個獎狀比較合適,掛在家裏也榮耀不是。要是有人串門的,大人還可以跟人顯擺下,這比給錢好多了。”
葛明瞬間無語,難道獎狀是從唐代開始流行的?經過葛明的爭取,半月考的好的不但有獎狀一張,還有一斤金絲糖,這東西對娃子的誘惑能力可能比錢更加實在。因為根據數千年的傳統來看,孩子手裏的錢基本都會被父母想辦法弄過去,但是小吃食總不能全都搶走吧?
莊子上什麽都有,有印製鬥獸棋棋盤的經驗,對於獎狀這東西自然得心應手。雖然不如後世的精致,但是弄一些好的紙張,印的五顏六色就足夠了。再說了,榮耀這種事跟紙張是不是精良一點關係都沒有。
葛明今天到莊子上來,完全就是為了看看孫韜現在如何了,發現孫韜沒有被氣死也就放心了。約定好臘月二十就放假,等到正月十五之後再開學,葛明就匆匆趕回了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