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難道,這僅僅是巧合嗎?
字數:6358 加入書籤
“呃……這個……我們不太清楚。”
於佳佳輕輕地搖了搖頭,將那份價值不菲的合同推回給對方。
“這東西,火了就死了。”
說完,她起身離開了會議室,隻留下那個一臉茫然的平台負責人,獨自坐在那裏發呆。
回到辦公室,於佳佳立刻給秦峰發了一條消息“啟動‘靜默傳播’計劃——找十個縣城中學,送一批廢舊音響,不教怎麽用,隻說‘讓它們自己響’。”
她相信,真正的文化傳承,不是靠流量炒作,而是靠潛移默化的影響。
真正的藝術,應該像種子一樣,悄悄地埋在人們的心中,然後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在省台的機房裏,林小滿正在整理一批舊磁帶。
這些磁帶都是台裏多年來積攢下來的,記錄著各種各樣的節目素材和曆史資料。
她原本隻是想隨便翻看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麽可以利用的素材。
但當她拿起一盒磁帶,看到上麵的標簽時,一下子愣住了。
那是一盒私人收藏,標簽上寫著“街頭之聲”,署名是“趙誌明”。
林小滿知道趙誌明是台裏的技術科副科長,平時為人低調,不苟言笑,沒想到他竟然還有這樣的愛好。
她好奇地將磁帶放進播放器裏,按下播放鍵。
磁帶緩緩轉動,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響。
緊接著,一陣陣嘈雜的街頭聲音,從音箱裏傳了出來。
賣瓜農拍打西瓜的咚咚聲、修表匠敲擊鑷子的叮叮聲、小孩踢著瓶蓋的哐當聲……各種各樣的聲音混雜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生動而真實的城市生活畫卷。
林小滿聽得津津有味,仿佛身臨其境,回到了那個充滿活力和生機的年代。
突然,一段熟悉的敲擊聲,吸引了她的注意。
那是一段節奏感極強的敲擊聲,清脆、幹脆、利落,與“甲五·終章”的初鳴,幾乎完全重合。
林小滿驚訝地瞪大了眼睛,她立刻將這段聲音截取下來,與“甲五·終章”進行對比。
結果顯示,兩者之間的相似度,高達90以上。
這怎麽可能?
林小滿拿著磁帶,找到了趙誌明。
“趙科長,您能給我解釋一下,這盤磁帶是怎麽回事嗎?”
趙誌明看著那盤磁帶,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笑容。
“那是很多年前錄的了,那時候年輕,喜歡到處亂跑,就用錄音機記錄下一些自己覺得有意思的聲音。”
“那這段敲擊聲呢?您還記得是在哪裏錄的嗎?”林小滿追問道。
趙誌明搖了搖頭。
“時間太久了,記不清了。那時候也不懂什麽音樂,就是覺得這聲音‘對’,聽著舒服。”
林小滿沉默了。
她突然意識到,有些東西,是不需要刻意去學習和模仿的。
它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存在於我們的血液之中,存在於我們的文化基因之中。
林小滿將這盤磁帶重新編號,放入“城市之聲”檔案庫,分類名為“未命名的共鳴”。
陳青山在父親祭日當天,帶了一把嶄新的掃帚,來到了村口的那座亭子。
他沒有像往常一樣,拿起掃帚,默默地清掃地麵。
他走到那口扣在地上的銅鍋前,將掃帚柄插進了那道細小的裂縫之中。
然後,他靜靜地站在那裏,任憑風吹動著竹枝,輕輕地刮擦著金屬鍋身。
“沙……沙……沙……”
聲音斷斷續續,不成曲調,聽起來有些刺耳,有些怪異。
但卻有一種奇異的安定感,在空氣中彌漫開來。
仿佛那是父親在用他粗糙的手,輕輕地撫摸著自己的臉頰,給自己帶來一絲溫暖和慰藉。
陳青山就那樣站了一會兒,然後轉過身,默默地離開了亭子。
三天後,村裏幾個老人,不約而同地來到了亭子裏。
他們沒有帶任何樂器,也沒有進行任何排練。
隻是各自拿著自己熟悉的工具,坐在亭子裏,隨心所欲地敲擊著。
有人帶了竹籃,用手指輕輕地敲擊著籃子的邊緣,發出清脆的竹聲。
有人拿了木槌,一下一下地敲打著石墩,發出沉悶的石聲。
他們不說話,也不看彼此,就像隻是來亭子裏曬太陽,閑聊家常。
但是,那掃帚劃過地麵發出的“沙沙”聲,始終沒有停止過,也沒有任何淩亂。
它就像一條無形的紐帶,將所有人的聲音,都連接在了一起,構成了一首和諧而獨特的鄉村交響曲。
老吳病倒的那夜,風雨大作。
村民們想進亭避雨,卻看見他蜷縮在角落……
狂風怒號,暴雨如注,劈裏啪啦地砸在瓦片上,像是天公在敲著架子鼓。
幾個躲雨心切的村民,搓著膀子,一溜煙兒地跑到村口的老亭子旁。
“哎呦喂,這雨下的,真特麽刺激!”
“可不是嘛,趕緊進去躲躲,淋成落湯雞就不好玩了。”
可當他們貓著腰,剛想往亭子裏鑽的時候,卻齊齊愣在了原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隻見老吳像隻煮熟的大蝦,蜷縮在亭子一角,臉色蠟黃,嘴唇發青,渾身濕透,瑟瑟發抖。
他懷裏緊緊抱著一台老式收音機,滋啦滋啦地響著,在風雨聲中顯得格外微弱。
“老吳,你這是咋啦?生病了?”一個大嬸嗓門洪亮,扯著嗓子喊道。
老吳沒吭聲,隻是抱著收音機,一動不動。
大夥兒湊過去一看,收音機裏正放著省台的“城市之聲”。
鏡頭掃過地鐵裏人頭攢動,菜市場裏熙熙攘攘,醫院裏嘈雜忙碌,教室裏書聲琅琅,最後,畫麵定格在一處空無一人的工地。
狂風呼嘯而過,穿過鋼筋水泥的空洞,發出嗚嗚的低鳴,像鬼哭狼嚎一般。
突然,老吳猛地坐了起來,眼神渾濁但卻閃著異樣的光芒。
他伸出枯瘦的手,摸了摸頭頂漏雨的亭梁,感受著雨水滴在手上的冰涼,嘴角微微上揚,喃喃自語道“鍋不響了……挺好。”
就在這時,一個清脆的聲音穿透了風雨,傳進了亭子裏。
“噠、噠、噠……”
眾人尋聲望去,隻見吳小雨撐著一把油紙傘,站在雨幕中,俏生生地看著亭子裏的老吳。
她沒有走進來,隻是抬起手,用指關節在傘麵上輕輕敲了三下。
那敲擊聲,節奏自然,像是心跳,像是呼吸,像是某種古老而神秘的旋律,無需學習,便已深深烙印在每一個人的生命裏。
老吳聽到這聲音,渾濁的眼中,竟似有光芒閃過。
吳小雨的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轉身,消失在了茫茫的雨幕中。
她要去哪?她又想做什麽?沒有人知道。
雨後初霽,空氣裏彌漫著泥土的芬芳。
老吳拄著拐杖,顫巍巍地走出家門。
他身上的病,來得快,去得也慢,就像這夏天的暴雨,轟轟烈烈一陣後,總要留下些潮濕的痕跡。
老吳沒再踏進那個破舊的亭子。
對他來說,有些東西已經刻在骨子裏,用不著再守著那個銅鍋了。
村民們發現,亭子裏的銅鍋不見了。
倒扣在石墩上的,隻剩下一個黑乎乎的印記。
風吹過石墩的縫隙,發出嘶嘶的聲響,像是老舊的風箱在喘息。
大家都以為,這口鍋徹底廢了,老吳也終於放下了。
隻有吳小雨知道,有些東西,並沒有消失。
每天上學,她還是會習慣性地路過那個亭子。
隻不過,她的手指不再敲擊銅鍋,而是輕輕地,在石墩上的那個圓形的鍋印上,敲三下。
“噠、噠、噠……”
音不成調,甚至有些刺耳。
但吳小雨卻會把耳朵貼在石墩上,仔細聆聽。
她聽見的,不是鍋的聲音,而是風在石頭縫隙裏,在金屬裂紋裏拐彎的聲音。
那聲音很小,很細微,卻像是某種古老的低語,帶著歲月的滄桑和秘密。
吳小雨覺得,這聲音,比以前的銅鍋,更有意思。
她拿出手機,錄下了這段“歪聲”。
然後,她把這段音頻發到了班級群裏,配上文字“這是升級版。”
同學們一頭霧水,紛紛表示聽不懂。
但總有那麽幾個閑的蛋疼的,好奇心旺盛的,跟著吳小雨學了起來。
他們也跑到亭子邊,在石墩上敲敲打打,錄下各種各樣的聲音。
有的節奏散亂,有的跑調嚴重,但無一例外,都很自然,很隨意,就像雨滴落在瓦片上,毫無規律,卻又充滿生命力。
林小滿最近忙得腳不沾地。
“城市之聲”的季度合輯,馬上就要上線了,她需要整理大量的素材,還要進行最後的剪輯和潤色。
在整理素材的過程中,她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段音頻的背景裏,都隱約浮現著類似靜音亭舊頻的震動。
一段是地鐵隧道通風口的低鳴,沉悶而壓抑,像是城市的心髒在跳動;一段是醫院氧氣瓶減壓閥的滴答,清脆而規律,像是生命的倒計時;還有一段,竟然是省台播音間空調外機運轉的節奏,單調而重複,像是永不停歇的齒輪。
林小滿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這些聲音,明明來自不同的地點,不同的設備,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難道,這僅僅是巧合嗎?
喜歡港片製霸港島,從自立門戶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港片製霸港島,從自立門戶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