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流量,用戶,未來
字數:8662 加入書籤
她轉向秦峰和茵茵。
“今晚你們還是出去住吧,幹休所條件有限。”
“對對對。”
老爺子突然正經起來。
“附近有家不錯的賓館,我讓司機送你們過去。”
離開時,老爺子一直把兩人送到樓下,再三叮囑明天一定要來吃早飯。”
我讓食堂準備豆漿油條。”
老爺子神秘地說。
“特供的,外麵吃不到。”
走在幹休所的林蔭道上,秦峰長舒一口氣。
“過關了?”
茵茵挽著他的胳膊,笑道。
“何止過關,爺爺都叫你孫女婿了!”
“《西海情歌》立大功。”
秦峰得意地說。
“我就知道刀郎的歌能通殺老中青三代。”
“不過你那些釣魚知識是怎麽回事?”
茵茵好奇地問。
“我看你和爺爺聊得熱火朝天的。”
秦峰神秘一笑。
“我可是做了充分準備的。上網查資料,看視頻,還特意去請教了釣魚論壇的大神。”他頓了頓。
“不過你爺爺是真厲害,一眼就看出我是坑釣的。”
茵茵忍俊不禁。
“奶奶也看出來了,但她覺得你肯這麽費心討好爺爺,反而加分。”
“奶奶太精明了。”
秦峰搖頭感歎。
“不愧是幹過地下工作的。”
“對了。”
茵茵突然想起什麽。
“爺爺說的那個優秀老幹部是什麽?很重要嗎?”
秦峰回憶了一下。
“好像是總後勤部評的一個獎項吧?我看爺爺挺在意的…..…”
“嗨,就是老幹部們之間的麵子工程。”
茵茵不以為意。
“沒什麽實際好處,但他們那代人特別看重這些榮譽。”
秦峰若有所思。
“就像我們行業的金曲獎?”
“差不多吧。”
茵茵笑道。
“不過對爺爺來說,可能比金曲獎還重要。”
兩人走出幹休所大門,夜色已深。
“說起來。”
秦峰突然冒出一句。
“要是擱在看成分的年代,咱倆還挺般配。”
茵茵一愣。
“怎麽說?”
“我是貧下中農出身,你是軍人子弟。”
秦峰掰著手指數。
“都屬於紅五類,政審肯定過。”
茵茵”噗嗤”笑出聲。
“得了吧,按你那資本家的做派,早被當成走資派槍斃了!”
“我哪像資本家了?”
秦峰不服。
“還不像?”
茵茵掰著手指學他的樣子。
“炒作歌曲,營銷專輯,哄抬物價….典型的投機倒把!”
秦峰作勢要撓她癢癢。
“好啊,敢汙蔑革命群眾!”
兩人笑鬧著走向不遠處的賓館,冬夜的寒氣似乎也被這笑聲驅散了不少。
2006年的京城。
大年三十的早晨,秦峰站在陽台上,看著小區裏掛滿的紅燈籠,呼出的白氣在冷空氣中凝結成霜。“兒子,快過來幫忙貼春聯!”
秦母的聲音從客廳傳來。
秦峰轉身走進屋內,發現秦父正踩在凳子上,笨拙地試圖把橫批貼在門框上。嬸子站在一旁指揮。。“左邊高點,再高點!”
“爸,我來吧。”
秦峰接過父親手中的春聯,輕鬆地貼了上去。
“還是年輕人身手靈活。”
秦父拍拍兒子的肩膀,眼中滿是欣慰。
“你堂弟小波說中午過來,還帶了他女朋友。”
秦母一邊擦著茶幾一邊插話。
“小波現在出息了,兩套房子呢!跟著那個鄭總做軟件開發,聽說年終獎拿了六位數。”
“媽,您就別羨慕了,您兒子也不差啊。”
秦峰笑著把福字倒貼在門上。
“那是!”
嬸子驕傲地說。
“咱們老姚家現在都出息了。你老叔現在管著演出公司一個部門,手下十幾號人呢!”
正說著,門鈴響了。
秦峰打開門,姚小波拎著大包小包站在門口,身後跟著個文靜的姑娘。
“哥,新年好!”
姚小波咧嘴一笑。
“這是我女朋友小雅。”
一家人熱熱鬧鬧地進了屋,客廳很快被歡聲笑語填滿。
秦峰看著這一幕,心裏暖融融的。
三年前,他帶著堂弟和老叔創業時,誰能想到會有今天的光景?
午飯時,秦父開了瓶茅台,給每個人都倒了一小杯。
“來,咱們老姚家今年雙喜臨門!”
他舉起酒杯。
“小波買房定親,老姚升職加薪,最重要的是!”
他看向兒子。
“秦峰的公司越做越大!”
“幹杯!”
眾人碰杯,其樂融融。
姚小波喝了一口酒,臉色微紅。
“哥,鄭總說想見見你,他對咱們的社區產品很感興趣。”
秦峰夾了塊魚肉。
“年後再說吧,現在先好好過年。”
下午,女人們忙著包餃子,男人們則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央視正在重播前一天的春晚集錦。
“這《吉祥三寶》挺有意思。”
老叔指著電視說。
秦峰盯著屏幕,記憶有些模糊。
“今年春晚我就記得這個,還有《說事兒》和《俏夕陽》。”
“《俏夕陽》?”
秦父轉過頭。
“就是那個老太太跳舞的節目?”
“嗯,借鑒了皮影戲的動作。”
秦峰突然想起什麽。
“對了,茵茵爺爺的幹休所不是要參加市裏老幹部晚會嗎?差點把這個推薦給他們。”姚小波好奇地問。
“那為什麽沒推薦?”
“他們已經排了《西海情歌》合唱,老爺子信心滿滿,說肯定能拿獎。”
秦峰笑著搖頭。
“隨他高興吧。”
晚上,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看春晚直播。
餃子熱氣騰騰,電視裏歌舞升平。
“這比去年強多了!”
嬸子評價道。
秦母點頭。
“去年那個《千手觀音》是不錯,但其他節目都記不住。”
秦峰默默吃著餃子,心想自己對春晚的記憶一年比一年模糊。
或許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小時候盼著過年,現在卻覺得年味越來越淡。
大年初一,秦峰帶著父母去拜年。
京城的街道上張燈結彩,行人稀少,大多數店鋪都關門了。
“京城過年就是冷清。”
秦母裹緊圍巾。
“還是老家熱鬧,街上都是人。”
秦父笑道。
“你兒子現在是大老板了,得習慣大城市的生活。”
秦峰沒說話,手機突然震動起來。是吳軍發來的短信。
“社區炸鍋了,韓寒和白燁幹起來了。”
秦峰回複道。
“知道了,明天我看看。”
接下來的幾天,秦峰一家像往常一樣走親訪友,送禮吃飯。
直到初五,他才抽出時間登錄社區後台。
屏幕上,一篇題為《80後作家。商業包裝下的文化泡沫》的文章被頂在首頁,作者是著名文學評論家白燁。
評論區已經炸開了鍋,最熱門的回複來自韓寒本人。
“文壇算個屁,誰也別裝逼。”
短短八個字,點讚數已經突破十萬。
秦峰往下翻了翻,發現這場爭論已經演變成兩派大戰。
一邊是傳統文學界的支持者,一邊是韓寒的粉絲和80後作家群體。
他撥通了吳軍的電話。
“現在什麽情況?”。
“瘋了,完全瘋了!”
吳軍的聲音透著興奮。
“訪問量暴漲三倍,服務器差點撐不住。韓寒那篇回複發出來十分鍾,就有五萬轉發!”
秦峰走到窗前,看著窗外的城市夜景。
“其他媒體呢?”
“全都跟進報道了!咱們社區現在成了主戰場,新浪、搜狐都在引用我們的內容。”
“保持中立。”
秦峰冷靜地說。
“不要站隊,不要刪帖,除非有人身攻擊。”
“可是…”
吳軍猶豫道。
“白燁那邊托人帶話,希望我們控製一下韓寒粉絲的言論。”
秦峰輕笑一聲。
“告訴他,這是自由討論的平台。文學界的爭論和電影、音樂一樣,都是主流與非主流的矛盾,天生的。”掛斷電話,秦峰打開電腦,仔細閱讀了白燁的原文和韓寒的回複。
他不得不承認,韓寒的犀利文筆和幾百萬粉絲的影響力,確實讓這場爭論變得格外引人注目。
第三天,秦峰約了吳軍在公司見麵。
春節假期還沒結束,辦公樓裏空蕩蕩的,隻有技術部門有幾個值班的員工。
“數據我看了。”
秦峰遞給吳軍一杯咖啡。
“這場爭論給我們帶來了巨大流量,但也可能引火燒身。”
吳軍說道。
“你的意思是?”
“兩件事。”
秦峰豎起手指。
“第一,加快麥麥的開發進度,趁著這波熱度推出新功能;第二,準備一份聲明,強調平台中立性。”吳軍點頭。
“明白。不過…”
他猶豫了一下。
“韓寒的賬號是全站第二大v,僅次於徐靜蕾。如果我們不表態,會不會….”
“會不會得罪他?”
秦峰笑了笑。
“放心,韓寒不是那種人。
他更欣賞堅持原則的平台。”
正說著,秦峰的手機響了。是鄭南嶺打來的。
“秦總,新年好啊!”
鄭南嶺爽朗的聲音傳來。
“聽說你們社區最近很熱鬧啊!”
“鄭總新年好。”
秦峰客氣地回應。
“都是用戶自發討論,我們隻是提供平台。”
“哈哈,謙虛了!”
鄭南嶺笑道。
“對了,上次小波跟你提過的事,考慮得怎麽樣?我們公司想投資你們的社交產品。”
秦峰看了吳軍一眼。
“這事咱們年後詳談吧,現在還在假期呢。”
掛斷電話,吳軍好奇地問。
“鄭南嶺?他看上我們什麽了?”
“流量,用戶,未來。”
秦峰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寫下幾個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