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撰稿前的碰撞

字數:2686   加入書籤

A+A-


    一路上,雨絲如簾,打在車窗上,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響。道路泥濘不堪,車輛行駛得十分緩慢。但張聰和潘澤的心情卻十分激動,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這位令人欽佩的教師。
    幾十年來,李老師始終如一地堅守在條件艱苦、位置偏僻的山區學校之中。那裏交通不便,教學資源匱乏,但李老師卻從未抱怨過。他宛如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憑借著淵博的學識以及滿腔的愛意,照亮了無數孩子艱難曲折的求學道路。
    為了能夠全麵且深入地了解到這位令人欽佩的教師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感人事跡,張聰和潘澤冒著瓢潑大雨,行走在泥濘不堪的山道上。他們的鞋子沾滿了泥巴,衣服也被雨水濕透了,但他們卻毫不在意。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堅定地向著山村小學走去。
    經過一番艱苦的爬山越嶺之後,張聰和潘澤終於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抵達了這座位於深山之中、位置極為偏遠的山村小學。
    遠遠望去,隻見那一排簡陋的磚木結構的平房宛如一條沉睡的長龍,孤零零地橫臥在山腳下。
    這些平房看上去年代久遠,牆壁已經顯得有些斑駁,屋頂的瓦片也殘缺不全,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而房屋前麵,是一個由沙石鋪就而成的操場。由於長期經受風吹雨打和學生們的踩踏,操場上的沙石早已變得凹凸不平。
    這時,一陣清脆悅耳的讀書聲傳入了我的耳中。這聲音在幽靜的山空之中不斷回響,猶如天籟之音一般動聽。
    張聰循聲望去,發現那聲音正是從昏暗的教室裏麵傳出來的。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孩子們正端坐在破舊的課桌椅前,手捧著書本,認真地朗讀著課文。
    他們那專注的神情和充滿求知欲的眼神,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李老師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執教了三十五年,從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變成了年過半百飽經風霜的人。
    當他們看到李老師的那一刻,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李老師麵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和執著。他熱情地迎接了張聰和潘澤,沒有絲毫的疲憊和抱怨。
    在與李老師的深入交流之中,張聰和潘澤被他身上那種對於教育事業熊熊燃燒的熱愛以及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深深打動。
    從李老師娓娓道來的講述裏,張聰驚訝地了解到,這所規模不大的小學竟然僅僅隻有兩名教師。其中,經驗豐富且多才多藝的李老師負責教授語文和充滿創意的美術課程,而那位年輕有活力的老師則承擔著數學和靈動活潑的音樂教學工作。
    全校總共分為五個年級,但班級數量並不多,學生總數加起來也不過 100 多人而已。而且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差異較大,有的班級多達二十幾名學生,而有的班級卻僅有十幾名學生。
    因為生源稀少和師資力量匱乏等原因,李老師迫不得已將一年級和二年級、三年級和四年級分別編組成複式班展開教學活動。
    李老師對待這些學生簡直就像是對待自己親生的孩子一般。當遇到一些家庭經濟狀況特別困難以至於無法按時交納學雜費用的時候,他總是毫不猶豫地自掏腰包先行墊付;還有好幾個家住得距離學校很遠隻能選擇寄宿的學生,他們每日的早午晚三餐都由李老師做飯,一起用餐。
    然而,即便李老師如何精打細算,可他那原本就為數不多的微薄工資,每每臨近月底時,還是不可避免地會變得空空如也、囊中羞澀。
    即便生活如此艱難,李老師依舊堅守在這片教育的土地上,默默地用自己的愛心和付出,為孩子們點亮知識的明燈,照亮他們前行的道路。
    李老師的事跡太感人了,聽著聽著張聰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感動的熱淚。
    這樣的故事值得宣傳,必須宣傳。要讓外界知道,在貧窮落後邊遠的山村,有這樣一位如父如母的老師,他默默地將畢業的心血都傾注到山村的孩子身上,為的是讓他們用知識改變命運。
    采訪結束後,兩人回到區公所,開始討論如何撰稿宣傳李老師。
    兩人神情專注,且一絲不苟,仿佛整個世界都隻剩下他們眼前的這些采訪素材。他們圍坐在那張略顯陳舊的書桌旁,燈光柔和地灑在他們身上,映出他們認真的輪廓。
    他們開始了全麵而細致的梳理工作。每一份素材都被他們小心翼翼地拿起,仔細閱讀,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潘老師率先打破了沉默,他微微皺起眉頭,若有所思地說道:“對於此次的報道,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便是采取何種體裁。到底是選擇散文化的消息,讓讀者能夠快速獲取關鍵信息;還是采用長篇通訊,深入挖掘事件背後的故事和情感呢?”
    張聰輕咳一聲,清了清嗓子後回應道:“依我之見,消息雖然簡潔明了,但由於其篇幅較短,可能難以駕馭如此重大且複雜的題材。
    相比之下,長篇通訊更具優勢,可以給我們足夠的空間去展現細節、描繪人物形象以及傳達深刻的內涵。所以,我傾向於使用通訊這種形式。”
    說完,他自信地點了點頭。
    喜歡多彩的歲月請大家收藏:()多彩的歲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