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詩靈化身

字數:4627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九十四章 詩靈化身
    但真要讓他與萋翠,與這個自他誕生出自我意識以來,關係最為緊密的另一半分開。
    古原草內心深處亦會有萬分不舍。
    “你之前沒當過詩文之靈,很多事情不知道,所以我才一直催你把他帶來,讓我看看。
    免得你們兩個日後碰到點什麽事情,隻能大眼瞪小眼。”
    萋翠微笑著繼續解釋道,隨即走回小亭子裏,看向姚名成反問他:“你可知我等詩文之靈,與你們文境儒生間真正關係?”
    “什麽叫真正關係?”
    姚名成注視著眼前這位,自己才剛認識不到片刻,卻即將要與他永遠告別的少年臉上平靜表情。
    心底同樣感到有幾分唏噓難言,就像昨夜旁觀山算子魂飛魄散那般。
    “相輔相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些關係不用我多說,你們也該知道。我要說的是在這之後,聖賢三境。
    你們儒生儒心境界總共分為七重,赤心初境,文心三境,聖賢三境。
    我等詩詞之靈,能夠給你們帶來的最大幫助,主要就是在你們文心三境的修煉上,對於後麵幫助不大。
    你們儒生想要成就聖賢三境,最重要的條件在於立德,立功,立言此三不朽也。
    前麵邁入赤心境界,與文心三境隻是最基礎的條件,前人留下來的那些詩詞歌賦,對你而言同樣是基礎。
    切記,勿要因小失大,執著於我們這些前人留下的詩詞歌賦,帶給你一時之利。”
    話音雖落,萋翠目光仍舊認真落在姚名成眼底,很顯然,他這話說出口,是希望後者能夠牢記於心。
    “再說文心三境中修煉重心,感悟前人留下的詩詞歌賦,乃至於得到我等認可。
    這些同樣隻是文心修煉中的基礎。
    學習前人詩詞,努力感悟前人詩詞中的情感,意境這些,隻是為了讓你未來,能夠有機會寫出像他們那樣優秀的作品。
    隻知道一味地學詩悟詞並非根本,核心在於自己能夠寫詩作詞,觸及立言不朽。”
    姚名成聞言懵懂點頭,大致能夠聽明白萋翠話裏意思,但他對於立言不朽這東西還有些疑惑存在。
    “能夠稱之為不朽的聖賢立言,像詩書禮易那等,也是我未來需要努力寫成的嗎?”
    不怪他自卑,縱觀他們儒家文化千年以來發展史,真正有資格被人稱為不朽之言的,始終就那老幾樣。
    詩書禮易春秋,春秋易禮書詩,自隋唐始現科舉取士製度至今,翻來覆去就這些。
    他們後世之人何德何能,敢稱得上比肩往聖先賢,甚至於創作出與他們同等高度的不朽之言。
    “詩書禮易春秋,此五經乃當之無愧的聖賢不朽之言,也的確稱得上一句最厲害。
    但那早已經是過去事了,先秦至漢武帝時候出現的儒道不朽之言,不代表後世之人一定就不如往聖先賢。
    直至現在,儒道五言,七言詩詞歌賦的興起,乃至於我等新詩文之靈的誕生……
    在先秦時期還沒有樂府詩,五言,七言詩之格律,更沒有後來的這些曲詞,文章形式,那時候的儒道修行亦與現在大有不同。
    具體有何不同,這個我也不太清楚,反正定然不是如今這般,七重儒道心境。”
    察覺到話題被姚名成逐漸帶偏了的萋翠及時閉嘴,沉默片刻理清思緒,方才回到先前未講完的那個話題。
    “言歸正傳,你還需要知道一點,在我們這些前人留下的詩詞之靈,認可你以後。
    你自身儒道心境的修煉,也就與我們息息相關,倘若你足夠爭氣,足夠厲害,我們也能沾你的光更進一步。
    未來不是沒有可能成就入神極境。
    倘若你運氣不夠好,或是我們從一開始就看錯了人,那我們最後也會受你牽連。
    輕則跌境受創,重則靈性全無。
    靈性全無什麽意思,應該不用我再贅述了吧,就是像我待會兒那樣,意識消散。
    我要跟你們兩個特別強調的地方在於,日後不管是儒生之間,需要分個實力高低的較量也好。
    還是你們儒生與其他人,天下諸子百家間的爭鬥較量也好,切記!
    非到生死存亡之刻,絕不能輕易與對方進行意識融合,讓詩文之靈代替你自身意識,幫你發揮出更強實力。”
    “切記”二字再度從萋翠口中吐出,相較之前卻是顯得還要慎重百倍不止。
    隻可惜,他貌似高估了眼前兩人。
    “我們兩個的意識融合?我們兩個意識還能融合到一起去?怎麽融合。”
    半晌沉默,終是灰衫少年無奈笑了笑:“看來你們兩個之間的配合,默契還有待提高,也不知道算好事算壞事。
    我現在姑且教教你們,得到詩文之靈認可後的文心三境,與尋常文心三境有何不同。”
    話罷,萋翠原本看起來隨和無比的清秀麵容上,淡笑表情驟然嚴肅,猛地抬袖帶起呼嘯風聲之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長亭外,已然多出兩道黃沙填充而成的虛幻人影。
    為了方便兩人辨認,他還特意在其中一道黃沙人影頭上,添上一抹盎然綠意,看樣子是根楊柳枝。
    “你們現在把這兩個沙人分別想象成是,儒生與詩文之靈,頭上帶點綠的是詩靈。
    在與他人爭鬥,較量過程中,處於文心境界的儒生若要用出全力,毋庸置疑需要詩文之靈從旁協助。
    沒有得到詩文之靈完全認可的儒生,那便隻能依靠自己對詩詞歌賦的理解,感悟程度。
    具體依據該首詩詞對……誒,你們是不是還不知道,詩文之靈與詩詞本身蘊含力量間的關係?”
    話說到一半,萋翠突然反應過來,這些看似常識的事情,對古原草而言並非如此。
    姚名成也就更不可能知曉這些了。
    “什麽關係?你剛剛不是說詩文之靈,是詩詞內靈性的具體化身嗎?”
    “詩文之靈是詩內靈性的化身沒錯,但我等並非整首詩詞真正意義上的主宰者……嗯……這麽說你應該好理解些。
    即便你能夠得到詩文之靈的徹底認可,整首詩詞也不可能隻為你一人所用。
    但凡一首詩詞,一篇歌賦,有幸在天地儒道,文道規則中留下姓名,留下痕跡,那它的歸屬權都將出現變化。
    用通俗點的話來說就是,當某位詩人寫的某首詩詞,得到了天地儒道,文道規則承認。
    那這首詩詞便不再完全屬於他一人了。
    而是直屬於天地大道,直屬於天地儒文兩道,至於我等詩文之靈的誕生與存在……
    最合適的說法當然還是我剛剛說的那樣,詩詞內部靈性化身,但你也可以用一種更好理解的方式,來理解我們的存在。
    我等詩文之靈,就相當於是天地儒文大道,賜予創作出優秀詩詞之詩人的一個機會。”
    “天地儒文大道,賜予創作出優秀詩詞的詩人的一個機會?”險些被萋翠所說給繞進去的姚名成緩慢複述道。
    天地儒文大道賜予他們什麽機會了?名震古今?亦或流芳百世?
    “對,賜予他們一個,讓生命在某種意義上能夠得到不斷延續的機會。你也可以把我們看作是……詩人化身。
    擁有全部,詩人在寫出這首詩詞之時,之前經曆,體會與心情感悟的詩人化身。”
    萋翠一字一頓認真說道,語速也開始變得極為緩慢,顯然是幫助姚名成和古原草兩人更好理解其中意思。
    喜歡凡儒請大家收藏:()凡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