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中關村的暗夜交易
字數:3298 加入書籤
1990年8月20日,北京中關村
夜色如墨,悶熱的空氣裏裹挾著電子元件和劣質香煙的混合氣味。
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的霓虹燈在雨後的水窪裏扭曲成斑斕的色塊,幾家掛著“電腦維修”“進口配件”招牌的店鋪已經拉下了卷簾門,唯獨街角那家“聯想技術服務部”還亮著慘白的日光燈。
我站在馬路對麵,指尖夾著半截燃到盡頭的紅塔山,煙灰被夜風吹散,落在積水的柏油路上,發出“嗤”的一聲輕響。
“小謝老板,就是這兒?”張鐵柱低聲問,缺了半截的小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的軍刺。
我眯了眯眼,目光穿透玻璃門,落在櫃台後那個戴黑框眼鏡的中年男人身上——柳傳誌,聯想漢卡的締造者,未來中國pc產業的教父。
此刻的他,還隻是個在中關村倒騰電腦配件的“個體戶”。
“漢卡”的敲門磚
推開玻璃門,門框上的銅鈴“叮當”一響。
柳傳誌抬頭,鏡片後的目光警惕而精明。他手裏正拆解著一塊電路板,桌上散落著焊錫絲和鬆香,角落裏堆著幾台貼著“蘇聯進口”標簽的顯示器。
“老板,買電腦?”他語氣平淡,眼神卻在我和張鐵柱身上迅速掃了一遍,最終停在我手腕上的勞力士——那是上周從香港黑市淘來的二手貨,表盤上的劃痕恰到好處地彰顯著“暴發戶”的身份。
我笑了笑,沒接話,徑直走到櫃台前,從公文包裏抽出一遝文件,拍在桌上。
——《武鋼特種鋼材供應合同》。
柳傳誌眉頭一皺,手指在合同上輕輕一劃,隨即瞳孔微縮。
“武鋼的冷軋矽鋼片?”他抬頭,語氣終於有了波動,“這東西現在全國缺貨,你從哪兒搞到的?”
我沒回答,而是從懷裏摸出一張照片,推到他麵前——照片上是漢陽鋼廠倉庫裏堆積如山的特種合金鋼,旁邊站著的是第七分廠廠長陳衛國,正對著鏡頭比了個“ok”的手勢。
“十噸矽鋼片,換聯想漢卡華中總代理。”我淡淡道。
中關村的暗流
柳傳誌沉默了幾秒,突然笑了。
“年輕人,胃口不小啊。”他摘下眼鏡,用衣角擦了擦鏡片,“聯想漢卡現在供不應求,北京這邊都排到三個月後了,憑什麽給你華中代理?”
我早料到他會這麽問,直接從公文包裏抽出一份《人民日報》,翻到經濟版——頭條赫然是《國家推動計算機普及教育,中小學將試點“微機課堂”》。
“明年開始,全國中小學要配電腦。”我點了點報紙上的紅頭文件,“而武漢,是教育部的試點城市。”
柳傳誌的眼神變了。
夜半密談
淩晨兩點,聯想技術服務部的後院裏,柳傳誌親手泡了兩杯濃茶。
茶是福建老家帶來的鐵觀音,滾燙的水衝進搪瓷缸,茶葉在杯底舒展,像一場無聲的博弈。
“矽鋼片的事,你能保證供應?”他開門見山。
我抿了口茶,苦澀在舌尖蔓延:“武鋼第七分廠每個月能‘調劑’出二十噸特種鋼,隻要陳廠長還在位,貨源就不會斷。”
柳傳誌眯了眯眼:“代價呢?”
“我要的不多。”我放下茶杯,“聯想漢卡華中獨家代理權,外加三年內聯想所有新產品的優先供貨權。”
夜風掠過院牆,吹得晾衣繩上的電路板“嘩啦”作響。柳傳誌盯著我看了幾秒,突然伸手從桌下摸出一台聯想式漢卡,拆開外殼,露出裏麵密密麻麻的集成電路。
“巧了,我上個月剛和香港14k的人吃了飯。”我點了點放行單上的印章,“下個月開始,c的芯片,我能給你走‘特殊渠道’,價格比正規進口低三成。”
柳傳誌的呼吸明顯一滯。
血與芯片的協議
天邊泛起魚肚白時,我和柳傳誌在合同上簽下了名字。
——十噸武鋼矽鋼片,換聯想漢卡華中總代理權。
——每月額外供應二十噸特種鋼,換聯想未來三年新產品的優先采購權。
——香港“特殊渠道”的芯片進口,利潤五五分成。
張鐵柱把合同塞進防水的牛皮袋裏,貼身藏好。柳傳誌送我們到門口,突然問了一句:“謝老板,你到底是做什麽生意的?”
我回頭,晨光刺破雲層,照在中關村斑駁的牆麵上。
“未來是計算機的時代。”我笑了笑,“而我,隻是提前下了注。”
後手
離開中關村後,張鐵柱低聲問:“小謝老板,武鋼的陳廠長真能每月拿出二十噸鋼?”
我摸出大哥大,撥通了武漢的號碼。
“喂,陳廠長?對,是我……北京這邊搞定了。”我頓了頓,“對了,下個月紀委的人會去七分廠查賬,你今晚就把那批‘報廢’的矽鋼片拉去重慶——對,還是老價錢。”
掛斷電話,我看向遠處漸漸蘇醒的北京城。
1990年的中國,計算機產業剛剛萌芽,而聯想漢卡,隻是我棋盤上的第一步。
真正的殺招,還在後麵。
喜歡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