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諸王之叛
字數:9364 加入書籤
劉宗師卻是越打越心驚。
對方也不知是何境界,但勁力磅礴,似是無窮無盡。
而劉宗師一直維持無缺態和絕對防禦,已經十分吃力。
原本磅礴的氣血之力都有力竭之勢。
見勢不妙,劉宗師怒吼一聲,身上衣袍如蝴蝶般飛走。
整個人漲大了幾圈,泛起冷硬光芒。
猶如一個大塊的岩石巨人。
這是常定態,把宗師特技常定。
中品宗師維持不了太久,上品才能長時間維持,大宗師可以一直保持。
劉宗師激發宗師技,並不是要決戰,是要逃走。
宗師都是意誌堅定的卓越之輩,腦子也非常清楚聰明。
蠢貨到不了宗師境。
打到現在,審時度勢,劉宗師知道再不跑可能要交代在這。
留了幾分實力就是保命用的。
他的這個巨石態的防禦極為變態。
現在就算調來大量入品武者,劉宗師站著任其射箭,也打不穿防禦。
可惜,他遇到的是賈環。
“定。”
賈環笑著捏訣,術法施展。
定身術加嗬斥術。
劉宗師突然感覺自己無比惶恐,然後神魂被困,腦子裏全無想法。
他心裏大急,警兆大生,可惜就是僵住了。
“這是什麽該死的功法?”
“不,這不是功法,這是邪術!”
“這賈環,原來是妖道之流?”
“一直以為道士的術法是欺哄世人,原來是真的?”
慌亂之時,賈環已經施展天魔法。
不光對劉宗師,也對幾十個中三品和上三品高手。
縷縷煞氣攝入體中。
煞氣開始凝結成晶。
晶體開始凝聚。
很快,丹田中有一顆圓潤無比,散發金色光芒金丹雛形顯現。
隨著人煞入體越來越多,金丹越發圓潤,有縷縷光澤在內部顯現。
同時外部大量人煞與天地靈氣源源不斷入內,被正在成型的金丹吸納。
最終,隨著賈環一聲長嘯,金光破體,金丹凝成。
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話是大了,但如果說練氣士隻是開始修行,築基算入了門檻,成了真修士。
金丹才是真正踏入修行之門。
且賈環破境後進境極快,此前沒用光的氣血蘊含在體,又有大量人煞凝結,真元凝結,金丹膨脹,直接就是破入中期境界。
接下來,賈環將劉宗師在內所有人抽出精氣魂魄,納入即將破境的傀儡與伏屍體內。
嘯聲不絕。
數具伏屍破境為魃。
境界對等宗師,與宗師相爭,哪怕中品也可一戰。
十餘具傀儡也是破境。
衛哲和謝鯨,裘良等人早暈迷了過去。
待吸納結束,已經是天色微明之時。
帳篷中傳來將士起身的動靜。
不久就有夥頭軍們打著嗬欠出現,然後尋得柴火,用挖出的灶煮行軍軍糧,放出魚塊獸肉之類增加營養。
也會尋得一些野菜投入鍋中。
不久後將士們會出營,洗漱著衣,然後列隊待命。
他們並不會發覺細微的變化,半夜動手時賈環放了個隔音術法,對這些普通將士毫無影響。
但馬上他們也要投入戰事之中。
如果賈環沒料錯的話,現在寧郡王他們已經發動了。
……
隆安帝麵色陰沉。
他在行宮中批奏疏到子時,四更多些,還在睡夢中便被驚醒了。
諸王造反!
忠順王第一時間帶著部下趕到,與行宮中殘餘的禁軍匯合到一處。
隨行的幾位宗師也是第一時間出現護衛。
但四周喊殺聲大噪。
行軍已經被圍的水泄不通。
“北靜王,南安公,朕待爾等不薄,何故謀反?”
“衛熙,爾父被廢是太上皇主張,你所謂嫡長孫的身份早不存在,朕已經封爾為郡王,將來必封親王,你還心有不足?”
“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你們就不必多說了,一直對朕心懷不滿。你們這些誌大才疏之輩,父皇當年若選你們,這幾年大周早就處處烽火,四處有百姓造反了。”
寧郡王麵色有些發白,但還是昂首道:“四叔,這個位子本就不該你坐。不論從性格稟賦還是能力,還有容人雅量,你都不夠格。從血脈來說,德妃娘娘出身不過小官紳,而我祖母卻是開國越國公之嫡女,家世能追溯到唐末宋初的吳越王家族,血脈何等高貴。四叔,你退下來吧,用你的話說,不失親王。”
隆安帝氣的麵色鐵青。
看向義廉親王等人時,這些昔日一起上學,同窗學習,一起下學,一並吃飯,玩耍的諸王兄弟,都是用嘲諷的眼光看向他。
昔年兄弟情份,早就蕩然無存。
為了大位,為了那張龍騎,早就撕破臉了。
從爭權,布子,搶奪人才,然後是互相壞事,彼此造謠,指使心腹彈劾對手,不惜潑髒水……再下一步就是指使部下給對方搗亂,直到派人投毒,派出刺客暗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到了這種地步,談什麽兄弟情份啊?
自己都覺得矯情。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難道不就是隆安帝所希望的?
如果這幫兄弟個個謹慎小心,不自己跳出來作死,隆安帝怎麽鏟除他們啊?
這幫皇子都當差二十年,哪個夾袋裏沒有幾十個心腹官員和武將?
他們在,其黨就不會散。
畢竟親王之尊,有權有錢有名望有血脈地位。
自然就是黨派的主心骨。
當差多年,不光是明麵的心腹,還有遍布朝野的舊吏門生,他們聯手起來,力量太龐大了,大到了隆安帝也要深為忌憚的地位。
想展布新政,推行新政,必得涮新吏治,要涮新吏治,諸王在就做不到,根本沒有辦法平穩過渡。
所以隆安帝也早就在等這一天。
隻是……
隆安帝麵露不可思議之色,北靜王,南安公,這些勳貴早和寧郡王等人眉來眼去,他早知道。
所以留北靜王假意重用,令其打雜效力。
南安郡王一脈攆到南邊去,叫他們和西南夷打仗,消耗實力。
但包圍行宮的還有承恩侯張冕,還有其麾下精銳金吾衛承恩營,這就叫隆安帝意外了。
外圍幾營的禁軍防線輕鬆被攻破,應是和承恩侯張冕反水有關。
張冕坐鎮的是行軍正南防線核心區域,如果其認真抵抗,寧郡王等人沒這麽輕鬆突破到內圍行宮外側。
張冕的姑姑可是隆安帝的皇貴妃,外戚中的外戚,隻遜於皇後的家族的武英侯,果毅侯。
“張冕,朕待你和你家不薄,你可是受了什麽蠱惑?”
隆安帝不解,忍不住詢問。
張冕微微一笑,說道:“臣隻是因公而忘私,皇上刻忌寡恩,苛待宗室和武勳,對臣這外戚之家又怎麽談的上深恩厚德呢?”
隆安帝明白了。
自己要做的是真正的明君,聖君,要一掃前朝後期的頹勢。
約束宗王,勳貴,外戚,文武官員,追繳戶部欠銀,清理丈量田畝,清退這些權貴多占的人丁,為下一步士紳一體納糧,還有攤丁入畝做準備。
這些大政展布,都是和尚頭頂的虱子,明擺著的。
就承恩侯府,這兩年被隆安帝拿出來當表率。
還戶部庫銀七萬兩,退回在河北各地強占的田畝三萬多畝。
被嚴詞訓斥加警告。
雖然爵位和官職一直在升。
但原來承恩侯府早就滿腹怨氣了。
這些勳貴外戚家族,一心以為身居高位就要撈取好處。
銀子和田畝就是最直接的好處。
不然要爵位和官職何用?
這個表率在隆安帝看來是恩典,大用張冕的象征。
但對承恩侯府和張冕來說,這是枷鎖和負擔。
還不如反到諸王一邊。
張冕得意笑道:“臣擁戴寧郡王繼承大寶,仍保侯爵之位,賜三萬畝莊園,寧郡王殿下,比起皇上可要仁厚的多。”
隆安帝幾欲吐血。
對,任這幫蠹蟲強占田畝,兼並土地,魚肉鄉裏。
各個都大撈特撈。
包括諸王自己也撈。
每家都有幾十個莊園,過萬佃農。
堪比魏晉南北朝時的世家門閥。
但他們不想想,李世民不就是大世家門閥出身?
為什麽唐初要分田,要給百姓永業田?
隋為什麽不能分田?
是隋文帝不想分?
隋起家太快,是用的朝堂權術,天下不是打下來,是與世家妥協的結果。
楊家是大股東,但當時的獨孤家,幾個李家,大量的鮮卑貴族和漢人武將形成的關隴貴族,他們也是股東。
怎麽從他們手裏分田啊?
這些家族在軍中有大量舊部帶兵,因為宇文泰搞的府兵製,兵將自募,分府之後,從柱國到大將軍,再到開府,儀同,各有部下,且多自募,隻府兵是朝廷掌控。
這也是北魏沿革下來的舊規。
不然無法打仗。
到了隋初,所謂的關隴集團,就是昔年的柱國和開府,儀同們。
他們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武夫集團,滅北齊,南陳,靠的是他們。
再搶他們的門客,佃戶,土地?
這不是搞笑麽。
正因如此,隋初就有極強的矛盾,文帝在時還壓的住,文帝一死,楊廣又好大喜功,透支國力。
這就給了大量野心家機會,隋初一開始的造反,全是武勳造反。
雖然他們已經有富貴,但如果有機會,誰不想擁有更多?
到了唐初,關隴還在,但戰亂後,李家建立更多朝廷掌控的軍府,昔年軍閥武夫實力大損。
特別是戰亂損失了大量人口,包括舊日的貴族。
空出了大量土地給農民,農民分到地,成為府軍,自備軍械馬匹替朝廷打仗,守住自己的家業。
這是雙贏,所以唐初時唐軍戰鬥力極強,橫掃四周。
但到了玄宗就不行了,土地兼並又開始了,大量利益集團搶占府軍土地。
府軍飯都吃不飽了,怎麽自備武器替朝廷打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於是隻能出現節度使,用募兵製和地方財政解決武備不足的問題。
接下來就是頭重腳輕,強枝弱幹,大唐由盛轉衰,直至亡國。
宋朝是五代之後妥協的結果,趙大趙二隻能杯酒釋兵權和防範武將,他們又隻能對文官世家妥協,給他們兼並土地和各種特權。
於是宋朝文治極盛,武力又先天不足。
隆安帝能看的出來問題,必須要解決王朝中期的土地兼並和逃稅,否則必成明末時財政失控四處烽火的局麵。
亡國不遠了。
加上文恬武嬉,國庫空虛,必須要壓製宗室,勳貴外戚和文武官員,整頓吏治。
這些事做起來當然得罪人,所以諸王和他們的心腹必須要被清洗。
但隆安帝真想不到,承恩侯張冕如此鼠目寸光。
隻要跟著自己把這些事做下來,一時損失算什麽?
將來封到國公,賜莊園不也是遲早的事?
真真是該死!
“四哥,不必再想有的沒有的了,你那套治國之法看似有理,其實大周是有沉苛在身,但需徐徐調中,慢慢選賢任能治理地方便是,你這般急切,把宗室,勳貴,文武官員,士紳,生員都得罪光了,按你的辦法治國,才是會亡國!”
“就是,成天苦著臉,說父皇壞話,景和朝風調雨順天下大治君臣相安,到你四哥嘴裏一無是處,你還敢說自己是孝子?父皇病臥在床不能問事,都是你氣的!”
“皇帝再叫你當,我大周才要亡國。”
諸王接連嘲諷。
隆安帝麵色鐵青,狠狠盯著這些弟弟們。
他的苦心無人理解,大家都各為其利,眼裏隻有自己到手的好處。
地盤,人脈,富貴,土地,銀子。
哪怕老八,人稱賢王,也最多覺得是有些問題和毛病,但根本不需要大改成法。
用調整官員的溫吞辦法治理就行。
宋仁宗的慶曆新政夭折,宋朝也沒亡國,仁宗名聲還極好。
宋神宗執著變法,結果所得有限,還弄出新黨舊黨之爭,一直到北宋亡國都大受其害。
所以在廉親王等守舊親王眼裏,隆安帝誌大才疏,就是大周版的宋神宗,甚至更加惡劣。
他們擁戴寧郡王,一是當年鬥的太厲害,隆安帝遲早要收拾他們,這是自保。
諸王自己也不是沒想法,但寧郡王顯然更合適。
二來便是隆安帝要發動的改革已經影響和觸動太多人的利益,得罪的人太多。
甚至外戚承恩侯都反水了。
“爾等蠅營狗苟鼠目寸光之輩,也敢叫朕退位?”
隆安帝雖早有心理準備,此時還是有點破防。
自己在這群王八蛋眼裏,就是如此不堪?
他們真的看不出來不改良革新不行?
喜歡紅樓:重生賈環,修魔逆天請大家收藏:()紅樓:重生賈環,修魔逆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