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盤古一號和開天係統
字數:3801 加入書籤
丁文軍的特長是生產,接下來的一段日子,他也泡在了實驗室裏。
在與這些研究員不斷的溝通交流中,他的成長非常迅速,事實上,這種學習的效率是最高的。
同時在接觸了這些超前的電腦設備和儀器後,加上蘇豫給他展望的未來,丁文軍的認知層次也得到了飛速地跨越,就如何結合當下的社會實際情況,讓信息化社會盡快到來,他也提出了很多實用性的建議。
四月中旬,他們就開始著手對已有的進口生產線開始進行改造,在蘇豫空間裏3d打印機的幫助下,進度出人意料的迅速。
四月底,兩條初級的集成電路板和微處理器的生產線已然成形。
五月一日,正當北望特區召開“全區五一優秀勞動者表彰大會”的同一時刻,在蘇寶集團總部旁邊的某個秘密工廠中,蘇豫按下了微處理器生產線的啟動按鈕。
生產線上的員工不多,除了投料喂料、觀察數據和維護養護的人員,整條生產線幾乎都是全自動的。
蘇豫、丁文軍和林起墨等一眾人等,都站在出料口,緊張地等待著咱家第一塊芯片的誕生。
一板采用16位數據總線和個3微米技術的晶體管,頻率達到4.77hz的微處理器緩緩地出現在了眾人的麵前。
林起墨小心翼翼地取下了一個,將它焊接到了早已經準備在一邊的一台他們手搓出來最原始的“電腦”上。
“嘀~”
清脆的自檢通過的聲音猶如天籟之音,讓眾人情不自禁地歡呼了起來。
成功了!
被蘇豫命名為“龍芯一號”的第一塊咱家自己的微處理器,在1981年慶祝全世界勞動者的節日裏誕生了。
而且是從生產線上正式生產出來的,這個意義就更加重大了。
根據鷹醬inte公司的大事記,雖然這個“龍芯一號”微處理器的各項指標與他們同期的技術水平相當,但能生產出來,對咱家而言就已經實現了巨大的跨越,也意味著站在了這一領域世界科技的前沿。
“我相信,有了這個第一代的龍芯,我們的技術會迭代進化得非常快,林教授,同誌們,感謝你們的努力和付出!”
蘇豫很激動,自己能生產出來,和空間裏拿出來用是兩個概念,成就感滿滿啊!
所有的研究員都毫不懷疑蘇豫說得這一點,畢竟他們已經使在用幾十年之後的那些電腦,技術路線清清楚楚,工作效率也是沒得說,現在需要的就是時間,進化需要時間,把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也需要時間。
解決了最核心的處理器的問題,其他各種各樣應用型的集成電路從設計到生產,就都不是太大問題了,整個團隊瘋狂地運轉了起來。
在打造生產線的時候,蘇豫刻意安排了兩套,在盤龍集團那邊的高級別廠房中也同步安裝了一條。
六月中旬,第一套數控電話交換機下線,並立刻投入北望特區進行電話線路的整體改造。
新設備的啟用,幾乎讓通話容量和效率得到了指數級別的提升,這也讓電話走進千家萬戶的成為了可能。
安裝電話,立刻成了北望地區最熱門的話題,一千元一台的安裝費,對於已經富裕起來的北望人來說不算一筆嚇人的開銷。
元寶大隊自然成為了第一個家家通電話的村莊。
在蘇豫的建議下,“112總部辦公室”經過快速協調,在郵政係統中獨立出了“華國電子通信集團”,同時將整條數控交換機的生產線轉交給了該集團運作。
七月下旬,第一台數字bp機下線時,“華國電信”整體構架已經初步建立,bp機的生產和營運也隨即移交。
蘇寶集團的“112實驗室”明確了定位,就是進行高端研發和生產線的搭建,後續具體的落地和實施,交由“112辦公室”去整體策劃,當然蘇豫會給出一個大體的方向性的思路和構架。
當然,芯片工廠成為了核心中的核心,必須由蘇寶集團掌握。
經過綜合考量,將最核心的微處理器加工生產線放到了大寶山肚子裏的“112工程處”。
李成功這一年多來也沒閑著,山肚子裏的空間又被擴充出了一倍不止,完全可以容納數個大型工廠。
優質新型種子的大規模播種,其實已經失去了保密的意義,除了最新的品種還保留在112工程處,其他種子的調撥和交易,蘇豫將其全部納入了農資大市場進行統一管理。
這樣的話,112工程處就空出來了,正好用來作為核心芯片的生產車間。
芯片的出現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數字bp機下線的同時,實驗室裏也打造出了國產第一台“盤古一號”電腦的成品,而且微處理器也是采用的新進化出來的“龍芯二代”,運行效率已經相當於後世的486級別。
而inte公司的486電腦發布於1989年,從這個意義上說,從“盤古一號”電腦開始,咱家已經開始領先世界八年的時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光如此,“盤古一號”中運行的操作係統也是在開源的inux內核上研發出來的可視化圖像操作係統,蘇豫起名為“開天係統”。
為什麽這麽快?
別忘了還有“小蘇同學”這個幫手,人工智能寫一套這種代碼,還不是妥妥地事情,主要是適配當下這種老掉牙的硬件係統,花了不少功夫。
不要看它還是一台486電腦,但在這個年代,它能幹的事情就多了去了,對於科技進步的推動力量可以說是核彈級別的。
此後的兩個月時間,幾千台的“盤古一號”電腦,從山洞裏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被運往“112總部辦公室”羅列出來的所有重點機構、重點工程,以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和運算能力。
“盤古一號”並沒有大量生產,蘇豫的主導思想是讓大家先用著再說,“盤古二號”已經在優化之中。
在蘇豫看來,起碼得迭代進化到“奔騰三代到五代”這個級別的電腦,基本上能滿足流暢的進行網絡操作的電腦後再進行大規模的生產和推廣。
北望大學的集成電路研究中心被改造成了培訓中心,全國各地接收到“盤古一號”電腦的單位,都派出了骨幹前來學習軟硬件的使用。
好在這個事情不需要林起墨參與,實驗室任何一個研究員拉過去就行。
而幾個月時間下來,實驗室團隊也擴展到了五十個人,能分出好幾個組,各有側重的開展工作。
段成君的主要工作,就是審核每一個實驗室成員的背景資料,沒辦法,這個實驗室太重要了。
喜歡重生七八:開局一片田到華夏騰飛請大家收藏:()重生七八:開局一片田到華夏騰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