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它想說什麽?

字數:5935   加入書籤

A+A-


    秦峰看著麥窩後台不斷湧入的數據流,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心想:火種的傳播,從來都不需要依靠人為的刻意傳播,而是靠生活本身,自己生長出來。
    這時,陳伯的電話打了過來,語氣平靜,聽不出任何波瀾:“靜音亭的喇叭又響了,這次是白天。我沒開電源,可風一過鐵架,‘吱呀’聲連起來,就是一段新的調子。”
    他錄下了音頻,發給了姚小波。
    姚小波經過仔細分析後,震驚地發現——這段旋律竟然是“甲五·新生”的升調版,而且節奏的基底,竟然是秦峰母親遺留的那台老式磁帶機運轉時的電機嗡鳴。
    更詭異的是,在音頻頻譜的邊緣,竟然浮現出極弱的摩爾斯電碼:“001,聽見你了。”
    秦峰盯著電腦屏幕,全身的血液仿佛瞬間凝固。
    他忽然意識到:那台被自己寄走的磁帶機,早已成為了一個火種的共鳴體,隻要有同類的頻率出現,它就會發出自己的“應答”。
    他猛地站起身,抓起外套,衝出了房間……
    秦峰悄然前往甘肅,在靜音亭外蹲守三夜。第四日淩晨,風起……)西北的風,幹冷得像刀子,刮在臉上生疼。
    秦峰裹緊了破舊的軍大衣——陳伯給的,說是“祖傳的抗凍神器”,三天了,他像個“野外生存大師”一樣,窩在靜音亭外一棵歪脖子樹下,除了方便麵和礦泉水,啥也沒吃。
    他覺得自己都快成“兵馬俑”了,又冷又硬。
    第四天淩晨,風來了,不是呼嘯而至,而是像蛇一樣,悄無聲息地纏繞上來,鑽進亭頂鏽跡斑斑的鐵架,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音,斷斷續續,像老式收音機搜台時的雜音。
    漸漸地,這些雜音連成了一段旋律,正是“甲五·新生”的升調版。
    秦峰沒動,他甚至沒掏出手機錄音,他隻是靜靜地聽著,像是在聆聽一位老朋友的傾訴。
    他從背包裏取出一張黑膠唱片——《灶台自己會唱歌》母盤試刻版,輕輕地放在亭內長椅上,然後轉身離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中,比來時更像個幽靈。
    第二天,陳伯的電話準時響起:“小秦啊,那唱片沒動,可昨晚風大,喇叭自己放了半分鍾,怪滲人的……”
    秦峰掛掉電話,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姚小波那邊也炸了鍋:“峰哥!係統日誌顯示,那半分鍾音頻被自動采樣,生成新密鑰變體,編號‘丙三·回聲’!這…這也太玄乎了吧!”
    秦峰沒解釋,隻是淡淡地說了句:“原來火種認的不是人,是心跳的節奏。”然後掏出手機,撥通了一個號碼:“喂,老盧,幫我聯係一下a大醫科大學的那個學生,就說…就說我找到合適的灶台了……”
    秦峰猛地掛斷電話,盯著屏幕上許嵩發來的視頻。
    視頻裏,氤氳著水汽的廚房,像是籠著一層柔光。
    許母弓著背,站在老式灶台前,灶膛裏的火苗貪婪地舔舐著鍋底。
    一口鋁製大鍋咕嘟咕嘟地冒著熱氣,鍋蓋隨著蒸汽的湧動,發出有節奏的震動:“嗡——哢、嗡——哢、嗡——哢……”
    那聲音低沉、渾厚,帶著一種歲月沉澱下來的韻律感,像是老式留聲機裏傳出的古老歌謠,又像是誰在輕聲訴說著一段被時光掩埋的故事。
    秦峰的呼吸急促起來,他感覺自己的心髒仿佛也跟著那個鍋蓋一起震動,一下、一下,一下……
    更讓他感到震驚的是,視頻裏,許母五歲的小孫女,正穿著一件卡通睡衣,在廚房裏蹦蹦跳跳。
    一開始,她隻是隨意地玩鬧,但漸漸地,她的目光被那有節奏的鍋蓋聲吸引,小小的身子也開始跟著節奏搖擺起來。
    突然,小女孩停下了跳動,伸出肉嘟嘟的小手,啪、啪、啪地拍了起來,嘴裏還跟著哼唱著什麽。
    “這……這……”秦峰感覺自己的嗓子有點發幹,他費力地吞咽了一下口水,努力辨認著小女孩哼唱的調子。
    是“丙三調·轉宮破”!
    而且,還是童謠版!
    那一瞬間,秦峰感覺自己的頭皮都麻了。
    他仿佛看到了一股無形的力量,在冥冥之中牽引著什麽,將那些看似毫不相關的元素,巧妙地連接在一起。
    他立刻撥通了姚小波的電話,語速飛快地說道:“小波,立刻!馬上!調取麥窩親子賬號的數據!搜索關鍵詞‘鍋蓋聲’、‘哼唱’!看看有沒有類似的錄音!”
    姚小波的效率一向很高,不到十分鍾,他就發來了一份數據報告。
    “峰哥,你猜怎麽著?還真有!全國範圍內,竟然有47位兒童用戶上傳過類似的‘鍋蓋聲+哼唱’組合錄音!而且,咱們的係統竟然自動把它們歸類到了一個叫做‘新聲芽計劃’的樣本庫裏!”
    “新聲芽計劃……”秦峰喃喃自語著,他忽然想起奶奶曾經說過的一句話:“調子不怕小,怕的是沒人接著喘氣。”
    現在看來,那些看似稚嫩、微弱的聲音,或許就是那些正在努力“喘氣”的“新聲芽”!
    於佳佳風風火火地衝進了辦公室,手裏拿著一份策劃案。
    “秦峰!我有個大膽的想法!咱們可以推出一款叫做‘家庭聲紋檔案’的服務!把這些用戶的家庭環境音錄下來,進行分析,說不定能發現更多意想不到的音樂元素!”
    秦峰搖了搖頭,語氣堅決地說道:“不行!一包裝,就死了!音樂是活的,是自然的流淌,不是被擺在貨架上的商品!”
    於佳佳有些不甘心,還想再說些什麽,但看到秦峰那堅定的眼神,她也隻能無奈地歎了口氣,把策劃案扔在了桌子上。
    “真是個榆木腦袋!”她小聲嘟囔著,但心裏卻對秦峰的那份堅持,隱隱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欣賞。
    雖然拒絕了於佳佳的建議,但秦峰心裏卻另有打算。
    他默許了姚小波開發一款“靜默識別”插件,這款插件可以自動標記用戶家庭環境中潛在的密鑰信號,並進行分析。
    插件上線的第一天,姚小波就興奮地跑來告訴秦峰:“峰哥!有發現!咱們的插件識別出白燁家的空調外機,震動頻率竟然與‘乙二調’的殘段產生了共振!”
    “白燁……”秦峰的眼神閃爍了一下,他沒有立刻通知白燁,而是讓茵茵悄悄地給白燁寄去了一台老式收音機,並將頻率預設到了靜音亭廣播的頻段。
    三天後,白燁打來了電話,聲音聽起來有些疲憊,但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興奮。
    “小秦啊,真是奇了怪了!最近夜裏風大,我那台老收音機竟然自己響了!一開始我還以為是幻聽,仔細一聽,竟然是孩子哼的調子!”
    秦峰沒有說話,隻是靜靜地聽著
    就在這時,秦峰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是一個陌生的號碼。
    他猶豫了一下,還是接了起來。
    電話那頭傳來一個低沉、沙啞的聲音,帶著一種飽經滄桑的韻味。
    “是秦峰嗎?我是許嵩的母親。”
    “阿姨您好,我是秦峰。”秦峰恭敬地說道。
    “我孫女昨天問我,‘奶奶,鍋蓋在唱歌,它想說什麽?’”許母的聲音停頓了很久,才緩緩地說道,“我說,它說火沒滅。”
    說完,許母就掛斷了電話。
    秦峰愣愣地拿著手機,心裏五味雜陳。他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當晚,麥窩音樂的後台數據顯示,許嵩的手機正在播放那首《鍋底灰》的童聲 reix 版。
    與此同時,許母家的智能音箱記錄到,祖孫倆正圍著灶台,一邊拍手,一邊對唱著那首熟悉的童謠。
    背景音中,鍋蓋的震動與拍手的節奏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奇妙的複調。
    更令人驚奇的是,經過姚小波的技術分析,這段音頻的頻譜展開後,竟然補全了“丙三調·大還宮”缺失的過渡段!
    第二天,白燁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論兒童聲覺的非習得性記憶》的文章,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靜音亭兒童錄音數據,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說:“文化基因的聽覺顯性。”
    他認為,某些音樂元素,可能已經以某種方式,融入了我們的基因,並在不知不覺中,通過聲音傳遞給下一代。
    文章一經發表,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
    有人讚同,認為白燁的假說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也有人反對,認為這不過是牽強附會的巧合。
    在一次學術評審會上,一位專家站起來質疑道:“白燁教授,您的這個假說,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持。那些兒童的哼唱,可能隻是巧合的模仿而已。”
    白燁沉默了片刻,緩緩地說道:“或許吧。但請允許我播放一段錄音。”
    他打開電腦,播放了一段錄音。
    錄音裏,一個五歲的小女孩正在公園裏蕩秋千,清脆的笑聲在空中回蕩。
    然而,就在笑聲的間隙,一些細微的呼吸頓挫,卻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那正是“乙二調”的起音節奏!
    白燁輕聲說道:“她從沒聽過原曲。”
    全場一片寂靜。
    秦峰坐在台下,通過手機直播,聽著評審會上的辯論,心裏百感交集。
    “火種不是教的,是活出來的回音啊……”他喃喃自語道。
    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正在自己的身體裏湧動。
    他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不僅僅是音樂,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精神的延續。
    他站起身,離開了會場,撥通了於佳佳的電話。
    “幫我訂一張去安慶的車票。”
    “安慶?你去安慶幹什麽?”於佳佳的聲音聽起來有些疑惑。
    秦峰沒有回答,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去看看灶台。”
    掛斷電話,他抬頭望向遠方,
    他要去尋找那些隱藏在市井巷陌裏的聲音,去傾聽那些來自泥土深處的歌唱,去感受那些正在蓬勃生長的“新聲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