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字數:7695 加入書籤
太饞了!
沒想到來了這,還吃上煎餅了,美得很啊。
剛出鍋的煎餅拿在手裏實在燙手,寒枝隻好隨手揪了兩張樹葉包在外麵隔熱。
樹葉不幹淨?不幹不淨,吃了沒病...
一口咬下去,韭菜的特殊香氣和雞蛋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再加上香濃的牛油。
泰好吃辣!
因為燙,所以周邊一片斯哈斯哈聲,但一點不影響把煎餅往嘴裏塞的速度。
“真的比烤肉還要好吃,有牛肉的香氣。”祝葵吃過牛肉,這麽評價道。
“你說牛在很遠的地方,你去的話要多久啊?”寒枝之前問祝葵牛在哪,祝葵隻說在北方很遠的地方。
祝葵想了想,不是很確定的回答,“四個月?”一路看過四次圓月,所以應該是四個月。
她現在知道了一年有十二個月,結合她以前看到過的月亮,發現十二這個數字是十分準確的。
明天還要學二十四節氣。
祝葵深覺自己這麽大年紀了,居然還有這麽多東西不知道,有種白活了的感覺。
認識風氏不到一個月,卻學到了比自己前麵幾十年學到的東西還要多的知識,好像又不算白活。
祝葵知道,無論是白陶、白鹽、織布機、水井和現在這種用麥子做成的麵食,任意一種拿去其他地方,都可以為自己賺來比現在還要多的糧食。
明明每年祝葵都很期待可以隨著象群一起遷徙到處做生意。但今年她卻希望時間可以慢一點,這樣她和風氏,就可以更多的相處在一起。
但這隻是一種小小的奢望,隻要象群還願意帶著她遷徙,為她運送貨物,她就不會停止自己的生意。
她現在突然覺得這生意做得還是太小了點。
應該再做大一些,這樣,就可以把她見到的所有好東西,傳到這片土地的各個角落。
小麥的食用方法,經過這次非常實用的宣傳,算是被眾人牢牢記在了心裏。
“冬小麥和油菜的種植時間差不多,你們如果真的想種,明天過來聽栗跟你們講一下種植的時候應該要注意什麽。”
吃了一頓麵食之後,已經有人主動提出想要種植小麥了。
這結果當然是喜聞樂見的,不過其他人都是第一次種植麥子,最好聽聽課再行動。
“第一次種,我建議你們不要種太多,每家種上兩三畝就行,這樣管理起來可以更精細些。”
眾人聽著紛紛點頭,是了,雖然麥麵好吃,但對於他們來說,這是新作物,即使是種了幾十年地的老農,也不免心慌。
因為跟著遊商做生意,包吃包住,所以祝葵的這些侍從們大多都不會種田。
但他們很多都是有家人的,家裏也都有農田要種。
明天聽得時候可要好好記住,回去時才能和家裏人說清楚。
還有這個石磨的做法,也要學一學,沒有石磨,麥子就還是麥飯,而不是麵粉呀。
“艾蒿艾蒿。”寒枝在選定的井址邊轉悠,看著滿地的艾蒿叢,滿意的點頭。
當初就是因為這一塊的艾蒿長得格外茂盛,所以才選定了地點。
剛才過來的時候,還看到艾蒿叢裏有絲絲霧氣飄散出來,這也是地下水充沛的表象之一。
如果是冬天下雪,這一塊的雪也會化得格外快些。
“小巫醫,大早上的來這荒地做什麽呢。”不遠處有人招手和寒枝打招呼。
是給遊商送菜的人,裏麵還有個專門種菜的阿婆。
寒枝很喜歡和那個阿婆打交道。
據說她是祝葵年輕時候在奴隸集市上遇到的,當時病的已經站不住。
祝葵卻剛好知道這病怎麽治,又看她十分年輕,治好了還有不少年能活呢,就把她換了回去。
治好病之後,祝葵一開始讓她跟在自己身邊,幫著洗衣做飯,幹些屋子裏的活。
但她卻告訴祝葵,自己從前就是幫著奴隸主種菜的,而且還種的很好。如果不是生了病,也不會被奴隸主給換去集市上。
祝葵就試著給她弄了幾畝菜地。
事實也確實是她說的那樣,她一個人就能種好幾畝的菜地,而且地裏的葵薤韮也比之前的人種的更肥壯。
祝葵自己現在身邊跟著的幾十人,再加上寒枝和幾十個雇工,加起來幾百人的菜,都是她一個人種植的。
每天天沒亮就起來摘菜,然後跟著那些幫忙運菜的人一起送過來。
寒枝見過她幾次之後,兩人慢慢就熟絡起來。
聊著聊著,寒枝發現她對於園中各種菜的習性都非常了解,包括什麽時候種什麽菜,到了什麽階段就可以追肥,如數家珍。
“這地裏前麵要是種了蔥蒜,之後可就不能種韭,長不好。”阿婆這麽說。
寒枝很驚奇,這都能自己摸索出來,觀察力不一般啊。
蔥蒜韭不能連作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是同屬科的植物,很容易被同一種病蟲害侵襲。蔥蒜類本身根部殘留的病菌就能在土壤中存活很久,要是再繼續種同屬,後麵的菜隻會病的更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藿呢,水要看好嘍,多了少了都不行咧。”阿婆又說,藿就是豆子。
因著阿婆擅長種菜,寒枝對種菜也有些心得,兩人最近越來越投機。
“不是要在這裏打水井嗎?我在這看看地方選的行不行。”寒枝大聲回應種菜阿婆的招呼。
阿婆腿腳利索的往寒枝這邊走。她常年種菜,總是提著水罐子在地裏來回的走給菜澆水,所以雖然年紀不小,身體卻一直很好。
送菜的人多的很,她不跟著也沒影響。倒是小巫醫,難得早上看到她,抓緊聊聊啊。
上次小巫醫提了一嘴菜地堆肥的事,她一直記在心裏,就等有空好好聽她說說後麵怎麽弄。
哎呀,不過小巫醫一直忙的腳都不沾地,這水井的事情是很要緊,耽誤不得哦。
“水井不是你選的地,怎麽會不好。”阿婆湊過來,實心實意的說。
自從認識了小巫醫,祝葵就天天把她掛在嘴邊上。
但阿婆覺得這不奇怪,這個小巫醫,什麽事都做得好。
上次祝葵給她帶了一碗麵條吃,那麵條好吃的很啊,進嘴都不用怎麽嚼,就直接下肚了。
這種食物,對她一個掉了幾顆牙齒的人來說,可太好吃了。
她要看看,不行明年少種些菜,也跟著一起種些麥子呀。
第六十八章
“打井這件事,有一個問題我還沒有解決。”寒枝叫了祝葵過來商議事情。
祝葵問是什麽問題。
“工具,打井能不能成功,關鍵還是在於工具,我有圖紙有模型,但沒有真正製造工具的材料。”
原材料的問題寒枝實在是沒招了。
而且除了這一次需要原材料之外,後麵還會有很多次需要。不能每次都把自家那點東西融來融去的做不同東西吧。
得從源頭解決材料問題,隻能求助祝葵了。
祝葵問是什麽問題把你都難倒了?
“你記得我之前打造的那批農具吧?就是那樣的材料,但是讓我跟你說的話,我一時又不知道怎麽說它長什麽樣子。”
“最好還是讓我帶著人,去到處找一下。”寒枝說。
她其實已經猜測到自己現在的方位處於哪個區域了,而這片區域後世勘測出來確實有銅礦,隻是都是小型而已,但小型就已經足夠了。
首先境內就沒有幾條這樣的大河,再就是根據後世發掘出的一些史前遺跡,配合如今居民的生活習慣以及擅長製造的器具,推測為新石器早期或者中期。
而祝葵經常說河流下遊有大城,離這裏也隻需幾個月的時間。
那麽這裏就處於河流的中段,因為這條大河據她所知,一直穿越了好幾個省區,靠著兩條腿走路,不可能半年時間不到就走完全程。
河流中段,以及擅長製造紅陶與石器的大河族。
十有八九這裏是後世稱為裴裏崗遺址的地方。
按照正常的發展來看,大河族有人有手藝又有大量的奴隸幫他們幹活,再發展個幾十或者上百年,變成當地最大的部落,也並不意外。
這也是寒枝當初特別關注這個部落的原因之一,因為一開始她就在懷疑這支部落就是裴裏崗遺址部落的前身。
物質和精神的生產能力,以及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可以稱之為文化。
此時下遊的大城看似比中遊的這些部落發展的更好,但之後不知道因為什麽原因而沒落,導致善製紅陶石器的大河族崛起,變成周邊文化最先進的部落。
一種文化興起之後,就會以當地為中心點,逐漸向周圍發展擴散。越是文化發達的強國,可以留下來的遺跡以及事跡就會越多。
隻要可以確認自己所在的地點,那麽尋找礦產的事,就隻差實地考察這一步。
本地的山上是有磁石的,寒枝下山的時候還帶了幾塊出來。
隻要有空時,她就拿著磁石磨製,把磁石磨製成勺狀,就可以做司南,也就是指南針。
勺子磨製好,還需要做一個地盤用來放置勺子,地盤用青銅做就行。
她把手裏最後一個金燦燦的青銅器,那個用來喝湯的球形小甕,都給融掉做地盤了。
“你本來很有成為一件文物的價值,但此時為了我的指南針,不得不犧牲你啊。”寒枝十分痛心疾首。
這個小甕做的圓潤可愛,她本來是準備一直用下去的。
黏土做磨具,再把融化的金黃色液態金屬倒進去。
冷卻脫模,地盤就做好了。
把磁石磨製的勺子放在地盤上,勺柄指南極,重心一定要位於勺底的正中。
地盤上麵刻有方向的標識,靜止時,勺柄會一直固定指向南方。
遊商看著那個無論怎麽轉動,指著的方向卻始終不變的司南,意識到這個東西的作用,就和天上那些星星一樣。
她以前都是叫亮亮的東西,現在她知道了,那叫星星,而她常看的那一刻,叫做啟明星。
這個叫做司南的東西,比啟明星更好用,因為它隨時隨地都可以指明方向,而不是像啟明星一樣,隻在清晨才會出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這裏是走不開的,龍骨車的製作需要我在場看著,尋找礦產的事情,我交給了薑箐。”
箐衝著遊商微微一點頭。
遊商覺得這樣也不錯,小巫醫的這個小徒弟做事也是很好的。
製衣房的人說這個小孩隻一天,就能織出她們要好幾天才能織出的布。
也不知道為什麽風氏這些人,連小孩子都這麽聰明。
昨晚為了讓這趟尋找銅礦的行動更順利,寒枝給箐上了大半夜的課。
“如果不是鐵不能隨便拿出來,那麽這件事早就解決了。”本地在後世可是鐵礦大省,隨便進山找找,估計就能找到鐵礦。
“如果找不到銅,那麽我們最後還是用鐵吧,時間太趕,你最多隻有六天的時間。”
六天之後,荒地的第一遍整理就能完成,這之後,還要再細耕一次。
沒有銅,就隻能用鐵,農時是耽誤不得的。
一味的隱藏,又或者害怕鐵現世以後隨之而來的麻煩,對女媧氏的發展其實沒什麽好處。
寒枝確實很怕麻煩,但麻煩真來了,也會有應對之法。
再說了,鐵這東西早就出現了,但是變成冷兵器的製作原材料中間還是發展了很多年的。
隻要冶煉的秘密她還握在手裏,就不怕鐵器爛大街。
“我知道了,發現了鐵礦的話,我們是不是要弄進山裏去冶煉?”箐問。
青銅的冶煉是直接在山下進行的,鐵的話,不知道寒枝要怎麽做。
“還是背進山中吧,山下人多嘴雜,我們還沒站穩腳跟,不要再引來更多麻煩了。”
寒枝心裏想著的當然是能找到銅更好。但天不遂人願,箐帶著人在周圍走了四天,也沒有找到一點銅礦的痕跡,反而是大大小小的鐵礦發現了不少。
再找下去,就來不及了,蝴蝶椎的製作也是需要時間的。
“就這裏吧,這些石頭都背走。”無奈的箐隻能指著那些裸露在外麵的鐵礦石,指揮人挖掘裝運回程。
喜歡穿越母係氏族,我帶族人致富請大家收藏:()穿越母係氏族,我帶族人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