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天恩浩蕩
字數:9938 加入書籤
“動手,不能再拖了!”
諸王中,廉親王頭腦最為清楚,也是諸王之首。
他此時隱隱覺得不對!
隆安帝太鎮靜了。
現在有諸親王的親兵各營,北靜王,南安公私兵和南蠻營,承恩侯張冕的承恩營,此外還有十幾個將領率領的叛軍各營。
行宮裏除了勳衛和上三衛禁軍三千多人外,最多還有五個宗師。
麵對的是一萬多叛軍和同樣的五個宗師。
但隆安帝雖是憤怒,始終一臉篤定。
絲毫不慌。
廉親王反而慌了。
“諸營將士,準廝殺!”
四周傳來轟隆隆的聲響。
過萬將士一起小跑,聲浪驚人。
主要是其中還有不少是入品高手,行動時更是聲勢驚人。
這時外圍傳來叫喊聲。
有個校尉疾跑來道:“鄭國公風火營,驍果統製賈環的救火營,還有馮唐領驍果諸營,定遠侯柳高領柳字營等十幾營在外,呼嘯聚兵,說是前來救駕。”
廉親王這下反而篤定起來,笑著道:“此等冥頑不靈之輩,勸他們反正過來,一起舉義,他們卻要一條道走到黑,自尋死路……四哥,原來你就是等這些援兵?沒用的,這幾個營除了柳字營還算精銳,別的都不堪一擊。馮唐的驍果營更是一群雜兵罷了。那賈環,本身還算有些本事,我們原要用他的,既然他自己找死,那成全他便是。來人,傳令,各營先擊外圍援兵!”
真正精銳,肯定還圍行宮。
等把外圍雜兵打垮了,再騰出手攻行宮也不急。
遼鎮,薊鎮諸王都有暗樁。
舉鎮來助不可能,但牽扯一下,勤王兵馬遲幾天再來是辦的到。
到時候隆安帝都揚成灰了!
如果隆安帝就是想靠這些雜兵救駕,那注定要失望了。
義惠,義德,義勇親王等人都大笑起來。
義勇親王眼中滿是不屑之色。
他與隆安帝是同母親兄弟,卻向來瞧不起這個武力孱弱,為人斤斤計較的四哥。
眼看隆安帝計窮無助,行將覆滅,勇親王笑的格外開懷。
這四哥,真的是不知兵到極點。
也是走了狗屎運,不知怎麽討了父皇歡心,得了皇位。
簡直是開玩笑。
隻有寧郡王微笑之餘,又複擔心。
他可是知道,派了位中品宗師和多名高手,加上衛哲等人去“說服”賈環。
結果舉事時,不光賈環沒來,衛哲等人也失蹤了。
現在賈環出現在援軍行列中,那隻能說衛哲等人凶多吉少了。
這個變數,令衛熙隱隱不安。
……
定邊侯柳高,鄭國公李圖,驍果節度馮唐,還有賈環等人聚集到一起。
一萬多人,十來個營,擺出個一個鋒矢陣。
沒辦法,是要救駕,兵急如火。
很多人都想不到,這次秋獮居然真打起來了。
朝局詭異,諸王不服,政爭不休。
這事誰都知道。
但沒有人想的到,諸王居然真的敢兵變造反。
造反這東西,成本太高了。
雖然最終利潤也高,可一旦失敗,本錢全無。
所以一般造反就是活不下去的泥腿子。
春秋戰國時就有。
一般的小偷小摸叫“盜”。
起兵造反的叫“賊”。
史書中平賊的記錄比比皆是,特別是戰國時期,全民皆兵,耕戰不休,百姓負擔極重,造反當然也是層出不窮。
然後就是秦末的陳勝吳廣,漢末赤眉,東漢黃巾,唐末黃巢,宋的王小波,方臘,楊麽,明的李自成,清的太平天國。
一部中國史,造反字樣不斷。
但權貴造反,特別是王侯級別造反,那就相對稀少的多。
最多也就是天下大亂,權貴們出手摘桃子。
或是被迫造反。
比如漢的七國之亂,明初的靖難。
要不是削藩削到頭上,他們才不會瘋到要造反。
利潤雖大,但他們本錢也大,不像底層農民,除了一條命外一無所有。
眼前諸王合謀造反,看似情理之中,實則意料之外。
也是因大周養蠱式的皇子相爭造成的。
皇子當差辦事,熟悉部務,彼此相爭,勝者為皇。
從挑選繼承人的角度來說……確實是好法子。
能在奪嫡之爭中勝出,才幹,威望,手腕,權術,缺一不可。
別看隆安帝在皇子中人緣極差,似乎人人討厭他。
朝中的重臣,也並不怎麽願意效忠這位冷麵皇帝。
地方士紳,生員中,皇帝風評也不好。
但在大量中下層官吏眼裏,這位皇帝才是能拯救危局的人。
長期在戶部,工部,內府各處辦差,多次奉旨出京為欽差,隆安帝積累了不小的威望,也展現了自己的政務能力和鐵麵無私的性格。
手腕強硬,冷麵無情,謹慎細致,行政高效。
對親王和重臣,這樣的君主很難伺候,甚至使他們萌生反意。
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皇帝才是好皇帝,追繳庫銀,懲治貪官,令行禁止,整頓吏治,行政高效,權責分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其實辦事的人,也不希望一團混亂,無所適從。
到王朝末世時,很少有負責任的人,也很少有人出於公心考慮事情。
但在中期時,仍有相當的人願意出於公心做事,而不願上下齊手瓜分財富,魚肉鄉裏。
至於普通平民百姓,他們如秋天的蟬,對溫度的變化極為敏感。
隆安帝當政這兩年,賑濟更及時,貪汙的官吏被抓了不少,政令相對暢通,水利,道路,橋梁也興修了不少。
變化不大,但都是好的變化。
這些加在一起,是隆安帝的統治根基。
“少年人,我向來忠於皇上,隻能一條道走到黑。”
定邊侯柳高看著賈環,笑道:“你賈家可向來是站在義忠親王那邊的。”
賈環指指被捆的如粽子一樣的賈敬,笑道:“老侯爺,賈家是賈家,我是我,嫡脈的人倒黴,我隻有拍手稱快的份。再者說,皇上對我有知遇之恩,天恩浩蕩,豈能轉眼就拋卻?”
“你小子沒有全說實話。”
柳高須眉俱白,老軍頭了,但話到此也就差不多了。
這老頭也是要看賈環可不可靠。
別是諸王埋的釘子。
看來不像。
至於馮唐和李圖等人,基本上現在帶兵勤王就是押上身家性命了,反複橫跳左右反水的人,注定不會有好下場的。
“這仗,不好打啊。”
柳高又看向敵陣。
雙方兵力差不多。
但諸王衛所中高手極多,兵力也是和勤王兵差不多,而且更多的是禁軍和驍騎營等各營中的精銳。
這仗不是難打,簡直是敗多勝少。
“賈環不才,願為前鋒。”
柳高,馮唐,李圖都是看向救火營。
標準的銳陣。
就是排頭一,二陣三人,三排五人,如此累加。
整個陣列,如同一個鋒銳之至的箭頭。
這是隻攻不守之陣。
方陣攻守兼備,圓陣守,若人數多,方圓夾雜,擺成什麽八卦陣,九宮陣,其實就是方圓陣。
還有魚鱗陣,也是層層疊加的衝陣。
雁行陣,主要突破力量來自兩翼。
陣形要根據敵我雙方的兵力,披甲率,以及地理環境來擺。
宋朝皇帝不顧一切,拍腦袋想出各種所謂萬全陣圖,導致北宋多次對外戰事慘敗。
眼前的地形,一馬平川,正適合銳陣衝擊。
賈環的部下又全部入品……
柳高和馮唐對視一眼,均覺慶幸。
還好,諸王也是愚蠢,居然派了衛哲和賈敬這對蠢貨來拉攏賈環。
一個眼高於頂,跋扈囂張,賈環又是年輕人,也是盛氣之時,估計幾句話就談崩了。
賈敬更是老糊塗一個,話都未必能說囫圇。
就算當年的賈敬是聰明人,裝了幾十年糊塗,假糊塗也是真糊塗了。
賈敬和衛哲兩人被捆的嚴嚴實實,死狗般扔在地上。
兩人帶的高手化成了賈環和部下們的資糧。
此次衝陣,賈環需要煉化大量的人煞之氣,衝金丹後期直抵巔峰。
然後,到伏屍們早就找到的福地,衝擊元嬰。
到元嬰境,大宗師也奈何不了他,那時更加位高權重,擇地駐守,廝殺韃虜,一直以人煞之氣和大量精血提升自己和部下實力。
由最後練氣化神,練神返虛這兩步也好走,重入大乘陽神境,距離融道天仙就隻差一步。
這些事爭取在一兩年內就完成。
這個世界靈氣匱乏,相對修真界是末法之地。
但好處也有。
總有一些靈氣充足的地方形成福地。
大量天材地寶,隕鐵金精,石母靈水千年靈木,加上福地,都是無主之地,任賈環一人取用。
就算沒有四階和五階丹藥,沒有四階以上的法器,但隻純粹衝擊境界,這個世界更適合融道失敗重生再修的賈環。
他隻要一個優裕的不受打擾的環境,同時也需要大量煞氣和精血。
現在的環境就很適合。
適合他再上一步,最好下一步是統馭精銳兵馬的邊關將領。
更適合賈環施展。
所以賈環就得跟隆安帝一條道走到黑。
諸王勢力,包括他們推立的寧郡王不會重用賈環。
而且他們必會把大周搞的烏煙瘴氣,局麵會崩壞,不適合賈環暗中苟著發展。
何況還派了衛哲和賈敬這一對蠢貨來,可想而知賈環在他們心中地位有多低下。
就憑這一點,賈環也不會與這些人合作。
必敗無疑。
“少年人,上吧,持銳氣破陣,必能成功,你在前,老夫緊隨其後。”
賈環很懷疑柳高這老軍頭的想法是叫他送死,救火營當炮灰。
隻要撕開裂口,使叛軍陣列不整,他們就算是成功了。
但無所謂,過一會之後且叫這老頭大吃一驚便是。
……
喊殺聲響了起來,但明顯勤王軍的聲勢不大。
聽動靜,第一波可能就千人左右。
義廉親王,寧郡王,北靜王,義惠,義德,義勇親王等人都是相視而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以為老四在拖延是有什麽殺手鐧。
就指望這些援兵?
此次秋獮,諸王是下了血本。
準備多年的實力全用上了。
外圍兵馬,擁有大量精銳兵器和正經鐵甲,都是這些年用各種手段斂財,暗中打造出來。
秋獮一般是隻有將領軍官披甲,普通士兵不需披甲,穿戎服即可。
畢竟獵物又不是敵軍。
鐵甲,銳兵,弓弩,還有火器。
加上挑選跟隨各營時,諸王多年經營的心腹都在精銳各營,此次也多半被挑中了。
這還怎麽輸?
這一下,諸王反而不急了。
貓兒戲鼠般的看著隆安帝。
這個老四,向來就是那副古板嚴肅的模樣。
似乎什麽事也不能叫他慌亂。
且要看看,勤王兵馬被打敗之後,這位臉上會是什麽表情?
惶恐,畏懼,驚慌,手足無措?
還是絕望自殺?
依諸王對隆安帝的了解,這位多半是不會束手就擒,如果敗局已定,此人多半會自殺。
這樣也好。
弑君總不是好事。
不殺吧,又是難以處置的難題……最好就是這位識趣,自己自殺。
“嗯?不對啊。”
“是有些不對,廝殺聲近了不少。”
“老十四,我們聽的對不對?”
義勇親王,也就是老十四麵色凝重,側耳聽了一會,沉聲道:“勤王的不知是哪一營?柳字營還是風火營?打的很快,已經打穿了好幾個營的防禦,現在快到第二層防線了。”
叛軍外圍分三層,也就是說,短短時間,已經被勤王軍打穿了一層。
“不對,不可能是柳字營或風火營。”
義勇親王又聽了一會,麵色大變,說道:“第二層也被突襲打穿了!”
“這麽快?”
“哪個營,這麽猛?”
“是馮唐麽?”
“馮唐確實是勇將,不遜史鼎兄弟,但他現在領的是驍果營,他家又沒多少錢,帶到驍果營的高手才幾人?”
朝廷允許親王私兵三百,郡王二百,公侯一百,伯以下五十。
主要是大周尚武,而且有私兵,將領更容易掌握新的營伍,更快形成戰鬥力。
一個將領調任,朝廷的經製之師帶不走,隻能帶走自己的私兵。
私兵說是兵,其實跟著大將屢立戰功,一路保舉,最少也得是個校尉。
將門勢力就是這樣形成的。
賈家一門兩公,可想而知有多少私兵舊部。
驍果營特殊,可以全營私兵,但不得帶入京城內。
從驍果營調任,私兵營就得解散了。
一般將領,在驍果營也就是過渡,不可能投太多資源在驍果營上。
還是要用在自己的家族私兵上。
這也造成了驍果營戰力一直在下滑。
要不是祖製,這個營已經被取消了。
國初時,製度草創,財賦不足,為了吸引天下豪傑之士為大周效力,博取功名又不受約束,這才有驍果營之製。
現在已經成了雞肋。
喜歡紅樓:重生賈環,修魔逆天請大家收藏:()紅樓:重生賈環,修魔逆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