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布置養魚網

字數:3722   加入書籤

A+A-


    周舒晚探測海下。
    這片海域方圓幾公裏都是平緩海底,洋流方向穩定,能把魚屍及時帶走,絕對不會形成汙染死角。
    “這裏距離1號島的位置也隻有三天距離,已經離我們1號島非常近了。”船長的聲音在駕駛艙裏回蕩,語氣中帶著一絲疲憊,卻掩飾不住興奮。
    日後海水退去,他們還是需要回到小島上生活的。
    經過討論與利弊權衡,從生存資源、氣候條件反複推演後,眾人達成共識,一致同意將這片風浪平緩的海域定為新的聚居地。
    連續幾天高強度勘探讓大家疲憊不堪,他們稍事休整了兩個小時,簡單補充了水分和熏魚幹,便循著來時的航線,踏上了返程之路。
    大家都熟悉了路線,歸程比來時要容易一點。
    他們最終用了兩天半時間才抵達母艦。
    船長將他們勘測的數據,都逐一詳細匯報,連周舒晚說的可能存在的暗流隱患也未遺漏。
    尚艦長緊繃多日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他目光緩緩掃過艙內待命的幾位軍官,原本略帶疲憊的聲音瞬間變得鏗鏘有力:“好!通知下去,各艦船即刻啟動物資清點與設備檢修,三天後,咱們全體出發,前往新海域!”
    消息像長了翅膀般迅速傳遍整個船隊,普通幸存者們聽到後,壓抑許久的情緒瞬間爆發。
    有人靠在船舷上,激動地大喊:“終於不用天天聞那股衝鼻子的海鮮腥臭味了!”
    還有人互相擊掌,眼裏滿是對新生活的期待。
    甲板上很快響起此起彼伏的歡呼聲,連海風都仿佛染上了喜悅的氣息。
    此時的船隊,總共聚集了七千多口人,大小船隻加起來有幾十艘。
    他們在之前的冰川融化中少了十幾艘船。
    那些船,都被巨大的浮冰撞擊損壞,最終帶著來不及轉移的物資,一點點沉入了漆黑的海底。
    當所有船隻列著隊,緩緩航行在沉寂了許久的海麵上時,船頭破開碧波,船尾留下長長的水痕,再加上甲板上整齊堆放的物資、檢修完畢的設備,遠遠望去,倒也顯得頗為浩浩蕩蕩。
    新海域的水質確實比較幹淨,魚屍也基本看不見。
    雨萱來到新的環境,心情似乎也好了很多。
    周家人探望她的時候,她還能有說有笑幾句,雖然她身體狀況不好,這些天斷斷續續發了幾次燒,臉上依然帶著病容。
    張嘉也聽說了雨萱的狀況,上門探望了兩次。
    當初次看著記憶中那個溫柔沉默的女孩子如今枯瘦如柴,隻能坐在輪椅上行動,臉上還有很多疤痕。
    她非常震驚,是用盡了所有的努力才將這些情緒給壓在了心底。
    她眼眶微微泛紅,最終隻輕輕拍了拍雨萱的手,含笑道:“我們和大部隊匯合了,以後見麵的機會就多了。”
    雨萱反握住她的手,叫了聲:“嘉嘉姐。”
    等從雨萱那裏出來,她才對一旁沉默的周舒晚說:“晚晚,我覺得我們已經算是幸存者中最幸福的那些人了。”
    她雖然失去了腹中的孩子,也經曆了人生中很多不幸。
    但相比較雨萱,她又覺得自己幸運多了。
    周舒晚苦笑:“是啊,我們已經足夠幸運,能夠安然無恙活到現在,身邊還有親人、朋友相伴。”
    張嘉看著甲板外麵耀眼的白日,低聲:“希望這樣平靜的日子能過得久一點。”
    經過這些天的摸索,大家都已經知道如今的大海,除了海麵上偶爾漂浮的零星浮遊生物,再難尋到半分活物的蹤跡。
    他們眼下居住的這片海域,水麵平靜得沒有一絲波瀾,說是一片“死海”,毫不為過。
    但這份死寂,並未澆滅人們心中的希望。
    在母艦的底層艙室裏,一直維係著一方小小的“活水環境”。
    那裏養著兩類魚。
    一部分是周家當初冒著生命危險,從深海熱泉口帶回來的熱泉魚,它們能適應極端環境,靠著專用的循環供養係統,在封閉艙室裏一代代存活至今。
    當初周家帶回來的熱泉魚,陸陸續續死了一半,但還剩下一半,這些熱泉魚繁殖得速度也很快,隻是母艦沒有足夠的空間去容納那麽多的魚,所以供養係統裏就維持一百來條熱泉魚,剩下的都送到餐廳吃掉了。
    另一部分則是普通的海水魚。
    一等新聚居地的錨地固定好,母艦便立刻組建了養魚組,啟動了“海上養魚計劃”。
    他們要在這片死海裏,人工圈出一片能養活物的“小世界”。
    大家一聽這個消息,原本忐忑不安的心頓時安定下來。
    隻要魚能在海水裏存活,那麽就不算滅絕,他們也有源源不斷的食物吃。
    養魚組的成員們不敢耽擱,每天乘著小艇在母艦周邊半徑十公裏的海域裏來回勘測。
    他們記錄水流速度、檢測海水鹽度、探查海底地形,足足忙碌了兩天,才終於選定了一處合適的區域。
    這裏水流平緩,不會被強流衝垮設施,海底地形也相對平坦,沒有尖銳的礁石阻礙作業。
    更重要的是,方圓足有七八百米的範圍,完全能容納下初期的養殖圈。
    選址確定後,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所有作業都要在漆黑的深海裏完成。
    潛水員們穿上重達幾十斤的抗壓潛水服,背著供氧設備,搭乘潛艇下潛到海底。
    他們需要操控機械臂,先將特製的高強度耐腐蝕繩索一端,牢牢固定在海底凸起的岩石基座上,另一端則連接著可調節浮力的浮標。
    接著按照預先規劃的路線,一圈圈將繩索拉成規整的長方形,再在繩索之間,一片片拚接起細密的防護網。
    這張網既要防止魚群逃脫,也要隔絕可能存在的海底雜物撞擊。
    他們是在深海區域養魚,所以工程會更複雜。
    每一根繩索的固定角度、每一片網的拚接縫隙,潛水員們都不敢有絲毫馬虎。
    昏暗的海底沒有半點自然光,隻有潛艇的探照燈射出兩道慘白的光束,照亮眼前的作業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