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高要24

字數:4650   加入書籤

A+A-


    “殿下、將軍,此人便是那敵軍的千夫長!”樊噲怒目圓睜,咬牙切齒地說道,話音未落便將手中五花大綁的俘虜狠狠地扔在了地上。隻聽得“砰”的一聲悶響,那俘虜如同一袋沙包般重重砸落在地麵,發出一陣痛苦的呻吟聲。
    眾人定睛一看,隻見那俘虜疼得滿地打滾,其肩膀處的斷臂傷口正汩汩往外冒著鮮血,猩紅的血液迅速染紅了身下的土地,形成一灘觸目驚心的血泊。瞧著他這般慘狀,顯然已是命不久矣。
    扶蘇望著四周橫七豎八倒臥在地的無辜百姓屍體,心中悲痛與憤恨交織在一起,猶如熊熊燃燒的烈火一般灼燒著他的胸膛。他緊握著拳頭,指甲深深地陷入掌心之中,恨不得即刻拔劍將眼前這個罪大惡極的匈奴人斬於劍下,以泄心頭之恨。然而,理智終究還是占據了上風,他強忍著內心洶湧澎湃的殺意,雙唇緊閉,一言不發,隻是默默地將目光投向身旁的韓信。
    韓信感受到了扶蘇的目光,對於這位仁厚的皇子能如此信任自己並讓出大權,他的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深深的感激之情。於是,他毫不猶豫地點頭應道:“末將領命!”隨即向前邁出一步,威嚴的目光直直地射向那在地上翻滾哀嚎的俘虜。
    “樊噲,速去拷問此獠,務必盡快問出匈奴大軍的詳細情報!”韓信沉聲命令道。樊噲聞言,立即領命上前,一把揪起那名俘虜,如同拎小雞似的將其拖至一旁,開始了嚴厲的審訊。
    看到被匈奴人禍害的村子,扶蘇等人也是第一次體會到匈奴人的殘忍,特別是扶蘇,之前他隻讀儒家書籍,總想著仁義道德,可是麵對這些匈奴人,仁義道德是沒有用的,隻有鐵與血才能讓他們臣服。
    當他們打掃完戰場來到高闕城時,英布也帶人回來了。
    "報告太子殿下,大將軍,逃跑的匈奴騎兵一共一百六十三人,已被屬下全部斬殺,我軍十人輕傷,並未戰死一人。"
    "好,先記你一功,入隊吧!"
    城內的守將遠遠望見大隊秦軍如潮水般湧來支援,心中不禁狂喜萬分,臉上瞬間綻放出欣喜若狂的笑容。他急忙三步並作兩步地奔向城門口,去迎接這支宛如天降神兵一般的援軍。
    要知道,這座高闕城此時僅有區區一千名守軍而已。在過去整整一個月裏,匈奴人的鐵騎屢屢在其周邊地區肆虐襲擾,讓城中的軍民整日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麵對如此囂張跋扈的敵人,這些守軍們雖然心中充滿憤怒和不甘,但卻因為敵我力量懸殊太大而根本不敢出城迎戰,隻得緊閉城門,苦苦堅守,隻盼著能夠保住高闕城不落入匈奴人的手中便已是萬幸之事。
    此刻,當守城的官兵們親眼目睹秦軍戰士們手提一顆顆麵目猙獰的匈奴人頭時,人群中頓時爆發出一陣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大家個個激動得麵紅耳赤,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很顯然,一定是有那麽一群不知死活的匈奴人倒黴地撞上了太子殿下所率領的大軍,最終落得了個身首異處的悲慘下場。
    進入城內之後,韓信很快便與守城將領對接,並從其口中詳細地知曉了當前局勢。原來,自那冒頓殘忍地殺害自己的父親登上王位以來,他先是憑借著過人的心計成功擊敗了強大的東胡王,至此基本上掌控了大半片廣袤無垠的草原。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今年,這片遼闊的草原遭遇了罕見的嚴重旱災,致使大量牛羊因缺水少食而死亡。毫無疑問,這個冬季對於生活在這裏的人們而言將會異常艱難,食物短缺成為擺在所有人麵前的一道難題。
    然而,野心勃勃的冒頓並未因此停下擴張領土的腳步。他竟然妄圖重新奪回昔日被秦朝大將蒙恬所攻占下的高闕、陰山等戰略要地。如今,他們正挾帶著剛剛戰勝東胡王的餘威,氣勢洶洶地準備向大秦發起進攻。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出現在邊境附近的這些兵馬僅僅隻是一些較小部落派出的先頭部隊而已,真正的主力大軍據估計至少還需要半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抵達戰場。
    “將軍打算如何行事,但憑吩咐,孤定會全力以赴地支持於你!”扶蘇目光堅定地看著韓信。
    “多謝殿下厚愛與信任!末將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率領大軍主動出擊。”韓信拱手作揖道,話語剛落,他便伸出右手食指,穩穩當當地指向擺放在桌案之上那張巨大地圖中的一處位置。眾人定睛一瞧,那赫然便是龍城所在之地。
    要知道,這龍城可是深入匈奴腹地啊,毫不誇張地說,它簡直就是匈奴人的老巢。在場之人無不大驚失色,心中暗自思忖:此舉是否過於冒險?萬一有個閃失,後果不堪設想呐!
    然而,麵對眾人疑惑不解的神情和竊竊私語之聲,韓信起初並不想過多地加以解釋。畢竟,身為一軍之統帥,有時候果斷決策比反複囉嗦更為重要。但轉念一想,此次乃是自己首次統領如此規模龐大的軍隊出征作戰,而這場戰役對於軍中每一名將士乃至整個國家而言,都是一次至關重要的考驗。況且,當今太子亦在此處,若不能讓眾人信服,恐怕日後指揮調度起來也會諸多掣肘。於是乎,韓信略作沉吟後,還是決定向大家詳細闡明自己此番戰略部署背後的考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之所以考慮到進攻龍城,其實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做出的決策,其中包含了以下幾個至關重要的原因:
    首先,目前我軍僅有十萬人馬,然而據可靠情報顯示,敵軍的數量預計高達四十萬甚至更多。倘若我們選擇在高闕這座城池內堅守,被動地等待敵方來攻城,那無疑將會陷入極為不利的境地,這種策略實乃下下之選。因此,唯有主動出擊,方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其次,當前敵我雙方兵力懸殊如此之大,我軍將士們的士氣難免受到影響而略顯低落。但龍城對於匈奴人而言具有極其特殊的意義,它乃是匈奴人舉行盛大祭祀活動的聖地所在。如果我們能夠成功攻陷龍城,不僅能給予匈奴人沉重一擊,狠狠地挫敗他們囂張的氣焰;同時還能夠極大地鼓舞我方軍隊的士氣,讓士兵們重新燃起鬥誌和信心。
    最後一點也是不容忽視的關鍵因素,龍城所處的地理位置位於西北地區,而就在不久前,冒頓剛剛擊敗了強大的東胡部落,東胡王庭則位於東北地區。按照常理推斷,此時冒頓率領的大軍若前來侵犯我國邊境,必然會與我軍的行軍路線有所錯開。這樣一來,我軍便可巧妙地避開敵人的鋒芒,避免與其正麵交鋒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待到他們得知龍城已經被我方攻破之後,即便想要再度向西進軍,其氣勢也必定大不如前。
    "好,韓將軍果然精通兵法之道。若是這次大軍能挫敗匈奴主力,孤一定會向陛下為你請功。"
    "多謝太子抬愛。"
    扶蘇看向蕭何,"不知軍師有何見解?"
    "見解談不上,隻是不知此去匈奴腹地,這糧草如何解決,我們這也是孤軍深入了。"
    "這…不知軍師可有解決辦法?"
    "如果是中原我還能調配糧草,可這草原我也是第一次來,與中原情況不同,不過之前與陳平兄探討過,他倒是有個主意,就是不知道太子是否允許。"
    "你說來聽聽,隻要能解決大軍糧草問題,孤無所不允。"
    "這草原雖然被冒頓統治,但草原上到處都有小部落和牧民,我們此去龍城,沿途的雁門,漁陽等地都有匈奴牧民,隻要劫掠他們的牛羊就不愁大軍這幾個月的糧食,而且也可以打擊匈奴人的軍心。隻是這些被劫掠的牧民恐怕活不過這個冬天。"
    韓信聽後大喜,他才不管死多少人,更何況還是異族人,作為軍人,考慮的永遠隻有戰爭。
    眾人都知道扶蘇有仁義之名,都怕他婦人之仁。扶蘇見大家這麽看著自己也是會心一笑。
    "你們放心,我也認為這個計劃很好。我完全讚同這個計劃。更何況現在大軍主帥是韓信。我是不會參與大軍指揮的。"
    韓信聽後便決定幹脆將人都殺了,以免他們給冒頓傳遞信息或是直接加入冒頓大軍。然而這一想法遭到扶蘇反對,韓信還以為扶蘇終究是不忍心,正要勸說,隻聽扶蘇說道。
    "韓將軍,並非孤不忍心,而是這些人還有其他作用。"
    "不知殿下要這些人有什麽作用,編入敢死隊有可能會戰場反叛,押在大軍前當炮灰,估計冒頓眼都不會眨一下就會下令屠殺。"
    韓信實在想不出這些人有什麽作用。隻聽扶蘇緩緩說道。
    "在出發前,我的老師也就是國師青雲子跟父皇覲見,希望父皇能減少長城修建的徭役。然而長城的修建你們也知道,這是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最後屏障,不可不修。老師建議說用匈奴人修長城。用那些異族人服徭役,父皇也答應了,這次我們不但要擊敗匈奴人,同時也要抓人,一個匈奴人可以減少兩名中原百姓服徭役。能解放多少百姓就看我們這次能抓多少匈奴人了。"
    眾人聽後也為國師的智慧而敬佩,都說始皇殘暴不仁,耗費百萬人力修築長城。然而他們這些人都明白,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的角度去考慮。修築長城,抵禦匈奴都是眼下最好的解決辦法。雖然會犧牲很多百姓,但是這項工程是功在千秋,罪在當下。
    眼下國師提出用異族人來修築長城,這不但可以解放國內的勞動力,也能平息百姓跟朝廷的矛盾。就算這些異族人死的再多,誰又敢說始皇是暴君呢?
    喜歡快穿之反派也想做個好人請大家收藏:()快穿之反派也想做個好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