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眾諸侯心照不宣,引災民齊奔並州

字數:6310   加入書籤

A+A-


    第414章 眾諸侯心照不宣,引災民齊奔並州
    麵對這突如其來且來勢洶洶的大旱,整個大漢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張遠站在並州城樓上,望著城外源源不斷湧來的難民,神色凝重。
    “主公,如今旱情如此嚴重,波及範圍這般廣泛,該如何是好?”身旁的戲誌才憂心忡忡地問道。
    張遠眉頭緊皺,思索片刻後說道:“當務之急,是安置好這些難民,不能讓他們在我並州境內出亂子。傳令下去,打開糧倉,設置粥棚,先保證難民們有口飯吃。”
    “可是主公,咱們的糧草儲備……”戲誌才麵露難色。
    “顧不了那麽多了,先救人要緊。”張遠打斷他的話,目光堅定,“另外,之前安排道門中人尋找水源打井的事情進展如何?”
    “已經有不少地方找到了水源,正在加緊打井。”戲誌才欣慰的說道。
    張遠點點頭:“繼續催促他們加快進度。同時,通知各地官員,組織百姓挖掘水渠,引附近河水灌溉農田,能救一畝是一畝。”
    與此同時,其他各州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淮南袁術領地內,百姓們餓得前胸貼後背,四處哄搶糧食,袁術的軍隊疲於鎮壓,卻也收效甚微。“這些刁民,竟敢違抗朕的命令!”袁術氣得暴跳如雷,卻也拿這旱災毫無辦法。
    徐州劉備看著城內堆積如山的災民,愁得頭發都白了幾分。“唉,這場大旱,真是要了我徐州的命啊。”他不停地唉聲歎氣,卻始終想不出有效的應對之策。
    兗州曹操這邊,雖然平日裏注重屯田,儲備了一些糧草,但麵對如此大規模的旱災,也是捉襟見肘。“公達,你可有良策度過這難關?”曹操焦急地詢問荀攸。荀攸沉思片刻後說:“丞相,一方麵我們要節約糧草,合理分配;另一方麵,可派人外出尋找其他水源,或許能緩解一二。”
    “要不然我們退兵吧!如此下去,我怕兗州失控。”
    曹操一言出,眾人全都默不作聲,如今劉備忙著應對災情,根本顧不上討伐袁術,孫策更是以水軍封閉大江,一副坐視不管的模樣,劉表的荊州雖然沒有災情,卻忙著收容難民,這些諸侯都知道,這些難民安定後,就是兵員,稅收。
    至於呂布,如今虎視眈眈的盯著徐州,隨時準備撲上去搶地盤。討袁術聯盟早就名存實亡,若不是袁術忙著派兵鎮壓各地叛亂,恐怕早就趁機殺過來了。
    曹操見眾人誰都不開口,心中歎息一聲,下達了退兵的命令,他的兗州如今也是災情嚴重,呂布陳宮這兩個不安分之主,若是不防備,誰能保證他們不會對兗州動手。
    隨著曹操退兵,第一次討伐袁術徹底失敗,而劉備怕呂布打徐州,開始拉攏無家可歸的呂布,而呂布也是欣然接受拉攏,就這樣,呂布兜兜轉轉還是去了小沛駐兵。
    上天總是在努力修正曆史走向,企圖能讓曆史重回正軌。
    冀州袁紹的領地同樣受災嚴重,百姓流離失所,怨聲載道。“哼,都是張遠那家夥與道門結盟惹的禍,若不是他打亂了這天下格局,何至於此!”袁紹把這旱災的鍋強行扣在了張遠頭上,試圖以此轉移百姓的注意力,削弱袁術稱帝對袁家帶來的後患。
    幽州公孫瓚望著幹裂的土地,心急如焚:“再這樣下去,我幽州的百姓都得餓死啊!”他急忙下令士兵們幫助百姓尋找水源,可收效甚微。
    雍州和涼州本就地處西北,幹旱少雨,此次旱災更是雪上加霜。當地剛剛歸附的羌人部落也陷入了困境,紛紛躁動不安。
    而那些逃往江東、益州、交州、荊州的難民,也給這些地方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江東孫策看著湧入的大量難民,對周瑜說:“公瑾,這麽多難民湧進來,我們該如何處置?”周瑜思索後道:“伯符,先接納一部分,安排他們勞作,實施以工代賑之法。這是充實人口的機會。”
    益州劉璋麵對蜂擁而至的難民,嚇得不知所措。“這可如何是好,這麽多人,我益州怎麽養得活!”他的謀士們也是麵麵相覷,毫無主意。
    交州士燮同樣頭疼不已,原本平靜的交州因為難民的到來變得混亂不堪。
    荊州劉表則擔心這些難民中混入其他勢力的奸細,一麵安排人手安置難民,一麵加強城內的警戒。
    天下徹底陷入了大災之中,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
    在這水深火熱的局勢下,各地諸侯全都停止對外征伐,嚴守城池關卡,防止難民趁機發難,更有甚者開始用武力驅趕進入自己的地界,實在是難民太多了。
    在這殘酷現實麵前,人性的複雜盡顯無遺。
    兗州曹操下令緊閉城門,增派重兵嚴守各個關卡。巡邏的士兵手持長槍,神情警惕,一旦發現有難民試圖靠近,便大聲嗬斥,讓其遠離,卻又隱晦提醒並州收容各地難民。曹操不僅慫恿難民向並州而去,更是挑選軍中的一些士兵混進難民中,趁機引導難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曹操此舉可謂是一石二鳥,既解決了兗州難民帶來的隱患,又企圖給並州製造麻煩。
    混入難民中的曹軍士兵,一路上裝作普通難民的模樣,與真正的難民同行。他們一邊唉聲歎氣地訴說著路途的艱辛,一邊有意無意地向難民們透露:“聽說並州張遠大人仁義無雙,廣施善政,並州之地定能接納咱們,有活路啊!”
    在漫長而疲憊的逃亡路上,這些士兵巧妙地引導難民朝著並州的方向行進。遇到岔路時,他們便以“曾聽過來人說走這邊更近、更安全”為由,將難民隊伍帶往通向並州的道路。
    有些難民心存疑慮,擔心並州也像其他州郡一樣拒絕接納。這時,曹軍士兵便信誓旦旦地保證:“張遠大人可不是那些無情無義的諸侯,他肯定會收留咱們的。咱們要是不去並州,難道還在這等死不成?”這番話打消了不少難民的顧慮,讓他們懷著一絲希望,跟著隊伍繼續前行。
    隨著越來越多的難民被引導前往並州,曹操在兗州密切關注著局勢的發展。書房中曹操,臉上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對一旁的荀攸說道:“公達,張遠這下可有得忙了。這麽多難民湧入並州,就算他有通天的本事,怕也難以應付。”
    荀攸微微點頭,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丞相此舉甚妙。並州若因難民問題陷入混亂,對我們而言,無疑是減少了一個潛在的威脅。即便張遠能妥善處理,也必定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短期內再難以對我們構成威脅。”
    曹操撫須大笑:“哈哈,正是如此。且看張遠如何應對這重重難題,我等隻需坐山觀虎鬥便是。”
    而在前往並州的難民隊伍中,曹軍士兵們繼續不動聲色地引導著難民前進。他們時刻留意著周圍的動靜,生怕暴露身份。隨著距離並州越來越近,難民們的心情也越發複雜,既有對未知的擔憂,又懷揣著一絲能在並州獲得生機的期待。
    終於,浩浩蕩蕩的難民隊伍來到了並州邊境。守關的並州士兵看到如此龐大的難民群體,頓時緊張起來,迅速將情況上報給張遠。
    晉陽將軍府,張遠召集一眾文臣武將商議,隨著各地忙著抗擊旱情,張遠麾下的幾大謀士相繼回來,除了賈詡被張遠強製留在淮南外,其他人都返回了並州。
    張遠坐在上位,一臉嚴肅的對下麵眾人說道。
    “影衛早在半月前就探查到有大量難民向並州湧來,我們原本是打算將這些難民全都收留,卻不曾想,青州,冀州,淮南的難民也向並州而來,如此多的難民根本沒在我們的計劃中,爾等都說說,我們是否要接收第一批從兗州而來的難民。”
    張遠話語剛落,蔡邕率先開口說道。
    蔡邕微微躬身,神色凝重地說道:“主公,依老夫之見,這難民不可不納。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天下大旱,百姓流離失所,此乃蒼生大難。若我並州能在此時伸出援手,廣納難民,必能在百姓心中種下仁德的種子,日後收獲無盡人心。況且,這些難民雖眼下是沉重負擔,但長遠來看,皆是可用之民力。假以時日,他們可為並州耕種勞作、參軍入伍,充實我並州之實力。”
    蔡邕話語剛落,管寧,盧植一起附和。
    張遠點點頭沒有說話。
    李儒連忙出列拱手說道“蔡從事之言雖說有理,可萬一我們接納了兗州過來的難民,其它州的難民必定蜂擁而來,到時我們收不收留,若收留,並州就會被大量難民拖垮,到時主公不但名聲受損,還可能禍及根本。”
    張遠還是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蔡邕,管寧,盧植,三人急忙出列,蔡邕開口說道。
    “李治中之言雖有一絲道理,但老夫卻不認同,長安,雍州,涼州長期混戰,人口凋零,此時若能收留這大量難民,一定能充實其人口,等災情過去,二州一定能恢複到巔峰時期,甚至超過往昔巔峰人口,與其花費大量時間財力等其慢慢恢複,不如趁此機會,這等機會千載難逢,還請賢婿慎重。”
    一向注重禮儀的蔡邕為了讓張遠接納災民不惜違背自己原則。
    “誌才,奉孝,公與,你三人如何看待此事。”
    被張遠點名,戲誌才率先開口說道“據屬下收到的消息,難民多老弱婦孺,其中青壯已被各地諸侯收容,諸侯打的什麽主意,我們都清楚,目前我們應當計算出有大概有多少災民向並州而來,而並州有沒有能力收容全部難民。”
    戲誌才說完,郭嘉繼續說道“根據影衛傳來的消息,災民中混有各路諸侯的人。”
    郭嘉此言一出,眾人皆麵露驚色。郭嘉微微一笑,接著說道:“這些混入災民中的諸侯眼線,一來是想刺探我並州虛實,二來恐怕是想借機擾亂我並州秩序。所以,主公若決定接納難民,必須要在安置難民的同時,揪出這些心懷不軌之人。”
    他目光炯炯,神色認真:“我們可以在難民進入並州的必經之路設置關卡,表麵上是為了登記造冊、發放救濟物資,實則暗中觀察每個人的言行舉止。那些行為異常、言語閃爍之人,極有可能就是諸侯派來的探子。一旦發現,即刻扣押審問,絕不能讓他們在並州興風作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隨後,沮授向前一步,拱手說道:“奉孝所言甚是。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考慮到難民安置後的管理問題。這麽多難民集中在一起,若管理不善,很容易引發動亂。我們可以借鑒軍屯製度,將難民編成不同的屯,每個屯選出德高望重之人擔任屯長,負責本屯的日常事務。這樣既能便於管理,又能讓難民自我約束,維持秩序。”
    沮授頓了頓,又道:“而且,在物資分配上也要做到公平公正。製定詳細的分配標準,按照難民的人數、年齡、身體狀況等因素進行合理分配,杜絕貪汙克扣現象。隻有讓難民感受到我們的誠意和關懷,他們才會真心歸附並州,若不能做到這些,屬下情願不接受任何地方的災民。”
    張遠看向一直沉默不語的秀才,直接點名。
    “秀才,如今文和尚未歸來,糧草一事由你負責,你與諸位說說我們目前的存糧情況。”
    秀才起身拱手說道“回稟主公,去年一年,大軍連番征戰,又向雍涼運送了大量糧食,目前並州除去軍隊日常所需的糧食和預留市場采買,並州還可調動五十萬石糧食,至於雍州和涼州,目前根本沒有多餘糧食。”
    秀才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沉默了,五十萬石糧食,也就是五千萬斤,每人一天最低為一斤糧食,從目前各地影衛傳來的消息來計算,恐怕難民多達百萬,若是將這些難民全部接收,每天將要消耗百萬斤糧食也就是一萬石糧食,就這也隻能堅持五十天。
    張遠用手指輕輕敲擊桌麵,皺著眉頭思索。
    秀才好幾次張了張口,都沒說出話,最後心一橫對張遠說道。
    “主公,以影衛傳來的消息來看,災民中多是老弱婦孺,以屬下之見,這些人實在是沒什麽用。”
    蔡邕,管寧,盧植,立刻對秀才怒目而視。
    喜歡三國黃巾逆襲請大家收藏:()三國黃巾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