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算文化遺產嗎?
字數:6392 加入書籤
昏黃的光暈下,幾個孩子正用腳後跟敲擊著路邊的地磚,發出清脆的“咚咚”聲。
他們的拍子歪歪扭扭,節奏混亂,但每個人都樂在其中,邊敲邊笑,仿佛在演奏一首隻屬於他們的秘密樂章。
她看著那幾個孩子,輕聲說道“算不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還在敲。”
“靜音亭ip文旅小鎮?還真是敢想啊!”於佳佳坐在辦公室裏,對著電腦屏幕上的設計圖紙嘖嘖稱奇。
圖紙上,一個個透明的玻璃亭子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旁邊還規劃了“靜音體驗館”“聲音郵局”“節奏打卡牆”等各種稀奇古怪的項目。
效果圖做得倒是挺精致,但怎麽看都透著一股濃濃的…割韭菜的味道。
她揉了揉太陽穴,拿起手機,撥通了秦峰的電話。
“喂,秦總,忙嗎?”
“還好,剛開完一個會。”秦峰的聲音聽起來有些疲憊。
“跟你說個事兒,文旅局那邊有個合作提案,想打造一個‘靜音亭ip文旅小鎮’。”於佳佳盡量平靜地說道。
“靜音亭?什麽東西?”秦峰顯然沒聽明白。
於佳佳歎了口氣“就是把咱之前麥窩社區那個‘靜音亭’的概念放大一百倍,做成一個旅遊景點。裏麵有各種互動體驗項目,比如讓你在靜音亭裏錄一段想說的話,然後通過‘聲音郵局’寄給未來的自己…”
“等等,這聽起來怎麽這麽耳熟?”秦峰打斷了她。
“重點來了。”於佳佳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他們還打算把‘鍋響’做成文創雪糕,就是那種敲一下會發出聲音的…你懂的。”
電話那頭傳來秦峰毫不掩飾的笑聲。
“哈哈哈哈!文創雪糕!他們可真有想法!這絕對是年度最佳黑色幽默!”
於佳佳無奈地翻了個白眼“行了,別笑了。我估計他們下一步就要把‘麥窩’注冊成商標,然後做成連鎖酒店了。”
“那敢情好啊!到時候我給你打骨折!”秦峰依然笑個不停。
“正經點!”於佳佳沒好氣地說道“這個項目我肯定不能答應,但也不能直接得罪文旅局。你有什麽好主意?”
秦峰沉默了一會兒,說道“要我說,真正的聲音,不在景區裏,不在文創產品裏,而是在…人心裏。”
掛斷電話後,於佳佳立刻聯係了幾位縣城老茶館的老板。
她給每人贈送了一套便攜式音響,隻說了一句話“隨便放點沒人聽的舊錄音,音量調小點就行。”
至於放什麽,放多久,放給誰聽…她沒說。
但她相信,那些紮根在市井煙火裏的老茶館,自有它們的辦法。
趙誌明最近有點忙。
市裏要建一條新的地鐵線,他被抽調到公共藝術設計評審小組,負責把關站台的藝術方案。
這年頭,地鐵站也得講究文化品味,不能光禿禿地隻有瓷磚和廣告牌。
所以,各種奇思妙想的方案層出不窮,什麽壁畫、雕塑、裝置藝術…簡直讓人眼花繚亂。
其中一份方案尤其吸引了趙誌明的注意。
方案提議在站台的地麵上鋪設“聲紋地磚”,每塊地磚都對應一個特定的音符。
當乘客踩踏地磚時,就會播放出定製的音樂。
設計方還一本正經地解釋說,這可以“提升乘客的出行體驗,緩解候車焦慮”。
趙誌明看著方案,沉默了很久。
他想起了小時候,跟著爺爺在胡同裏玩“跳房子”遊戲。
爺爺用粉筆在地上畫出格子,然後教他用石子兒在格子間跳躍。
每跳一步,石子兒都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或清脆,或沉悶,或空洞。
那些聲音簡單而純粹,卻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記憶裏。
他抬起頭,看著會議室裏那些滿口“用戶體驗”“流量轉化”的專家,突然覺得有點反胃。
“我覺得,不如不做聲音。”他緩緩說道。
會議室裏一片寂靜,所有人都詫異地看著他。
“不做聲音?那還叫什麽‘聲紋地磚’?”一個專家忍不住問道。
趙誌明笑了笑,解釋道“我們可以保留地磚的材質差異,讓人踩下去時,腳底能感覺到節奏。”
“腳底…感覺到節奏?”眾人更加不解。
“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材質、不同的紋理來營造出不同的觸感。比如,有的地磚粗糙,有的地磚光滑,有的地磚堅硬,有的地磚柔軟…”
趙誌明越說越興奮“這樣,乘客在行走的過程中,就能通過腳底的觸覺感受到一種獨特的韻律。”
“聽覺可以偽裝,但觸覺不會騙人。”他最後補充道。
方案最終被采納了,趙誌明在施工圖的備注欄裏,悄悄地寫下了一行字
“建議使用回收鑄鐵井蓋碎料。”
沒人注意到這行不起眼的小字。
更沒人知道,那些碎料,正是當年老吳親手嵌入步行道的同種合金。
陳青山發現殯儀館後門的角落裏多了一個奇怪的東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那是幾個年輕人用廢棄的金屬托盤焊成的一個簡易架子,上麵擺著幾隻舊保溫杯,杯身上貼著手寫的字條“熱水免費”。
保安告訴他,自從有了這個熱水架子,家屬們的哭聲都少了。
有些人甚至會蹲在旁邊,靜靜地聽他們打拍子。
陳青山沒有參與,也沒有阻止。
他隻是默默地看著,看著那些年輕人用他們的方式與逝者對話,與生者和解。
某天晚上,他值夜班,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對銅鈴掛在了架子上。
那對銅鈴是他父親留給他的。
父親去世前,曾用它為他演奏過無數動聽的樂曲。
鈴聲清脆,悠揚動聽,如同父親的聲音,溫柔而慈祥。
沒人問起銅鈴的來曆,也沒人取下它。
隻是在風雨交加的夜晚,銅鈴的聲音混著敲擊托盤的節奏,飄得很遠,很遠……
架子上,熱水氤氳出的霧氣模糊了“免費”兩個字。
不遠處,幾個孩子壓低嗓音討論著“要不明天咱們換個調?老這麽敲,有點膩了。”
“行啊,你來領奏!”
“我?我隻會敲《兩隻老虎》…”
“那也比沒有強!就這麽定了!”
吳小雨所在的班級舉辦了一場“家鄉記憶”主題展覽。
其他同學交的都是老照片、舊物件,恨不得把祖宗十八代的寶貝都翻出來。
而她呢,交了一幅手繪地圖,上麵花花綠綠地標注了鎮上所有“會發聲”的地方——鐵皮屋簷的鏽點、空水箱的回音、老井蓋的悶響、廢棄電箱的嗡嗡聲,簡直是“聲控”的福音。
老師看著地圖上那些奇奇怪怪的標注,一臉茫然“這些……算文化遺產嗎?”
吳小雨歪著頭,認真地搖了搖頭“不算,算腳印。”
展覽當天,幾個低年級的小孩子閑著沒事,照著吳小雨的“尋聲地圖”開始“城市漫步”。
他們邁著小短腿噠噠噠地跑著,一會兒敲敲鐵皮屋簷,一會兒對著空水箱喊兩嗓子,玩得不亦樂乎,硬是用腳步喚醒了那些沉寂已久的聲響,整個就像一個“行走的背景音樂”。
吳小雨站在遠處,看著那群調皮的孩子上躥下跳,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突然,她聽到身後傳來“沙沙”的掃地聲,節奏均勻,不緊不慢。
是陳青山。
他還是老樣子,穿著洗得發白的藍色工裝,弓著背,一下一下地掃著校門口的小路。
陽光灑在他身上,拖出長長的影子。
吳小雨想了想,跑過去,用手肘輕輕碰了碰陳青山的胳膊,問道“陳叔,你……”
陳青山沒有說話,隻是抬起頭,看了她一眼,又默默地低下頭,繼續掃地。
吳小雨每天放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衝到醫院,給老吳送飯。
醫院的消毒水味兒和飯盒裏飄出的香氣,混雜在一起,總讓她覺得有點不真實。
那天,她像往常一樣,拎著保溫桶,穿過熟悉的街巷。
遠遠地,她就看到廣播站那棟老樓被圍了起來,幾個穿著橘紅色工作服的工人正忙活著,老舊的發射塔在夕陽下顯得格外孤單。
“要拆了啊……”吳小雨嘀咕著,腳步慢了下來。
她走到廢墟邊,找了塊相對幹淨的地麵,蹲了下來。
空氣裏彌漫著塵土的味道,還有一絲若有若無的鐵鏽味。
她隨手撿起一根小樹枝,在地上劃拉著。
一下,兩下,三下……樹枝敲擊地麵的聲音清脆而又單調,卻帶著一種奇特的韻律。
那是陳青山掃地的拍子,吳小雨從小聽到大,早就刻在了骨子裏。
“這小丫頭,敲啥呢?”一個路過的老師傅停下了腳步,好奇地看著她。
他也是這鎮上的老居民,對廣播站有著特殊的感情。
吳小雨沒有說話,隻是自顧自地敲著。
老師傅看著地上歪歪扭扭的線條,似乎明白了什麽。
他歎了口氣,走到一旁,撿起一截廢棄的鋼筋,掂了掂,走到一根水泥樁旁,輕輕敲了兩下。
“當,當。”
鋼筋敲擊水泥的聲音沉悶而厚重,與樹枝敲擊地麵的聲音形成了奇妙的呼應。
那是另一種拍子,另一種節奏,屬於這個小鎮的記憶。
吳小雨抬起頭,看了看老師傅,又看了看那根鋼筋,臉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她點了點頭,沒有說話,拎起飯盒,轉身跑向醫院。
第二天,吳小雨再去廣播站舊址時,那根鋼筋還掛在水泥樁上。
風吹過,鋼筋輕輕晃動,偶爾碰到水泥樁,發出“嗒”的一聲,像是在訴說著什麽。
喜歡港片製霸港島,從自立門戶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港片製霸港島,從自立門戶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