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傳承,已經退入到了本能層麵

字數:7132   加入書籤

A+A-


    三天後,民樂縣小學的教導主任,拿著一份數據報告,找到了校長。
    “校長,我發現咱們學校的學生,午休入睡率提升了40!”
    “哦?是嗎?好事啊!看來咱們學校的睡眠質量抓上去了嘛!”校長笑眯眯地說。
    “而且,還有很多學生,在夢中哼唱著一種奇怪的節奏……”
    “什麽節奏?”
    “三短一長……”
    與此同時,在省城的“非遺數字化監管中心”,周曉芸正盯著電腦屏幕,一臉的疑惑。
    她發現,自己上傳的“環境注意力測試樣本”,竟然被自動複製到了17個地市的培訓模塊!
    更詭異的是,她調取訪問日誌後發現,最頻繁的播放終端,竟然來自環衛站、修車鋪和菜市場廣播!
    這些地方,從不參加任何非遺申報活動!
    “這是什麽情況?”周曉芸百思不得其解。
    難道,這些“草根階層”,才是真正的“聲音愛好者”?
    她悄悄地導出所有播放數據,製成一張無標簽的cd,然後寄往了林小滿實習時留下的舊地址,並在信封裏附上了一句話
    “它們在用耳朵投票。”
    民樂縣,靜音亭。
    陳伯已經連續七天沒有敲擊鐵架了。
    他隻是靜靜地坐在亭子裏,閉著眼睛,一動不動。
    村民們開始擔心起來。
    “老吳,陳伯是不是病了?要不要去看看?”
    老吳擺了擺手,神秘一笑“他在調頻呢!”
    原來,陳伯的聽力已經嚴重衰退,幾乎無法分辨外界的聲音。
    但他常年敲擊鐵架,他的手腕肌肉,已經對地下的震動產生了記憶。
    每當日影移過亭子的某個特定角落,他的拐杖,就會輕輕地點地三下,停頓一下,然後,再點第四下——那節奏,精準得如同節拍器!
    孩子們圍坐在陳伯身邊,好奇地模仿著他的動作。
    令人驚訝的是,竟然沒有一個人出錯!
    仿佛那節拍,本就長在他們的骨頭裏。
    夕陽西下,老吳站在靜音亭外,看著孩子們嬉戲打鬧的身影,心裏充滿了感慨。
    “這玩意兒,還真是‘一代版本一代神’啊!”他感歎道。
    突然,他想起了一件事。
    幾天前,他在灶膛裏燒毀了所有的錄音帶殘片。
    可是……
    他猛然轉身,衝向廚房。
    灶膛裏,餘燼未熄。
    老吳小心翼翼地扒拉著灰燼,他的手,在顫抖。
    終於,他摸到了一個硬硬的東西。
    他小心翼翼地將它從灰燼中取出。
    那是一枚未燃盡的磁帶頭。
    磁帶頭的一角,已經融化變形,但上麵的磁粉,卻依然閃爍著微弱的光芒。
    老吳緊緊地攥著那枚磁帶頭,仿佛握著一個時代的密碼。
    “許娃子,你說……這裏麵,會不會藏著什麽秘密?”他喃喃自語道,聲音低沉而嘶啞。
    老吳顫抖著,指甲摳掉那枚焦黑磁帶頭上粘連的灰燼。
    湊近了,借助灶膛外漏進的月光,他倒吸一口涼氣——磁帶表麵氧化層,竟天然形成一圈圈波紋,玄奧,深邃,像是某種古老密碼。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老吳嘀咕著,抄起工具,小心翼翼將磁帶頭嵌入銅鍋底部的凹槽。
    嚴絲合縫,天衣無縫,仿佛它本就該屬於這裏。
    當晚,風起。
    靜音亭內,銅鍋嗡鳴。
    但這一次,聲音變了。
    不再是單調的“許母回憶殺”,而像是開了“雙聲道”——一半是許母當年在廣播站哼唱的《世上隻有媽媽好》,一半卻是某種低沉的共鳴,渾厚、蒼涼,像從地心深處傳來,又像是老樹根須無聲的歎息。
    千裏之外,省城出租屋內。
    林小滿正戴著耳機,對著一堆數據抓耳撓腮。
    突然,耳機裏傳來一陣熟悉的哼唱,緊接著,那低沉共鳴炸響!
    林小滿猛地抬頭——
    窗外,暴雨傾盆。
    豆大的雨點,瘋狂敲打著陽台的遮陽棚。
    那“劈裏啪啦”的節奏,竟然是“丙三調”的變奏!
    “臥槽!有戲!”林小滿一把抓起錄音筆,瘋了般衝進雨幕。
    而此刻,民樂縣靜音亭內。
    老吳站在老樹下,小心翼翼將最後一卷空白磁帶,埋入樹根之下。
    泥土混合著雨水,糊了他滿手。
    他抬起頭,看著被暴雨洗刷得幹幹淨淨的天空,輕聲說道
    “現在,輪到雨來傳話了……”
    林小滿像是觸電般,一把扯下耳機,腎上腺素飆升讓她顧不上什麽實習主播的形象,抄起那支破舊的錄音筆就往外衝。
    “劈裏啪啦”的雨點砸在她身上,像是無數隻小手在瘋狂拍打著她。
    但她絲毫不在意,因為此刻,她聽到的不是雨聲,是天籟!
    “丙三調”的變奏!
    那熟悉的節奏,那瘋狂的敲擊,簡直和靜音亭銅鍋共振的頻譜圖一模一樣!
    “這特麽也太賽博朋克了吧!”她忍不住爆了句粗口,但這並不妨礙她像個瘋子一樣,在暴雨中四處收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她跑到陽台上,將錄音筆懟到遮陽棚下,貪婪地記錄著每一個雨滴敲擊的瞬間。
    她又跑到樓下,把錄音筆伸進下水道口,捕捉著雨水流淌的聲音。
    回到出租屋,林小滿迫不及待地將錄音筆連接到電腦上,開始進行頻譜分析。
    當那兩條波形圖完美重合的那一刻,她知道,自己賭對了!
    “環境生自組織”,這看似玄學的理論,竟然真的存在!
    這已經不僅僅是聲音的傳播,而是文化記憶的複蘇,是集體潛意識的覺醒!
    林小滿激動得渾身發抖,她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出這背後的秘密。
    她開始研究省城的排水係統圖,一張張老舊的圖紙在她眼前展開,像是一幅幅塵封的曆史畫卷。
    突然,她的目光停留在了一張泛黃的圖紙上。
    那是上世紀縣廣播站的地下電纜鋪設圖。
    圖紙顯示,當年的電纜,竟然與排水管道並行鋪設!
    一個大膽的猜想在她腦海中浮現——
    當年老吳在維修線路時,會不會曾經用排水管道來測試音頻信號?
    也就是說,整個縣城的排水係統,都被老吳“種”下了生音的種子!
    那現在的雨聲,是不是就是被“種”過的回音?
    與此同時,遠在民樂縣的靜音亭旁。
    雨後的村莊,空氣格外清新。
    幾個孩童在水坑裏嬉戲打鬧,濺起的水花,在陽光下閃耀著七彩的光芒。
    老吳站在一旁,默默地看著孩子們。
    突然,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孩子們踩水坑的節奏,竟然不約而同地趨同於“乙二·新生代”的節拍!
    他蹲下身子,拿起一根燒火棍,在泥地上畫出“節奏標尺”的雛形。
    “你們踩著踩著,腳心是不是有點麻?”他沒有教孩子們什麽,隻是輕聲問道。
    “是!”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道。
    老吳笑了,他將燒火棍插進泥土裏,意味深長地說道“那你們自己會調。”
    當天晚上,泥地被風吹幹,出現一道道裂紋。
    那些裂紋的走向,竟然與當年老吳鋪設銅線的路徑驚人相似!
    省城,非遺評審委員會。
    周曉芸正襟危坐,麵前堆滿了“民間自發音頻傳播案例”。
    這些案例,都是一些看似毫無關聯的聲音,比如磨刀聲、鳥叫聲、甚至是鄰裏之間的吵架聲。
    她的任務,就是從中篩選出有價值的非遺線索。
    突然,一個案例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是某修鞋匠用錘子敲打鞋釘的聲音,節奏恒定,呈現出一種奇特的“三短一長”的模式。
    專家們一致認為,這是有人在故意模仿炒作,應該直接pass掉。
    但周曉芸卻覺得有些不對勁。
    她調出該匠人過去三十年的修鞋記錄,發現他的敲擊頻率,自1998年起就從未改變過!
    1998年,那一年,民樂縣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
    那一年,老吳的同事曾在抗洪廣播中,用“三短一長”的節奏傳遞暗碼。
    難道說,這位修鞋匠,曾經在廣播中聽過這些暗碼?
    難道說,他敲打鞋釘的節奏,並不是模仿,而是身體的記憶?
    周曉芸最終在報告中寫下“重複不是模仿,是身體記得。”
    她悄悄地將這段錄音存入“非標聲景保護庫”,為這場隱形的抵抗,默默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民樂縣,靜音亭。
    林小滿再次回到了這裏。
    這一次,她沒有帶任何設備,隻是靜靜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
    她發現,靜音亭周圍的村民,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刻意地輪值掃地。
    但每天清晨,總會有一個不知是誰家的掃帚,劃過石板,發出“唰唰”的聲音。
    那聲音的節奏,竟然自然而然地契合著銅鍋的共振頻率!
    她蹲守了三天,終於拍到了一個老婦人。
    老婦人一邊掃地,一邊哼著小調。
    她的調子有些走樣,聽起來並不完整。
    但每當她的拐杖點地時,那調子就會自動校準,與銅鍋的頻率完美同步。
    林小滿走上前,好奇地問道“大娘,您這是唱的什麽調啊?”
    老婦人搖了搖頭,一臉茫然地說道“不曉得啥調,就是這麽掃舒服。”
    林小滿明白了。
    傳承,已經退入到了本能層麵。
    那些曾經被廣播、被銅鍋、被老吳“種”下的聲音,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了村民們的身體裏,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他們或許不知道這些聲音的來曆,但他們的身體,卻記得一切。
    夜幕降臨。
    老吳獨自一人,緩緩地走向靜音亭。
    天空中,烏雲密布,雷聲滾滾。
    一場暴風雨,即將再次降臨。
    喜歡港片製霸港島,從自立門戶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港片製霸港島,從自立門戶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