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這位怎麽來了?
字數:3887 加入書籤
結束對話的老秦總笑容緩緩消失在臉上。
究竟是誰呢……
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他們圈子不大,尤其是在彼此默認保守秘密低調行事之後。
不是他自傲,秦氏在這個圈子裏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大戶了,這並不是一場關乎手速和網速那麽簡單的搶票行為。
他們有自己的渠道和資源,那麽這種情況就隻有可能,得到首座的那個人背後的實力或許連秦氏也難以望其項背。
老秦總搖搖頭,左右不過今晚都會見到的,見招拆招吧。
如果情況允許,還能搭個線認識一下。
年少的他自負,走到一定的高度既不願攀附更上麵的人,也不屑對腳下的人投去多餘的目光。
以至於中年吃了不少苦,步入晚年,眼界愈發廣闊,他得為兒子未來的路想一想。
霽老板是兒子和妹妹的恩人,他不會放棄結交,老秦總的直覺告訴他,巴結好這個神秘的年輕人,以後萬事不愁。
帶著牽絆思緒,老秦總和江健誠早早出發前往唐宮景區,在這個過程中要是能遇上上班的霽老板就更好了。
他們的期望並沒有如約而至,通宵賣餅一晚上的霽祥推著車從後門來到廚房。
今天要做的除了上次很受歡迎的款式,霽祥又增添了兩道:酥山、透花糍。
酥山類似於在蛋糕上擠奶油裱花,有點像現在的沙冰,呈山巒狀,還會搭配花瓣等進行裝飾,看起來十分精致。
酥油加熱到近乎融化,然後讓酥油在滴落過程中就能形成下層鋪冰,上層蓋酥的奇特造型。
透花糍則是用半透明的糍糕包裹著紅豆沙餡料,豆沙被塑成花形,從外麵看,內裏餡料的花型若隱若現。
暮色透過窗欞照進廚房,霽祥將竹蒸籠掀開,氤氳的熱氣裹著糯米的清香。
他戴著棉布手套,把蒸得軟糯的糯米倒入石臼,木杵搗下去時發出 “咚咚” 悶響。
霽祥取出一小塊糯米團,放在掌心反複揉搓,慢慢攤開,用指尖捏出薄片,薄得甚至能透出案板上的木紋。
案板上,熬煮了整整三個時辰的紅豆沙細膩綿稠。
取適量紅豆沙置於掌心,他的手指靈巧地翻轉,三兩下便將豆沙搓成圓潤的花苞形狀。
豆沙花苞放在糯米薄片中央,拇指與食指配合,一點一點將薄片邊緣收攏,動作輕緩又精準。
蒸籠墊上新鮮的荷葉,透花糍整齊排列其上,宛如一朵朵含苞待放的白蓮。
蒸熟後撒上一把新鮮的桂花,霽祥叫來早早蹲守在一旁的“侍女”,讓她們把這些先呈上去。
夜幕,千盞宮燈將朱雀大街照得恍若白晝。
雕花戲台上,身著錦繡襦裙的舞姬踩著羯鼓節奏旋身,廣袖拂過鎏金銅爐,讓人不自覺地駐足看去。
“霽老板還是這麽會找地方。” 老秦總眯著眼,目光虛虛地望向遠處,角兒們的水袖正卷著月光翻飛。
江健誠被人群擠得踉蹌,好不容易穩住身形,詫異問道:“秦哥這話怎麽說?”
老秦總一副‘你沒查嗎’的表情:“不久之前,霽老板在一個叫做北街的地方開了一家私房菜館。那地兒偏得很,水泥路都裂著縫。”
“可架不住老板手藝絕,縱使身處大山也一樣能吸引來源源不斷的客人。”
“整個沒落的城鎮愣是起死回生,農家樂民宿全都開起來了,北街如今改名吉巷,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度假景區。”
江健誠聽得目瞪口呆:“原來你帶我投資這個景區是因為這個原因……”
“是啊,殷大傀也是乘勢起飛,如果我們能早點遇到霽老板就好了,不過現在也不晚。”
老秦總默了默,說道:“好了,我們走吧,算算時間也是時候開宴了。”
唐宮確實火了,雕梁畫棟的大殿前,人流如潮水般湧入,江健誠和老秦總卻逆著人群奮力擠向宴會現場。
好不容易擠進殿內,早早到來的他們卻並不是第一個進入宴會現場的人。
卻見首座上早已端坐著一人,那人周身氣度沉穩,就好像沒遊覽過景區,全程都坐在位置上等待著什麽。
江健誠摸不著頭腦,在旁側落座後,目光便開始在大殿中來回掃視,盼著能看到霽祥的身影。
不知過了多久,江健誠這才驚覺身邊沒了老秦總的聲響。
轉頭望去,隻見老秦總直愣愣地盯著一個方向,眼神中滿是震驚與難以置信。
順著他的目光看去,正是首座上那位留著雪白長須的老人。
渾濁又不失銳利的目光與江健誠對上,老人嘴角勾起,和藹地朝他點了點頭。
江健誠有些尷尬,回禮後低聲向老秦總詢問:“這是誰啊?你認識?”
“何止是認識,簡直是……”老秦總頓了頓:“如、雷、貫、耳。”
聽見老朋友這麽說,江健誠心裏一悚。
老秦總小心翼翼地耳語:“他是孫福春。”
“!”
聽到這個名字,江健誠全明白了。
孫福春先生是老首都人,祖上在宮裏當過差。
晚清時期,其外祖父陳光子承父業在清宮廷做禦廚,祖父孫文山在宮裏當車夫,二人關係極好,王陳兩家後來成了親家。
陳師傅的先人是最早 “闖關東” 的老山東,因做菜受滿人青睞,在清順治入關前禦膳房招募廚師時,入了禦膳房,且歸入軍隊編製。
後隨清軍入關進京,成了名副其實的禦廚。
孫福春的父親孫臣是清末民初會賢堂、致美樓當家名廚,兩位哥哥和幾位舅舅也都是當時八大樓、八大堂的 “掌勺”。
孫家有個傳家寶,是一個泛黃的舊折子,上麵有陳王幾代名廚的 “從業記錄”。
包括各類宴會菜單、菜譜、配料、製作方法及餐具樣式等。
涵蓋京菜、魯菜和宮廷菜,珍貴無比。
孫福春從小受到家庭飲食文化氛圍的熏陶,也成為研究傳統飲食文化的大家。
先別說孫家的家底如何豐厚,但是孫福春的榮譽說上半天都說不完。
喜歡天庭打工三百年,又被返聘了請大家收藏:()天庭打工三百年,又被返聘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