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鬼才郭嘉,初露崢嶸
字數:6586 加入書籤
袁紹果斷采納了許攸的計策,將大軍一分為二。他親自統領著浩浩蕩蕩的六萬大軍,氣勢洶洶地與公孫瓚形成對峙之勢。其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死死拖住公孫瓚,絕不讓他有機會派兵增援周邊各縣,從而為顏良那一路大軍的行動創造有利條件。
另一路大軍則由猛將顏良統帥,麾下足足有四萬精銳之士。袁紹任命郭圖為軍師,輔佐顏良出謀劃策;同時讓剛正不阿的田豐隨軍,負責執掌軍紀,確保大軍紀律嚴明、令行禁止。
公孫瓚在得知袁紹分兵的消息後,瞬間洞悉了對方的戰略意圖。隻是,經曆了慘烈的盤河之戰後,公孫瓚的兵馬數量大幅減少,實力受到了極大的削弱。盡管此時後方劉和的大軍被並州軍成功吸引到了代郡,但公孫瓚思前想後,終究還是不敢輕易抽調其他郡縣的士兵。畢竟,每個郡縣都需要一定的兵力來維持防禦和穩定,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導致局勢失控。
最後,經過麾下眾人一番激烈的討論和權衡利弊,大家一致認為,目前最為可行的策略是充分發揮白馬義從機動靈活、騎射精湛的獨特本領,對顏良大軍的糧道展開持續不斷的騷擾。通過這種方式,盡可能地減緩顏良大軍的行軍速度,打亂袁紹的戰略部署。與此同時,公孫瓚決定派遣關靖前往代縣。關靖此人頗有口才和謀略,公孫瓚希望他能憑借自身的能力說服張白騎,讓其盡快集中力量擊垮劉和。隻要張白騎能夠騰出手來,雙方就可以聯合起來,共同對抗袁紹這一強大的敵人,以解當前燃眉之急 。
劉和率領大軍幾日間便回到了代郡,別看公孫瓚控製幽州幾年時間,可幽州百姓對劉虞還是很認可的。
自劉虞出任幽州牧起,他便致力於休養生息,對內減輕百姓的徭役負擔,降低賦稅征收;對外積極安撫周邊異族,使得幽州境內戰事寥寥。那時,百姓生活雖不富裕,卻也能勉強維持生計。
然而,公孫瓚接管幽州之後,局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大規模征兵,不斷提高賦稅額度。先是對異族展開毫不留情的追擊攻伐,隨後又興兵進犯冀州。這一係列舉措,讓幽州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
兩相比較之下,百姓們自然更加懷念劉虞治理幽州的那段時光。況且劉虞身為皇室宗親,象征著大漢正統。大漢王朝傳承四百餘年,漢室正統觀念早已深深紮根在百姓心底,他們從骨子裏認同自己作為漢人的身份,對代表漢室的劉虞懷有天然的親近感與歸屬感 。
而幽州百姓對張遠的態度更加惡劣,張遠惡名早就被各大世家添油加醋傳遍天下,幽州百姓對張遠的並州軍更加沒有好感,這就造成,劉和一路上收到各地青壯主動投軍,連一些土匪都前來相投。
等劉和到達代縣三十裏時,原本的兩萬大軍增加到了兩萬五千人,士兵多了足足五分之一,若不是劉和怕糧草不足,恐怕其軍隊能增加上萬。
幽州緊挨著異族,這就養成其民風彪悍,戰場上不懼生死。
城中張白騎手中有三萬人,剩下一萬人要防守代郡險要之地,用如此多人鎮守,也是張白騎和郭嘉沒預料到的,幽州人對並州軍排斥的厲害,若不派重兵,恐怕會發生和公孫瓚一樣的代價,後方不穩。
另外一個原因是,張白騎攻占代縣並沒有得到多少糧草,張白騎又不敢縱兵搶奪百姓糧草,至於城中世家富商,先被公孫瓚威逼,又資助劉和,也早就沒多少存糧。
若是從並州轉運糧草,又將回到郭嘉所慮之事,並州將陷入兩線作戰的險境。
鑒於此,郭嘉才出奇計,讓張白騎吸引各路人馬的注意,自己帶兵斷劉和後路,而調走踏頓的烏恒騎兵,也是郭嘉分而擊之之策。
郭嘉和大洪率兵一路上晝伏夜出,實在繞不開的地方,郭嘉命大洪將百姓裹挾進軍中。
劉和到達代縣之時,郭嘉也成功繞到其後,若不靠近郭嘉的大軍,從遠處看軍隊數量與劉和一般無二。
張白騎收到郭嘉飛鴿傳信,知道郭嘉成功斷了其歸路,遂不再一味防守,留下一萬人守城,親自帶領兩萬大軍出城,準備與郭嘉實行兩麵夾擊之策。
而劉和絲毫沒有察覺到危險的到來,聽到斥候匯報,張白騎帶領兩萬大軍出城應戰,不驚反喜,留下五千人駐守大營,同樣率兩萬大軍出戰。
彼時,張白騎與劉和尚未正式交鋒,而關鍵之地逐鹿卻已被郭嘉巧用計謀一舉奪取。逐鹿乃是劉和大軍至關重要的糧道所在,此地駐有三千守軍。郭嘉行事果決,先是精心部署,帶兵悄然伏擊了劉和派遣而來負責運糧的士兵。隨後,他安排自己麾下的士卒喬裝成運糧隊伍,就這樣堂而皇之地朝著逐鹿城進發。
待到夜半時分,月色朦朧,整個逐鹿城沉浸在一片靜謐之中。早已潛伏在城中、佯裝成士兵的內應看準時機,迅速行動,裏應外合之下,順利打開了城門。刹那間,郭嘉所率大軍如潮水般湧入城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郭嘉入城後,當機立斷,第一時間下令封閉城池各個出入口,確保城中局勢穩定可控。緊接著,他又趕忙派人將囤積在此處的糧草押運出城,為己方後續計策謀劃。
代縣城外十五裏處,雙方大軍列好陣型,劉和還想邀張白騎陣前答話,誰料張白騎根本不予理會,直接命大軍向前。
劉和見對方不接受談判,同樣命大軍向前。
張白騎揮軍排出雁型陣,盾牌手居前開道,弓箭手隱於後方待命,長槍兵如兩翼延展,意在將劉和大軍困於垓心。
劉和毫不示弱,布下方圓之陣,外呈方正壁壘,內蘊圓通之勢,自外向內依盾牌手、弓箭手、長槍兵依次排布,嚴陣以待。
雙方大軍步步緊逼,當間距縮至一百二十步時,張白騎一聲令下,麾下弓箭手挽弓如滿月,利箭在陽光折射下,似流星般傾泄向劉和前軍。
劉和軍中將領依往日慣例,抬首望向天際,試圖預判箭雨軌跡,卻不想被刺目陽光擾亂視線。電光石火間,箭雨已至。
前軍中久經沙場的老兵,憑借多年征戰積累的敏銳直覺,迅速舉盾護己;而那些初上戰場的新兵,尚在翹首期盼將領下達指令,一時竟不知所措。
須臾之間,尖銳的箭矢穿透肉體的悶響,在劉和前軍陣營中此起彼伏,緊接著便是一片淒厲的慘叫之聲,回蕩在這血腥的戰場上空 。
劉和前軍還未來得及重整陣列,張白騎那邊毫不留情,又一波箭雨鋪天蓋地地壓來。密密麻麻的箭矢好似蝗蟲過境,遮天蔽日。
未等這一輪箭雨造成的混亂平息,緊接著,第三波箭雨再度呼嘯而至。一支支利箭帶著死亡的氣息,無情地紮入劉和前軍人群之中。
此時的劉和前軍,猶如驚弓之鳥。連續遭受三輪箭雨打擊,陣形大亂,士兵們驚慌失措。老兵雖勉力維持,但新兵早已嚇得麵無人色。還沒等雙方大軍正式短兵相接,劉和的前軍已然搖搖欲墜,瀕臨崩潰邊緣 。
劉和麵色陰沉,目光緊緊盯著前方亂作一團的前軍,拳頭不自覺地握緊。身旁的將領們也都神情嚴峻,氣氛壓抑得仿佛能擰出水來。
閻柔目光灼灼,看向劉和,言辭懇切且急切:“大公子!當下並州軍的弓箭射程優勢太過明顯,咱們實在難以招架。您看現在前軍的狀況,敗象已經十分清晰了。此刻必須立刻做出決斷,趕緊選派一位威望極高的大將奔赴前軍,隻有這樣才能穩住軍心。隻要軍心一穩,就讓這位大將帶著前軍不顧一切地向前衝鋒,與並州軍近身搏鬥。一旦短兵相接,他們的弓箭優勢也就發揮不出來了。”
說到此處,閻柔微微一頓,手指向並州軍兩翼,語氣加重:“而且,我仔細觀察過了,並州軍兩翼布置的大多是長槍兵。大公子您可以即刻下令,讓咱們的弓箭手迅速朝著兩側迂回移動。如此這般,借助前軍剩餘力量的拚死一搏,哪怕是以殘軍去換他們兩翼完整的兵力,也能極大地削弱並州軍的整體實力,為咱們後續的作戰創造有利條件。”
眾將一聽,頓時各個神色凝重起來。閻柔這一番話看似條理清晰、戰術精妙,可話裏話外隱藏的深意,大家都聽得明明白白——這分明是要舍去一名大將,才有可能換來擊敗並州軍的寶貴機會。
每個人都清楚這個決定意味著什麽。派遣大將前往已然潰敗的前軍,幾乎等同於將其置於九死一生之地。那片混亂的戰場上,到處都是橫飛的箭矢和慌亂奔逃的士兵,稍有不慎,前去的大將就會被無情的戰火吞噬。
然而,若不如此,麵對並州軍淩厲的攻勢和明顯的優勢,己方大軍恐怕將會陷入更加被動的絕境。眾將心中糾結萬分,既為戰局的嚴峻而憂慮,又為即將可能犧牲的大將感到痛心與不忍。他們紛紛將目光投向劉和,等待著這位主帥做出艱難的抉擇 。
齊周,曾在劉虞在任時任從事,公孫瓚與劉虞交惡之時,許多人勸劉虞勿要與公孫瓚交惡,而齊周乃堅定支持劉虞與公孫瓚開戰。
齊周而言“公孫瓚驍勇善戰,又別有二心,此時不除,他日難圖。”齊周主張消滅公孫瓚,在劉虞敗亡後,下落不明,而劉和也正是因為其人才已然起事。
劉和起兵之初,齊周聯係對公孫瓚怨言的世家大族,這才讓劉和迅速在幽州起事成功。
若論在軍中的威望,即便是劉和與統兵的鮮於輔都不及齊周。
眾人眼睛望著劉和,眼角餘光卻瞥向劉和身邊的齊周,眾人心思齊周了然。
劉和望見眾人的目光,心中氣憤,齊周可以說是唯一全心全意支持自己的人,其他人恐怕隻是不滿公孫瓚所作所為,又逢公孫瓚被袁紹拖在前方,這些人想在袁紹攻取幽州後,以做資本,投靠袁氏,若論真心,那是在並州軍未參戰之時,如今幽州局勢撲朔迷離,各個想要保全手中勢力。
劉和雖然心知肚明,卻又不能與眾人翻臉,可讓齊周去送死,劉和又萬分不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齊周上前一步拱手對劉和道“主公勿憂,齊周願舍生去往前軍。”
劉和大驚,連忙說道“先生不可,此去凶險萬分,我怎能讓先生涉險。”
齊周一臉堅定“主公,大業未成,此時正是用人之際,齊周雖不擅武藝,卻略通兵法謀略,定能纏住並州軍前軍,讓我軍轉危為安。”
劉和望著齊周決然的神情,心中感動不已,卻又滿心擔憂,最終劉和還是驅馬上前一步,緊緊握住齊周的手說“先生此去定要小心謹慎,此戰雖說與我軍至關緊要,但先生安危才是我軍之重。”
齊周領命後,帶領劉和贈與的一隊騎兵迅速出發,劉和站在原地望著遠去的隊伍,心中默默祈禱,希望齊周能平安而歸,助他成就一番大業,匡扶漢室。
齊周到達前軍後才發覺,前軍的危難遠比在後方看到的更加糟糕。
並州軍的箭矢就像永遠射不完,一波緊接著一波,經驗老辣的士兵頭頂盾牌,一邊大喊死戰,一邊悄悄向後挪,而那些新兵聽著老兵的喊叫,隻覺得熱血沸騰,學著老兵舉著盾牌,大吼大叫向前衝,卻又被並州軍的箭矢射殺,可以說前軍已經崩潰在即。
齊周望向不遠處的並州軍,刺眼的陽光讓人睜不開眼,這才明白前軍為何敗得如此稀裏糊塗,雖說心中氣憤,卻又無可奈何。此時戰場上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不絕於耳,濃烈的血腥氣彌漫在空氣中,令人作嘔。
“快,組止弓箭手反擊!”齊周大聲下令,聲音因為焦急而有些沙啞。傳令兵飛一般地跑去傳達命令,不多時,己方的弓箭手紛紛就位,冒著被射殺的風險,朝著並州軍方向射出一波箭雨。然而,並州軍訓練有素,早有防備,他們迅速舉起盾牌組成盾牆,大部分箭矢都被擋了下來,收效甚微。
齊周咬了咬牙,深知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他的目光在戰場上快速掃視。
“集中兵力,隨我衝鋒,與並州這些畜生短兵相接”齊周再次下達指令,同時親自帶領護衛自己的騎兵,朝著並州軍衝過去。這隊士兵都是跟隨劉虞多年的心腹,作戰勇猛且對他忠心耿耿,此刻毫不猶豫地跟隨著齊周,在箭雨中艱難前行。
與此同時,正麵戰場上的士兵們聽到命令後,也重新振作起來,不顧危險地向著並州軍衝鋒。他們喊著震天的口號,士氣在這一刻仿佛有所回升。並州軍察覺到了齊周這邊的動作,開始調整部署,一時間,戰場變得更加慘烈。
齊周帶領的精銳部隊好不容易接近了並州軍,卻遭到了對方的頑強抵抗。並州軍的長刀揮舞,寒光閃爍,不斷有士兵在齊周身邊倒下。齊周身先士卒,手持長劍,與敵人近身搏鬥。他雖不擅長武力,但此刻為了戰局,拚盡了全力。
在激烈的混戰中,齊周漸漸感到體力不支,手臂也被敵人的刀劃傷,鮮血順著手臂流淌下來。但他依然緊咬著牙,指揮著士兵們戰鬥。就在局勢陷入頹敗之際,後方突然傳來一陣喧嘩。原來,劉和擔心齊周安危,派遣了一支生力軍前來支援。
喜歡三國黃巾逆襲請大家收藏:()三國黃巾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