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高要25
字數:4363 加入書籤
韓信此前雖說未曾親身經曆過服徭役之苦,但對於其中的艱險和殘酷亦是有所耳聞。要知道,那些被迫前來修築長城的人們,幾乎可以說是十不存一,九死一生啊!正因如此,當得知要用匈奴人替代國內百姓去修繕長城時,他內心深處著實頗為讚同。畢竟,這樣一來既能減輕本國子民所承受的苦難與壓力,又能讓敵人為己方的防禦工事付出勞力,何樂而不為呢?
然而,此時此刻擺在眼前的難題卻也不容忽視——自家這邊的兵力原本就捉襟見肘,實在難以抽調出足夠多的士卒去押送那些已被擒獲的匈奴人返回長城之內。麵對這一棘手狀況,韓信不禁麵露憂色地向麵前之人進言道:“殿下,如今咱們自身兵力匱乏,實難有多餘兵馬負責押送這批匈奴俘虜啊。”
太子聽聞後稍稍安撫道:“將軍莫急,孤的老師已然手持父皇旨意奔赴上郡而去。屆時,蒙將軍將會協同老師共同籌組數支專門用於押送俘虜的隊伍。這些隊伍並不會介入我方的作戰行動之中。故而,將軍隻需專心領軍征戰,將抓獲的俘虜交由他們安全押送回長城即可。”
"好,這樣也行。那接下來我就開始布置作戰部署了。"
韓信轉頭看向蕭何。
"蕭軍師,你記錄一下。命令,樊噲率領三千騎兵六千步兵一千弩兵建立左路軍,年隴西賀蘭山到燕山山脈一帶清掃敵軍,能打的打,能抓的抓。實在不敵就向龍城靠近。
英布,同樣率領三千騎兵六千步兵一千弩兵組建右路軍,在我大軍前方開路,到達龍城後繼續向北清掃兩百裏內所有部落。
等到我大軍攻下龍城後你們左右兩軍靜候時機,聽我接下來命令。
都記下了嗎?複述一遍。"
"記下了,命令樊噲…"
韓信站起來再次看向樊噲英布和一眾將領,然後沉聲說道
"大軍作戰,軍紀要嚴。我不希望有人犯錯,到時候也許就是太子殿下親自去處理了。"
眾人也都一下子被韓信的氣勢鎮住了,扶蘇心想,果然不愧是可以比肩武安君白起的軍事人才。
上郡,將軍府。
"國師大人遠道而來,不知有何事吩咐?"蒙恬對這位國師是又敬又畏。
"蒙將軍別來無恙,貧道這次前來有兩件事,一個公事一個私事。"
"國師大人請講!"
"我們還是先說說公事吧!不知蒙將軍如何看待百萬徭役修築長城一事。"
聽罷此言,蒙恬隻覺得一股寒意從脊梁骨直竄上來,額頭上瞬間滲出一層細密的汗珠。他瞪大雙眼,難以置信地望著眼前之人,心中暗自思忖:“難道國師竟然反對修築長城?這長城可是抵禦匈奴鐵騎入侵中原大地的堅實屏障啊!若不修建此牆,如何能夠阻擋那些如狼似虎、凶猛殘暴的匈奴人呢?”
想到此處,蒙恬不禁眉頭緊蹙,憂心忡忡起來。要知道,他可是身負皇命,專門負責督造長城這項浩大工程的將領。如今聽聞國師持有異議,他著實感到有些左右為難。
你問我對此事作何看法?我又能怎樣看待呢?蒙恬心中腹誹道,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無奈與苦澀,誠然,修築長城會讓眾多百姓受苦受累,但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嗎?況且,參與此項工程建設的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乃是來自六國的舊民以及獲罪之徒。利用這些人力來修築長城,不僅可以減輕國家內部潛在的隱患,同時也算是給了他們一個將功贖罪、重新做人的機會。
"國師大人,這長城雖然勞民傷財,但是不可不修。"
高要深知蒙恬產生了誤解,連忙解釋道:“將軍莫急,且聽我細細說來。我從未表示過不修長城啊,隻是實在不忍心看到咱們大秦國的百姓們如此辛勞罷了。為此,我特意在鹹陽向陛下進言,可以考慮征用那些匈奴人來修築長城。陛下經過深思熟慮後,最終也認可了這個主意,並派遣我前來與您商議此事。”
聽到這話,蒙恬瞪大了眼睛,滿臉驚訝地問道:“什麽?竟然要用匈奴人?”
高要點點頭,肯定地回答道:“沒錯,正是要用匈奴人。不僅如此,陛下還特別下令,每使用一名匈奴人參與修建長城,便可相應減少兩名大秦子民服徭役之苦呢!此次前來,我的任務便是請將軍您組織一支強有力的押送隊伍。太子殿下那邊已然得到消息並有所準備,他們所抓獲的所有匈奴俘虜都會交由我們這支押送隊帶回,投入到長城的修築工程之中。”
蒙恬聽完後,稍作思考便果斷應道:“好!既然此乃陛下的旨意,那末將自當遵命照辦。不知國師大人對此事是否還有其他的指示或者要求?”
"你派人去查查,山海關處的徭役中有沒有一個叫範喜良的人。"
"不知國師為何要找這名徭役,他是犯了什麽事嗎?"
他倒的確未曾犯下什麽大錯。然而,若你再不盡快前去營救於他,隻怕他命不久矣啊!一旦他不幸殞命,那你將會惹來極大的麻煩。至於其中緣由嘛,此乃天機,實難向外人道破。再者,此人乃是墨家弟子,在眾多服徭役之人當中頗具威望呢。若是由他出麵組織五千名徭役一同前往接收匈奴俘虜,豈不是事半功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聞聽此言,蒙恬不禁微微皺起眉頭,略作遲疑後說道:“區區五千徭役又能成何事?讓他們參與進來,怕是隻會成為我們的累贅和絆腳石罷了。”
高要見狀,趕忙搖頭反駁道:“你這般想法可就大錯特錯啦!倘若不讓他們參與其中,又該如何將陛下的仁德廣傳於世呢?難道僅依靠你們這些將士麽?要知道,即便你們說得口幹舌燥,那些徭役以及六國的遺民們又怎會輕易相信?唯有讓他們親身參與到此事之中,親眼目睹陛下的仁德之舉,方能令眾人信服呐!”
經對方這麽一番提點,蒙恬猶如醍醐灌頂一般,瞬間恍然大悟過來。於是,他不敢再有絲毫耽擱,急忙吩咐手下之人速速去尋找範喜良。也正因如此,這個原本可能會上演孟薑女哭長城這一淒婉故事的世界,終究還是避免了這樣一場悲劇的發生。
"公事說完了現在談談我的私事吧!"
"國師請說,隻要在下能做的定會竭盡全力。"
"嗯,我需要你下令沛縣再召集五百名徭役到上郡,兩個月趕到。上次送去鹹陽的徭役就是泗水亭長劉季押送的,你就說他上次做的很好,這次還讓他繼續押送。"
蒙恬麵露疑惑,"陛下不是打算用匈奴人替代徭役嗎?怎麽還需要征召國內的徭役。"
"陛下的確打算用匈奴人,可這不是還需要時間嗎?這工程又沒打算停下來,這個月本就需要征召徭役,隻不過是想讓你將名額給沛縣,至於這其中具體原因不是你能知曉的。"
"國師大人誤會了,這點小事在下很容易辦到,不過兩個月押送五百徭役到上郡這可不容易,馬上就到雨季,在下估計他們不能按時到達,怕誤了大人的事。"
"無妨,要的就是他們到不了。不這樣,他們怎麽反秦呢?"
"什麽?反秦?不至於啊!按大秦律,押送徭役如果是因為天氣原因而未及時趕到,那也就罰點銀錢,不至於造反呀!"
“蒙大將軍啊,您一直身居高位,或許對下麵的情況不太了解。那大秦律傳到地方之後,那些個地方官員哪裏會有耐心給老百姓仔細講解呢!在百姓們看來,但凡觸犯了秦法,那可統統都是死罪。就說這徭役吧,如果沒能按時趕到,那就得掉腦袋,這可是殺頭的大罪啊!如此一來,百姓們橫豎都是一死,還不如索性起來造反呢。”
“什麽?難怪近些年來,各地總有造反的百姓出現,敢情是地方官這般肆意抹黑咱們大秦律法啊!”
“正因如此,我才懇請太子殿下著力培養老秦人。要知道,即便是普普通通的一個老秦人,他們對於秦律那也是心知肚明的。依我看呐,您最好安排一個官職不大,但又能夠把這件事情妥善辦好的人去操持此事。雖說這事兒算是我的一點私心,但說到底它關乎著咱們整個大秦的穩定與安寧啊,隻是目前還不方便公開宣揚罷了。關於這點,太子和陛下心裏都清楚著呢,所以您務必要竭盡全力地做好安排,您可千萬要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喲!”
“在下明白了,多謝國師大人的悉心提點。”
喜歡快穿之反派也想做個好人請大家收藏:()快穿之反派也想做個好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