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南巡地皮的金融喪屍ii
字數:4794 加入書籤
1992年1月19日,武漢揚帆大廈頂層會議室,窗外飄著今冬第一場雪。
謝一揚站在落地窗前,指尖輕輕敲擊著鋼化玻璃。他的目光穿過紛飛的雪花,落在長江對岸那片灰蒙蒙的建築群上——那是三年前他炒作的珠海西區地皮,如今成了聳立在珠江口的200棟爛尾樓。
“老板,審計報告出來了。“張鐵柱的機械眼閃爍著紅光,將平板電腦遞到謝一揚麵前,“珠海地塊賬麵價值25億,實際評估隻有3.8億。“
謝一揚掃了一眼屏幕上的數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三年前,他借著鄧公南巡的東風,將這片填海造出來的垃圾場包裝成“下一個浦東“,吸引無數炒房客接盤。如今泡沫破裂,那些曾經每平米炒到2萬的“海景豪宅“,連500都沒人要。
“銀行催貸函呢?“
“昨天收到的。“張鐵柱調出另一份文件,“工商銀行要求我們月底前償還12億貸款本金,否則將啟動抵押物拍賣程序。“
謝一揚轉身走向會議室中央的全息沙盤。沙盤上,珠海西區的爛尾樓群被標注成刺眼的紅色,像一片潰爛的傷口。他伸手在沙盤上方一揮,圖像立刻切換成湖北省地圖,上麵密密麻麻標著藍色光點。
“農村合作基金網點統計得如何?“
“全省覆蓋率達到93。“張鐵柱的機械手指在控製麵板上快速滑動,“尤其是荊州、孝感這些農業地區,幾乎每個鄉鎮都有合作基金代辦處。“
謝一揚的指尖停在一個叫“黃陂“的小縣城上。那裏有他三年前布局的棋子——黃陂縣農村合作基金會理事長趙德海,一個把農民養老金當成自己小金庫的蠢貨。
“通知財務部,啟動"大灣區開發債券"計劃。“謝一揚的聲音像窗外的冰雪一樣冷,“把這些爛尾樓債權打包成理財產品,通過合作基金賣給農民。“
張鐵柱的機械眼快速閃爍了幾下:“年化收益率定多少?“
“18。“謝一揚從西裝內袋掏出一枚硬幣,在指間靈活地翻轉,“告訴趙德海,每賣出一萬塊,他個人提成800。“
硬幣突然停在他拇指上,正麵朝上——是印著國徽的那一麵。謝一揚盯著國徽看了兩秒,突然冷笑一聲,將硬幣彈向空中。硬幣劃過一道銀光,最終落入會議室角落的魚缸裏,驚得幾條金龍魚四散逃竄。
第一節:紅頭文件下的吸血合同
三天後,湖北省政府小會議室。
周明遠將一份蓋著省政府大印的文件推到謝一揚麵前,手指在“關於支持大灣區建設的若幹意見“的標題上敲了敲:“老謝,這可是冒政治風險的。“
謝一揚沒有立即去拿文件,而是先推過一個牛皮紙袋。紙袋沒封口,露出裏麵深藍色的護照封麵——是周明遠女兒在加拿大的永久居留證。
“周省長放心,債券發行完全合法合規。“謝一揚微笑著點了點文件最後一頁的免責條款,“所有風險提示都用小字印在合同背麵,就算出事也是農民自己沒看清。“
周明遠翻開護照,裏麵夾著一張花旗銀行的存款證明:500萬美元。他麵色不變地將護照塞進公文包,同時將紅頭文件往謝一揚那邊推了推:“省金融辦王立新那邊打點好了?“
“王主任兒子明年去哈佛的推薦信,我已經拜托羅斯柴爾德家族寫了。“謝一揚收起文件,突然壓低聲音,“對了,北京來的巡視組下周到武漢,重點查地方債......“
周明遠擺擺手打斷他:“巡視組住東湖賓館,接待辦主任是我老部下。“他站起身整理西裝,臨走前意味深長地看了謝一揚一眼,“記住,省裏從沒批準過什麽"大灣區債券"。“
謝一揚心領神會地點頭。當會議室門關上後,他立刻撥通張鐵柱的電話:“把省政府文件掃描存檔,原件鎖進江底保險庫。再準備兩套印刷模板——一套給農民看的,一套應付監管檢查。“
第二節:田間地頭的高息陷阱
一個月後,黃陂縣三裏鎮,烈日當空。
鎮中心小學操場上搭起了臨時舞台,背景板上“大灣區建設惠民理財推介會“幾個大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舞台兩側掛著紅色橫幅:左邊是“支持國家戰略,共享發展紅利“,右邊是“湖北省農村合作基金會指定理財產品“。
“父老鄉親們!“趙德海拿著擴音器,唾沫星子噴到前排老人的臉上,“這是省政府特批的惠民工程!18的年息,比存銀行高六倍!“
台下坐著幾百個皮膚黝黑的農民,大多五六十歲年紀,手裏攥著皺巴巴的存折。他們仰著頭,渾濁的眼睛裏閃爍著對財富的渴望與困惑。
“趙書記,這錢真能按月拿利息?“一個缺了門牙的老漢大聲問,“我攢了一輩子的三萬塊棺材本......“
趙德海一拍大腿:“李叔!合同上白紙黑字寫著呢!“他轉身指向舞台中央的巨幅海報,上麵是謝一揚與周明遠在珠海考察的合影,“看見沒?省長都親自站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海報旁邊站著個穿西裝打領帶的年輕人,胸前別著“揚帆集團理財顧問“的工牌。他麵前的長桌上堆滿了合同文本,每份都厚得像本字典。
“大爺大媽們,今天簽約還送一桶油!“年輕人熱情地招呼著,“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老人們一窩蜂湧向長桌,粗糙的手指在合同上按下鮮紅的手印。沒人注意到,在合同最不起眼的角落,用比螞蟻還小的字印著:“本產品投資標的為商業地產項目,不保本不保息,投資者自擔風險。“
第三節:數字遊戲中的養老金
兩個月後,揚帆集團財務指揮中心。
巨大的電子屏上實時跳動著數字:已銷售債券金額47.28億元,投資者人數52,397人,平均投資額9.03萬元。謝一揚站在屏幕前,手裏端著一杯紅酒,像欣賞藝術品一樣看著這些數字。
“黃陂、孝感、荊州三地的農民養老金吸納率超過70。“財務總監擦著汗匯報,“但工商銀行昨天又發來催款通知......“
謝一揚抿了口酒:“把募集資金的30轉入澳門銀河賬戶,剩下的用來支付前三個月利息。“他指了指屏幕上不斷增長的數字,“記住,用後來投資者的本金支付前麵人的利息。“
財務總監臉色發白:“謝總,這、這不是龐氏......“
“這叫資金周轉。“謝一揚冷冷打斷他,“珠海地塊已經抵押給香港匯豐了,下個月再打包一批債權賣給日本野村證券。“
張鐵柱突然推門而入,機械眼閃爍著緊急信號:“老板,省金融辦突襲檢查合作基金,王立新擋不住了。“
謝一揚不慌不忙地放下酒杯:“啟動b計劃。第一,立刻停止所有利息支付;第二,通知趙德海銷毀銷售台賬;第三,“他嘴角勾起一抹殘忍的笑意,“向銀監會舉報農村合作基金違規操作。“
第四節:血淚上訪路的開端
三個月後,湖北省政府信訪局門口。
五萬多名農民從全省各地聚集而來,他們舉著“還我血汗錢“的橫幅,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最前排的老人穿著單薄的棉襖,手裏高舉著已經泛黃的合同,幹裂的嘴唇不斷重複著:“政府擔保的......省長站台的......“
信訪局大門緊閉,十幾個防暴警察組成人牆。人群中開始有人哭泣,接著是憤怒的咒罵,最後演變成震天的呐喊:“見省長!還我錢!“
馬路對麵的黑色奔馳裏,謝一揚正通過望遠鏡觀察這一幕。他的手機開著免提,周明遠的聲音從揚聲器裏傳出:“老謝,事情鬧大了!中央巡視組要求徹查!“
“查什麽?“謝一揚輕笑一聲,“合同上清清楚楚寫著風險自擔。那些農民連"證券化"三個字都不認識,怪誰?“
“但那紅頭文件——“
“什麽紅頭文件?“謝一揚打斷道,“周省長,省裏什麽時候發過支持大灣區債券的文件?那分明是合作基金偽造的。“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然後傳來紙張翻動的聲音:“...你說得對,省政府檔案裏沒有這份文件。看來是趙德海那幫人膽大包天,偽造政府公文。“
謝一揚滿意地掛斷電話,對駕駛座的張鐵柱說:“通知澳門那邊,可以接收日本野村的匯款了。“他最後看了一眼窗外憤怒的人群,“對了,聯係一下火車站,準備增開幾列去北京的上訪專列——車票錢從農民最後的賬戶餘額裏扣。“
奔馳車緩緩駛離時,信訪局門口爆發出一陣撕心裂肺的哭喊。一個白發老人癱坐在地上,手裏攥著心肌梗塞發作的老伴的速效救心丸空瓶。
而在珠海西區的爛尾樓群中,海風正吹動著那些褪色的售樓廣告:“國家戰略,百年機遇“。
喜歡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