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年8月5-6日 福建東山島海域

字數:6755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四十三章
    1965年8月5日—6日
    福建東山島海域
    8月5日,夜幕剛剛降臨,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兼海軍南海艦隊司令員吳瑞林剛剛從辦公室回到家中吃晚飯,家中的電話鈴突然響起來。吳瑞林放下碗筷,走過去拿起聽筒,電話裏傳來南海艦隊作戰室值班科長語氣急促的聲音:
    “報告吳司令員,汕頭方向發現敵情,請首長立即到作戰室。”
    “我馬上到作戰室,你立即通知艦隊其他首長!”
    “是!”
    吳瑞林,13歲參加共青團、17歲參加紅四方麵軍的四川“紅小鬼”,曾經的四野第五縱隊副司令員,第一批入朝參戰的42軍英雄軍長,1955年的開國中將。1959年從陸軍轉到海軍任南海艦隊司令員。因在打日本鬼子時傷了一條腿,人送外號“吳瘸子”。在朝鮮戰場上,吳瑞林指揮42軍先後在黃草嶺、赴戰嶺、寧遠等戰鬥中屢敗美軍,威名遠揚。
    相映成趣的是,他在台灣的對手,前任國民黨海軍總司令、剛剛升任副總參謀長的黎玉璽也是四川老鄉,但人家可是正經科班出身,先後在國民黨海軍電雷學校第一期、海軍軍官學校二十三班畢業,後留學德國、美國深造;現任海軍總司令劉廣凱更是英國皇家海軍大學畢業生,即便是海軍副總司令馮啟聰、巡防第二艦隊司令官胡嘉恒以及“劍門”、“章江”兩艦的艦長王蘊山、李準,無一不是海軍官校正規科班畢業。
    而吳瑞林,除去1957年進入南京軍事學院基本係學習的經曆外,他的學曆僅僅是一年速成中學,海軍可是技術密集的軍種。這位在血雨腥風中成長起來的著名戰將,剛剛到任南海艦隊之初,艦隊領導班子擔心他對海軍技術和戰術的陌生,為他製定了一個為期三個月的惡補學習計劃,以便盡可能地熟悉了解海軍的方方麵麵。
    吳瑞林可沒有老老實實坐在課堂裏啃書本解幾何題,他到任後即登上艦艇不恥下問,請航海長給他講解航海知識;請機電長給他講解主機和副機的性能及操作方法;請槍炮長給他講解艦炮的性能和作用。他頭一次上艦出海,便一口氣航行了3000多海裏,竟然不暈不吐,仿佛天生就是幹海軍的料,讓他的下屬們歎為觀止!此後,他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帶艦出海訓練,由陸上猛虎轉變為海上蛟龍,深受南海艦隊官兵的愛戴。
    吳瑞林來到作戰室,一坐上指揮的座位,便命值班科長匯報敵情。
    值班科長口齒清晰簡明扼要地匯報到:“我艦隊東山島金剛山觀通站雷達觀測到,距台灣左營軍港84海裏處,有兩艘國民黨軍艦混在航行的商船中,向我沿海地區駛來;與此同時,我艦隊汕頭水警區古雷頭觀通站也在距我外海78海裏處發現這兩艘敵艦。”
    這時,艦隊方政委、王副司令員等艦隊主要領導也迅速抵達作戰室。聽完匯報,吳瑞林仔細查看著海圖,立即下達兩個命令:
    “第一、命令汕頭水警區立即判明敵情,迅速上報艦隊。汕頭水警區部隊進入特級戰備。”
    “第二、立即向海軍總部和廣州軍區報告情況,並請示批準我艦隊出海作戰殲敵。”
    同時,艦隊情報部、作戰部迅速核實查明,兩艘敵艦係國民黨海軍巡防第二艦隊旗艦、大型獵潛艦“劍門號”和小型獵潛艦“章江號”,並按敵艦以往的活動規律綜合判斷,敵艦企圖在福建南部的蘇尖角至古雷頭一帶海域實施偷襲登陸,搞“心戰活動”。
    很快,海軍張參謀長和廣州軍區陶參謀長分別打來電話,詢問情況,並告知南海艦隊上報的敵情,已經報告給海軍和廣州軍區首長,同時報告了總參作戰部,由他們轉報軍委首長。
    吳瑞林與艦隊其他領導商議後,向汕頭水警區連續下達了四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對海區進行清查,切實掌握、緊緊抓住敵艦的航行情況。
    第二道命令:立即報來汕頭水警區的戰備情況。
    第三道命令:成立海上指揮所,由汕頭水警區楊副司令員負責指揮;由汕頭水警區護衛艇第41大隊和魚雷快艇第11大隊成立海上第一攻擊梯隊,由汕頭水警區副司令員孔照年擔任梯隊指揮,立即前往南澳島海域漂泊待機;陸地指揮所由水警區政委等負責指揮。
    第四道命令:金剛山、周田兩個一級觀通站,每10分鍾向我匯報一次敵艦活動情況,同時報告海域清理情況。
    命令下達沒多久,電話鈴聲便此起彼伏地響起。
    汕頭水警區的護衛艦大隊和魚雷艇大隊,剛剛完成為期一周的海上巡邏警戒任務,剛剛返回軍港,幹部戰士正高興地歡度假期。許多官兵在電影院看電影,突然,電影院裏響起了廣播聲:“老海,老海,趕快回家!”這是連汕頭市民都熟悉的暗語,意味著緊急集合,一級戰備!一時間,街頭巷尾大批身穿水兵服的戰士和上白下藍製服的海軍幹部紛紛向軍港跑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很快,南海艦隊作戰室收到汕頭水警區回報:“我水警區部隊齊裝滿員,隨時可以出動。”
    金剛山、周田兩個觀通站報告:觀通站對海上的商船、漁船和軍艦觀察得清清楚楚,從左營港出來的兩條台灣軍艦已被緊緊盯住。他們間距半海裏,行動鬼鬼祟祟,繼續向我方向西來。
    吳瑞林又親自撥通了海上攻擊梯隊孔照年副司令員的電話,指示:要抓住敵艦不放,決不能把敵人放跑,集中優勢兵力,先打一條,一定要打好這一仗。
    胡嘉恒率領的“劍門號”和“章江號”從左營軍港出發後,一路上走走停停,直到夜裏九點多才到達南澳島附近海域。期間,他專門到艙室裏看望了特別行動隊的隊員。幾十名經過特訓的隊員,身穿作訓服,沒有佩戴任何軍銜標誌,臉上塗著偽裝油彩,個個神情嚴肅,顯得氣氛有些凝重而詭異。
    21時30分,解放軍海軍張參謀長再次打來電話,傳達四條指示:
    一、 要查明確實是台灣方麵派來搞“心戰活動”的軍艦;
    二、 可在30海裏左右打;
    三、 不要打傷外國軍艦、商船、漁船;
    四、海軍和廣州軍區均不參與此次戰役指揮,由南海艦隊吳瑞林司令員負責具體指揮,南海艦隊直接向總參謀部李副總參謀長匯報,由李副總長負責協調廣州軍區空軍對作戰海域上空進行空中掩護。
    聽到上級指示,作戰室裏群情振奮。吳瑞林立即下令,待敵靠近後,海上第一梯隊迅速向敵艦開進,將敵艦包圍分割,先打“章江號”。
    已經在南澳島的澳灣隱蔽多時的海上艦艇編隊,由四艘高速護衛艇和六條魚雷快艇組成。23時13分,海上指揮員孔照年指揮艦艇編隊出擊接敵,由於通訊落後,魚雷艇編隊卻遲遲未能到達戰鬥海域。到6日淩晨1時42分,護衛艇編隊發現目標,“劍門號”和“章江號”也發現了四艘解放軍炮艇向它們高速接近,胡嘉恒下令便憑借著兩艦火炮口徑大、射程遠的優勢率先向護衛艇編隊開炮。
    孔照年見狀下令:“各艦注意,準備射擊”。
    護衛艇突擊各艦求勝心切,高度緊張,竟將命令誤聽成:射擊!便借助敵艦炮火射擊火光為目標,各自開始射擊。
    孔副司令員大為光火,身經百戰的他十分清楚,我艦炮火口徑小,射程有限,這時射擊,我護衛艦的炮火不僅對敵艦構不成太大威脅,更無疑是在給敵艦指示目標,敵人的主炮一炮打中,就有可能讓我方一艘護衛艇失去戰鬥力。小艦打大艦隻能貼身近戰,讓敵人大艦重炮的優勢無從發揮,才能致勝。他馬上下令停止射擊,命令各艇展開戰鬥隊形高速接敵,直至衝擊到能看清敵艦艇桅杆時,才下令一齊射擊,壓製敵艦炮火,同時將兩艦分割開來,集中打擊“章江號”。
    胡嘉恒見解放軍護衛艇編隊來勢凶猛,便指揮“劍門號”一麵還擊,一麵向東規避,拉開距離,企圖發揮重炮優勢。“章江號”則規避不及,被四艘護衛艇緊緊纏住。
    解放軍的四艘護衛艇高速接近,從500米與“章江號”同航向行駛並猛烈射擊,一直打到100米以內。在集中火力攻擊下,“章江號”被完全壓製,起火燃燒,開始後撤,企圖脫離接觸。
    這時,魚雷快艇編隊終於趕到,向“章江號”發射多枚魚雷,匆忙的攻擊卻無一命中,“章江號”冒著滾滾濃煙向外海狼狽逃竄。
    戰況傳至艦隊作戰室,吳瑞林果斷下達命令:“命令各艦,使用穿甲彈,打敵艦指揮塔和水線以下部位,要集中火力,堅決擊沉它。”
    孔照年堅決執行了命令,指揮各艦瞄準敵艦塔台和吃水線部位反複攻擊,“章江號”在多艘艦艇圍攻下,艦上冒起大火,指揮塔被完全摧毀,艦長陣亡,艦體多處被洞穿,終於在淩晨3時33分沉入海底。
    此時天將破曉,“劍門號”仍在外海遊弋。胡嘉恒心裏十分矛盾,顯然海嘯計劃已經無法實現,他此行任務已徹底失敗,而且“章江號”竟然在他眼皮底下被擊沉,他無顏回航麵對;可當前的共軍艦艇來勢凶猛,士氣正旺,他又不敢前來救援“章江號”,更不敢積極迎戰。好在這片海域離台灣較近,空軍的飛機可迅速到達海戰海域上空。他隻得打破無線電靜默,接連向總部求助,請求空軍飛機緊急來援。
    南海艦隊作戰室裏,氣氛依然非常緊張,雖然擊沉了“章江號”,但指揮員們擔心敵空軍飛機會突然出現在海域上空,這將給參戰的艦艇編隊造成極大的威脅,我艦艇防空能力很弱。
    吳瑞林再次顯現戰將風采,他果斷命令:追上去,抓住它。讓第二梯隊開上去,與第一梯隊會合,統一受海上指揮所指揮,堅決打掉“劍門號”。
    天邊已經顯出魚肚白,李副總長打來電話詢問:“老吳,天快亮了,是否打下去?”吳瑞林語調鏗鏘地回答道:“堅決打下去,我們準備放魚雷。”李副總長連聲稱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到兩分鍾,李副總長再次打來電話:“據監測,敵人已經命令四架戰鬥機從台灣起飛了,我已經命令興城機場派出八架戰鬥機去掩護你們。”
    孔照年接到堅決擊沉“劍門號”命令後,迅速重新組織了攻擊隊形,命令受傷的611號護衛艇撤出戰鬥,由三艘高速護衛艇和第二梯隊的五艘魚雷快艇組成攻擊編隊,快速追擊“劍門號”。他嚴令各艇:“沒有命令不準開火!看不清目標不準開火!瞄不準不準開火!”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全速追擊,最高時速達到30節的62型護衛艇編隊終於追上了“劍門號”。當各艇追擊到距“劍門號”50鏈時,“劍門號”76.2毫米主炮向編隊連續射擊,在各艇之間的海麵擊出巨大的水柱。孔照年副司令十分鎮定,大聲命令:“曲折運動接敵,沒有命令不準開炮。”
    50鏈......20鏈......10鏈,一直追到7鏈時,三艘高速快艇已與“劍門號”保持同航向、同速度了,孔照年才大喊一聲:“開火!”。一瞬間,三條快艇集中所有火炮對“劍門號”進行猛烈攻擊,37毫米艦炮彈和25毫米艦炮彈如冰雹般砸向敵艦,殺傷燃燒曳光彈在夜空中形成無數耀眼的彈道。
    胡嘉恒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看見的情景是:密密麻麻的光點從艦艇的一側向他的指揮塔撲來。九分鍾後,“劍門號”甲板上一片火海,已經喪失還擊能力。
    孔照年見敵艦已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便命令護衛艇編隊讓出攻擊陣位,由趕上來的魚雷快艇編隊立即實施魚雷攻擊。魚雷艇編隊一直到靠近“劍門號”僅數鏈的距離,才依次發射魚雷,其中三發魚雷直接命中“劍門號”,發出連續驚天動地的巨響,“劍門號”被威力巨大的魚雷炸成三段,迅速沉入海底。此時已是八月六日早晨5時22分,海麵上的朝霞分外絢爛,曆史上著名的“八六海戰”至此結束。
    保密電話機再度響起,是李副總長又給吳瑞林打來電話詢問戰況,吳瑞林自豪地回答:“我部隊已開始抓俘虜了。”
    李副總長興奮地說:“祝賀你們的勝利,我馬上將情況報告軍委。”
    此役,南海艦隊艦艇編隊一舉擊沉國民黨海軍大型獵潛艦“劍門號”和小型獵潛艦“章江號”,擊斃巡防第二艦隊司令胡嘉恒少將、“章江號”艦長李準少校以下170餘人,俘虜“劍門號”艦長王蘊山中校以下33人,“海嘯計劃”的特別別動隊員大多葬身海底。
    這一仗,是新中國海軍史上殲敵最多、戰果最大、影響深遠的勝利。人民海軍犧牲4人,負傷28人,損傷護衛艇、魚雷快艇各兩艘。重傷者中有一位611號護衛艇的輪機兵,頭部受重傷腦漿流出仍憑驚人的意誌力堅持戰鬥,從此聞名全國,他的名字叫麥賢得。
    在“八六”海戰戰報上,有一行手書高度評價:“從太平天國、甲午戰爭以來,我們都是在海上挨打,都是喪權辱國。這次我們打掉敵人的兩條軍艦,為國爭光,打了翻身仗,是建國以來第一次海戰的重大勝利。”
    “劍門號”和“章江號”被擊沉,引起台灣黨政軍各係統的極大震撼,他們意識到台灣海峽的製海權已經喪失,從此基本停止了對大陸沿海的武裝騷擾活動,“國光計劃”徹底破產。此役成為台海形勢的轉折點。
    8月30日,劉廣凱的海軍總司令職務被撤。
    喜歡那些往事並不如煙請大家收藏:()那些往事並不如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