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光穀的矽基叛亂

字數:7423   加入書籤

A+A-


    1991年6月15日淩晨3點17分,武漢天河機場。
    一架灣流公務機悄然滑入停機坪,沒有開燈,像一隻潛行的黑豹。謝一揚站在塔台監控盲區的陰影裏,指尖的煙頭在夜色中明滅不定。他身後,張鐵柱的獨眼反射著跑道指示燈的紅光,像某種夜行動物的瞳孔。
    “老板,剛確認林振華沒登上去北京的航班。“張鐵柱的聲音壓得極低,“他實驗室的保險櫃空了,連備份硬盤都帶走了。“
    謝一揚深吸一口煙,尼古丁的苦澀在舌尖蔓延。東湖高新區那間實驗室裏,存放著足以改變中國半導體行業命運的光刻膠配方——那是他從美國康寧公司竊取,又經過林教授團隊改良的核心技術。
    “他老婆孩子呢?“
    “家裏沒人,學校說兩個孩子三天前就請了病假。“張鐵柱遞過一部衛星電話,“海關那邊查到個可疑記錄,今早有個持香港護照的林姓教授飛了舊金山。“
    謝一揚的瞳孔驟然收縮。舊金山——康寧公司總部所在地。他掐滅煙頭,火星濺在定製皮鞋上,燙出一個小黑點。
    “準備飛機,你帶a組立刻出發。“他的聲音比夜風還冷,“記住,活要見人,死要見配方。“
    張鐵柱的金牙在黑暗中閃了閃:“那要是配方在,人沒了?“
    “那就讓康寧明白,偷我謝一揚的東西是什麽下場。“謝一揚轉身走向等候的奔馳車,背影被跑道燈拉得老長,“告訴吳奈溫,緬甸基地的童子軍可以啟用了。“
    淩晨4點30分,揚帆大廈地下三層。
    五十塊監控屏幕同時亮起,映得謝一揚臉色發青。主屏幕上,林教授的資料被不斷放大——這個戴著黑框眼鏡的微胖男人,曾是他在武漢大學物理係發掘的“瑰寶“,如今卻成了插向心髒的匕首。
    “老板,查到了!“技術員突然喊道,“林教授昨晚用備用密鑰登錄了服務器,下載了全部研究數據!“
    謝一揚盯著屏幕上那串訪問記錄,指尖無意識地敲擊桌麵。1990年8月,他親自帶林教授去北京申請的pct國際專利;1991年1月,光刻膠生產線投產時,林教授在典禮上熱淚盈眶地感謝他的“知遇之恩“。
    “通知長飛光纖,立刻停止所有生產線。“他抓起紅色電話,“就說設備檢修,所有技術人員集中到一號會議室——不準帶手機。“
    技術員的手指在鍵盤上飛舞,突然僵住了:“老、老板,林教授留了封信...在係統根目錄...“
    屏幕跳出一封電子信,開頭是刺眼的“謝總親啟“。謝一揚隻掃了一眼,太陽穴就突突直跳——林教授不僅帶走了配方,還在信裏詳細列舉了揚帆集團技術剽竊的證據,甚至附上了他與烏克蘭專家密會的照片。
    “啟動熔斷協議。“謝一揚的聲音像淬了冰,“所有關聯賬戶立刻轉移,緬甸那條走私線暫時關閉。“他轉向安保主管,“林教授的團隊全部控製起來,尤其是那個姓王的女博士——她上周剛請了婚假。“
    安保主管剛要行動,警報聲突然響徹機房。東湖監控站傳來緊急信號:兩輛沒有標識的黑色麵包車正高速接近揚帆大廈。
    謝一揚眯起眼,監控畫麵裏,為首車輛副駕坐著的分明是省科技廳的劉處長——那個上個月還在酒桌上跟他稱兄道弟的官僚。
    “走後門。“謝一揚扯鬆領帶,從保險櫃取出一個u盤塞進內袋,“讓公關部準備聲明,就說林教授因病休假,技術研發一切正常。“
    當劉處長帶人衝進辦公室時,謝一揚早已坐上開往孝感農莊的防彈車。車載電視裏,央視早間新聞正播放著長飛光纖的專題報道,畫麵中林教授笑容滿麵地介紹“國產光刻膠突破封鎖“——這是三個月前的存檔畫麵。
    “老板,張鐵柱落地了。“司機遞來衛星電話,聽筒裏傳出舊金山機場的廣播聲,“他說康寧公司派了接機的人,但沒看到林教授。“
    謝一揚搖下車窗,初夏的風裹挾著油菜花香灌進來。遠處,東湖水麵泛起魚肚白,新的一天開始了,而他精心構築的科技帝國正麵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告訴柱子,“他盯著湖麵上一隻掠過的白鷺,“去唐人街的"金門"茶樓問問。“
    同一時刻,舊金山國際機場。
    張鐵柱壓低了舊金山巨人隊的棒球帽,墨鏡後的獨眼掃視著到達大廳。他身後,三名緬甸雇傭兵推著行李車,箱子裏裝著拆解的狙擊槍零件。
    “目標未出現。“他用粵語對著衣領下的麥克風說道,“康寧的人在西出口,兩個西裝男帶槍。“
    耳機裏傳來技術支持的電子音:“查到了!目標手機最後一次信號在唐人街,格蘭特街附近。“
    張鐵柱咧嘴一笑,金牙在熒光燈下閃著凶光。他比了個手勢,雇傭兵們立刻分散融入人群。十分鍾後,一輛偷來的福特廂型車駛出停車場,後備箱裏躺著被割喉的康寧公司保安——他們到死都不知道,接機任務要接的根本不是什麽中國專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午9點15分,武漢大學物理樓。
    謝一揚戴著口罩和鴨舌帽,站在林教授實驗室的窗前。這裏已經被翻得底朝天,抽屜裏的全家福相框碎了一地,玻璃渣下小男孩的笑臉被劃得支離破碎。
    “謝總!“法務總監氣喘籲籲地跑來,“剛收到美國專利局的預警,康寧公司提交了光刻膠新專利的優先權主張!“
    謝一揚接過文件,手指微微發抖。專利申請日期赫然寫著1991年6月14日——正是林教授失蹤的那天。更致命的是,權利要求書裏明確提到了“摻雜稀土元素的感光樹脂“,這正是他們從烏克蘭專家那裏獲得的獨門配方。
    “通知香港的律師事務所,立刻提起異議。“他撕碎文件,紙屑像雪花般飄落在實驗台上,“再給華爾街那幾家對衝基金透風,就說康寧涉嫌技術欺詐。“
    法務總監剛離開,安保主管就神色慌張地衝進來:“老板,王博士不在宿舍!她未婚夫說昨晚接到電話就出去了,到現在聯係不上!“
    謝一揚踢翻了一把椅子。王博士——林教授的得意門生,光刻膠項目的核心成員,掌握著生產工藝的所有細節。如果她也叛逃了...
    “查她未婚夫的通話記錄。“他抓起實驗台上的燒杯砸向牆壁,玻璃碎片四濺,“還有,立刻凍結林教授所有親屬的銀行賬戶。“
    中午12點,舊金山唐人街。
    張鐵柱蹲在“金門“茶樓對麵的巷子裏,望遠鏡裏是二樓包廂的窗簾——那裏有個人影正不安地來回踱步,輪廓與林教授十分相似。
    “確認目標。“他對著麥克風低語,“a組堵後門,b組準備閃光彈。“
    耳機裏傳來技術支持的警告:“小心!熱成像顯示包廂裏有四個人,窗邊兩個可能是保鏢。“
    張鐵柱啐了一口,從腰間抽出消音手槍。他剛要行動,一輛黑色雪佛蘭突然急刹在茶樓門口,三個穿fbi背心的壯漢跳下車直衝二樓。
    “操!“張鐵柱猛拍牆壁,“撤退!全他媽是陷阱!“
    但已經晚了。二樓傳來激烈的打鬥聲,接著是玻璃碎裂的脆響。一個亞裔男子從窗口墜下,重重砸在遮陽棚上又滾落地麵——張鐵柱看得真切,那人手裏緊攥著一個銀色硬盤。
    “搶硬盤!“他對著麥克風怒吼,同時衝向墜樓者。三名雇傭兵從不同方向撲來,其中一人搶先抓到了硬盤。
    槍聲驟然響起。張鐵柱感到臉頰一熱,跑在最前麵的雇傭兵腦袋像西瓜般炸開。他本能地翻滾躲避,看見雪佛蘭車頂探出一支狙擊槍。
    “cia!是cia!“耳機裏技術支持尖叫,“柱子快跑!整個街區都被封鎖了!“
    第二顆子彈打碎了雇傭兵的膝蓋,第三顆精準命中他手中的硬盤。火花四濺中,張鐵柱看到一縷青煙從硬盤接口冒出——數據正在被銷毀。
    “老板...“他對著袖口隱藏的麥克風嘶吼,“資料保不住了!“
    最後一刻,張鐵柱撲向墜樓的亞裔男子。翻過那張血肉模糊的臉,他如釋重負地發現這不是林教授,而是個二十出頭的華裔青年,胸前別著斯坦福大學的校徽。
    “媽的!調虎離山!“張鐵柱一拳砸在牆上。遠處警笛聲越來越近,他最後看了眼燃燒的硬盤,轉身消失在錯綜複雜的小巷中。
    下午3點20分,孝感農莊地下室。
    謝一揚盯著衛星傳回的實時畫麵——舊金山街頭,警車包圍了茶樓,fbi探員正用證物袋裝那塊燒焦的硬盤。屏幕一角的小窗口裏,張鐵柱滿臉是血地坐在偷來的皮卡上,正用緬甸語咒罵。
    “老板,剛截獲康寧的內部郵件。“技術員遞過平板,“他們安排林教授明天上午十點參加董事會,演示光刻膠技術。“
    謝一揚的指甲深深掐進掌心。他太了解林教授了——這個書呆子一定會帶著備份資料去邀功。但問題是,備份在哪?
    “柱子,去查這個斯坦福學生。“他放大墜樓青年的照片,“看看他和林教授有什麽聯係。“
    電話突然響起,是周明遠從省委打來的:“老謝,科技部剛下發通知,要全麵檢查"863計劃"資助項目的進展。劉廳長點名要去長飛光纖...“
    “拖住他們三天。“謝一揚打斷他,“就說我們正在準備國際專利戰的材料。“
    掛斷電話,謝一揚走向牆上的世界地圖。舊金山、武漢、北京三個點被紅筆圈出,連成一個危險的三角形。他忽然想起什麽,轉身問道:“王博士的未婚夫是做什麽的?“
    “省外辦的翻譯,經常接待外賓。“安保主管翻著資料,“上個月剛參與過美國商務代表團的接待。“
    謝一揚的瞳孔驟然收縮。美國商務代表團——帶隊的不正是康寧公司的副總裁嗎?
    “立刻控製這個翻譯。“他抓起外套,“要快,我親自審。“
    傍晚6點45分,東湖別墅區。
    王博士的未婚夫小陳被綁在椅子上,額頭上的血已經凝固。謝一揚坐在對麵,慢條斯理地用酒精棉擦拭著一把手術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先生,你未婚妻現在很危險。“他聲音輕柔得像在談論天氣,“美國那邊有幫派專門綁架中國留學生,你知道吧?“
    小陳的喉結滾動了一下:“我...我不知道她在哪...“
    “巧了。“謝一揚打開平板,播放一段監控視頻——王博士獨自走進天河機場洗手間,再沒出來,“她最後聯係的人是你,電話裏說"老地方見"。“
    手術刀輕輕劃過小陳的鎖骨,血珠順著白襯衫往下淌。謝一揚湊近他耳邊:“我猜猜,老地方...是你們第一次約會的那家咖啡館?還是...“刀尖移到左胸,“她在斯坦福做交換生時常去的圖書館?“
    小陳突然崩潰大哭:“他們答應給綠卡!王博士隻是牽線,真正偷資料的是林教授!“
    謝一揚的手穩如磐石,刀尖在距離心髒一厘米處停住:“硬盤呢?“
    “林教授有個習慣...重要資料會存三份...“小陳抽泣著,“一份在康寧,一份在...在...“
    刀尖往前送了半厘米。
    “在斯坦福!他兒子的宿舍!“小陳尖叫,“他兒子是計算機係的,能把資料加密上傳到雲端!“
    謝一揚收起手術刀,拍了拍小陳的臉:“早說不就完了?“他轉向安保主管,“給他包紮,然後送他去紀委自首——就說他主動揭發了林教授叛國。“
    走出別墅時,晚霞染紅了東湖水麵。謝一揚撥通衛星電話:“柱子,去斯坦福大學找林教授的兒子。他電腦裏應該有雲端密鑰。“
    “老板...“張鐵柱的聲音帶著雜音,“我剛查到,那墜樓的學生就是林教授的兒子...cia已經封鎖了他的宿舍...“
    謝一揚站在湖邊,看著一條魚躍出水麵又落回去,漣漪漸漸擴散直至消失。三份備份——康寧公司一份,已死的兒子那裏一份,還有一份...
    他突然想起林教授辦公室裏那個被砸碎的相框。照片上,小男孩懷裏抱著的正是斯坦福大學的吉祥物玩偶。
    “柱子,回來吧。“他望著最後一縷霞光沉入湖底,“讓吳奈溫準備童子軍,我們得重新開始了。“
    深夜11點30分,揚帆大廈頂層。
    謝一揚站在落地窗前,腳下是燈火通明的江城。電視裏,n正在報道舊金山唐人街的槍戰,稱其為“華裔幫派火並“。
    桌上擺著兩份剛收到的文件:一份是康寧公司宣布光刻膠技術突破的新聞稿;另一份是武漢大學發來的公函,要求終止與揚帆集團的校企合作。
    “老板,周明遠來電話。“張鐵柱推門進來,臉上貼著紗布,“他說科技部的檢查推遲到下周了。“
    謝一揚點點頭,目光落在牆上的世界地圖。美國、中國、緬甸三個點被連成一條新的紅線,線上標注著“童子軍計劃“。
    “通知長飛光纖,明天起全麵轉產低端光纖。“他翻開黑色筆記本,在新的一頁寫下:“1991年6月15日,光刻膠項目終止。林教授叛逃,其子死亡,技術資料被毀。“
    筆尖頓了頓,又補充一行小字:“啟動b計劃:通過朝鮮渠道獲取日本光刻膠,同時加速蘇聯燃料提純技術研發。“
    窗外,一架飛機掠過長江上空,紅色的航行燈在夜色中劃出細線,像一道未愈合的傷口。
    喜歡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