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三峽工程的質檢終章
字數:5788 加入書籤
1992年1月11日,三峽大壩施工現場,暴雨如注。
謝一揚的黑色奔馳在泥濘的施工便道上顛簸前行,車輪卷起的泥漿濺在擋風玻璃上,又被雨刷粗暴地掃開。車內,張鐵柱的機械眼閃爍著紅光,平板上顯示著剛剛收到的緊急消息:
【國際專家組提前抵達,明早8點開始核心區混凝土抽樣檢測】
“老板,實驗室最新數據。“張鐵柱的聲音像是從金屬管道裏擠出來的,“3號壩段取芯樣本抗壓強度隻有設計值的28。“
雨點砸在車頂的聲音突然變得震耳欲聾。謝一揚的手指在真皮座椅上收緊,留下五道深深的凹痕。28——這意味著按照國際標準,這段耗資三十億的核心壩體應該立刻爆破重建。
“監理公司那邊?“
“王總說他們可以修改報告,但德國專家自帶檢測設備。“張鐵柱調出一張照片,畫麵裏一個白發蒼蒼的外國人正用放大鏡檢查混凝土斷麵,“克勞斯·施密特,國際大壩委員會首席顧問,參與過伊泰普水電站建設。“
謝一揚搖下車窗,讓冰冷的雨水打在臉上。三峽大壩是世紀工程,更是他商業版圖的核心——如果這段壩體質量問題曝光,不僅兩百億貸款會泡湯,那些被他用劣質建材替換的政府撥款,足夠讓他吃十次槍子兒。
“通知實驗室,準備"特殊樣本"。“他的聲音比三峽的江水還要冷,“再告訴周明遠省長,我需要一支絕對忠誠的武警小隊。“
奔馳車一個急刹,停在臨時搭建的檢測中心前。謝一揚推開車門,暴雨瞬間將他澆透。他不在乎,反而大步走向那座亮著慘白燈光的鐵皮屋,皮鞋踩進泥坑時濺起的汙水,像極了混凝土攪拌機裏翻騰的水泥漿。
檢測中心裏,二十多名工程師正圍著一段混凝土圓柱爭論不休。圓柱表麵布滿蜂窩狀氣孔,像是一塊被蟲蛀爛的木頭。
“謝總!“監理公司王總小跑過來,油光滿麵的臉上掛著汗珠,“這、這完全是施工事故啊!按規範應該——“
謝一揚抬手打斷他,徑直走向那段樣本。他伸手摸了摸粗糙的斷麵,指尖傳來劣質骨料的鬆散觸感。三個月前,他親自批準用每噸便宜兩百元的竹筋替代鋼筋,現在這些“創新材料“正在向他索命。
“國際專家組行程誰泄露的?“他輕聲問。
王總臉色瞬間煞白:“不、不是我!可能是設計院的劉工,他上個月剛參加過柏林會議......“
謝一揚點點頭,突然抄起桌上的鐵錘,狠狠砸向那段樣本。混凝土塊應聲碎裂,露出裏麵已經鏽蝕的竹片——本該是螺紋鋼的位置。
滿室寂靜,隻有碎渣滾落地麵的聲響。
“今晚十點,3號壩段。“謝一揚扔掉鐵錘,掏出手帕擦手,“我要看到十組抗壓強度60pa以上的完美試塊,埋在原位。“
王總的下巴開始顫抖:“這、這不可能!施密特他們會用地質雷達——“
“那就讓地質雷達失靈。“謝一揚湊近他耳邊,聲音輕柔得像在哄孩子,“王總,您女兒在慕尼黑工業大學讀博士對吧?多好的學校......可惜最近新納粹活動很猖獗。“
王總的膝蓋撞在一起,發出“咚“的一聲悶響。
午夜12點,3號壩段。
探照燈將施工現場照得如同白晝,但奇怪的是,所有監控攝像頭都詭異地轉向了無關緊要的角落。二十名穿著“揚帆建工“製服的工人正在鑿開混凝土表層,他們動作精準得不像普通工人,更像是經過特殊訓練的工程兵。
“深度2.5米,間距0.8米。“張鐵柱的機械眼在黑暗中泛著紅光,他手裏捧著一塊完美無瑕的混凝土試塊,“德國設備的最大鑽取深度是2米,我們埋深2.5米。“
謝一揚站在一旁,看著這些造價每塊三萬元的“特製樣本“被小心埋入。這些試塊使用瑞士進口水泥、日本骨料和德國添加劑,強度甚至超過設計要求。它們就像一具具精心打造的棺材,將要埋葬所有可能暴露的真相。
“武警安排好了?“
“周省長調了最信任的警衛連。“張鐵柱的聲音毫無波瀾,“連長弟弟在我們東莞的電子廠當主管。“
謝一揚點點頭,突然聽到身後傳來腳步聲。他轉身,看到實驗室主任老趙正跌跌撞撞地跑來,眼鏡片上沾滿雨水。
“謝、謝總!“老趙氣喘籲籲地遞上一份文件,“德國人的檢測流程出來了,他們要隨機選五個點做同位素測年!“
謝一揚眯起眼。同位素測年——這意味著對方會通過分析水泥水化程度來判斷混凝土真實澆築時間。他那些完美試塊都是上周才製作的,時間戳對不上。
“告訴王總,監理報告上3號壩段的澆築日期改成......“他看了眼手表,“1992年1月5日。“
老趙的喉結上下滾動:“可、可是施工日誌——“
“施工日誌也會著火。“謝一揚拍拍他肩膀,“就像三年前武漢檔案館那樣,記得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道閃電劈落,照亮老趙慘白的臉。三年前那場“意外火災“,燒毀了漢陽鋼廠改製過程中所有可疑的文件。
次日清晨,暴雨奇跡般地停了。
謝一揚穿著筆挺的西裝,站在臨時搭建的檢測平台前,麵帶微笑地迎接國際專家組。克勞斯·施密特走在最前麵,這個德國老頭身高接近兩米,灰藍色的眼睛像兩台x光機,似乎能看穿一切偽裝。
“施密特教授,久仰大名。“謝一揚伸出手,“您參與設計的伊泰普水電站,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老教授沒有握手,而是直接走向壩體邊緣:“謝先生,請告訴我3號壩段的具體澆築日期。“
“1月5日,天氣晴。“謝一揚麵不改色,“我們有完整的溫控記錄。“
施密特突然蹲下,從口袋裏掏出一個金屬探頭,直接插進混凝土接縫。檢測儀立刻發出刺耳的警報聲,屏幕上跳出鮮紅的“28d強度不足“警告。
“有趣。“老教授站起身,灰白眉毛下的眼睛直視謝一揚,“我昨晚用衛星熱成像看過,這段壩體在1月5日根本沒有施工痕跡。“
謝一揚的笑容僵在臉上。他沒想到這個德國老頭會做衛星分析,更沒想到對方會如此直接地質疑。
“可能是儀器誤差。“他保持著微笑,“不如我們開始正式抽樣?“
施密特沒有動,而是從助手那裏接過一份文件:“謝先生,我在全球建過十七座大壩,從沒見過強度離散係數這麽小的混凝土。“他翻開文件,裏麵是昨晚揚帆建工埋設試塊的施工照片,“除非有人提前準備了完美樣本。“
空氣瞬間凝固。謝一揚感到身後張鐵柱的機械臂已經進入戰鬥狀態,但他輕輕搖頭製止。現在不是動武的時候——至少不能在眾目睽睽之下。
“教授,您可能不了解中國標準。“謝一揚接過照片,假裝仔細查看,“這些是我們在做對比試驗的試塊,完全符合iso規範。“
他邊說邊向張鐵柱使眼色。後者立刻會意,悄悄退到檢測平台後方,撥通了某個號碼。
施密特卻不依不饒:“那我們現在去7號壩段看看?那裏還沒被你們的"對比試驗"汙染過。“
謝一揚的太陽穴開始跳動。7號壩段的問題比3號更嚴重,那裏甚至用了海砂代替河砂,氯離子含量超標六倍。如果被取樣檢測......
“當然可以。“他爽快地答應,“不過7號壩段正在進行灌漿作業,安全起見,我們先去視察2號泄洪閘如何?“
德國老頭正要拒絕,突然一陣刺耳的電鋸聲從遠處傳來。眾人轉頭,看到一台混凝土攪拌機正在失控旋轉,操作工人驚慌失措地大喊:“卡住了!緊急開關失靈!“
謝一揚“臉色大變“:“快疏散!那台機器裝了五噸剛攪拌好的混凝土!“
國際專家們本能地後退,隻有施密特站在原地不動,眼睛仍死死盯著謝一揚:“謝先生,我們德國人有句諺語——“
他的話沒能說完。那台失控的攪拌機突然爆發出可怕的金屬撕裂聲,然後整個傾覆,朝檢測平台砸來。謝一揚“奮不顧身“地撲向施密特,但在千鈞一發之際“失手“——德國老頭被甩出平台,直接跌入下方正在運轉的攪拌機中。
“教授!“謝一揚趴在平台邊緣,聲嘶力竭地呼喊,“快關機器!關機器啊!“
但已經太遲了。攪拌機裏傳來短暫而恐怖的骨骼碎裂聲,然後是混凝土均勻攪拌的轟鳴。當工人們終於切斷電源時,攪拌機裏隻剩下灰白色的漿體,偶爾冒出幾個血泡。
現場一片死寂。謝一揚“顫抖“著站起來,臉上掛著“悲痛欲絕“的淚水:“立刻通知德國大使館......這是一起......一起可怕的操作事故......“
他轉身時,餘光瞥見施密特的助手正死死盯著自己。那個年輕人手裏攥著一小段混凝土芯樣——是德國老頭跌倒前偷偷鑽取的真正樣本。
謝一揚對張鐵柱做了個微不可察的手勢。
當天下午,三峽開發總公司召開緊急新聞發布會。
謝一揚站在聚光燈下,聲音沉痛:“......施密特教授違反安全規定擅自操作設備,導致這場悲劇......“他身後的投影儀播放著剪輯過的監控錄像,畫麵裏德國老頭確實站在了危險區域。
台下記者們瘋狂拍照。沒有人注意到,會場最後一排,施密特的助手座位空空如也——那個年輕人連同他手裏的真實樣本,已經在前往機場的路上“遭遇車禍“。
“作為補償。“謝一揚宣布,“揚帆集團將向施密特家族捐贈五百萬元,並向德國大壩技術學會提供兩億元研究經費。“
閃光燈再次亮成一片。謝一揚知道,這筆錢足夠堵住所有人的嘴。更重要的是,國際專家組剩下的成員已經一致通過——三峽大壩3號壩段混凝土質量“遠超國際標準“。
發布會結束後,謝一揚獨自走到江邊。夕陽將江水染成血色,遠處的大壩輪廓如同一條沉睡的巨龍。他從口袋裏掏出一小塊混凝土碎片——那是7號壩段的真實樣本,輕輕扔進江中。
“通知周省長。“他對陰影中的張鐵柱說,“大壩二期工程可以招標了,告訴投標企業,必須使用我們指定的"特種建材"。“
江水吞沒了那塊碎片,就像吞沒了所有不該存在的證據。而在下遊三百公裏處,未來的三峽移民們正在準備年夜飯,完全不知道他們的新家園,將建在一座用謊言和鮮血澆築的大壩之下。
喜歡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