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稚嫩的張昊,張無忌後繼有人

字數:4548   加入書籤

A+A-


    這一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張無忌和他的一眾妻妾以及幾個孩子,經過長途跋涉,終於回到了北平城。
    為了避免引起過多的關注和不必要的麻煩,張無忌特意囑咐太子張昊不必出城迎接,一切都要低調行事。
    張無忌一行人悄然進入皇宮,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皇宮內的人們卻都知道皇帝回來了,他們都在默默地等待著皇帝的下一步指示。
    張無忌回到皇宮後,並沒有立刻著手處理朝政,而是帶著他的貼身太監王景弘前往東宮。
    東宮是太子居住和處理政務的地方,張無忌想看看在他離開的這段時間裏,太子張昊是如何監國的。
    當張無忌走進東宮時,他看到十二歲的太子張昊正端坐在主位上,一臉嚴肅地聽著下方的人匯報政務。
    下首坐著的是李善長和徐達,他們都是朝廷的重臣,也是張無忌的得力助手。
    李善長首先開口說道:“殿下,德慶侯廖永忠私用皇家衣物一事,是否應該將他及其家眷下獄呢?”
    張昊沉思片刻,然後果斷地回答道:“來人,傳我命令,讓錦衣衛去徹查廖永忠的不法之事。一旦查實,即刻將他及其家眷逮捕下獄,不得有誤!”
    張無忌站在暗處,默默地觀察著這一切。
    他對太子張昊的表現非常滿意,這個臭小子在監國的一個月裏,似乎幹得相當不錯。
    作為一個君主,最忌諱的就是聽風就是雨,沒有確鑿的證據就輕易下決定。
    張昊在這一點上表現得很成熟,這讓張無忌感到十分欣慰。
    沒過多久,錦衣衛副指揮使趙寒鋒就匆匆趕來,跪在張昊麵前,等候他的指示。
    趙寒鋒一臉嚴肅地向殿下稟報:“啟稟殿下,經過微臣的深入調查,發現德慶侯犯下了多項罪行。
    首先,他竟敢僭越使用皇家之物,這可是對皇室威嚴的嚴重褻瀆!
    其次,他還貪汙受賄,利用自己的職權之便,大肆斂財,嚴重損害了國家和百姓的利益。
    更有甚者,他還魚肉百姓,對平民百姓進行殘酷剝削,使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這些行為實在是罪大惡極,證據確鑿,絕無半點虛假。”
    張昊聽聞趙寒鋒的稟報,稚嫩的麵龐上陡然浮現出一抹與年齡極不相稱的淩厲之色。
    他猛地一拍案幾,黃花梨木的桌麵發出"砰"的一聲巨響,震得案上茶盞中的水紋蕩漾。
    "好一個德慶侯!"張昊的聲音雖還帶著幾分童音,卻已有了不容置疑的威嚴,"父皇賜他侯爵之位,他便是這般報答皇恩的?"
    殿內空氣驟然凝固。
    李善長與徐達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驚訝——這位年僅十二歲的太子,此刻展現出的氣勢竟與當年的張無忌有七分相似。
    "趙指揮使!"張昊霍然起身,腰間玉佩叮當作響,"即刻率錦衣衛查抄德慶侯府!所有涉案人員一律收押,財物封存待查!若遇抵抗..."
    他略一停頓,眼中寒光一閃,"格殺勿論!"
    "臣遵旨!"趙寒鋒重重叩首,轉身大步離去,腰間繡春刀與鎧甲碰撞發出鏗鏘之聲。
    暗處,張無忌微微頷首。
    王景弘低聲道:"陛下,太子殿下處置得當啊。"
    張無忌卻輕輕搖頭:"雷霆手段固然重要,但..."
    話未說完,忽見張昊轉向李善長:"李愛卿,德慶侯一案,你以為該如何善後?"
    李善長捋須沉吟:"殿下,按《大明律》,僭越皇家之物當處斬刑,貪汙受賄、魚肉百姓亦是重罪。但..."
    他欲言又止。
    "但什麽?"張昊追問。
    "德慶侯畢竟是開國功臣,其子廖武如今鎮守邊關,手握三萬精兵。若處之過急..."
    張昊眉頭緊鎖,顯然在權衡利弊。
    這時,徐達突然開口:"殿下,老臣以為,法不可廢。
    但可先控製廖永忠,待其子交出兵權後再行處置,以免邊關生變。"
    殿內陷入沉默。
    張無忌在暗處看得分明——張昊眼中閃過一絲猶豫,但很快又變得堅定。
    "不!"張昊斬釘截鐵,"貪腐如毒瘤,拖延一日,百姓便多受一日苦。
    傳令邊關,命廖武即刻返京述職,由副將暫代軍務。若他抗旨..."
    少年太子眼中寒光更甚,"便以謀反論處!"
    張無忌終於忍不住從陰影中走出:"昊兒。"
    殿中眾人聞聲大驚,紛紛跪倒:"參見陛下!"
    張昊先是一愣,隨即麵露喜色:"父皇!您回來了!"
    但很快又緊張起來,"兒臣方才的處置..."
    張無忌大步走到張昊麵前,伸手撫了撫他的頭頂,笑道:"你做得很好,比為父十二歲時強多了。"
    張昊眼中頓時泛起光彩,但仍保持恭敬姿態:"請父皇訓示。"
    張無忌轉向眾臣:"諸位愛卿平身。德慶侯一案..."他看了眼兒子,"就按太子的意思辦。不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走到主位坐下,示意張昊站在身旁:"昊兒,治國之道,剛柔並濟。
    廖永忠罪證確鑿,該辦。但其子廖武鎮守邊關多年,頗有功績,不可寒了將士之心。"
    張昊若有所思:"父皇的意思是..."
    "派人密諭廖武,言明隻究其父之罪,不牽連於他。
    若他深明大義,主動交出兵權回京,朕保他性命無憂,甚至可繼承侯爵之位。"
    張昊眼睛一亮:"兒臣明白了!如此既正國法,又安軍心,還能..."
    "還能讓天下人看到,朕與太子並非刻薄寡恩之人。"張無忌含笑補充。
    張昊重重點頭,隨即轉向趙寒鋒:"趙愛卿,就按父皇的旨意去辦。
    記住,查抄侯府時不得騷擾女眷,不得私藏財物,違者嚴懲不貸!"
    "臣領旨!"趙寒鋒再次叩首離去。
    眾臣退下,殿內隻剩父子二人。
    張無忌拍拍身旁位置,示意兒子坐下:"昊兒,這一個月監國,感覺如何?"
    張昊端正坐好,小臉上滿是認真:"回父皇,兒臣起初戰戰兢兢,生怕出錯。
    後來發現,隻要心存百姓,以法度為繩,便不會大錯。"
    張無忌欣慰地笑了:"說得好。不過..."
    他指了指案上堆積如山的奏折,"為君者不僅要明辨是非,更要懂得權衡利弊。
    今日若非徐達提醒,你可想到邊關之事?"
    張昊慚愧低頭:"兒臣思慮不周。"
    "無妨。"
    張無忌溫和地說,"你才十二歲,能做到這一步已屬難得。
    記住,帝王之怒,當如九天雷霆,震懾宵小;帝王之恩,當似春風化雨,撫慰忠良。"
    張昊將這句話默念數遍,鄭重道:"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喜歡倚天屠龍之大明天下請大家收藏:()倚天屠龍之大明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