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九真一假
字數:4297 加入書籤
“《赤昭圓融經》,四品築基成就『赤昭融』。”
薑陽一目十行的讀了一遍,發現這確實是『真火』一道的功法。
可是能夠被稱作道統的勢力,隻這一本道經可不夠,與之配套的采氣訣、法術甚至是秘法裏麵通通都沒有,顯然不能讓二人滿意。
臧煜聲音森寒,冷冷道:
“剩下的呢?”
鄒誠服了丹修整一番後,麵色好轉許多,此時沙啞著嗓子低聲道:
“在下就知道這麽多。”
這話臧煜根本不信,他冷哼一聲道:
“你好歹是築基後期,能領上一隊人馬,少說也是根頂梁柱,隻知這麽點,莫不是....你根本不是鄒氏的人,在誆騙我等?”
鄒誠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如今的處境唯有向死而生而已,他不再爭辯隻回道:
“功法寫就,隻求速死。”
“想死?哪有這麽容易?”
臧煜摸不清他想法,隻與其周旋:
“好,我便當你是鄒家人,你知道這通路來往的都是我雨湘山的靈舟,也敢招惹上來,誰給你的膽子?!”
“天下昭昭,利來利往,不爭不搶,不拚不奪,何時能夠翻身?唯利益而已,不需任何人指點,隻要能夠成就紫府,前債自然一筆勾銷,一切便都是值得的。”
“哪怕身死族滅?”
“哪怕身死族滅。”
鄒誠麵色平靜的吐出這麽一番話來,與先前的掙紮形成鮮明對比。
臧煜聽後神色莫名,乍一聽是瘋言瘋語,但細想起來也有幾分道理,鄒氏已經淪落成了世家百年,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或許會更加低迷,往後說不定連家族傳承都將要保不住。
不去掙一掙命機會渺茫,可如若能成就神通,便算是初步跳出了棋盤,以往的齷齪都不足慮,若是不成自然一切皆休,但至少是拚過一回。
臧煜前後理了一遍心中幾乎快要信了幾分,忽然就聽身旁薑陽開口問道:
“那路線呢?”
“你是如何在多方盤踞的重山之下獲得靈舟的行徑路線的?”
鄒誠聞言麵色不改,回答道:
“崔嵬之中有族人在坊市潛藏,提前通風報信。”
臧煜聞言一下反應過來,靈舟路線並不固定,並且就算有人提前報信也很難在複雜的山地密林之中精準截住靈舟。
可見他就算真是鄒家人,背後也定然另有人指點。
見臧煜還想追問,薑陽卻攔住了他,輕聲道:
“臧兄算了吧,不必再問了,他話中九真一假,一時間你我怕是難以分辨。”
“等送走了原礦將其帶到師兄麵前,讓師兄問一問便好。”
“也好。”
臧煜神色一動,讚同的點了點頭,此人滑不留手,不好對付,於是高聲道:
“到了真人命神通之下,由不得他不交代!”
鄒誠閉上雙眼表現的十分安分,甚至抓緊時間在調息養神。
薑陽見狀重新出手鎖住了他,使其再次陷入了昏迷狀態。
兩人出了船艙來到甲板,臧煜顯得心事重重,歎道:
“方才你我一唱一和都沒能唬住他,莫不是他說的就是真話所以有恃無恐,根本不怕命神通的探查?”
“可惜真人修成的術神通,不然根本不必這樣麻煩....”
“不確定。”
薑陽雖修了『連理枝』在身,但畢竟還不是神通,隻有幾分識人的直覺,抓住了他言語中的漏洞,可此人完全可以做到不說假話,隻要隱瞞部分真相即可。
這還真是個麻煩事,不過更突出了命神通的重要性,隻是這一類神通不僅難修,而且鬥法之能也不甚突出,很少有修士會選這類功法來突破。
“若是能夠直接搜魂就好了。”
薑陽想起了典籍中記載的某些法術喃喃道。
一旁的臧煜聽到後直搖頭:
“搜魂?那需得是『終葵』、『幽陰』這類事生死,役鬼神的道統才辦得到了,像你我殺人容易,抽魂奪魄卻難如登天!更別提還得抽絲剝繭,盤扒記憶了。”
薑陽自然也就這麽一說,他換了個角度又道:
“臧師兄,根據此人剛剛的行徑,我卻又有一個想法。”
“哦?但說無妨。”
臧煜手搭在船沿,側過身道。
薑陽輕聲道:
“此人先強硬後又軟弱,明明一言不發複又和盤托出,表麵看是受不住折磨了,可實際卻是在試探我等的態度....”
“他知道自己掌握的消息重要,故而越是求死反而越不會死,嘴上隻撿能說的說,關鍵之處卻始終模棱兩可。”
“薑兄的意思是他在拖延時間?”
臧煜眯著眼思索了一番後,轉而道:
“難道是有人會前來搭救?”
“不無可能。”
“這...這怎麽可能呢?這豈不是....”
臧煜聽後看了薑陽幾眼,似乎欲言又止,心中卻想道:
‘有你這殺胚在此,再派人來豈不是在找死?’
“還是有幾分可能的,畢竟逃回去的是幾個練氣小輩,他們並不清楚詳情,再說左右也隻是猜測罷了。”
薑陽望著遠處隨口道。
跟此人周旋半日後,薑陽已經有些不耐了,他甚至期盼著一定要有人前來搭救才好,到時隻管一網打盡,反倒省事了。
什麽暗中窺視,什麽陰謀詭計,什麽隱秘謀畫,跟我的劍氣說去吧!
將伸出來的爪子通通剁掉,見了血知道痛,也是一種方式,畢竟他解決不了問題,難道還解決不了出問題的人麽?
“那從現在起,就得提高戒備了。”
一刻鍾後,飛舟降下雲海。
大河滔滔,河網交錯,澎湃之音陣陣,新渠已然近在眼前。
臧煜看著下方寬闊河道,出言道:
“木德之廣,非一木之材,河海之盛,非一流之歸,仙人偉力,真叫人望而興歎!”
古時兩位真君相爭,打斷了渠水,那片古老的河床幹涸成穀,至今還生不出一滴水珠來,若不是水母娘娘出手續接,哪有今天的新渠。
新渠不僅方便了靈舟飛渡,還滋養了沿岸無數黎民百姓,活人無數,有莫大的功德。
既然到了這裏,薑陽的任務便完成了。
飛舟停駐,薑陽交代了船工與弟子,這才與提著鄒誠的臧煜下了船。
兩人立在半空中,望著飛舟乘水遠去,直到再也看不見才收回目光準備回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