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初步局麵
字數:2968 加入書籤
張振剛陷入了一場激烈的思想鬥爭之中。田毅給出的條件實在是太誘人了,就像是在他眼前鋪開了一條光明大道,幾乎是解決他當前危機的唯一出路。而田毅提出的要求,雖說指向頗為敏感,但細細想來,似乎……並不需要他直接去做那些明顯違法亂紀的事?隻是利用他的關係牽線搭橋,建立所謂的“溝通”?在貪婪本性的驅使以及對後果深深的恐懼之下,那點殘存的猶豫和多年養成的職業操守,迅速被壓倒。
“田董,您就放一百個心吧!”張振剛猛地挺直腰板,臉上浮現出一種找到堅實靠山後的決然神情,“我在部隊摸爬滾打這麽多年,別的本事不敢自誇,可為人處事、溝通協調方麵,還是頗有一些心得的。環亞可是您得公司,致力於為地方經濟發展做貢獻,我軍方的戰友從情理上來說,也理應給予支持!您所說的溝通協調,維護良好的發展環境,這其實也是我們應盡的職責所在嘛。所以,隻要是有什麽需要我這邊出力的地方,您盡管開口吩咐!”
“吩咐可不敢當啊,”田毅臉上露出了笑容,這次的笑容裏多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滿意,他心裏清楚,魚兒已經咬鉤了。“咱們這是合作共贏。張少校是個明白人,我對您的能力深信不疑。這樣,具體的細節,包括待遇、職責範圍等等,我會讓助理盡快擬一份意向書給您過目。至於您之前提到的一些……個人事務,”田毅意味深長地注視著他,“環亞一向十分珍視人才,對於核心團隊成員遇到的暫時性困難,我們公司也有完善的保障機製。您就專心把工作做好,其他方麵,公司肯定會成為您最堅強的後盾。”
“暫時性困難”“保障機製”——田毅輕描淡寫說出的這幾個詞,就像一顆顆定心丸,穩穩地喂給了張振剛。張振剛心裏明白,田毅對他的處境了如指掌,而且已經承諾會幫他解決難題!刹那間,一股巨大的感激之情或者說被拿捏住而產生的依賴感)如潮水般淹沒了張振剛。
“太感謝田董了!我一定全力以赴,不辜負您的信任!”張振剛激動不已地表態。
田毅微笑著點頭,親自將張振剛送到門口。當門關上的瞬間,田毅臉上的笑容陡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如深海般的平靜和冰冷。
他緩緩走回辦公桌,伸手拿起內線電話,語氣沉穩地說道:“蘭花,準備一份‘高級海外項目協調官’的意向書,待遇按照之前所說的最高檔來設定,但核心條款要設計得模糊一些,特別是職責描述這一塊,重點突出‘溝通協調’‘資源整合’以及‘維護項目環境’等方麵。另外,準備一張不記名卡,存入這個數。”他清晰地報出一個足以填補張振剛賬目窟窿,甚至還有富餘的數字。“等意向書簽好了之後,找個絕對‘安全’的方式交給他。”
放下電話,田毅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張振剛這枚棋子,已然落定,張振剛的作用遠不止於擔任一個海外職位這麽簡單:
通過張振剛,田毅能夠更加直接、更加隱蔽地了解北京軍區軍中人員的動向,甚至還可以對其施加間接影響。張振剛所負責的“溝通協調”工作,實則是為田毅監控,甚至軟化那些在軍中與他情況類似的潛在支持者。
軍隊之中自有一套信息網絡。張振剛為了保住自己來之不易的新飯碗,同時解決自身的麻煩,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都會將一些涉及地方勢力尤其是與武長順相關)的敏感風聲,及時傳遞給田毅。
再者,張振剛及其所代表的“軍方背景”,本身就可以成為一種無形的威懾力量。這甚至能夠暗示武長順得追隨者,武長順所提供的保護傘並非能在天津本地一手遮天,畢竟軍隊才是真正掌握暴力的機構。
俗話說,君子不能長久地立於圍牆之下。三天後,田毅來到了停靠在莫爾茲比港軍用機場的私人飛機機艙內,悠揚的《藍色多瑙河》正緩緩流淌。他透過舷窗,俯瞰著這片廣袤無垠、覆蓋著翡翠色雨林的土地,神情淡然地對準備留守在此的田小虎說道:“記住,在這片土地上,就連空氣都能被標上價格——呼吸權、哭喊權、活著權,無一例外。”
說著,田毅將雪茄上的煙灰輕輕彈落在巴新地圖上,繼續說道:“黃金產業,在沒有得到我的通知之前,不要輕易涉足,那是國際巨頭們的玩物。我們要把目光投向精銅礦和紅木。”他刻意避開了巴新總理邁克爾·索馬雷ic soare)高調宣傳的黃金產業,轉而將目標瞄準了西部省那片尚未被標注的銅礦帶——這裏不僅留存著加拿大巴裏克黃金公司遺留的勘探數據,而且還毗鄰印尼自由港的運輸通道,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而就在田毅對這個家族小兄弟,循序漸進地教導時,環亞國際的勘探隊帶著成集裝箱的食鹽、味精和過期麵粉走進了村莊。當部落酋長接過印著中文的“友誼援助”米袋時,田毅的律師不動聲色地將“自願土地轉讓協議”塞進了對方手中,輕聲說道:“簽字吧,隻要簽了字,你們以後就永遠不會缺白米飯。”
在塞皮克河流域,環亞簡單搭建的“惠民超市”成為了方圓百裏內唯一的物資供應點。,這裏麵都暗藏玄機:
食鹽摻沙定價權:以高於市場價格三倍的高價出售含有30雜質的食鹽,村民們迫於無奈,隻能用紅木來抵債;
糧食武器化:每到雨季,就故意斷供大米,以此逼迫部落交出祖傳的銅礦地圖;
藥品捆綁:將瘧疾藥片與伐木合同捆綁在一起簽約,那些發燒的孩童,就這樣成為了談判的籌碼。
顧問團給田毅的“可持續發展”報告背後,更是隱藏著一係列殘酷的手段:
晝夜雙軌作業:白天,使用合規設備采集樣本,營造出合法經營的假象;到了夜間,則啟用汞製劑提煉銅礦石,全然不顧對環境的嚴重破壞;
雨林焚毀經濟學:每燒毀1公頃原始森林,就能節省1200美元的清理費用,同時製造出開墾耕地的假象,以此規避國際審查;
債務奴工製:以“預支二十年工資”的名義招募青壯年勞動力,實際上卻用高利貸將他們世代綁定在礦場,讓他們永無翻身之日。
田毅手中的文件明確指出,巴新銅礦的開采成本僅為國際均價的32,其中勞工成本占比甚至不足7——這一切都得益於用味精支付60工資的所謂“本地化薪酬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