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浦東開發的土地魔術iii
字數:4931 加入書籤
1993年2月7日,武漢郊區一處廢棄的垃圾填埋場。
謝一揚站在小土坡上,鋥亮的意大利皮鞋踩在泛著油光的黑土上。他俯身捏起一撮泥土,在指尖撚開,刺鼻的化學氣味立刻鑽入鼻腔。
“老板,檢測結果出來了。“張鐵柱的機械眼閃爍著紅光,遞上一份剛打印的報告,“重金屬超標47倍,有機汙染物超標89倍,還有二惡英殘留。“
謝一揚嘴角微微上揚,鉑金袖扣在冬日陽光下閃著冷光:“完美。“
身後跟著的幾位西裝革履的男人麵麵相覷。其中戴著金絲眼鏡的中年男子擦了擦額頭的汗:“謝、謝總,這塊地根本不適合任何開發,連工業用地標準都達不到...“
“徐總,你們華中評估公司去年做了多少單生意?“謝一揚突然問道,目光依然盯著遠處武漢市區的輪廓線。
評估公司老板徐世明喉結滾動:“十、十二單...“
“聽說你兒子在加拿大留學?學費不便宜吧?“謝一揚轉過身,從張鐵柱手中接過一份文件,“多倫多大學商學院,每年學費加生活費至少五萬加元。“
徐世明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
謝一揚微笑著走近他,將文件拍在他胸口:“我需要這塊地變成"生態住宅示範區",評估報告上土壤質量要達到國家一級標準。你做得到,今年揚帆集團所有土地評估都交給你,外加兩百萬現金。“他頓了頓,“做不到,明天稅務局就會收到你過去五年偷稅漏稅的證據。“
徐世明雙腿發軟,差點跪在地上。謝一揚伸手扶住他,聲音輕柔得像在安慰孩子:“別緊張,我會告訴你具體怎麽做。“
三小時後,揚帆大廈地下三層實驗室。
林振華教授盯著培養皿中變異的土壤樣本,眉頭緊鎖:“謝總,這種程度的汙染至少需要十年自然降解,人工修複成本每平方米要兩千元,整塊地...“
“誰說我們要真的修複?“謝一揚打斷他,從保險櫃取出一瓶淡藍色粉末,“這是2030年才發明的化學掩蔽劑,能暫時中和重金屬離子,在檢測時製造"淨化"假象。“
林振華震驚地看著那瓶粉末:“這...這是...“
“有效期三個月,足夠我們完成交易了。“謝一揚將粉末交給實驗室助手,“按照11000的比例混合到表層土壤中,重點處理即將采樣的區域。“
張鐵柱的機械臂突然亮起警示燈:“老板,環保局的人到了。“
謝一揚整了整領帶:“正好,帶馬副局長去看看我們的"生態修複技術"。“
大廈會議室裏,武漢市環保局副局長馬國棟正不安地喝著茶。他是三天前通過周明遠的關係被引薦給謝一揚的,當時這位年輕的商業巨子隻說有“環保項目“要談。
“馬局長,久等了。“謝一揚大步走進會議室,身後跟著兩個穿白大褂的技術人員,“帶您參觀一下我們的環保科技成果。“
投影儀亮起,播放著經過剪輯的“土壤修複“視頻。畫麵中,原本漆黑的土壤在噴灑某種藍色液體後,迅速變成了肥沃的棕褐色。
“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生態修複劑x7號,能在72小時內降解土壤中95的汙染物。“謝一揚臉不紅心不跳地介紹道,“計劃在郊區那塊試驗田進行大規模應用。“
馬國棟瞪大眼睛:“這...這簡直是奇跡!如果真能達到這種效果...“
“當然可以。“謝一揚微笑,“事實上,我們已經完成了初步處理。明天想請環保局的檢測團隊去取樣,如果達標,希望馬局長能簽發一份"生態修複合格證明"。“
會議結束後,馬國棟被“客氣“地送上一輛奔馳車,座位上放著一個精致的禮盒。當他回到家打開,發現裏麵是兒子在澳門賭場欠下三百萬賭債的借條原件,以及一張五百萬的支票。
第二天中午,垃圾填埋場。
環保局的檢測團隊在指定區域取了二十份土壤樣本。謝一揚站在一旁,看著他們小心翼翼地避開那些明顯被“特殊處理“過的區域——那裏表層半米的土壤都混合了藍色粉末,檢測數據會漂亮得像公園綠地。
“謝總,初步檢測結果令人振奮!“檢測組長興奮地跑來,“重金屬含量全部低於國家標準,有機汙染物也未檢出,這簡直是環保奇跡!“
謝一揚微笑點頭:“科技改變生活。“
當晚,華中評估公司的豪華辦公室裏,徐世明顫抖著手在評估報告上蓋章。報告顯示,這塊曾經的垃圾填埋場現在已達到“生態住宅用地一級標準“,建議開發高端低密度住宅區。
“聰明人的選擇。“謝一揚將兩箱現金推到徐世明麵前,“下周香港鄭氏集團會來看地,你知道該怎麽做。“
一周後,同樣的地點,不同的景象。
曾經的垃圾場已經被平整,表層覆蓋了新鮮的草皮,幾棵剛移植的銀杏樹點綴其間。謝一揚親自陪同香港鄭氏集團掌門人鄭裕昌考察“生態住宅示範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謝生,這塊地當真無汙染?“鄭裕昌狐疑地看著手中的評估報告,“我聽說這裏以前是...“
“垃圾填埋場?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謝一揚笑著指向遠處的濕地公園,“經過我們三年生態修複,現在這裏的空氣質量比市中心還好。環保局的檢測報告您也看到了,完全符合最高標準。“
鄭裕昌蹲下身,抓起一把土聞了聞,隻有青草和泥土的清香。他哪裏知道,謝一揚提前三天就派人用香水噴灑了整個場地。
“價格呢?“
“八億,比市價低30。“謝一揚歎了口氣,“要不是集團資金鏈緊張,我真舍不得賣。“
鄭裕昌眼睛一亮——這塊地按正常價值至少值十二億。他故作矜持地思考了幾分鍾,最終伸出手:“成交!“
簽約儀式在揚帆大廈隆重舉行。武漢各大媒體爭相報道這樁“生態修複典範工程“,謝一揚在鏡頭前侃侃而談“企業的環保責任“,而鄭裕昌則為自己撿了個大便宜而沾沾自喜。
簽約當晚,謝一揚的私人辦公室裏。
“老板,都安排好了。“張鐵柱遞上一份文件,“這是鄭氏集團內部反對這筆交易的工程師名單,其中李兆基已經收了我們的錢,會在三個月後"意外發現"土壤汙染問題。“
謝一揚滿意地點點頭:“法院那邊呢?“
“周院長已經打過招呼,一旦鄭氏集團以欺詐為由起訴,武漢中院會立即駁回,並強製執行合同。“張鐵柱的機械眼閃爍著冰冷的光,“根據合同第37條附加條款,買方如因"自身判斷失誤"要求撤銷交易,需支付相當於地價50的違約金。“
謝一揚走到落地窗前,俯瞰著長江夜景。四億違約金加上八億地款,鄭氏集團將為這塊垃圾場支付十二億——正是這塊地的實際價值。
“對了,馬局長那邊...“
“已經處理妥當。“張鐵柱調出一段監控視頻,畫麵中馬國棟正在家中燒毀那份環保檢測報告原件,“他兒子明天會"意外"獲得加拿大綠卡,永遠不會回國了。“
謝一揚輕輕搖晃著紅酒杯,深紅色的液體在燈光下像血一樣鮮豔:“讓我們為武漢未來的"生態豪宅"幹杯。“
三個月後,正如謝一揚所料,鄭氏集團的工程師在施工時挖出了未處理的汙染土壤。檢測結果顯示,重金屬和有機汙染物嚴重超標,根本不適合住宅開發。
鄭裕昌暴跳如雷,當即帶著律師團趕到武漢,指控謝一揚商業欺詐,要求撤銷合同並賠償損失。
然而,當他的律師仔細研究合同時,臉色變得煞白——那份由謝一揚精心設計的合同中,明確寫明“買方已充分了解地塊曆史並認可現狀“,所有檢測報告都被標注為“僅供參考“,最關鍵的是,爭議解決條款規定必須在武漢法院審理。
開庭當天,鄭裕昌親眼見證了什麽叫“法律黑洞“。法官隻用了二十分鍾就駁回了他的所有訴求,並當庭宣布強製執行合同——鄭氏集團不僅拿不回八億地款,還要額外支付四億違約金。
“這是搶劫!“鄭裕昌在法庭上咆哮。
謝一揚坐在旁聽席上,鉑金袖扣閃著冷光。當法官的法槌落下時,他輕輕對張鐵柱說:“通知徐世明,該他"自殺"了。“
第二天,《長江日報》刊登了一則小新聞:華中評估公司老板徐世明因公司破產跳樓自殺,留下遺書承認在多個地產評估項目中造假。
而那塊“生態住宅用地“,在謝一揚的操作下,很快被轉手賣給了一家不知名的外資企業——實際上是他在開曼群島注冊的空殼公司。十二億資金通過複雜的跨境交易洗淨,最終流入了他在瑞士銀行的賬戶。
揚帆大廈頂層,謝一揚看著最新的財務報表,嘴角微微上揚。窗外,1993年的武漢正在飛速發展,而沒人知道,那些看似光鮮的“生態工程“下麵,埋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喜歡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