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說不清哪不對

字數:6369   加入書籤

A+A-


    她鬼使神差地將這段節奏放慢,然後,她整個人都愣住了。
    這…這竟然是“甲五·終章”的變體!
    林小滿立刻調出錄像資料,順著這條線索一路追查下去。
    她發現,這套“拍手舞”竟然已經傳遍了省城的五個區,組織者互不相識,但她們都說,這節奏是從地鐵裏聽來的。
    地鐵?
    林小滿倒吸一口涼氣,立刻調出原始音頻波形,進行比對。
    結果讓她震驚這段廣場舞的節奏,竟然與當年老吳手繪聲紋的低頻段完全重合!
    也就是說,這些大媽們跳的,根本不是什麽廣場舞,而是城市深處,那些被遺忘的聲音的變奏!
    林小滿沒有做任何剪輯,隻是小心翼翼地將這段錄音拷貝到u盤裏,然後用記號筆在上麵寫下一行字
    “不是誰教的,是腳記得。”
    陳青山掃完墓,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村裏。
    遠遠地,他就看到靜音亭原址的那片草叢,被人踩出了一條小徑。
    那些原本肆意生長的野草,如今都可憐巴巴地貼著地麵,仿佛受了什麽委屈。
    石墩上的倒扣銅鍋不知何時被人挪開了,隻在上麵留下一圈暗淡的銅漬,像是幹涸的淚痕。
    陳青山沒有動那些痕跡,也沒有試圖恢複原樣。
    他隻是默默地看了一會兒,然後轉身回家。
    第二天晚上,他偷偷摸摸地扛著一袋煤渣來到靜音亭原址,趁著夜色,將煤渣均勻地撒在那條小徑上。
    幾天後,村民們發現,這條小路變得有些不一樣了。
    每當雨後,路麵就會泛起一層淡淡的微光,踩上去,會發出沙沙的聲響,節奏鬆散,卻又連綿不斷。
    “這煤渣路,有點意思啊。”
    “是啊,踩著挺舒服的。”
    “你們聽,這聲音像不像鍋在唱歌?”一個孩子好奇地問道。
    “瞎說啥呢,哪還有鍋啊?”一個老人搖了搖頭,笑著說,“這是地在走拍子。”
    德雲社排練廳裏,笑聲一浪高過一浪。
    於佳佳站在門口,聽著裏麵熱火朝天的彩排聲,嘴角也忍不住露出一絲微笑。
    這段時間,德雲社的新活兒是越來越火了。
    尤其是老郭那段《沒人聽的時候最響》,簡直成了觀眾們的新寵。
    “相聲的響,不在嗓子,在觀眾喘氣的空當!”
    老郭那句帶著濃濃京味兒的俏皮話,總能引得滿堂喝彩。
    於佳佳卻盯著台下的觀眾。
    她發現,前排幾個年輕觀眾,在聽相聲的時候,竟然不自覺地用手敲擊膝蓋,打著節拍。
    那節奏,她再熟悉不過了,竟然與靜音亭初鳴時的節奏一模一樣!
    於佳佳立刻拿出手機,錄下這段視頻,然後發給了秦峰。
    “你看,現在連笑點都踩在拍上。”
    當晚,於佳佳將這段節奏導入麥窩社區“生活節拍療愈”板塊,匿名上傳,標題隻有一句話
    “別聽我說,聽你自己的。”
    周曉芸站在辦公室的窗前,望著樓下熙熙攘攘的人群,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下個月,她就要調到市文化局工作了。
    離開非遺辦,她心裏多少還是有些不舍。
    畢竟,這裏承載了她太多的回憶和心血。
    她轉過身,開始整理辦公桌上的文件。
    “周秘書,等等我!”
    一個略微發福的中年男人,氣喘籲籲地追了上來……他手裏拿著一份文件,臉上帶著諂媚的笑容。
    “周秘書,您看這份關於咱們省非遺文化數字化建設的方案,您再給指導指導?”
    周曉芸接過文件,隨手翻了幾頁,然後抬起頭,淡淡地問道
    “李主任,這個方案,你們調研過群眾的真實需求嗎?”
    李主任愣了一下,支支吾吾地說道“這個…這個…我們主要還是從專家學者的角度出發…”
    周曉芸沒有說話,隻是將文件放在桌上,然後轉身走向檔案室。
    “我再去看看以前的檔案,看看有沒有什麽可以參考的資料。”
    檔案室裏,堆滿了積灰的文件夾。
    周曉芸戴上手套,開始一排排地翻找。
    突然,她的目光停留在了一個牛皮紙袋上。
    她抽出裏麵的文件,封麵上寫著幾個字
    “關於‘城市之聲’項目可行性報告——駁回”
    周曉芸的手指微微顫抖了一下……
    往事一幕幕湧上心頭……周曉芸的指尖劃過粗糙的牛皮紙,那份“城市早市叫賣聲譜係”申報表,像一張舊船票,仿佛還能聞到當年菜市場裏帶著泥土腥氣的喧囂。
    往事不堪回首,她歎了口氣,心想這玩意兒還是讓它在故紙堆裏繼續吃灰吧。
    正當她準備將這燙手山芋塞回檔案架時,手機像得了帕金森似的震個不停。
    省台新聞熱線推送某小學課間操魔改,告別《小蘋果》,擁抱“行為藝術”——無音樂,全靠人力原始節奏。
    周曉芸心說,這年頭,不整點幺蛾子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教育工作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視頻裏,一群小蘿卜頭在值日生的“土嗨”指揮下,敲鐵欄,拍窗框,跺地板,愣是把課間操跳出了行為藝術的味道。
    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大概是覺得比廣播體操帶勁。
    周曉芸本想關掉,突然,背景音裏一段風穿鋼筋的嗚鳴,讓她虎軀一震。
    這聲音,像極了老吳的“甲五”變奏!
    她趕緊點開放大,仔細分辨,沒錯,就是那熟悉的味道!
    那感覺就像是dna動了,爺青回!
    “這…這也能行?”周曉芸喃喃自語,嘴角卻忍不住揚起。
    她沒有保存視頻,隻是小心翼翼地將那份塵封已久的申報表,輕輕地夾進一個嶄新的文件夾,封皮空白,沒寫任何名字。
    “周秘書,你在看什麽呢?”身後的檔案管理員老李,不知何時湊了過來。
    周曉芸的心跳有些加速,她飛快地掃視四周,確定老李隻是好奇地探頭,並沒看清她手裏的東西。
    “沒什麽,李叔,就看看以前的項目資料,學習學習。”她故作輕鬆地笑了笑,將文件夾塞回檔案架。
    老李也沒在意,嘟囔著“現在的年輕人啊,就是愛翻舊賬……”轉身走了。
    周曉芸長舒一口氣,關上檔案室的門,快步回到辦公室。
    辦公桌上,一份紅頭文件赫然在目《關於開展“全省校園安全演練標準”修訂工作的通知》。
    “又來?”周曉芸皺了皺眉,這種形式主義的玩意兒,她向來嗤之以鼻。
    下午的討論會上,各路專家齊聚一堂,慷慨陳詞。
    無非是老生常談,強調安全意識,規範疏散流程,力求萬無一失。
    “我認為,最有效的引導方式,還是高分貝的警報聲!”一位專家斬釘截鐵地說,“警報一響,學生們自然會條件反射地跑起來!”
    周曉芸沉默不語。
    警報聲?隻會讓人更加恐慌吧?
    突然,她想起什麽,打開手機,找到一個音頻文件。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我這裏有一段錄音,請大家聽一下。”
    她清了清嗓子,點擊播放。
    錄音裏,嘈雜聲傳來,那是某中學的消防演習現場。
    沒有刺耳的警報,沒有老師的嘶吼,隻有密集的腳步聲,越來越快,越來越齊。
    仔細聽,能聽出孩子們奔跑時的呼吸聲,甚至能感覺到地麵輕微的震動。
    在最後十米,所有腳步戛然而止,整齊劃一,如同訓練有素的士兵。
    會議室裏一片寂靜,隻有錄音在循環播放。
    “這是……”一位領導疑惑地問道。
    “這是一次普通的消防演習,但學生們完全是自發地,依靠集體的節奏感完成疏散。”周曉芸平靜地說,“如果恐懼會打亂節奏,那為什麽他們越跑越齊?”
    沒人回答。
    “我建議,將這段錄音作為我們小組討論的背景音。”周曉芸說完,也不管其他人什麽反應,徑自將手機放在桌上,循環播放。
    會議草草結束。
    散會後,一位專家收拾東西時,突然發現自己的鋼筆在桌上輕輕敲著,節奏與錄音裏的腳步聲,完全一致。
    他愣了一下,飛快地拿起筆,塞進公文包,落荒而逃。
    與此同時,省電視台技術科的趙誌明正對著新啟用的地鐵報站係統發愁。
    “必須用最標準的電子音!要字正腔圓,吐字清晰!”廠商代表在一旁喋喋不休。
    趙誌明表麵上唯唯諾諾,心裏卻直犯嘀咕。
    這冷冰冰的電子音,聽著就讓人不舒服,哪有半點人情味?
    送走廠商代表,他偷偷溜回機房,開始搗鼓起那套報站係統。
    “既然不能明著改,那就暗著來。”趙誌明嘿嘿一笑,手指在鍵盤上飛快地敲擊著。
    他先是在“到站提示”後,加入03秒的靜默,然後又嵌入了一段極低頻的震動——正是靜音亭雨夜頻率的壓縮版。
    這段頻率低到幾乎無法察覺,但卻能讓人感到莫名的安心。
    試運行當天,不少乘客都覺得這報站聲聽著有點不一樣。
    “說不清哪不對,但就是覺得特別舒服。”
    “感覺沒那麽刺耳了,更柔和了。”
    技術組的同事也發現了異常,開始排查設備故障。
    喜歡港片製霸港島,從自立門戶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港片製霸港島,從自立門戶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