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張遠與道門結盟

字數:5927   加入書籤

A+A-


    第413章 張遠與道門結盟
    “哥,切莫動手,都是自己人。”
    張遠將要說出口的話硬生生咽了下去,而神秘人聽到聲音也停下動作。
    左慈聽到聲音臉上立刻露出笑容,高聲喊道“乖徒兒,你哥要欺師滅祖。”
    隨著左慈這一嗓子喊出去,眾人皆是一愣。隻見張寧一路小跑過來。
    她快步走到眾人跟前,先對著左慈行了一禮,笑嘻嘻道:“師父,您可別亂說,我哥怎麽會欺師滅祖呢,肯定是有什麽誤會。” 說完,他看向神秘人,眨了眨眼,“歡姐姐,到底咋回事呀?”
    神秘人無奈地搖搖頭:“還好你來的及時,剛剛和你哥有點小衝突,這不正準備動手呢,就聽你喊了。”
    張遠這會兒緩過神來,疑惑道問張寧:“阿寧,你認識他們?”
    “哥你不認識他們也正常,這位是左慈,和父親是師兄弟,也是我師傅,這位是歡姐姐,是二師伯的弟子,他們聽說我在並州後特意來看我。”
    張遠心思急轉,不願在張寧麵前與左慈談及借屍還魂的事,隻能裝作不知道情況的模樣。
    “原來道長所言非虛,是張遠之過,還請二位恕罪。”
    左慈擺擺手臉上帶著笑意“無妨無妨,不知者無罪,況且也是貧道之過,既然誤會都解開了,那不知將軍能否心平氣靜的與貧道談談。”
    神秘人卻是冷哼一聲,開口嘲諷道:“哼,現在說這些倒是輕巧。剛剛還一副劍拔弩張的樣子,若不是張寧及時趕到,我二人恐怕早就被你部下射成刺蝟了。”被揭穿是女兒身份的神秘人恢複了女子的聲音,聲音悅耳動聽,雖說是嘲諷,可卻讓人升不起一絲怒意。
    張遠臉色微微一紅,有些尷尬地說道:“姑娘教訓得是,方才是我太過莽撞衝動。”
    左慈看了神秘人一眼,笑著打圓場:“好了好了,過去的事就別再提了。將軍,咱們還是聊聊正事。如今這世道,各方勢力紛爭不斷,將軍據守並州,想必也有自己的一番抱負吧?”
    張遠微微點頭,神色凝重起來:“實不相瞞,我雖占據並州,但眼見天下大亂,百姓受苦,一心想要做點什麽,隻是目前局勢複雜,還在摸索前行。”
    神秘人雙手抱胸,微微挑眉:“哦?那將軍可有具體打算?莫不是隻空有一腔熱血,卻無實際行動?”
    張遠並未因神秘人的嘲諷而動怒,認真說道:“姑娘這話說得在理。我一直在招募賢才,訓練兵馬,希望能有足夠的實力守護一方百姓,進而在這亂世中有所作為。隻是困難重重,進展不算順利。”
    左慈輕撫胡須,若有所思道:“將軍此舉甚好。不過,光靠自身力量遠遠不夠。依貧道看,還需借助各方力量,整合資源,方能成就大事。”
    神秘人接著道:“哼,道理誰都懂,關鍵是怎麽做。這世上口頭上喊著救國救民,實則心懷私利的人可不少。將軍說是不是。”
    張遠像是沒聽出歡姑娘話中的嘲諷,一臉認真的說道:“多謝姑娘提醒。還望前輩與姑娘不吝賜教,若有可行之策,還請直言相告,張某必定洗耳恭聽。”
    “哼,虛偽。”
    張遠對這姑娘僅有的一絲好感此刻也消失殆盡,但念及她與張寧的關係以及左慈的麵子,還是強忍著沒有發作。他深吸一口氣,依舊保持著禮貌的微笑道:“姑娘或許對張某有些誤解,張某一片赤誠之心,隻為這亂世百姓能有安穩日子過,絕無半分虛假。”
    左慈見狀,趕忙出來調和氣氛,輕輕瞪了神秘人一眼,而後對張遠道:“將軍莫往心裏去,這丫頭性子直,說話衝了些。不過她說的也並非全無道理。當下這局勢,確實魚龍混雜。”
    神秘人撇了撇嘴,卻也不再言語。
    左慈接著說道:“將軍,如今勢力也算強大,可有心接替令尊在我道家的身份。
    俗話說聽話聽音,張遠當即明白,道家想在亂世中尋一人為靠山,而自己是張角的兒子,身份最為合適,不過張遠想到漢中的張魯,整得漢中政治與教共同執行,混亂不堪,張遠又不願這樣的事情發生。
    張遠微微皺眉,沉吟片刻後緩緩開口:“前輩,此事幹係重大,非是我能輕易決斷。道家傳承千年,底蘊深厚,本應秉持清淨無為、濟世度人的宗旨。然觀漢中張魯所為,以五鬥米道治國,政教合一雖一時能凝聚人心,可長遠來看,弊端叢生。”
    左慈神色微微一動,卻並未打斷張遠的話,隻是靜靜地聽著。
    張遠繼續說道:“百姓於亂世之中,所求不過安穩生活、衣食無憂。若以教派教義過多幹涉世俗政務,看似有序,實則容易滋生腐敗與特權。官員與教中高層相互勾結,魚肉百姓之事恐難以杜絕。我不願重蹈覆轍,讓道家之名蒙羞,更不想讓百姓陷入另一種水深火熱之中。”
    左慈輕輕點頭,臉上浮現出一絲讚賞之色:“將軍所言不無道理。隻是如今亂世,各方勢力紛爭不斷,道家若想保存自身傳承,光大教義,實需有一強力後盾。將軍出身不凡,又手握重兵,若能與道家攜手,必能開創一番新局麵。至於漢中之事,我們大可引以為鑒,另辟蹊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遠心中一動,左慈這話倒是提醒了他。道家在民間素有根基,若能合理借助道家的力量在世間宣傳自己,對於自己在亂世中立足、實現抱負確實有著極大的助力。但他仍有顧慮:“前輩,我雖敬重道家,但行軍打仗、治理一方,靠的是嚴明律法與公正賞罰。若與道家聯合,難免會有教義與政令衝突之處,不知前輩可有良策?”
    左慈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將軍不必憂慮。道家雖有教義,但核心在於順應自然、和諧共生。將軍以律法治國,以仁德待人,與道家理念並不相悖。我們隻需在關鍵事務上相互溝通、協調,求同存異即可。例如,道家可在安撫民心、傳播教化方麵助力將軍,而將軍則在武力上保護道家的傳承與發展,如此相輔相成,必能相得益彰。”
    張遠低頭沉思,權衡利弊。不得不說,左慈描繪的藍圖極具吸引力。若真能與道家達成合作,自己在道義上便能占據高地,招攬人才、擴充勢力也會更加順利。而且,道家的奇門之術、醫術藥理等絕學,對於軍隊的戰鬥力提升和百姓的民生改善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過了半晌,張遠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左慈:“前輩,承蒙您信任與看重。我張遠願與道家攜手,但有一事需事先言明。合作之後,道家不得借勢幹預政務,一切政令仍由我做主。若能做到這點,我們便可詳談具體事宜。”
    左慈哈哈一笑,上前握住張遠的手:“將軍放心,道家所求不過是在亂世中延續傳承,造福蒼生。斷不會做出幹涉將軍政務之事。如此,我們便一拍即合!”
    隨著兩人握手言定,一股新的力量在這亂世之中悄然匯聚,一場影響天下格局的變革,也在這看似不經意的對話間拉開了帷幕。
    當夜,張遠大擺宴席,召集文臣武將宣布左慈身份。
    在熱鬧非凡的宴席上,張遠環視著麾下的文臣武將,高聲說道:“今日,我要向諸位介紹一位貴客,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左慈先生!左先生神通廣大,道家奇人,今後將與我們並肩同行!”眾人聽聞,紛紛起身,向左慈恭敬行禮,眼神中滿是敬畏與好奇。
    左慈微笑著一一回禮,氣度不凡。
    待眾人坐定,張遠接著說道:“如今局勢變幻,雍涼之地雖已納入版圖,但民生之事至關重要。據我所知,接下來恐有旱情降臨,所以我想請左先生抽調道門中精通地理水文之人,前往雍涼、並州測量尋找水源之地,廣開深井,以解將來旱災之困。”
    左慈毫不猶豫地點點頭,轉頭吩咐身旁的歡姑娘:“你明日出發,聯絡各地道門中人,務必挑選精幹之才,盡快開展此事。”歡姑娘領命。
    宴會結束後,張遠回到府邸。家中妻妾早已等候多時,一年征戰在外,張遠此刻望著這群嬌豔欲滴的美人,心中滿是思念。正所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他瞬間拋開所有疲憊,仿佛化身餓狼,沉浸在溫柔鄉裏。
    接下來的日子裏,張遠整日與妻妾們廝混在一起。即便他身體素質遠超常人,可連日的縱情聲色,也讓他漸漸感到力不從心,時常腿腳發軟,暗自苦笑恨不能多生兩個腎來應付。
    而並州的官員們對此心知肚明,他們都很識趣地沒有去打擾張遠。畢竟大家心裏清楚,隨著張遠成功拿下雍涼,勢力範圍進一步擴大,他的子嗣問題已然成為重中之重。張遠如今已步入而立之年,卻僅有一兒一女。在這個亂世,家族傳承和勢力穩定緊密相連。萬一長子遭遇意外,整個並州好不容易凝聚起來的力量,極有可能瞬間分崩離析,陷入混亂。所以,他們都選擇默默等待,期望張遠能早日誕下更多子嗣,穩固根基。
    與此同時,歡姑娘快馬加鞭,奔走於各地道門之間,迅速召集了一批對地理水文頗有研究的道門子弟。這些人收拾行囊,即刻奔赴雍涼、並州各地。
    張遠如此高調的與道門結盟,讓一眾諸侯各個憂心不已。
    袁紹得知此消息後,氣得將手中的酒杯狠狠摔在地上,怒喝道:“張遠這豎子,竟敢與道門勾結,妄圖借其勢!若不加以遏製,日後必成大患!”許攸趕忙上前勸道:“主公息怒,如今張遠與道門結盟,實力不容小覷。但我軍兵強馬壯,糧草充足,且占據冀州等地,地勢險要。依臣之見,可聯合其他諸侯,共同討伐張遠,以絕後患。”袁紹沉思片刻,點頭道:“你所言有理,此事就交由你去辦,務必聯絡各方,組成聯軍。”
    曹操在營帳中聽到密探傳來的消息,微微皺眉,隨後嘴角泛起一絲笑意,對身旁的荀攸說道:“公達,張遠與道門結盟,看似聲勢浩大,實則隱患重重。你對此有何看法?”荀攸從容說道:“主公,張遠驟然與道門聯合,各方利益難以平衡,內部必有矛盾。再者,如此高調行事,定會引起其他諸侯的警惕與不滿。我們不妨按兵不動,坐觀其變,待他們內部出現裂痕,再出手也不遲。”曹操撫掌大笑:“公達果然深得我心,就依你所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江東的孫策聽聞此事後,豪情萬丈地對周瑜說:“公瑾,張遠此舉雖大膽,但我江東子弟豈會怕他!若他敢染指江東,定叫他有來無回!”周瑜微笑著回應:“伯符,張遠目前根基在雍涼、並州一帶,短期內不會對江東構成威脅。不過,我們也不可掉以輕心,需厲兵秣馬,加強防禦,同時關注各方動態,以便適時而動。”孫策點頭稱是,下令加緊操練水軍,鞏固江東防線。
    而益州劉焉病重,有其子劉璋暫代州牧一職,益州的劉璋得知消息後,驚慌失措,連忙召集眾臣商議對策。他焦急地說:“張遠與道門結盟,實力大增,一個張魯就讓我們難以安穩,若張魯邀請張遠共同進兵,我益州恐難抵擋,諸位可有良策?”謀士法正站出來說道:“主公勿憂,益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我們可加強防守,同時派遣使者穩住張遠,盡快將漢中收回,有漢中做屏障,張遠的鐵騎難以發揮作用。”劉璋無奈之下,隻好采納法正的建議,派人前往張遠處求和。
    六月大軍回到並州,張遠率文武前去迎接,看到張遠無事,軍中將領皆是鬆了口氣。
    一連幾日張遠大擺宴席犒賞此次出征的將士,隨後幾天,張遠開始與眾人商議封賞一事,而這時大旱徹底爆發。這次旱情遍及淮南,徐州,兗州,青州,冀州,幽州,雍州,涼州,並州。
    大漢一大半地方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饑餓的人紛紛向江東,益州,交州,荊州湧入。
    喜歡三國黃巾逆襲請大家收藏:()三國黃巾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