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怨助俠義生

字數:6393   加入書籤

A+A-


    那名劍客感慨之餘,還有些好奇贈予少年這柄劍的那位劍客,好奇他身為劍客,為何會將自己佩劍贈予他人。
    難不成是他出現了什麽意外變故,不得已將之托付給其他人?
    還是說他實力得到精進,有了更好的佩劍選擇,這柄劍放那也是放著,倒不如將之送給其他小輩。
    倘若這樣,他倒有些心向神往。
    實在是他自愧弗如,自知即便是現在的他都不一定有實力,單憑手中凡鐵長劍便能斬殺那兩頭化形門檻前的凶獸。
    除此之外,便是欽佩當初那名劍客。
    替無辜百姓除去凶獸禍患,其中俠義自不必多言,而且不僅如此。
    更重要的是,那名劍客不但自身實力出眾,能夠挺身而出斬殺凶獸,他甚至可以單憑內心坦蕩戰勝凶魂怨念。
    別看剛剛說的那麽簡單,什麽就連那兩隻凶獸本體都是死在他劍下。
    現在隻不過是兩道凶獸死時,殘存下來的些許魂魄,怨念又算得了什麽呢?確實算不了什麽。
    但那是建立在你內心,劍心足夠堅定,坦蕩的基礎上。
    對於那些內心不夠坦蕩,劍心不夠堅定的劍客來說,讓他們手無寸鐵去應對那般猙獰,駭人至極的凶獸怨念。
    畏不畏懼暫且不論,關鍵是那些怨念會時時刻刻侵襲劍客內心精神,思緒。
    隻要他手上還拿著這柄劍,甚至是靠近這柄劍,劍身內蘊含的凶獸怨念,都會無時無刻不在他心底影響著他。
    蠱惑,激發,無限放大出劍客心底那些潛藏起來的負麵情緒,暴戾,怨恨……
    本來你好好的一個正常人,根本就沒有值得你去怨恨,暴戾的事情發生,它卻偏偏要蒙蔽住你內心。
    將你自身情緒,精神強行拉入它的怨恨世界裏。
    就像人死後化作厲鬼那樣,跑出來嚇人害人,還美其名曰讓對方好好感受下它死前的痛苦與怨恨。
    你就算不害怕它,也奈何不了對方勾引出那些……源自於你自己內心深處的暴戾……
    身為人,誰沒有七情六欲存在?
    又有誰沒出現過生氣至極,以至於心生怨恨,暫時受自身怨怒蒙蔽雙眼,內心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說出來某些難以挽回的話,做出來某些難以挽回的事都再正常不過了,誰也不想看到它們發生。
    可問題是人怨怒之心發作時,人往往是控製不住自己身體的。
    哪怕生氣到渾身顫抖,頃刻間大汗淋漓都沒什麽好稀奇的,更不用說去憑理智管住自己的嘴和手。
    所以說……哪怕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孩子,當他內心處於盛怒,暴戾狀態之時……
    都很有可能會幹出來某些駭人聽聞,讓常人難以置信的事情,更何況是暴戾狀態下的一名劍客。
    身為破浪劍客,他若在持劍之時,誤受劍內凶獸怨念影響。
    縱使隻是極為短暫的一瞬影響時間,他很快便能恢複清醒,在這一瞬時間裏可能發生的恐怖事情也屬實太多了點。
    輕則誤傷他人,重則取人性命。
    在此之後,無論代價輕重,它們所帶來的連鎖反應都是常人無法承受的。
    試想,一名原本心懷俠義的正道劍客,誤受劍內凶魂蠱惑,不小心做出來某些傷及無辜之事。
    世俗外人會如何看待他暫且不論。
    就連他自己事後回想起來,但凡他稍微還有點良知,估計都會被無窮無盡的愧疚與自我懷疑給淹死。
    傷完無辜之人,他下次還敢不敢接著拿起這柄劍呢?
    萬一他又不小心受到凶魂影響,又幹出來某些傷及無辜的事情,到那時候該怎麽辦?是從此徹底墮入邪道……
    破罐子破摔,幹脆當個徹頭徹尾的冷血劍客,視人命如同草芥。
    還是在內心深處,無窮無盡的愧疚與自責之中煎熬度日,最好下場也是再沒有拿起這柄”凶劍”的勇氣。
    或許有人會想到另外一種“好辦法”。
    害怕傷及無辜?那劍客直接找個僻靜無人的地方,在那荒郊野嶺裏日夜與劍作伴,陪它去磨不就行了?
    任它凶獸怨念如何影響,蠱惑,最壞結果也不過是破壞了一些草木植物。
    反正前麵講到,凶獸怨念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等它在蠱惑劍客心緒的過程中,耗盡自身怨念不就行了?
    事情當然沒有這麽簡單,這種方法永遠是治標不治本。
    因為每當劍客受它蠱惑,受它影響,釋放出自身心底埋藏著的怨念與暴戾情緒之時,它的飼料也會隨之而來。
    沒錯,劍內凶獸魂魄可以充分吸收劍客心底釋放出來的怨念與暴戾,補充自身。
    想要徹底磨滅它,依靠投機取巧是沒用的,你隻有像當初持劍斬虎,斬蛟那般,堂堂正正誅滅它。
    在魂魄領域,劍客既依靠不了手中劍器,又不可能半路出家,跑去當和尚,做道士。
    那樣他興許還能學會兩招專門對付魂魄的術法,拋開這些,劍客唯有依靠自身內心,劍心,心正方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人是有七情六欲不假,人總會有怨恨,暴戾之時不假。
    這些都是人生來就有的東西,既是上天束縛人內心的枷鎖,同時也是賦予人內心獨一無二的天賦。
    可問題關鍵在於……一名劍客,一名稱得上登堂入室的劍客……他不止有人心。
    劍心當然沒有七情六欲,怨恨暴戾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唯有一往無前,唯有光明坦蕩足矣。
    即便是那些視人命如同草芥的冷血劍客,他們壞,也要壞的光明坦蕩,毫不遮掩。
    事實上在他們眼裏,根本就沒有所謂好壞之分,隻有阻礙他們揮劍前行的敵人與過路人之區別。
    因此劍客可以憑借自身堅定,坦蕩劍心來抵禦住凶魂怨念的侵襲。
    前提是這位劍客劍心足夠純粹。
    能夠達到一種,拿起手中長劍就完全“變了心”的狀態,也稱”人劍合一”。
    不過此“人劍合一”非彼“人劍合一”。
    前麵講到的“人劍合一”是一種最為純粹的狀態,意為劍客嚐試以劍心替人心,拋舍原來人心情感。
    無論長劍在不在手,在不在自己身側,劍客的心裏始終都隻有那柄劍存在。
    此時的劍客其實已經不能再稱之為人了,常人有的東西他沒有,他有的東西,常人也不可能有。
    而後者,相較來說沒那麽純粹的“人劍合一”即指長劍在手,人為劍生。
    隻有拿起劍來的劍客,劍在自己身邊的劍客才能全心全意與劍為伴,當他放下劍後,遠離劍後……
    他還能繼續當個正常人,幹那些正常人該幹的事情。
    無論它凶魂怨念如何蠱惑,勾引我心底怨念,暴戾情緒,拿起劍來的劍客早已不是用人心去持劍揮劍。
    而是憑借他一往無前的劍心去持劍,揮劍,劍心心底哪來的怨念,暴戾?
    拿起劍來就是劍心,放下劍後,那劍身裏的凶獸怨魂又影響不到劍客,這樣磨它就非常簡單了。
    也正因如此,那名劍客才會感到自愧弗如,心知他自己劍心比不上對方純粹。
    想要有機會認識下範父他們嘴裏含糊略過的那位……贈劍之人,隻可惜……他這想法注定落空。
    少年依舊是將掌中劍柄握得緊緊的,低著頭,注視劍身鋒刃寒芒,沉默不語。
    恍惚之間,他似乎在頭頂旭日暖陽照耀下,看見了劍身鋒刃處若有若無閃動的蛟虎血紋圖案。
    旁邊範父和範正源二人正在隨口應付著那位劍客問題。
    總不好跟他直言,他口中那位心懷坦蕩的劍客早在幾個月前,便以“罪大惡極”暴徒身份陳屍於世。
    聽到二人說那位持劍之人早些年在外遊曆,闖蕩,如今已不知所蹤。
    劍客難免心生可惜,不過很快,他便記起來自己要幹的正事,決定借著這柄劍的機會傳授少年最合適劍法。
    首先是教他滴血收服這柄蛟虎之劍。
    據劍客所說,這柄劍裏蘊含的凶獸怨魂早已被它上一任主人磨滅怨氣。
    現在隻不過是兩道看起來凶狠,駭人,實際並不具備多少傷人能力的凶獸魂魄罷了,雖然他有些不明白。
    為何拿到這柄劍的少年,會連劍內這兩道蛟虎凶魂的存在都完全不知。
    更不用說去滴血讓這柄劍真正認主。
    但這顯然不是他該操心的事情,他隻需要教好少年劍法,教會他如何與手中這柄蛟虎之劍相處融洽即可。
    劍器有靈,此蛟虎之劍內劍靈既源自蛟虎兩大凶獸魂魄,那麽適合這柄劍的劍法……
    顯然不可能是什麽端莊秀氣,靈動明媚的輕劍劍法,應該使用那些大開大合,殺伐氣息極重的武道重劍劍法。
    方能與之蛟虎劍靈做到琴瑟和鳴,真正發揮出這柄靈劍的威力。
    眨眼間,春去秋來,冬掩夏藏,整日與盒中蛟虎之劍相伴的少年,也在無數個日夜當中不知不覺長大。
    他的身邊早已沒有了那位劍客師傅的身影存在,有的……僅僅是難以用數計量的……
    無數個春風夏日,秋雨冬雪作陪。
    用那位劍客的話說,他能教會少年的劍法招式,劍道感悟,他早已經做到傾囊相授,授無可授。
    接下來的幾十年時間裏,少年不應該繼續拜他為師,而應該拜劍為師。
    拜世間萬事萬物,萬般過客為師。
    不僅少年應是如此,即便早已邁入破浪境界的他,照樣如此。
    就此,少年不顧周遭親朋好友反對,依仗自身震石巔峰劍境的實力,外加盒中蛟虎之劍,正式啟程。
    踏上了自江興路冷靈府,前往大宋朝西南腹地,潼川府路的路程。
    沿途所覽風景,所見人情暫且不必多言,重點在於少年始終堅持著他從那位周姓劍客故事裏聽來的俠義劍道。
    路見不平,拔劍相助,既為他帶來了數量多到數不清的敵人與麻煩事。
    卻也在無形之中,在那些替人揮劍打抱不平的戰鬥過程中,成為了少年精進自身實力的磨劍石。
    磨的不光是劍身鋒刃,更是少年心底那顆一往無前,行俠仗義的“無敵”劍心。
    正所謂凶怨何所懼,怨助俠義生。
    喜歡凡儒請大家收藏:()凡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