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我不認為它有過‘創意’
字數:7260 加入書籤
斷斷續續,不成調,卻帶著一股子說不清道不明的韻律。
吳小雨歪著頭,聽了半天,還是沒聽出個所以然。
老吳也不解釋,隻是靜靜地抽著煙,看著遠方。
兩人就這麽站在院子裏,聽著鐵皮在風中搖曳,發出“哐啷哐啷”的聲響。
許久,老吳忽然笑了一聲,那笑容裏,帶著一絲釋然,也帶著一絲……懷念?
“以前啊,是怕它響。現在嘛…是怕它不響了。”
說完,他起身,撣了撣身上的灰塵,轉身走回屋裏,從櫃子底層翻出一個鏽跡斑斑的工具箱,又默默地鎖了回去。
他想,這鐵皮,就讓它想著吧。
也許,它響的,不隻是風,還是……時間。
林小滿覺得,最近的日子,格外難熬。
她坐在辦公室裏,看著桌麵上那份蓋著鮮紅印章的通知,隻覺得一股涼氣從腳底直竄腦門。
“城市之聲”欄目,麵臨撤並。
理由是缺乏內容創新,受眾群體老化。
狗屁!
林小滿在心裏罵了一句。
這三年,她和團隊跑遍了京城的犄角旮旯,記錄了無數鮮活的聲音。
煎餅果子的滋滋聲、胡同裏老人的京腔、早高峰地鐵的擁擠聲、深夜酒吧的喧囂聲……
這些聲音,構成了這座城市的血脈,構成了她的驕傲。
她不明白,為什麽這些真實的聲音,反而成了被拋棄的理由。
她沒爭辯,沒解釋,隻是默默地提交了一份《節目生命周期報告》。
報告裏,密密麻麻地排列著各種數據曲線收聽率平穩,投訴率趨零,用戶黏性逐年上升。
數據不會說謊。
她在報告的附錄裏,寫了一句話
“一個節目最好的結局,是讓人忘了它還在播。”
就像呼吸一樣,當你不再刻意關注它的時候,它才真正融入了你的生命。
台領導猶豫再三,最終批示“暫留,但不再列為重點。”
林小滿看完文件,心裏反而平靜了下來。
她把過去三年的剪輯母帶,小心翼翼地交還給檔案室。
然後,她從抽屜裏拿出一支u盤,在上麵貼上了一個標簽
“不是我們做的,是城市自己在說話。”
她想,也許,這才是最好的結局。
於佳佳覺得,最近的生活,格外有趣。
自從上次和秦峰合作之後,她發現,這個世界,遠比她想象的要瘋狂得多。
今天,她又收到了秦峰發來的消息
麥窩社區“生活節拍療愈”板塊的用戶,自發組織了一場線下聚會。
地點,是在某廢棄鍋爐房。
活動內容,隻有三個字——“敲一下”。
於佳佳盯著手機屏幕,嘴角微微上揚。
敲一下?
敲什麽?
怎麽敲?
她不知道
她本想安排幾個手下的實習生,去鍋爐房拍點素材,做做宣發。
畢竟,這種自帶話題的活動,簡直是天生的流量密碼。
但她的手伸到一半,又縮了回來。
她忽然覺得,有些東西,是不能被鏡頭捕捉的。
一旦被鏡頭捕捉,就變味了。
她轉而撥通了德雲社後勤的電話。
“喂,老李嗎?幫我打包一批淘汰的舊鼓皮、響板、銅鈸,要品相差一點的,聲音怪一點的……對,越多越好。”
“寄到哪裏?嗯……十個縣城文化站,地址我稍後發給你。”
“隨件附言?就寫……別說是誰送的,也別說是幹啥用的。”
她放下電話,揉了揉眉心,歎了口氣。
“也不知道,這次又能響多久……”
她隻希望,這些聲音,能夠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多停留一會兒。
趙誌明覺得,最近的工作,格外糾結。
作為省台技術科的副科長,他每天都要和各種各樣的機器、數據打交道。
他喜歡這種精確的感覺,喜歡這種一切盡在掌握的感覺。
但最近,他卻越來越覺得自己像個……擰螺絲的。
每天重複著同樣的工作,每天麵對著同樣的問題,毫無新意,毫無激情。
今天,他正在主持全省應急廣播係統的升級測試。
廠商代表滔滔不絕地介紹著新係統的各種優點,其中最讓他心動的,是用ai語音替代人工播報。
這樣一來,就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傳達的效率,減少人為失誤。
聽起來,簡直完美。
但他卻總覺得,少了點什麽。
測試過程中,他忽然提出一個要求
“在每段播報後,加入一段‘呼吸間隙’。”
廠商代表愣了一下“呼吸間隙?什麽意思?”
趙誌明解釋道“就是模擬人說話的停頓,長度不定,根據語境調整。”
技術組的工程師們紛紛表示質疑
“趙科長,這樣會影響信息傳達的效率啊!”
“是啊,應急廣播講究的就是速度,越快越好!”
趙誌明沒有爭辯,隻是調出了一組對比數據。
那是去年某山區洪災時,村民對不同廣播內容的響應情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結果顯示,村民對帶有“喘氣”的廣播內容,響應速度明顯更快,理解程度也更高。
“機器可以精準,但人心靠的是‘還沒說完’那點期待。”
趙誌明淡淡地說。
方案最終通過了。
廠商代表雖然有些不解,但還是按照他的要求,對係統進行了調整。
測試結束,趙誌明獨自留在靜音亭裏。
他打開係統後台,找到備用通道,悄悄地把靜音亭的原始頻率嵌入進去。
然後,他關閉了係統,起身離開了。
未啟用,也不備案。
他想,也許有一天,當所有的聲音都被機器取代的時候,人們會想起,曾經還有一種聲音,是帶著溫度的。
周曉芸伸了個懶腰,準備下班。
明天,她要去省裏開會,討論新一批的非遺項目。
她走到辦公桌前,關掉電腦,隨手拿起一份文件,翻開。
那是新修訂的非遺名錄。
她漫不經心地翻看著,目光停留在“傳統音律”那一欄,停頓了幾秒,又移開了。
起身,鎖門。
“咚——”
不遠處傳來一聲悶響,像是什麽東西撞擊地麵。
她停下腳步,循聲望去。
幾個工人正在拆除老舊的辦公樓,塵土飛揚,一片狼藉。
挖掘機巨大的鐵臂,毫不留情地將一堵堵牆推倒,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
她皺了皺眉,加快腳步,離開了這裏。
拐角處,一輛老舊的桑塔納緩緩駛過,車窗半開,露出半張滄桑的麵孔。
那人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神情專注地開著車,仿佛對周圍的一切都視而不見。
周曉芸瞥了他一眼,沒有在意,繼續向前走去。
桑塔納駛過,留下一個意味深長的背影。
桑塔納駛過,尾氣帶著一股子機油味兒,熏得人直皺眉頭。
周曉芸吸了吸鼻子,心說這老家夥,開個破車還挺有範兒。
回到辦公室,她徑直走向電腦,熟練地打開非遺辦新係統。
今天要把之前搜集上來的民間音樂類項目錄入進去,這可是個細致活兒,容不得半點馬虎。
“甲五調式……”她在搜索欄裏輸入關鍵詞,結果卻讓她愣住了。
“環境噪聲樣本 101novel.com77,已收錄至城市聲景數據庫。”
啥玩意兒?
甲五調試成噪音了?
她差點沒一口老血噴在屏幕上。
這可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擱你們這兒就成擾民的了?
她強忍住吐槽的衝動,點開播放預覽。
一段風聲呼嘯,穿過橋洞,嗚嗚咽咽,起初聽著像是鬼哭狼嚎,但仔細一聽,卻漸漸滑入了一段熟悉的旋律,帶著點蒼涼,又帶著點說不出的味道。
周曉芸聽著聽著,心裏突然有點不是滋味兒。
這聲音,確實有點“噪音”的意思,但它也是真實存在的啊!
是風的聲音,是橋的聲音,也是……時間的聲音。
她默默地關閉了頁麵,沒有申請更正。
而是順手將一份名為《關於取消“非遺活態傳承認證標準”的建議》的草稿,存入了私人文件夾。
窗外,一群小學生踩著井蓋走遠,拍子歪歪扭扭,卻誰也沒停下。
領頭的胖墩兒回頭喊了一嗓子“你們倒是跟上啊!掉隊了晚上沒飯吃!”
林小滿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一下麥克風。
省融媒體創新論壇上,台下坐滿了身著西裝的媒體人,以及一些胸前掛著“xx公司首席執行官”銘牌的大佬。
聚光燈打在臉上,有點晃眼。
主持人笑容滿麵,聲音洪亮地問道“林老師,您的‘城市之聲’項目一經推出便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也得到了省裏的大力支持。我想請問一下,這個項目的核心創意最初源於哪一刻呢?”
林小滿看著台下,略微停頓了一下,搖了搖頭。
“我不認為它有過‘創意’。”
台下一陣騷動,竊竊私語聲開始蔓延。
她接著平靜而堅定地說道“就像沒人會問,第一個踩井蓋的孩子是誰。”
“噗嗤——”
台下傳來幾聲輕笑,顯然是被她這個略帶戲謔的比喻逗樂了。
林小滿不為所動,繼續說道“我們總想給流動的東西立碑,總想追溯一個宏大的,然後大書特書。可有些節奏,有些聲音,它生來就沒有。”她頓了頓,補充道“它隻是在那裏,自顧自地響著,等待被聽見。”
散場後,林小滿被幾個年輕記者圍住。
一個戴著黑框眼鏡、拿著錄音筆的年輕人擠到最前麵,激動地問道“林老師,您好!我特別喜歡您的項目!我想問,您覺得‘城市之聲’算不算一種集體創作?”
林小滿走出會議中心,抬頭望向路燈。
喜歡港片製霸港島,從自立門戶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港片製霸港島,從自立門戶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