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凝聚華商的會議

字數:3254   加入書籤

A+A-


    田毅表情嚴肅地打開投影儀,伴隨著輕微的機器運轉聲,一張黑白老照片緩緩投射在潔白的幕布之上。那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畫麵,南洋的街頭,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正忙碌地進行著籌款活動,目的隻有一個——支援祖國抗戰。
    “在座的一些叔伯的父輩,就在這張照片裏。”田毅微微側身,手指向照片角落裏那模糊的身影,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感慨,“那時,他們不惜賣血籌錢,隻為能買飛機支援抗戰,就是為了不讓外國人肆意欺負咱們中國人。”
    會議室的後排,傳來一聲悠長的歎息。陳老先生,這位當地聲名遠揚的傳統華商,緩緩摘下鼻梁上的老花鏡,從兜裏掏出一塊幹淨的手帕,仔細地擦拭著鏡片。他的父親,正是當年那場籌款活動的組織者之一。
    “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田毅一邊說著,一邊切換著 ppt,一組數據清晰地展現在眾人眼前,“去年,全球生物醫藥專利中,歐美占據了 78的份額,而我們華人加起來,卻連 5都不到。這已經不是生意問題,而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大事。”
    接著,田毅從非典期間新加坡醫院所麵臨的艱難困境講起,講述中國科學家們如何在條件簡陋的實驗室裏,日夜奮戰研發檢測試劑。投影儀發出的光線,均勻地打在他的臉上,清晰地勾勒出他那堅毅的輪廓。
    “謝院士團隊,三十年如一日,就專注做一件事——如何把爆破做得更精準。我們做生物醫藥,道理也是一樣的,要像定向爆破那樣,精準地攻克疾病。”田毅突然提高音量,情緒激動起來,“憑什麽白人就能壟斷醫藥技術?難道我們炎黃子孫就這麽好欺負?”
    “陳老,聽說您上個月在德國被扣了六櫃當歸?”田毅的聲音猛地提高,他的指尖輕輕敲打著桌上那份已經泛黃的《南洋商報》,頭條位置,正是老華商陳秉仁的藥行被歐盟以重金屬超標為由罰款的新聞。
    七旬老者聽聞此言,像是被什麽猛地嗆了一下,一口茶沒咽好,劇烈地咳嗽起來,斑白的鬢角瞬間沁出細密的汗珠。這樁讓他半個月都沒睡好覺的煩心事,竟被這個從大陸來的年輕人,如此直白地當眾揭開。
    田毅快速甩出投影儀上的數據,藍色的熒光映照著他的臉龐,顯得格外冷峻,“德國人用我們的青蒿素做成西藥,利潤一下子翻了 120 倍。而陳老倉庫裏積壓的那些藥材,我有辦法讓它們變成每克價值 300 美金的針劑。”
    一時間,會議室裏響起了一陣竊竊私語。做物流的林永昌下意識地摘下臉上的雷朋眼鏡,他上個月剛剛被澳洲冷鏈公司敲走了高達 40的溢價。投影畫麵切換成了一個三維模型:納米緩釋技術包裹的中藥微粒,在模擬的血管中精準爆破,旁邊清晰地標注著“星月集團醫用蠶絲專利,臨床有效率超瑞士同類產品 43”。可偏偏澳洲卻以納米藥物的審批流程尚未簡化,且中藥納米製劑的安全性評價體係不完善為由,對他們進行敲詐。
    “當然,我們在這裏也不是單純談慈善,還是要聊聊生意。”田毅說著,突然從兜裏掏出一個鋁製藥盒,“啪”的一聲拍在桌上。“如果各位今天簽字,未來,紐約證券交易所將會出現首支以‘華藥’命名的科技股。”
    其實,藥物究竟有沒有用處,田毅心裏並不太在意。他現在隻清楚,隻要用公司將這些華人緊密地綁定在一起,那麽在新加坡,他就能暢通無阻,畢竟華人在新加坡的總人口占比已經達到了 76.8。
    角落裏,突然傳來一聲冷笑。“田總畫餅的功夫可真是了得,研發經費誰來出?風險又由誰來承擔?”保守派僑領吳振邦一邊轉動著手上的翡翠扳指,一邊不緊不慢地說道。在他身後,家族基金掌管著二十億新元的資產。
    田毅不慌不忙地踱步到檀香木屏風前,伸出指尖,輕輕劃過上麵鎏金的《清明上河圖》,說道:“兩年前,我抵押了成都的土地去投資阿裏巴巴,現在雅虎開價三億美元……”他故意停頓了一下,目光掃向林永昌,隻見林永昌的脊背驟然繃直。“但我沒賣,我利用阿裏巴巴的算法運行調度了西南快遞,因為這東西在這裏,價值三十億——前提是配上林總在巴淡島的物流園。”
    田毅拿起激光筆,紅點落在東南亞地圖上,他的鱷魚皮鞋跟輕輕敲擊著吉隆坡的位置,說道:“馬六甲海峽每天過境油輪價值12億美元,可調度係統全是德國sap。我們聯合實驗室第一年主攻智能物流算法,這是林總和我的兩家國際物流集團明年的財報預測……” 隨著他的話語,投影儀上跳出一串數字:成本下降18,訂單響應速度提升27。
    “我知道各位忌諱‘民族資本’這個詞。”田毅突然溝通上腦海裏的係統,把口音切換成閩南語,熟悉的鄉音,驚得原本在擺弄手機的新移民們紛紛抬頭。“但請看看這個——”投影大屏幕上,照片瞬間變成了1938年南洋華僑救國捐款記錄,陳秉仁父親的名字赫然在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看著老華商眼眶漸漸發紅,田毅已悄然站到他身後,輕聲說道:“當年陳老先生賣祖宅捐飛機打日本人,今天我們要用科技打另一種侵略戰。星洲生物科技園規劃了傳統藥材研發中心,主理人年薪百萬新幣起步。”
    轉瞬,他又流暢地切換到英語,那標準的美式發音,瞬間鎮住了在場的海歸派。“it畢業的張博士應該清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剛立項中醫藥現代化研究。我們是等洋人注冊完專利,乖乖交授權費,還是現在就抱團卡住產業咽喉?”
    “這是初步方案。”田毅的助理田薇婭適時地開始分發文件,“傳統華商以實物資產入股占30,新移民現金投資占45,我方技術專利占25。”田毅特意用鋼筆圈出補充條款:“五年後技術方保留優先收購權,確保控製權不落外人手。”
    當吳振邦看到“對賭協議:若五年內年化收益低於15,技術方無償轉讓5股權”時,他的喉結劇烈地滾動了一下。這個來自大陸的年輕人,既給了他們足夠的安全保障,又留下了充滿誘惑的想象空間。
    “哦對了,”田毅仿佛剛想起來似的,“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已經承諾配資30,如果各位今天簽字,明天他們的法務就會到場。”他抬手看表的動作經過精心設計,歐米茄海馬係列鋼表折射出的冷光,恰好晃醒了還在猶豫的中間派。
    “我知道有人擔心我和中航油有大陸背景。”田毅突然壓低聲音,會議室裏,那些不自覺前傾的座椅發出了輕微的吱呀聲。“所以基金注冊地在樟宜,決策委員會新方占三席,重大事項需80投票通過。”他展示的新加坡科技局批文影印件,讓最後幾個頑固派也終於鬆動了手指。
    喜歡我居然成了資本家請大家收藏:()我居然成了資本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