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先登揚名,袁軍內耗

字數:7792   加入書籤

A+A-


    過橋的袁軍想後退,後麵的袁軍想盡快過橋,如此就造成袁軍混亂不堪。
    不得已之下,麴義隻能讓先登營對自己人下手,逼著袁軍隻能向前。
    先登營一邊用死亡威逼,一邊大聲威脅。
    “主公有令,後退者殺無赦,衝過去,衝過去。”
    殘暴血腥的鎮壓讓袁軍隻能向前,從袁軍上橋到袁軍前鋒過橋,也不過短短一炷香時間。
    一炷香的時間一千刀盾兵隻剩兩三百人。
    巨大的刀車上掛著許多殘肢斷臂,鮮血將刀車染成鮮豔的紅色,如此情景讓剩餘的袁軍刀盾手感覺到了絕望。
    四輛刀車呈半月形包圍著橋頭,讓人無可奈何。
    死亡的袁軍也沒有白白犧牲,滿地的屍體阻擋住刀車向前。
    “前麵所有人蹲下。”隨著麴義高聲大喝,前麵的士兵不由自主的蹲下身體。
    “點火,放箭。”麴義對先登營發號施令。
    隻見先登營立刻開始開弩上箭,箭杆上包裹著油布,油布遇火迅速燃燒起來。
    一支支火箭飛向刀車,前麵的先登營射出箭矢後立刻蹲下身體,後麵的接著射。
    等所有先登營射完一輪箭矢後,四輛刀車燃起熊熊大火。
    濃煙滾滾,烈火熊熊,風向正吹向公孫瓚軍,刀車後的士兵不得已隻能丟掉刀車後退。
    觀戰已久的白馬義從立刻整隊,準備應對袁軍的衝擊,率領這兩千白馬義從的乃是公孫瓚麾下大將嚴綱。
    雖然袁軍出其不意燒毀了刀車,可嚴綱並沒有太在意,以往刀車被屍體所阻後,中間刀車會後退,給袁軍希望,讓其一股腦向裏衝,剩下的就交給嚴綱所率領的白馬義從,運用遊戲中一句話,獵殺時刻開始了。
    袁軍吃了幾次虧,若是還是像以前一樣,嚴綱都覺得袁紹的名聲是花錢買的。
    正因如此,袁軍火燒刀車的行為,並沒有讓公孫瓚和其麾下重視,間接導致盤河防線失守。
    袁紹在河岸見公孫瓚軍刀車被點燃,側頭問許攸。
    “子遠,你確定公孫瓚不會向界橋增兵?”
    “主公放心,公孫瓚對其麾下白馬義從的戰力無比信任,而且橋頭是公孫瓚為我軍設置的陷阱,公孫瓚打死都不會相信,我們打算從界橋突破,攸所慮者,麴義能不能擊敗白馬義從,為我大軍贏得過橋的時機。”
    “麴義雖然為人驕橫,可其卻有統兵之能,子遠,讓人給韓猛傳令,一但麴義在北岸站穩腳跟,立刻率精銳過橋。”
    許攸沒想到袁紹對麴義如此看好,連忙答應一聲,親自前去傳達袁紹的軍令。
    白馬義從,先登營全都望著燃燒的刀車,一但刀車倒塌,就是開戰之時。
    對白馬義從來說,不過是又一次屠殺的開始,對先登營來說,是死戰的開始。
    隨著一聲聲劈裏啪啦的響聲,一架架刀車倒塌。
    雙方同時而動,白馬義從在嚴綱的帶領下衝向橋頭,高速奔馳下白馬義從各個挽弓搭箭,借助戰馬的速度,箭矢射的又快又遠,袁軍頓時倒下一片,前麵的白馬義從射完箭後,在離著火的刀車三四十步時,立刻分散向左右躲避,給後方的白馬義從讓路。
    麴義心中默默計算著雙方的距離,發現雙方距離太遠,硬弩的殺傷有限,立刻下令全營向前。
    冒著被射殺的風險,先登營終於接近了射程。
    白馬義從的箭矢射不到先登營,而先登營卻能輕而易舉的將白馬義從射殺。
    奈何橋上狹窄,隻有靠前的先登營弩箭射到白馬義從。
    嚴綱還沒察覺到異常,等白馬義從接二連三被射殺,這才察覺袁軍的異常。
    麴義情知若讓白馬義從脫離弩箭射程,所有的計策將付之東流,當即命先登營向前衝。
    先登營就像一架精密的戰爭機器,冒著被白馬義從射殺的風險快速向橋頭接近。
    兩百多弩箭同時發射,白馬義從連人帶馬損失上百騎。
    先登營不愧為先登死士,迎著燃燒的火焰就衝了過去,身後的淳於瓊帶著千名士兵追隨著先登營衝過了火焰。
    衝過火海後,不管是先登營還是淳於瓊帶領的精銳步卒,立刻開弩上弦。
    五百多架硬弩同時射擊,剛調轉馬匹的白馬義從迎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一輪弩箭白馬義從再次損失三四百騎。
    等嚴綱率領白馬義從脫離硬弩的射程,兩千白馬義從隻剩五六百騎,損失慘重。
    時刻關注界橋方向的袁紹見先登營在北岸站住了陣腳,立刻命韓猛率軍過橋。
    嚴綱一邊命步卒向先登營發起衝鋒,一邊命人向公孫瓚求援,而他自己再次帶領白馬義從從側翼發起衝鋒,妄想衝垮麴義和淳於瓊的部曲。
    袁紹為了給韓猛爭取時間,將麾下所有人派出去,一時間河麵上無數小船向北岸劃去。
    公孫瓚好不容易擊敗了登岸的袁軍,更多的袁軍再次衝上北岸,已經拚殺半天的公孫瓚軍已經疲憊不堪,遭遇袁紹軍的新力軍。
    雙方從水中開始,一直延伸到岸邊,所有人都殺紅了眼,隻認衣服不認人,每個呼吸間都會有人死亡,鮮血流進河中,將河水染的變了顏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公孫瓚收到嚴綱求援時,已經沒有兵馬可派。
    而嚴綱所在的方向同樣不樂觀,嚴綱組織步卒發起幾次衝鋒都以失敗而告終,兩百步成了公孫瓚軍不可逾越的鴻溝,當韓猛率領大軍過橋的那一刻,公孫瓚敗局已定。
    各地傳來不好的戰況,讓公孫瓚意識到,盤河之戰自己失敗了,為保留軍隊,公孫瓚果斷命各部向其所在地靠攏。
    原本還在苦苦支撐的各部收到公孫瓚的軍令,立刻開始敗退,隨後大軍開始潰敗。
    數萬大軍一窩蜂向後退,公孫瓚的軍令再沒人執行。
    情知大勢已去的公孫瓚立刻召回白馬義從,公孫瓚親自帶領白馬義從斷後。
    即便戰況如此糜爛,而白馬義從卻再次大放異彩,公孫瓚利用戰馬的機動和騎士的騎射,將前來追擊的袁軍悉數擊敗。
    此一戰,袁軍正式踏入幽州之地,袁軍傷亡慘重,來時的十五萬大軍,經過連番征戰隻剩十萬,下層軍官戰死高達三成,不得已袁紹隻能下令先做休整。
    公孫瓚同樣傷亡慘重,跟隨其退到涿郡的步卒隻剩一萬八千人,白馬義從隻剩一千兩百,步騎總共還不到兩萬。
    公孫瓚戰敗的第三日,張白騎所率領的忠義軍正式進入幽州。
    忠義軍一路摧枯拉朽,如入無人之境,等劉和反應過來並州軍參戰時,代郡治所代縣已被張白騎的忠義軍拿下。
    劉和對張遠沒有一絲好感,進而對張遠的軍隊沒有好感,聽聞張白騎搶奪了代縣,連忙帶軍隊回援,同時心中驚歎張遠的手段。
    張白騎郭嘉收到劉和回援的消息,張白騎本想率兵應戰,卻被郭嘉勸住。
    代縣的並州軍一分為二,一部有張白騎統領,堅守城池,一部有郭嘉與副將張饒大洪,統領十五師兩萬大軍,悄悄離開代縣,郭嘉又給趙雲傳令,讓其統領麾下飛雲騎向烏恒大本營柳城逼近。
    跟著劉和一起前來代縣的踏頓,聽聞張遠的騎兵前往柳城,再也顧不得劉和的勸解,立刻帶領麾下騎兵馳援柳城。
    失去了踏頓的烏恒騎兵,劉和躊躇不前,閻柔力勸劉和向代縣進軍。
    “公子不用擔憂,以吾之見,代縣之兵絕非並州軍精銳,應該是張遠所謂的郡兵與縣兵,不然也不會用圍魏救趙之計調走踏頓之兵。”
    閻柔一番話語讓劉和與其麾下將領恍然大悟,遂不再遲疑,率領兩萬大軍急切進軍。
    公孫瓚雖然疑惑並州軍的出兵速度,又聽斥候匯報,劉和率軍前往代縣,半路上烏恒急切而歸,犯了和閻柔一樣錯誤的預估。
    田預總覺得事情恐怕不簡單,但麵對袁紹的重兵,也隻能往好的方麵想。
    袁紹大營,許攸和田豐第一時間察覺到不對勁,許攸沒有先開口,讓田豐試探袁紹的態度。
    “主公,張遠雖不在並州,但並州有戲誌才坐鎮,公孫瓚剛派人去求援,並州軍立即做出反應,可見並州早有準備,以豐之見,恐怕張遠同樣想奪取幽州,主公應立即停止對公孫瓚征伐,派出使者聯合公孫瓚,再聯係劉和,三方一同先將張遠的並州軍趕出幽州,等趕出了並州軍,我們再與劉和達成協議,以公孫瓚之人頭,換取其與主公一同剿滅公孫瓚,如此才是上策,還請主公即刻下令。”
    袁紹當即臉色陰沉下來,察言觀色的許攸見袁紹不回田豐,頓時明白袁紹是不喜田豐的說話態度,當即搶在郭圖前麵出言。
    “主公,許攸有不同意見,還請主公容稟。”
    郭圖見許攸搶先一步,不甘示弱的向袁紹表達“主公,郭圖也有不同意見,還請主公考慮。”
    袁紹聽二人說話順和自己心意,臉色好看很多,隨即示意許攸開口。
    得到袁紹首肯,許攸輕蔑的瞥了一眼郭圖,讓郭圖氣憤不已。
    袁紹看在眼裏並沒有開口,心中想的卻是平衡各方勢力,提前習的帝王之術。
    “主公,田豐之言許攸不敢苟同,張遠將手中精銳盡數調往關中,意在奪取關中之地,而其如今於馬騰韓遂對峙於陳倉,關中之地先有董卓之禍,後有李傕郭汜之亂,人口已然稀少,早就不複從前,張遠若想繼續向西,需要大量糧草,關中無法征得糧草,而並州又是土地貧瘠之地,以攸之見,並州支持張遠一軍已然吃力,不然張遠不會讓並州世家向長安運送糧草,而並州軍出現在幽州,有兩方麵,一者,張遠與公孫瓚有師兄弟之義,公孫瓚求援,張遠不能坐視不管,不然如何讓手下信服,而張遠提前將精銳調往關中,就是為了堵住別人之口,以攸之見,並州軍能如此快拿下代縣,一是劉和將大軍調往他處,代縣空虛被其所乘,二是並州軍早就準備好了一支兵馬,而並州精銳全在關中,那隻有一個可能,這支軍隊根本就是拚湊而成,至於第二點,既然是拚湊而成的軍隊,可想而知其戰力有限,若是這支軍隊被擊敗,並州軍可趁勢退走,全了張遠之名,而若是僥幸奪得幾城,可用手中占領之地向公孫瓚所要好處,而田豐所說,並州軍要奪取幽州簡直是無稽之談,想要奪取幽州必須有精銳之師,就算代縣是張遠的精銳,可兩線作戰所需錢糧,武器,兵馬,絕非並州一地能籌集,若張遠真有拿下幽州這個打算,那攸就該恭喜主公,我軍可將並州拖入萬丈深淵,不但讓張遠爭奪關中失敗,更讓其於幽州折戟於此,若張遠先後敗北,想必其對並州的掌控將下降,主公可聯合各方,剿滅張遠,到那時,主公坐擁冀州,幽州,並州,再拿下青州,主公一人獨居四周之地,大業可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許攸說完,袁紹明顯呼吸急促,眼中精光閃爍。
    聽完許攸所說,田豐眉頭緊皺,可讓其反駁卻又不知如何反駁,一時間隻能沉默不語,郭圖望向許攸滿臉複雜之色,至於心中所想,隻怕隻有他自己知曉。
    袁紹見二人不語,以為二人皆讚同許攸分析,心中更加確定許攸猜測正確。
    袁紹望著許攸感慨說道“曹操得潁川荀氏叔侄相助,一統兗州,驅逐呂布,而後擊敗張遠,自此名聲大噪,張遠得潁川戲誌才郭嘉相助擊敗異族,一統並州,勢力大漲,而我得子遠相助,遠勝二人多亦,不知子遠有何妙計相助?”
    許攸頭顱高抬,再次蔑視田郭二人,對袁紹拱手說道“攸不敢貪功,實乃主公名聲所至,諸方皆響應,以攸之拙見,如今我等已進入幽州境內,正該一鼓作氣擊敗公孫瓚,收服劉和,聯係烏恒,將幽州境內的並州軍覆滅,今我軍已越過盤河,琢郡再無險可守,公孫瓚駐防琢郡實乃下下之策,主公可將大軍一分為二,一部以牽製為主,一部趁機攻略琢郡各縣,等周邊各縣紛紛納入我軍,公孫瓚孤立無援,隻能再次向廣陵退守,如此主公可步步為營,餐食公孫瓚所占城池,同時可與劉和聯係,讓其拖住代郡並州軍,等主公徹底拿下公孫瓚,用其人頭換劉和所得城池,趁機收編其麾下兵馬。”
    “主公不可,許攸之計全然在自己推測,以豐之見,公孫瓚小疾也,並州軍才是大患,我等應聯合三方勢力先敗並州軍。”
    “主公,郭圖讚同子遠兄計策,並州軍在幽州毫無根基,不足為慮,而公孫瓚久居幽州,實乃心腹大患,若不能趁此機會滅掉公孫瓚,等其恢複,我軍再想拿下幽州恐怕會損失慘重。”
    田豐指著二人憤怒而言“並州軍小疾,爾等難道忘了並州軍的戰力,若不是張遠報仇心切,以至於被曹操所敗下落不明,冀州恐怕如今依然三分,難道爾等還要冀州之局,再次在幽州重演。”
    “夠了。”袁紹實在聽不下去了,手拍桌子,憤然起身。
    “田豐,你一而再再而三讓我拖延對公孫瓚動手,難道你與公孫瓚早就暗通款曲。”
    田豐瞪著大眼一副不可置信的望著袁紹,想他田豐主動投靠袁紹,盡心盡力輔佐,卻換來袁紹的無端猜疑。
    這一刻田豐才明白,沮授為何寧願選擇毫無根基的張遠,也不選擇袁紹的原因了。
    田豐神情落寞的抱拳對袁紹說“主公若懷疑田豐,還請主公將我調回冀州,另調他人前來。”
    袁紹剛想答應,卻見許攸郭圖二人在向自己使眼色,心中略微一思索,頓時了然。
    如今冀州由逢紀審配二人駐守,調審配前來顯然不行,那隻能調逢紀前來,若是讓田豐回冀州,二人皆是韓馥舊臣,同是冀州本地人,若二人有異心,自己恐怕回不去冀州了。
    想明白的袁紹立刻開口反對“元皓之才我亦知,如今大軍進入幽州,文則時常與我說,大軍軍紀難以管束,不然你與文則對調一下,以元皓之才,定可整頓軍紀。”
    田豐也不是真想回去,隻是惱怒袁紹無端猜忌自己,如今見袁紹沒有將事情做絕,還以為袁紹明白自己食言,變相給自己道歉,畢竟執掌軍紀,權利極大,隨神情緩和下來,接受了袁紹的建議。
    而郭圖聽到自己終於將這塊燙手山芋丟出去了,連忙祝賀田豐,整得田豐都不好意思了。
    喜歡三國黃巾逆襲請大家收藏:()三國黃巾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