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隨隨便便作首詩

字數:6741   加入書籤

A+A-


    正在葛明尷尬時,李承乾也進了船艙,給李世民和長孫皇後施禮,口稱舅父舅母,兩人身後的李麗質憋笑不已。
    一個小玩笑,氣氛就融洽了很多。
    李世民笑著說到“葛明,你的名號雖然朝堂之上的人不全知道,我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
    “先有傷口縫合、拚音、耕牛之法,再有爬犁、牛痘,你雖然年幼為國家做得大事可是不少。”
    果然是皇家的親戚,這些東西最看重的其實是李家人。
    葛明笑著說到“小子年幼,喜歡胡搞瞎搞,就這麽搞出來了。再說傷口縫合是孫先生完善的,牛痘也是,小子最多是起了個頭而已,不敢搶了孫先生的功勞。”
    “好好好,居功不自傲,比不少當官的都強。”
    “聽說你想跟惠褒、高明兩人合作開酒樓?”
    葛明沒想到老李這麽直接問,隻好回答道“小子對吃比較有研究,剛好惠褒對吃也有些心得,再加上跟高明雖然見麵沒多久,但是也算相識多年。小子希望有個地方能經常跟兩個兄弟見麵聊天,所以才有了開酒樓的想法。”
    李世民笑著問道“我聽說酒樓民間叫勤行,異常辛苦,有很多賺錢又不辛苦的事,又何必一定要做酒樓呢?”
    “小子開酒樓不是為了賺錢,無非是想多幾種吃食,多幾種做法。眼看盛世將至,讓大唐百姓不但吃飽也能吃好。”
    盛世將至,這話說到李世民心坎裏去了。葛明還真不是恭維,上過學的都知道貞觀之治是曆史上第二個大治盛世,第一個自然是文景之治。
    “盛世將至?你一個娃子能看出什麽來?”
    “李叔父,別看小子年紀小,還是知道一些道理的。陛下勵精圖治,百官清廉,這幾年天下大熟,現在的糧價比文景年代還要低,這不是盛世是什麽?過兩年打爆突厥,捏死吐穀渾,內無災禍、外無強敵,那日子就更好過咯。”
    “到時候大唐百姓可不是要吃點好的,小子看每天吃上肉也不是不可能。”
    “再說做酒樓好啊,酒樓需要蔬菜瓜果,菜農也能多一份收入。酒樓需要肉食,養雞養鴨養豬也能賣個好價錢。做酒樓,可以讓買菜的、賣肉的、開店的、吃飯的,所有人都獲利。雖然辛苦一些,但是絕對值得。”
    每天吃上肉,這對於後世人不算什麽。後世的年輕人沒過過苦日子。每天都能吃上肉,不過最近三十年的事情而已。
    李世民聽後哈哈大笑,眼淚都要出來了。
    “不錯不錯,有些門道。不過做酒樓,始終講究飯食是否好吃。”
    “確實如此,今天小子帶了家裏的廚子,就在曲江池邊做上幾道小菜,讓叔父嬸娘品鑒一番。”
    葛明告罪起身,又走下了遊船。
    既然要品鑒吃食,自然要埋鍋造飯,這居然讓葛明有些為難。因為這地方風景太好了,居然有些不忍心做破壞風景的事。無奈找了個避風的位置,吩咐家人開始把各種爐具搭好。
    家中基本全是老仆,薛禮就成了其中的主力,搬搬抬抬的很輕鬆。薛禮這貨還是喜歡顯擺自己的力氣,一手拿著吃食,一手抬著烤爐。
    葛家人和尉遲家人見怪不怪了,李世民此刻從船艙上了甲板,正在往這邊打量,看葛明指揮若定,把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條,不住地點頭。
    再看一個壯漢好大的氣力,心中居然產生了幾分欣賞之意。
    “大外甥,這壯漢是何人?”李世民捋著短須,笑著說道。
    一時之間眾人居然沒反應過來,就聽到長孫皇後噗嗤一笑。
    “承亁,你父皇喊你呢,大外甥。”
    李承乾尷尬的說到“父皇,這人叫薛禮,聽說是葛明父親的弟子。力氣大、很能吃。”
    李世民點點頭,作為帶兵數年的統帥來說,自然知道人的力氣都是吃出來的。
    葛明安排妥當之後,又上了遊船。
    “李叔父,小子已經安排好了,請叔父叔母坐等美食。”
    長孫皇後說到“看你家奇奇怪怪的炊具,所做飯食應該與眾不同,我居然有些期待了。”
    葛明聽後微微一笑,說到“叔母請放心,必不讓叔母失望。”
    李世民說到“既然要等,不如這曲江池上先遊玩一番,一會再回來品嚐美食。”李世民一擺手,遊船開始慢慢駛出碼頭。
    葛明跟李承乾一起站在船舷邊上,看著碧波蕩漾的曲江池,一陣陣微風吹過,讓人心神有些蕩漾。
    葛明突然想到了一首詩,不自覺的念了出來“煙波浩渺曲江池,鳥語花香秀麗姿。映日碧流金萬點,迎風綠柳舞千絲。”
    李承乾張大了嘴巴看著葛明,雖然知道葛明詩才了得,張嘴就來還是有些讓人震驚。
    “明哥兒,好詩好詩,應時應景。”
    葛明謙虛到“一般一般,大唐第三。”說完還背著手假裝高人,也不怕不扶著欄杆掉下曲江池。
    李泰撇撇嘴,雖然心中有些不服,但是自己也做不出更好的詩來,無法壓葛明一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至於李麗質,眼中全是小星星,眼神中簡直就是崇拜。
    李世民自然也都聽到了,不住地點頭,看來葛明這小子的詩確實是自己作的,不是有人代筆。
    “葛明,我也聽說你頗有詩才,今日一看果真如此。”
    “叔父過獎了,詩詞而已,不過是文字的堆砌而已。”李世民聽後甚是不爽,要說李世民也是有文學功底的,還有詩句流傳後世。對於作詩隻是文字的堆砌這種說法十分不認同,因為作的是詩,其實寫的是某種感情、感受。
    再說了,李世民讀了這麽多年的書,也沒把文字堆砌出多少詩句來。就連公認的大儒,也沒見多少作出多少詩來。
    李世民本打算爭論一番,再看葛明這麽小的一個娃子,比李承乾才大一歲而已,也就沒了這個想法。這小子不是一般人,不能用常人來衡量。再說葛明這首詩隻是寫景,根本就沒情感,的確是文字堆砌而已。
    李承乾跟葛明站在一起,一會指指這個景致做介紹,一會指指那個,如同一名稱職的導遊一般。什麽紫雲樓、芙蓉苑、杏園、慈恩寺,有的景致根本就看不到,李承乾還是熱心介紹,這就有點不像導遊了,好像在介紹自己家一般。
    不大功夫就到了曲江池湖心島,李承乾一指說到“明哥兒,這個是湖心島,裏麵有步道蜿蜒曲折,這可是個好地方,在湖心島上可以俯瞰整個曲江池。”
    葛明早就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後世看過不少山水,總覺得少了一些什麽,難道說少的是“古意”?怎麽到了大唐之後,看山看水都覺得美呢?
    遊船慢慢駛入湖心島的碼頭,等船停穩之後眾人紛紛下船。李家仆人在前麵開口,李世民和長孫皇後挽著手開始登島,葛明等人跟在身後。
    此時葛明才看到一個老婆子懷裏抱著一個嬰兒,睜大眼睛到處打量,手指在嘴巴裏不停的吸吮。老婆子把小手從嘴巴裏拿出來,另外一隻手又被嬰兒塞進了嘴裏。
    葛明看的有趣,就對李承乾問到“明哥兒,這是你弟弟?”
    李承乾說到“這是我表弟,是惠褒的弟弟。”葛明聽後點點頭。
    葛明不知道,這可不是一般人物,在原本的曆史中是未來的唐高宗李治,此時還是吃手的年紀。
    湖心島上綠植覆蓋,雖然頗有意境,但是過於茂密的植被擋住了風,讓人感覺有些炎熱。好在不大功夫就到了湖心島的中央,居然是一片開闊的平地,專門建立觀景台。
    眾人紛紛登上觀景台,一陣陣微風吹過,炎熱居然被一掃而光。此處遠遠看過去,隻見池水澄明,湖周圍花卉環列,風景美不勝收,讓人心曠神怡。
    來時的碼頭附近居然冒起了青煙,怕是張春來和榮嬸正在製作飯食。經過這麽一段時間的運動,眾人都感覺有些饑渴,這才從湖心島上慢慢下來,上了遊船往回慢慢駛去。
    來時走的慢,回去走的更慢,如此良辰美景相隨,走快了美景可追不上你。
    葛明被帶到了船艙,這一層就更加豪華了。船艙裏已經擺放好了坐席、矮幾,矮幾上有軟飲、瓜果。等葛明看到矮幾上的水果時,已經沒有時間觀賞豪華的船艙了。因為矮幾上居然有西瓜、荔枝,葛明心裏碎碎念,三年多了,三年多沒吃過西瓜了。
    李世民先跪坐,然後長孫皇後跪坐在旁邊。李世民這才開口說道“都坐下吧,吃上一些瓜果解解渴。”葛明隨著李承乾等晚輩紛紛入座。
    葛明自然不客氣,拿起麵前的西瓜就啃了起來,一片西瓜幾口就入肚了,然後把西瓜子吐到了矮幾上的空盤裏。
    別看西瓜不大,味道還不怎麽甜,並且籽兒多,奈何葛明實在太想這一口了。又連續吃了幾片,這才感覺舒坦了一些。
    然後拿起矮幾上的荔枝,剝了一顆放到口中,味道實在不怎麽樣,居然好像紅薯的味道。這也難怪,不管是西瓜還是荔枝,都是較為原始的品種,不管是口感還是味道都跟後世相差太多。不過這也怪不得古人,畢竟沒吃過更好的。
    李承乾在葛明旁邊的矮幾上看的稀奇,疑惑的問到“明哥兒,你以前吃過這兩種果子?”
    葛明笑著說到“不就是西瓜和荔枝嘛。”
    “西瓜?這叫寒瓜。”
    葛明說到“對對對,叫寒瓜,西邊來的瓜怎麽不能叫西瓜?”
    李世民此時微微一笑,說到“葛明啊,你這小子對吃果然有點見識,這寒瓜確實從西域傳進來的,但是出了長安其他地方未必有。”
    “你可知荔枝的出處?”
    “嶺南荔枝多的是,漫山遍野都有。司馬相如把荔枝寫作離枝,意思是不能離開樹枝,否則一日色變,三日味變。”
    “不過這個荔枝應該不出在嶺南,可能是蜀地來的。嶺南路途遙遠,就算路途一直用冰來保鮮也到不得京城,所以隻能來自更近的蜀地。”
    葛明說完之後沾沾自喜,還好記得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兩句詩。蜀地長大的楊貴妃最喜歡吃荔枝,那蜀地這時候肯定是有荔枝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李世民等人聽後不住點頭,果然被葛明蒙到了。
    至於其他果子葛明就不太認識了,反正有些類似蘋果或者梨子,個頭小而且比較酸,口感上綿軟,實在不怎麽好吃。看來水果還是需要嫁接的,不然弄不出好吃的果子來。突然葛明覺得好像又要發財了,這要是弄一片果園,弄弄嫁接肯定能培育出更多好吃的果子來。
    遊船緩緩行駛到了曲江池的碼頭,炒菜這東西講究火候,而且要趁熱吃,張春來看到遊船停到了碼頭,這才開始展示爆炒的絕技。
    蒸籠冒著熱氣,烤爐散發著香味,鐵鍋竄起半人高的火苗來。李世民也好,長孫皇後也好,不管身份多麽高貴,也從來沒見過這種做菜的手法,於是又上了甲板。
    至於李承乾幾人早就見識過了,隻是還是會被火苗吸引到。李世民帶領眾人上樓,站在遊船的上層看著岸邊正在做菜的葛家廚子,實在是倍感新奇。
    葛明笑著對李世民說到“李叔父,這就是葛家的炒菜,講究的是火裏來油裏去,最注重火候。少一分則生,多一分則老。”
    “這還不算,為了講究葷素和營養搭配,還需要把不同的食材料理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狀,這樣才能一起出鍋。”
    李世民看著鐵鍋中的火苗,聽著葛明的話不住地點頭。
    “孫神醫在小子家中住了幾年,他認為食物應該講究葷素搭配,這樣才能獲得更充足的營養,人身體也會好很多。孫神醫還說,吃藥不如吃飯,會吃飯以後就少吃藥。”
    旁邊的長孫皇後聽著覺得有趣,就問道“難道吃飯也是一門學問?”
    葛明說到“叔母,孫神醫說藥食是同源的,吃的正確人就少生病,自然就少吃藥了。”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唐釣魚人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