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這可是咱的好女婿!
字數:4269 加入書籤
淮安府大旱,基本上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地方也發生幹旱。
其實這個倒還好說。
就像楊癲瘋說的那樣兒,苦一苦眾多藩屬國的百姓,糧食總是能湊出來的。
尤其是安南。
因為陳叔明下令當街杖殺了朱皇帝冊封的安南國主陳日熞,惹得大明發出了絕貢的懲罰,現在安南周邊的眾多小國蠢蠢欲動,整個安南人心惶惶,雖然安南宗室當中支持陳叔明的大有人在,但是也有人生出了幹掉陳叔明以換取大明原諒的想法。
現在的安南,其國內態勢完全可以用劍拔弩張來形容,稍有不慎就能引發一場動蕩。
而在動蕩之前,大明的態度又至關重要。
所以,安南肯定會苦一苦他們的百姓。
還有暹羅和占城等藩屬國,這些藩屬國眼下正死死的盯著安南,如果苦一苦百姓就能換來大明的支持,相信他們也絕不會放棄這樣兒的機會。
所以,糧食的問題反倒沒那麽重要。
真正的問題有兩個。
第一個就是水。
因為朝廷可以調撥糧食,卻沒辦法給百姓調撥足夠用來喝的水。
人不喝水就會死。
所以,一旦發生大麵積且高強度的幹旱,無論能不能解決糧食問題,百姓都得逃難。
這也是曆朝曆代為什麽會害怕旱災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第二個問題就更加讓人頭疼。
眼下正值徐達他們率兵北伐的節骨眼兒。
大明缺糧食,胡元那邊更缺糧食。
為了搶糧活命,胡元那邊肯定要跟徐達拚命。
偏偏他楊癲瘋又在大張旗鼓的查孩童案和鐵器案。
被打草驚蛇的白蓮教,還有眼看著就要被逼入死角的那些官吏、士紳,他們會不會趁著幹旱四起的時機跑去跟胡元勾搭?
李善長越想越是擔心。
朱標則是微微歎息一聲道:“先調撥糧食去淮安府吧。對了,讓周敬心帶著糧食過去。”
“禦史台那邊派出巡查禦史,清查各地糧食,官倉、預備倉、義倉、濟農倉,全都清點清楚,孤回頭讓錦衣衛派人跟著。”
“中書省和工部行文各地方官府,尤其是各地的工房,讓他們盡早落實水庫、水渠和水井的挖掘修建。”
“孤不管他們付出多大代價,也要做到一村一井,不能糧食的問題解決了,百姓卻要因為沒水喝而逃難。”
“……”
正當朱標和李善長和劉伯溫商量著大旱的事情時,楊少峰正坐在淮安府的大堂上發呆。
錦衣衛抓人的速度很快。
從淮安府知府的府衙再到山陽縣的縣衙,大大小小幾十個官吏隻用了幾天時間就全部捉拿歸案,而且還順手幫他們找來了九族親眷。
但是淮安府幹旱的情況卻遠比想象中還要惡劣。
許多地方的土地已經開始出現龜裂的現象。
許多村莊、縣城的水井已經幾近枯涸,勉強打上來的水就像黃泥湯子一般,一桶泥湯子要放置大半天才能澄出一部分可以喝的水。
就連水麵極廣的洪澤湖和駱馬湖等湖庫的水位也明顯下降,再這麽降下去,估計用不了多久就能看到龜裂的湖底。
這種級別的幹旱,不說百年不遇,起碼也是幾十年難遇。
跛五站在楊少峰身邊,眼看著楊少峰一直都是這副眉頭緊皺的樣子,便忍不住勸道:“大老爺,咱們寧陽縣當初不也旱過嘛,而且這兩年也一直都旱,就是旱的輕點兒,既然咱們寧陽縣能熬過去,淮安府這裏應該也能熬過去。”
楊少峰勉強笑了笑,說道:“不一樣。”
“咱們寧陽縣當初旱的輕,而且當時還能從大汶河裏取水、蓄水。”
“再配合打井汲水,想要熬過去,不難。”
“但是淮安府這裏卻要嚴重的多,連那洪澤湖等大湖的水位都下降了,就是想取水、蓄水都難。”
“要組織百姓打井,危險不危險的且不說,關鍵是能打出來幾口井?”
“而且水井的數量太少,更容易引得百姓搶水,這也是個麻煩事兒。”
說水位下降之類的,跛五不是太懂這些,頂多也就是聽明白了淮安府的幹旱比較嚴重,比當初的寧陽縣還要嚴重得多。
但是跛五聽懂了一件事,那就是水井不夠用的情況下容易引發百姓械鬥。
跛五恨恨的呸了一聲,罵道:“還是吳振東那些狗官的錯,要是他們早就跟大老爺一樣組織百姓打井、挖水庫,百姓也用不著搶水。”
罵完了吳振東等人,跛五又忍不住感歎一聲:“要是家家戶戶都有一口水井就好了,百姓們也用不著因為搶水而鬧出人命。”
楊少峰不禁笑了笑。
也虧得跛五哥敢想。
家家戶戶都有一口水井?
且不說這麽大的幹旱,根本不是靠打幾口水井就能解決問題。
就算是靠打井能解決問題,這個井也沒那麽好打。
因為打井從來都不是什麽一蹴而就的事兒。
查找水源,組織人手,打井、砌井,這些亂七八糟的破事兒每一樁每一件都得有人負責才行。
更重要的是淮安府都能大旱,其他地方肯定也會旱,處處都要打井抗旱,這他娘的得是多大的工程量?
楊少峰勉強笑了笑,說道:“家家一口井,這事兒……”
欸?
家家戶戶一口水井,似乎也不是不可以?
就算做不到一家一口水井,但是一個村子多打幾口井總是可以的吧?
楊少峰忽然站起身來,大聲喊來常小九後吩咐道:“派人去登州大學一趟,調幾個懂冶鐵工坊和冶鐵的先生來這裏,順便再從登州的冶鐵工坊裏抽調一些熟手……”
一句話還沒說完,楊少峰又直接改了主意。
“算了,本官寫幾封奏本,待會兒你派人快馬送去京城。”
“另外,讓兄弟們準備準備,等本官寫完了奏本,咱們馬上啟程回寧陽縣。”
……
楊少峰忽然跑路回寧陽縣的消息,朱皇帝幾乎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確切的說,楊少峰忽然回到寧陽縣,最先收到消息的是寧陽縣冶鐵工坊,然後才是朱皇帝和縣衙。
“這狗東西不在淮安府收拾那個爛攤子,忽然跑回寧陽縣的冶鐵工坊?”
朱皇帝目光灼灼的望著馬皇後,滿臉驚喜的叫道:“啊~呸!”
“什麽狗東西,這可是咱的好女婿!”
“咱女婿可能有法子應對這場大旱!”
喜歡奮鬥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奮鬥在洪武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